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15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黔西观音洞人

8.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

“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

”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10.如果我们把:

“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丁村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1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下面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的是()

A.

B.

C.

D.

13.2018年10月17日,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代表在人文初祖大殿缅怀始祖功德。

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初祖是(  )

A.炎帝B.尧C.大禹D.商汤

14.“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材料反映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A.洞穴B.半地穴式房屋C.地窖D.干栏式房屋

15.“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

”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16.下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

A.知道定居生活B.注意防寒C.开始种植D.懂得爱美

17.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

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A.中国的朝代更替B.中国的远古人类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D.中国古代世界之最

18.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9.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0.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农业稳,天下稳。

”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

“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23.对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

25.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祭拜“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传说中的黄帝和他的妻子、属下对文明的贡献有哪些?

( )

①建造宫室②制作衣裳③挖井④养蚕缧丝⑤发明指南针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后,两个首领为了争得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

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两部走向联合,占据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的主体,所以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B

B

依据图片可知,通过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以探测其生活年代,复原其外貌特征。

通过北京人遗址灰烬堆可以推测北京人是否会用火。

因此图片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包括①②④,B项符合题意;

而③判断北京人的生活组织方式在图片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B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该远古人类是北京人,B项符合题意;

A项距今约170万年,排除;

C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

D项距今约7000年,排除。

4.A

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现的历史实物更能真实有效的提供历史资料,让人类了解历史,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5.D

D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故D符合题意;

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过定居生活,故AB不合题意;

半坡人原始居民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故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6.A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居住在洞穴里。

与北京人相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7.B

根据材料内容他属于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B符合题意;

元谋人不会保存火种,A排除;

山顶洞人的长相接近现代人,C排除;

黔西观音洞与材料描述的特征不符,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8.C

距今约20--70万年,北京人生活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他们已懂得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懂得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等,①②项属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不符合题意;

③项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④项会烧制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故选C.

9.B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古人类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北京人以及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

C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排除;

D项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排除。

10.D

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在云南省元谋县,属于古人类,排除;

B项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排除;

C项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排除。

故选D。

11.B

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B

依据题干“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A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故A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人生活的南方长江领域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B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故B符合题意。

C是古代砖瓦平房,故C不符合题意。

D是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故D不符合题意。

13.A

依据课本所学,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所以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初祖是炎帝。

A项符合题意;

尧和大禹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BC两项不合题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4.D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着干栏式房屋,便于通风防潮。

D符合题意;

洞穴说法不正确,A不符合题意;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B不符合题意;

地窖说法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

15.B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这是半地穴式房屋。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16.D

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懂得了爱美。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D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还没有开始过定居生活,A不符合题意;

图片装饰品没有体现防寒,B不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不会种植,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17.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他们都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的石镰、石锄等。

农作物的出现、家畜的饲养、村落的形成、磨制工具的发展,都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故晓东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B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

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

A项不合题意;

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

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9.D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给的地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北京人遗址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不符合题干的地址;

B山顶洞人遗址也不符合题干地址;

C半坡人遗址种植的是粟米,不是水稻;

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地点位于浙江余姚。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关于河姆渡人,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

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会饲养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彩陶,发明骨耜,挖掘水井等。

20.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①②③④正确;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排除⑤,因此排除B、C、D三项。

21.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他们处于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能制作陶器,都饲养家畜;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所以,①②④项是他们的共同特征,D项符合题意;

③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需排除含③的ABC三项;

22.B

依据题中信息“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中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B符合题意;

元谋人知道用火,但是不会直立行走,A不合题意;

山顶洞人半坡人已会人工取火,C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3.B

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①②项还没有开始农耕生活,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4.A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五六千年的半坡人是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使用石铲,石刀进行农业生产,会种植粟,能够使用石磨盘给谷物加工,这些表明,半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5.C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缧丝,①②③④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指南针不是黄帝和他的妻子发明的,⑤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⑤的ABD;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组合性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需要学生掌握黄帝以及他的妻子的成就,结合这些基础知识,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