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15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文档格式.docx

交通线的种类经济

类运输铁路建设社会京九铁路

网中公路建设区位因素技术山东公路网

活的线航道建设自然西欧航道网

7.3

动交通点的种类经济

运输港口建设社会上海港

的网中汽车站建设区位因素技术北京汽车站

的点航空港建设自然首都机场

点、线、面紧密结合

域行人与车辆流动方向与数量经常变化

主要特点典型的混合交通

联7.4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

城格局形式多样

系市城市道路网

交布局原则

通交通线路拥堵

运面临的问题

输交通环境污染

改善城市

交通环境

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解决方法实施减少尾气的技术措施

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7.5信息时代的信息与发展

电电信通信电子通信与社会发展

通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

信电子通信带来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

的社会变革主要影响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推动世界科技发展

概念、形成机制、构成

7.6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

商业商业街区位布局的原则

中心商业小区区位特点

和商

业网形成

点密度

商业网点效益流动形式

组织形式固定形式

新形式

国际贸易与金融的主要内容

7.7全球经济全球经济联系的发展

国科技进步对全球经济联系的影响

贸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不同特点

易基本格局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关系及策略

金金融市场主要活动内容

融世界主要重要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金融网络

三、本单元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目标分析

从经济地理研究的角度看,经济活动的空间联系和分布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生产活动在第五单元已经讲述,分配和消费则通过本单元的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讲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达到下列培养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方式的作用。

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实例,了解这些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的道路网特点及合理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环境的关系。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组织。

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和国际联系及特点。

结合实例,理解电子通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2、能力目标

能依据货物的类别、数量、运距,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能依据有关图表、资料,分析、评价某交通线、点或商业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小区或街道)商业网点的分布情况,并能用商业中心区位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评价。

3、品德培养目标

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懂得对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区位选择等活动,必须与地理环境相协调。

通过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联系及特点,树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的国际意识。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多联系实际,突出个案分析。

本单元涉及到的许多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教材十分重视对实际案例的分析。

通过分析例子,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举一反三,活用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乡土或国家一些新的经济建设项目补充实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或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生动、形象的事实材料有助于深刻理解书本上抽象的原理,而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以点多、面广服务于个人及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这就为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和各种新闻媒体收集有关住处资料提供了很大方便。

比如通过实地观察家居小区的交通、通信等各种服务设施,结合所做调查说明这些服务设施在加强人们之间联系方面所起的作用,联系其历史发展变化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评价其区位的合理性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正确知识和观念。

2、要多使用地图。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都以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而存在,其区位及其合理与否,不用地图就无法判读,也就无法做进一步分析;

另外,除能供给我们使用的现有地图外,有时还需自己绘制一些图帮助学习。

比如,对自己所居住的城镇或乡村,画一幅简图,在图上进行若干年的交通运输线、点、商业中心等的规划,并说明各项规划所依据的区位选择原理等。

3、知识涉及面广是本单元教材的突出特点,教学时在注意对知识面的大致了解的情况下,还要有对点的深入分析以突出重点。

如交通运输线有铁路、公路和水路等,重点分析铁路建设,交通运输点有港口、车站和航空港,重点分析港口建设。

4、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影响交通、商业的区位因素包含的内容较多,但这些内容都可以归结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大方面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在分析某地的交通线、点或商业中心的区位时,首先要知道影响区位选择有这四方面的因素,并逐一加以分析;

其次要弄清不同的地域联系方式、种类以及影响其区位的因素,在不同的地域,影响其的区位因素也不相同;

最后再结合具体的区位条件,找出影响该地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如京九铁路的区位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各节教学过程分析

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教学建议:

1、本节教材突破了以往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条块分割讲述的模式,把这些部门以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综合在一起讲述。

教师应按此思路设计教学,以强化学生对这些部门是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或手段的理解。

2、“交通运输”建议采用读书自学、分组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

(1)教师应注意讲清楚“交通运输”的概念,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交通,也可以说成运输,二者是混用的,本书采用“交通运输”这个概念。

其次书中所谈的交通运输是指流通过程中的,象工厂中车间到车间的这种运输,也就是生产中的运输不在此范畴。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中义务教育《社会》第一册中已有讲述,因而本课采用了列表比较的方法,总结复习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而高中再次学习这一内容应把重点放在五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上,并能用于实践。

(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重点放在网络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图7.1《交通运输的形式和层次》,图7.2《亚欧大陆桥示意》,图案7.3《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的阅读,了解了交通运输的形成、形式和层次及发展状况。

3、“邮电通信”建议运用比较法,对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运输工具、网络组成、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

4、“商业”主要弄清其活动的三大环节。

5、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当代五种主要的交通方式。

(2)学生讨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及二者的发展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典型例题分析:

根据表格内各种货物的发送要求,选择相应的交通方式。

(在表内用“√”表示选出的最佳的运输方式,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联运)

货物及发送要求

起点——终点

铁路

公路

高速公路

(100km/h)

河运

海运

空运

选择理由

1200吨的海鲜货物2小时内送到

宁波——杭州

短程、鲜货

②一箱急救血浆5小时内送到

上海——昆明

远程、急用

③5000吨钢材半个月内运到

北京——哈尔滨

远程、笨重

④10000吨大米一个月内运到

武汉——上海

大宗、运费低

⑤10万吨煤炭十个月内运完

大同——广州

⑥50吨日用品一个星期内运到

义乌——开化

短程、量小

【分析】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依据货物的类别、数量、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1、运输网中的线有铁路、公路和水路等许多类型,虽然区位因素不尽相同。

但是从大的方面看,不外乎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只是不同的交通运输线,上述因素的权重有所变化。

这是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的基本观点。

2、因受课时所限,为避免面面俱到,青蜓点水,教材重点、详细地分析和说明了影响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而对公路航道只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因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上。

教材采用了个案分析的方法,以京九铁路为例子进行区位因素分析,从而归纳出影响铁路区位的主要因素。

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让学生获得关于区位的一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做到能举一反三,更好地联系实际。

所以课后可以举一些例子,如“青芷铁路”“南昆铁路”等,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中,有图7.9、7.11、7.12、7.13等四幅之多,因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应重视的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为具体分析打下基础。

3、学生活动设计:

(1)读图7.14设计公路最佳走向方案。

(2)分析学校所在地的交通干线的区位因素。

例1.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有关资料。

 

资料: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

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效益。

(1)从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考虑,致使南昆铁路至今才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方面分析:

从社会经济技术方面分析: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证明,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

(3)若以航空运输代替南昆铁路,作为当地地域联系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否可行?

为什么?

【分析】

(1)自然环境中存在很多过去难以克服的不利条件。

如山高坡陡的地形,地质基础不甚坚固的地貌,多河流峡谷,气候湿润多降水等。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积累少,投资不足,技术难度大且克服的力量不足

(3)旅游业、水果加工业,矿产开采及加工业、水能开发等。

因当地聚落较密集、物资运量大,而航空运输成本太高,发展航空仍难以解决当地大量资源外运,及当地居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问题。

例2.读有关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回答问题。

  青藏铁路是指从青海西宁经格尔木至西藏,西宁—格尔木一段铁路铺设已逾10年,而在这之后的铁路建设则进展缓慢。

至2000年,国家在实施西部开发的经济战略中,计划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为西藏的道路建设投资100亿元,而2000年对西藏投资60亿元中的大部分,主要用于修建道路、机场和输电设施等。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突破了冻土层上铺设铁轨等技术难关,为在第十个五年计划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好了准备。

(1)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省区相通,也有航空线路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下大力量修建铁路?

(2)修建通向西藏的铁路,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

(3)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分析,未来穿行于青藏高原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中主要运输的货物有哪些?

(1)与航空运输比较,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对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

有利于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应工业的发展。

  

(2)冻土的季节冻融作用使路基不稳固,也使修铁路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广布的荒漠地貌,多山的地形都使工程建设难度加大。

(3)以盐湖中矿物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矿及其加工产品、畜产品及外省运入的各种工业品等。

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本课可以看作是7.2课的姊妹篇,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方式上基本相同,因而在本节的教学中可以放手一些,让学生模仿上一课的学习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最后派出代表充当小老师上讲台讲解,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最后由老师小结的方式完成本课教学。

2、教材的重点放在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上,对车站和航空港只作一般的说明,所以教师要把教学功夫下在上海港的案例分析上,引导学生通过“上海港位置”示意图的阅读,从上海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去讨论,评价上海港的区位优势,其内容可以不止教材中所提的部分,可以适当拓展。

3、学生活动设计:

(1)讨论北京西客站选址问题,评价三个方案的优劣。

(2)调查学校所在地的车站(汽车站或火车站),评价其分布是否合理。

例1.读图回答:

①图中南北向的铁路为,东西向的铁路为。

②图中的两个枢纽是A,B。

③图中河流C是。

④以本题为例,说明客、货流的汇集与分流是枢纽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

【分析】这是一道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综合选择题,它涉及到省区轮廓、城市、铁路、河流等内容。

做此题的思路为:

第一根据此题中的图形和城市交通可判断是山东省;

第二确定A城市是济南;

第三推论出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线为京沪线,河流C为黄河;

第四位于山东半岛南侧的城市(B)是青岛;

第五确定青岛与济南之间的东西铁路是胶济线。

最后简答:

在国家和区际主要联系方向上会形成强大的客流与货流,这些客、货流的汇集与分流是枢纽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

例2.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港是位于是三角洲上的一个港,也可以作港,主要港区沿江分布。

(2)上海港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是,对港口建设的影响是。

(3)影响上海港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

②。

(4)填写地理名称:

河流:

A,B;

城镇:

C,D;

铁路:

E,F。

答案:

(1)长江河口海黄浦

(2)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有利于港口设备建筑及上海市区的平面布置,但由于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流速慢,航道容易淤塞

(3)①有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作为腹地②以上海市为依托(4)黄浦江苏州河

宝山金山京沪线沪杭线

本题考查学生对上海港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上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7.4城市交通运输

1、城市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中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独具特色的专门领域,其特征因各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它们具有的主要特点是相同的。

教材列了四个方面的特点,可看作是从空间、时间和管理三个层面来分析。

教学时必须结合课文的实例和图例,综合分析后以达到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论到实际的目的。

这是本节一个重要的研讨课题。

2、交通运输网中的若干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形线的组成有什么优越性,是本节的第二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要求学生读懂图7.20“莫斯科市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图7.21“合肥市的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使学生懂得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城市道路网。

如线形或带形道路网、方格形道路网、交通走廊道路网、手指式道路网、星状放射式道路网等。

3、本节有两个难点:

一是城市交通网的布局的因素,尤其是点、线、面的布局因素,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实例进行分析和理解。

因为不同的城市,其道路网不尽相同,它们的形成受自然、历史、现状和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个是如何解决交通环境污染问题,可从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几方面去解决。

4、学生活动设计:

(1)对当地交通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积极的、有责任心的公民,给当地报社投一篇稿。

(2)调查学校所在地的城镇规划情况,试对其做出评价。

读“甲城与乙城城市布局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城与乙城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

(2)文娱场所与商业服务区之间的实地距离,甲城为千米,乙城为千米。

(3)从交通道路系统考虑甲城与乙城相比,城市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是,这是因为。

答案:

(1)甲城

(2)6.6千米2千米(3)甲城因为甲城与乙城相比,城市布局比较紧凑,各区分布比较均匀,城市过境干道与市区道路相分离,有比较通畅的交通道路系统,方便人们出行。

【分析】比例尺是指图中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一般有数字式、文字式与线段式3种表示方法。

本题中比例尺用线段表示,甲图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3千米,乙图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5千米,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越小,则比例尺值越大,所以甲城比例尺比乙城大。

(2)在地图上推算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首先必须量出两地之间的图距离(一般指直线距离),甲城中娱乐场所与商业服务区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2厘米,乙城为0.4厘米;

其次依据比例尺可知甲城娱乐场所与商业服务区之间的实地距离为2.2×

3=6.6(千米),乙城为0.4×

5=2(千米)。

(3)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必须考虑城市交通道路的通畅性,以方便人们出行及货物的顺利流通。

因此,城市的各区空间布局必须避免增加交通的拥挤堵塞与交通环境恶化。

甲城与乙城相比,表现为:

①甲城生活区与工厂区相距2.4千米或者12千米左右,与政府机关集中区相距3千米或者12.6千米,而乙城生活区与工厂区相距7.5千米或者27.5千米,与政府机关集中区相距5千米或20千米左右,显然甲城布局比较紧凑均匀,乙城三区相距较远,在早晚上下班客运高峰期间,由于线路较长,有的还要过桥,容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浪费时间等;

②甲城商业服务区与娱乐场所相距7千米左右,乙城相距2.5千米左右,显然乙城商业服务区与娱乐场所过分集中,容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和交通环境污染。

③甲城过境干道与市内主干道相分离,而乙城过境干道穿过市中心区域,不能从根本上分散城市道路的客货流,减轻市内交通的压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城城市总体布局较为合理,有比较通畅的交通道路,方便人们的出行。

7.5电子通信

1.本单元是在7.1课介绍电信通信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电子通信,应该说电子通信属于电信通信的范畴。

教学时应把着眼点放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感受电子通信是信息时代或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领域;

二是理解电子通信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运转的速度,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2.本课中涉及了很多新的名词或是热门话题,如“信息化”、“数字化”、“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等等,教师要结合我们身边的事实或工作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来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现代电子通信的魅力。

3.学生活动设计:

(1)到学校计算机房上网去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信箱,互发Email。

(2)讨论“农技110”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有关电子通信网络的建设与服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子通信网络工程建设对经济、技术水平要求高,可以不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一个国家建设电子通信网络,会增强其对外竞争力

③电子通信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但不会创造经济价值

④修建“信息高速公路”是提高其网络传输速度的一种技术措施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电子通信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有()

①进行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

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打破时空限制,联系越来越密切

③使生活、生产的节奏加快,社会进步的幅度加大

④依靠电子通信手段,人们在学习、工作方面的交往不再需要直接的接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

(1)B

(2)A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和商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它为理解商业网点的布局选择打下了基础。

商业网点的形成与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商品数量和品种、经济、市场以及交通条件密切相关,了解这些是为后面商业中心的区位分析做准备。

2.商业中心的布局因素是本节的第二个重点内容,课文中重点强调地理位置的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两个方面。

3.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中心的布局因素,教师可结合实例,如我国主要商业城市的分布、本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区来分析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4.学生活动设计:

(1)读杭州市区图,找出商业中心的位置,分析其属哪种组织形式。

(2)考察本市商业分布情况,应怎样去选址,如要开一家服装店。

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形成原因。

(2)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形成的原因是。

(3)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原因是。

(4)从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看,山区宜采用形式,如、等;

平原宜采用形式,如等。

(5)A、B、C三处中,最容易发展成小型商业街的是处,因为该处符合原则。

(1)沿公路或河流呈条带状分布山谷地区地势较平坦,但地形狭窄,同时受水源与交通的影响,故成条带状分布

(2)山区与平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与数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形成商业网点(3)小形成原因:

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区际商品流通不易建立与发展(4)流动服务形式货郎担大篷车固定形式商业小区(5)B处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1)山地地表一般比较崎岖,只是山谷地带较为平坦,因此山区村落一般分布在峡谷地带,受峡谷走向的控制。

另外,由于水源与交通的影响,河流与公路线的走向也对村落的空间分布有制约作用,所以图示中的山区村落沿河流或公路呈带状分布。

(2)山区地势崎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