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12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5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块铁皮的几分之几?

2、一根彩带,用去了米,剩下的比用去的长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米,其中一条宽是米,其中一条长是多少米?

4、一堆黄沙30吨,甲每次能运走它的,乙车每次能运走它的,两车每次能运

走它的几分之几?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条腰长米,底长米,周长是多少米?

6、一堂40分钟的体育课,做准备活动用了小时,老师示范用了小时,其余时间学

生自由活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7、一根绳长20米,第一次用去12米,第二次用去全长的,第一次用去全长的几分之

几?

8、空调厂去年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下半年和上半年完成的同样多,空调厂去年

实际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几分之几?

9、小明有一些邮票,送给小红12张,他又收集18张,现在他身边正好50张邮票,他原

来有多少张?

10、小明有一些邮票,他把邮票的一半多2张送给小红,还剩下50张,他原来有邮票多

少张?

11、小明和小红共有50张邮票,如果小明给小红8张,两人邮票数相等。

小明原来有多

少张票?

12、一个数加8,乘8,减8,最后除以8,结果还是8,这个数是多少?

13、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少4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多40米,还剩

下6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4、一个数除以12,小明错把12看作18,结果商是20,正确的商是多少?

附参考答案

1、1/20,4/20;

2、18;

3、1/4,36;

4、2/5,1/15;

5、1/10,2/11;

6、575,600,30;

7、2;

8、6~8;

9、3,画略

×

,√,√,√,√,√;

1、直接写出得数。

5/6,13/12,3/8,0,1/9,1,7/3,9/4;

2、计算。

7/5,43/42,23/21,1/4,19/18,0;

1、1-3/5-1/4=3/20答:

还剩3/20.

2、5/6+3/4+5/6=29/12(米)答:

彩带原来长29/12米。

3、2÷

2-4/11=7/11(米)答:

长是7/11米。

4、1/6+1/5=11/30答:

每次运走11/30.

5、5/6+5/6+3/8=7/4(米)答:

周长是7/4米。

6、2/3-2/15-1/3=1/5(小时)答:

学生自由活动时间1/5小时。

7、12÷

20=3/5答:

第一次用去3/5.

8、9/16+9/16-1=1/8答:

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1/8.

9、52-18+12=42(张)答:

他原来有42张邮票。

10、(50+2)×

2=104(张)答:

小明有104张邮票。

11、(50-8×

2)÷

2+8×

2=34(张)答:

小明原来有34张邮票。

12、(8×

8+8)÷

8-8=1答:

这个数是1.

13、[(60+40)×

2-40]×

2=320(米)答:

这条路全长320米。

14、20×

18÷

12=30答:

正确的商是30.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

“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

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

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得到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1)以上文字论述的是小说发展的规律,可是在第二段的论据材料中却提到《诗经》“乐府”,是否与观点不一致?

请谈谈你的看法。

(2)第二段论据,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3)上文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答案】

(1)提到《诗经》“乐府”,是为了说明与诗歌一样,小说也是来自民间,从而证明观点。

(2)以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为序排列。

(3)指文人向民间学习,加工民间创作而产生优秀的小说作品。

【解析】【分析】

(1)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2)略读知大意,将句子初略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点评】

(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该题考查对句子排序的分析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题记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飘飞。

车夫姚纳·

波达波夫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那匹小马也一动不动。

他们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

”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穿带风帽军大衣的军人。

他坐上了雪橇,车夫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一下鞭子。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走动起来……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

”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

靠右走!

”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

”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

“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

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快点走!

车夫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他的鞭子。

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

到了以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

”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

”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

你抽它一鞭子!

唷!

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背后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得了,你赶车吧!

”驼子咳了一阵,叹口气说,“什么时候才把我们拉到啊?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

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

”高个子问。

“我?

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

死神原本应该来找我……”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

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

……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想喝水吧?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

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

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他走到马房里。

“你在吃草吗?

”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

“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

姚内奇不在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列表格。

倾诉对象

姚纳怎么诉说

对方反应

第一次

军人

先吐不出声,后来才沙哑地说出口,直接诉说儿子害病死了一事。

礼貌地询问他具体原因,然后________

第二次

高个子、矮驼子

趁对方谈话停顿时直接倾诉,并倾诉了________的事。

催促赶车,揍他的脖子,并转移话题。

第三次

年轻车夫

________

(2)阅读文中划线句,完成小题。

①分析句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②揣摩句中省略号的含义。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

(3)姚纳最终有没有找到倾诉对象?

请简述你的理由。

(4)假如小说从姚纳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事,与原文第三人称的写法相比较,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阐述。

【答案】

(1)直接打断(催促赶车),闭上眼睛不再理睬他。

老婆儿子(家人)都离他而去;

借喝水一事关心对方,把话题转到儿子死了这件事上。

漠不关心,蒙头睡觉。

(2)①神态描写,写出了姚纳想要说话却发不出声音,“咝咝”声虽然很轻微,却体现了他内心积聚了丧子之痛,想要倾诉却不知怎么开口的巨大悲伤。

②省略号表达了语言的断断续续,体现了姚纳极度伤悲的情绪,儿子去世过程中还有很多遭遇想诉说,关于女儿的命运是一个留白,他想诉说的是他一生的悲惨、孤苦的命运。

(3)示例1:

他找到了倾诉对象,虽然没有人愿意听姚纳诉说,但是他的瘦马跟他同甘共苦,而且那匹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手上呵气,好像听懂了他的话,姚纳一直以来压抑在内心的悲伤情绪终于找到了通道,一股脑儿对这匹马讲了,马儿的通人性更显出了人的冷漠。

示例2:

他没有找到倾诉对象,姚纳一开口就被军人、高个子、矮驼子、年轻车夫打断了,没有人愿意听他诉说,而马并不能真正听懂他的话,不能真正与他沟通,也不能从情感上安慰他,所以他并没有真正地找到能理解他的倾诉对象,体现了人性的冷漠。

(4)选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表达,“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读者容易被情绪感染,拉近与人物的关系,能够对姚纳的痛苦感同身受,更能对人物的内心产生共鸣。

选用第三人称则更理性客观地反映人物的遭遇,仿佛拉开了适当的距离,用冷峻地视角对人物进行观察,冷冷地看着马车夫一次次地被拒绝,最后只能对马儿诉说心事,表达了契诃夫对冷漠人性的深刻洞察。

(1)从“赶你的车吧,快点走”“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你想喝水吧?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①此题考查人物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

从“他分明想要说话”可知,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突出了姚纳的欲言又止,这是他内心极度痛苦的表现。

②此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根据句子的意思可知,姚纳的表达不很连贯,说明他想诉说自己的痛苦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思维混乱。

(3)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

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

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回答找到或者没找到倾诉对象都可以,必须有理有据。

如:

他没有找到倾诉对象。

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姚纳的遭遇并且去安慰他,他们态度冷淡,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

(4)此题考查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

选用第一人称,能使读者对姚纳的内心世界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选用第三人称,能够客观地讲述故事,揭示主旨。

故答案为:

⑴直接打断(催促赶车),闭上眼睛不再理睬他;

借喝水一事关心对方,把话题转到儿子死了这件事上;

⑵①神态描写,写出了姚纳想要说话却发不出声音,“咝咝”声虽然很轻微,却体现了他内心积聚了丧子之痛,想要倾诉却不知怎么开口的巨大悲伤。

⑶示例1:

示例2:

⑷选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表达,“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选用第三人称则更理性客观地反映人物的遭遇,仿佛拉开了适当的距离,用冷峻地视角对人物进行观察,冷冷地看着马车夫一次次地被拒绝,最后只能对马儿诉说心事,表达了契诃夫对冷漠人性的深刻洞察。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⑵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解答本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⑷解答有关人称的作用。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

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

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

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

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

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

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

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

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

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

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⑪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

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⑫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⑬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

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

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

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

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

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⑭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

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⑮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⑯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

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2)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4)理解第⑭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

(5)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

(1)过去,“我”:

比较,挑剔。

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现在,“我”:

(2)这是一段插叙。

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

喻体“忠犬”更显风趣、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

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他们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5)白菜在这里喻指普通的人们。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中常被忽视、忽略。

作者以此呼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解析】【分析】⑴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如可提取第2段的“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最后一段的“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一句作为答案。

⑵首先要先理解这个第9段写了什么,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分析语段的作用。

9段是一段插叙。

“前几天”即插叙的标志性语言。

从内容上讲:

在文中补充情节,使事件真实可信。

从结构上讲,引出下文,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为“我”的行为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⑶“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这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手法作用来说,通俗易懂,形象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