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097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13 文言文阅读1文档格式.docx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义词——语境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15分)

3.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选自《三国志·

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

“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

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

“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

(《元史·

彻里》)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用词——语法推断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译句中活用词的翻译。

(8分)

6.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疑难词——联想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运用联想迁移法结合语境落实疑难词。

(6分)

7.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

“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

”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

“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

”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

翁曰:

“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

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

“汝所需若干?

”邻人泣告曰:

“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

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

”言已,声酸嘶。

“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

勿再为此。

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57分)

8.(2015·

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分)

录鬼簿序

[元]钟嗣成

贤愚寿夭,生死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

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

此固未暇论也。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

何则?

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古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有幸矣。

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

余亦鬼也。

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

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注】,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

【注】噉:

吃。

蛤蜊:

蚌类,肉可食。

据《南史·

王融传》记,王融自恃盛名,有相遇而不识融者,融愤而自诩太阳,光耀天下无人不知。

其人听后答之以“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此处用这个典故,意思是:

不管这样的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 诎:

通“屈”,收缩。

B.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愈:

越,更加。

C.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本末:

始末。

D.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冀:

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钟嗣成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录鬼簿”,是希望通过介绍“块然之鬼”“已死之鬼”及“不死之鬼”的作品,以有益后学,促进戏曲创作的发展。

B.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

既讽刺了醉生梦死之人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又揭示了空口白话、学问浅薄之士名随身灭、生而速朽的事实。

C.作者借鬼写人,热情讴歌了那些地位卑微却才能出众的剧作家们,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审美观和不以贫富贵贱、地位高下看人的人文思想。

D.序文结尾处巧用典故,用调侃的语气说明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得罪于圣门”,但将淡然以对,表明了作者对自己重视戏曲文学的观点的自信。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5·

浙江丽水市高三下期末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云木冰记

[清]黄宗羲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

雾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

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

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小草珠圆,长条玉洁。

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

琤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余愕眙而叹曰:

“此非所谓木冰乎?

《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言未卒,有居僧笑于旁曰:

“是奚足异?

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而云落,即冻

①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

②人间,村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愆阳之所不入。

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

南箕哆口③,飞廉弭节④,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

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

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

天呵地吼,阴崖沍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

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

且其怪松人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砖,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

“嗟乎!

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系于吉凶之占。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注】①

结冰。

②扃

隔绝。

③哆口:

张口。

④飞廉弭节:

飞廉,即风神。

弭节,即停止挥鞭使车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忽尔冥霁地表    霁:

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B.无殊阴火之潜殊:

特殊。

C.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去:

距离。

D.将欲过而问之过:

过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四明山过云地区罕见而奇特的木冰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

B.作者在写木冰景观时,多采用结构整齐的短句,揉细腻的描写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强调了过云地区之冷。

C.作者一行三人同游过云山,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家乡存在木冰这一神奇景象时感到很惊奇。

D.黄宗羲的这篇山水游记,不是单纯地描摹自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竹君先生传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

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

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

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

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

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

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

称述人善,惟恐不至;

即有过,辄复掩之。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

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

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

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

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

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

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

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①日讲起居注:

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

②寝:

平息,停止。

③友于:

指兄弟之间的亲爱。

语出《尚书·

君陈》:

“惟孝,友于兄弟。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

督管。

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道:

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善:

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耽:

沉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

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考点集训十三 文言文阅读

(一)

1.

(1)得分点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移到……前面。

答案 秦孝公同他交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

(2)得分点 金,古今异义词;

“于……门”为状语后置句,译时提前;

“有……者”为定语后置句,译时提前。

答案 (商君)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金。

(3)得分点 期年,一周年;

之,到;

数,计算。

答案 新法令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

2.得分点 “起”是动词,起兵;

“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

“王”是动词,称王;

“遽”是副词,就。

答案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

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链接】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得分点的频率相当高。

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3.

(1)得分点 举,被举荐;

辟,征召;

就,就任,赴任。

答案 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2)得分点 数,多次;

见,被;

坐,因……获罪。

答案 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

4.

(1)得分点 久,使动用法;

宜,适宜,非“应该”义;

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答案 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2)得分点 寒士,贫寒的读书人;

争,争抢,不可译为“争取”。

答案 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5.

(1)得分点 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