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07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课后反思:

13.1.2轴对称(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

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能够判别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预习新知P30-----P31

1、试验:

在纸上滴上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

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

把它画出来。

2、观察课本中的三幅图形,并试着沿虚线折叠,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3、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他能够与________重合,那么就说_______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折叠后________叫做对称点.

4、在课本中的第三幅图中,

(1)标出A、B、C的对称点,∠A、∠B、∠C的对应角,

(2)连接AA′,BB′,CC′,你发现这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你找到规律了吗?

5、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

为什么?

6、全等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

试举例说明。

(可以画图说明)

7、课本P31练习题

二、课堂展示

例1、李芳同学球衣上的号码是253,当他把镜子放在号码的正左边时,镜子中的号码是()

例2、观察规律并填空:

例3、参照下图说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组讨论回答)思路分析:

A组

1.下面哪些选项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

2、课本P36习题2,3

B组

1、课本P63复习题9

2.如图,若沿虚线对折,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重合,请找出图中A、B、C的对称点,并说出图中有哪些角相等?

哪些线段相等?

C组

1、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把下面这个数学中不可能的式子变为可能吗?

   

              

2、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关于MN对称。

(1)A、B、C、D的对称点分别是,线段AC、AB的对应线段分别是,CD=,∠CBA=,∠ADC=.

(2)AE与BF平行吗?

为什么?

(3)AE与BF平行,能说明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一定互相平行吗?

(4)延长线段BC、FG,交于点P,延长线段AB、EF,交于点Q,,你有什么发现吗?

13.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3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试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2、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的关系

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新知P31----P33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通过折叠的方法作出线段AB的对称轴l,交AB与O

1)点A的对称点是_______

2)量出AO与BO的长度,它们有什么关系?

3)AB与直线l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经过线段________并且______于这条线段的________,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观察课本P31思考中的图,线段AA′,BB′,CC′与直线MN的关系是________

由上可得:

对称轴与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关系?

4、已知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交AB与O.点C是l上任意一点,连接AC,BC.

1)量出AC,BC的长度,它们有什么关系?

2)另在l上任找一点D,量出AD,DB的长度,它们有什么关系?

3)由1),2),你得到什么猜想?

4)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只是证明你的猜想。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__________。

7、.课本P34练习题1.

例1、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A′B′关于直线l对称,AB,A′B′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判断下列正误。

1)AB=A′B′()2)点P在直线l上()

3)若A,A′是对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AA′()

4)若B,B′是对称点,则PB=PB′()

例2.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1.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PC相等吗

?

1、如图,△ABC中,AB=AC=18cm,BC=10cm,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点,求:

△BCD的周长。

课本P63复习题5

13.1.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4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3、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决问题

重点:

探索并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

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决问题

一、预习新知P33

1、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

(1)

(2)

1)如图

(1)要使CO垂直于AB,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那么点C在_____________上。

2)如图

(2),拉动C,到达D的位置,若AD=DB,那么点D在__________上。

3)由1),2),你得到什么猜想?

4)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你的猜想。

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___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_上。

3、课本P34练习题2

例、如图所示,已知Rt△ABC中,∠C=90°

,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落在AB边上的点D.要使点D恰为AB的中点,问还要添加什么条件?

根据你添加的条件,你能证明出D为AB的中点吗?

A组1、如图:

已知直线l和l异侧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

·

A

B

D

2、如图:

已知,OD=OC,ED=EC,那么直线OE是线

CD的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证明过程吗/

E

O

C

已知:

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

求证:

(1)∠ECD=∠EDC;

(2)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C组课本P38习题12

13.1.5轴对称(5课时)

1、掌握用“连结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熟练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预习新知P34—P35

1、如图:

不通过折叠的方法,你能验证出这两个四边形是否关于直线MN对称吗?

2、设A、B两点关于直线MN对称,则______垂直平分________.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关系?

4、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是做作出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_____________

5、只用圆规和直尺(不量长度)你能作出线段AB垂直平分线吗?

根据下面的做法试一试。

作法:

(1)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D;

(2)作直线CD

所以直线CD就的垂直平分线,也是线段AB的对称轴。

问:

这样所作的直线为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课本P35练习题1、2

三、课堂展示

例1、试着画出下边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例2、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完成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任意梯形   等腰梯形   圆

长方

正方

三角

等腰

等边

平行

四边

任意

梯形

对称轴的条数

A组1:

画出以下图形的对称轴  

    

2课本P35练习题3

3、课本P37习题5

B组1:

下面的虚线,哪些是图形的对称轴,哪些不是?

2、课本P37习题7,9

C组1、课本P38习题11

2、小练习册

13.2.1轴对称变换(6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2、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3、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

利用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

利用对称轴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预习新知P39---P41

你能做出它关于虚线的对称图形吗?

(1)找到点A的对称点A′

(2)AA′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3)在图中另找一对对称点,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还

有上述关系吗?

2、连接任意一对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点A和直线l,试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请说说你的画法

               l

  

4、作△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图形△A′B′C′

5、课本P41练习题1

例1、已知△ABC,及点A的对称点A′,请作出对称轴直线l,并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A.A′思路分析:

        

 

       

C

A组1.如图

(1),请画出三角形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2、身高1.8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它在镜子中的像高______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_______米;

如果他向前走0.2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_________米.

1、请用四个半圆设计对称图形。

2、课本P46习题5

25.为了美化环境,在一块正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空地按下列要求分成四块:

⑴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

⑵四块图形形状相同;

⑶四块图形面积相等.现已有两种不同的分法:

⑴分别作两条对角线(如图中的图1);

⑵过一条边的四等分点作这边的垂线段(图2)(图2中两个图形的分割看作同一方法).请你按照上述三个要求,分别在下面两个正方形中给出另外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正确画图,不写画法)

13.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7课时)

1、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和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2、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些简单的关于x轴和y轴的对称图形。

3、能运用坐标中的轴对称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些简单的关于x轴和y轴的对称图形。

能运用坐标中的轴对称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预习新知P43—P44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

2)在坐标系中标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

A1、B1、C1、。

3)写出A1、B1、C1、的坐标。

4)观察每对对称点的坐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再找几个点,分别作出它们关于x轴的

对称点,

检验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由此可以得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__。

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2、如上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在坐标系中标出点A、B、C关于关于y轴的对称点A2、B2、C2。

2)写出A2、B2、C2的坐标。

5)再找几个点,分别作出它们关于y轴的对称点,检验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__。

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3、完成下表.

已知点

(2,-3)

(-1,2)

(-6,-5)

(0,-1.6)

(4,0)

关于x轴的对称点

关于y轴的对称点

4、点(-1,3)与点(-1,—3)关于_________对称;

点(2,—4)与点(-2,—4)关于_________对称;

5、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5),B(-4,1),C(-1,3),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6、课本P45练习题2

例1、已知点P(2a+b,-3a)与点P’(8,b+2).

若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b=_______.

若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b=_______.

例2、2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4),B(2,4),C(3,-1).

(1)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A、B、C三点;

(2)求△ABC的面积.

(3)若

与△ABC关于x轴对称,写出

的坐标.

1、快速口答

点(3,6)、(-7,9)关于x轴的对称点分别是什么?

点(-3,-5)、(0,10)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是什么?

2、根据下列点的坐标的变化,判断它们进

行了怎样的变换:

⑴ (-1,3) (-1,-3)⑵ (-5,-4)  (-5,4)

⑶ (3,4)  (-3,4)⑷ (1,0)    (-1,0)

3、点M(a,-5)与点N(-2,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b=_____.

4、课本P45习题3、4

1、已知点(x,4-y)与点(1-y,2x)关于y轴对称,则xy=————————。

2、课本P45练习题3

3、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

①A、B关于x轴对称;

②A、B关于y轴对称;

③A、B关于原点对称;

④若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

课本P46习题8

13.2.3轴对称的应用(8课时)

1、能熟练根据对称轴做出对称点。

2、灵活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灵活

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预习新知P42

1、

(1)一群小孩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从A村到B村,要过一条公路a,其中只有一个小孩以最短的时间到达B村,你知道这个聪明的小孩的行程路线吗?

在图中画出来。

·

BD·

Ca

A1

2)在公路a的同侧有A、B两村庄,要在公路上建立一个站点,使到A、B两村的距离最短,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方法:

小刚:

分别过点A,B作到直线a的垂线段,垂足分别为E,F;

则EF的中点D就是所求的站点。

小明:

先作出点A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A1,然后连接A1B,则A1B与直线l的交点C就是所求的站点。

谁的距离短呢?

请完成下面过程,得到结论。

1)连接AC,DB,DA,DA1。

∵A、A1关于直线a对称

∴直线a_________AA1

∴AC=_____,AD=______.

∴AC+BC=_______+BC=______,AD+DB=______+DB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_____+DB>

____

∴AD+DB>

AC+BC

因此,小明找的点到A、B两村的距离比小刚找的点到A、B两村的距离短。

2)小明找的点就是到A、B两村的距离最短的点吗?

2、完成课本P42探究,你有几种方法?

二、课堂展示

例1、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m,若牧童从A处将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

最短路程是多少?

C

D

1、如图,要在l上修一座学校,使得A、B两村到学校的距离和最小,请在图中找出学校的位置。

2、课本P47习题9

已知M(a,3)和N(4,b)关于y轴对称,则

的值为(   )

A.1   B、-1   C.

  D.

1.认真观察图8的4个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

特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ABC内有一点P,在BA、BC边上各取一点P1、P2,使△PP1P2的周长最小.

13.3.1 等腰三角形

(1)(9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2

2、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49-51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认真学习探究的内容,边看边操作、思考

(1)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2、认真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部分,注意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体会能否可以添加底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

3、学习例1,体会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4、自学后完成展示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内容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简写成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____、_____相互重合。

3、已知△ABC中,AB=AC,AD⊥BC于D,求证:

(1)∠B=∠C  

(2)∠BAD=∠CAD  (3)BD=CD

4、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1)

(2)

5、在△MNP中,MN=MO=OP,∠NMO=

.求∠N和∠P

13.3.1等腰三角形

(2)(10课时)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证明相关问题

(2)辅助以尺规作图手段作等腰三角形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51-53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通过预习,思考51页内容后,你有哪些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这一结论?

小组交流,互相探讨。

2、阅读例2,注意在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关键就是找这个三角形中两条

边相等或两角相等。

3、学习例3的内容,边看边操作,体会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4、自学20分钟后展示。

三、展示内容: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_简写成“______”

2、已知△ABC中,∠B=∠C,求证:

AB=AC

3、已知△ABC和BC上的高AD,BC=4cm,AD=3cm,求作等腰三角形ABC.

4、如左下图,∠A=

∠C=

∠DBC=

.分别计算∠BDC、∠ABD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5、如图(上右),AC和BD相交于O,且AB∥DC,OA=OB,

求证:

OC=OD.

 13.3.2等边三角形

(1)(11课时)

一、自学目标

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也判定

认真阅读课本53-5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请你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在证明判定2时注意60°

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

3、合作交流例4的其它证法

4、自学后完成展示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1、一个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和高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底边的位置关系是____

3、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那么它就是___三角形。

4、在△ABC中,AB=AC,且∠A=60°

,则△ABC是___三角形。

5、选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形状都相同,所以全等   

C、三个角之比为1:

2:

3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是它的三条对称轴

6、选择:

如图在等边△ABC中,O为三条高线的交点,连结OB、OC那么∠BOC=()A、100°

  B、90°

C、150°

 D、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