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26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中藏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

(1)中藏药材繁育基地及种植基地建设

项目建设总规模7000亩。

其中,建设中藏药材优质种子繁育基地一处,规模1000亩;

建设中藏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一处,规模1000亩;

建设中藏药材种植区5000亩。

(2)土建工程

包括中藏药材晾晒场6000㎡,厂房1000㎡,仓库1000㎡,药材初加工车间400㎡,育苗温室2400㎡,质检室120㎡,恒温库200㎡;

遮荫棚200㎡;

围栏20000m。

(3)仪器设备购置

包括播种机、收割机、粉碎机、烘干机、切片机、质检仪器、运输车辆等共48台套。

(4)技术培训

对牧户开展技术培训,共培训5000人(次)。

4、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2年,2008—2010年。

六、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791.59万元。

其中土地租赁费140.00万元;

土建投资1274.00万元;

设备仪器购置费286.2万元;

公用工程投资290.00万元;

其它费用190.00万元;

建设期利息261.39万元;

流动资金350.00万元。

其中,申请国债资金7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15%;

企业自筹761.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28%,银行贷款1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57%。

七、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达到设计要求投产后,年可生产中藏药材180.5万公斤,年均新增利税553.34万元,新增纯利润392.89万元。

同时,项目可带动700户贫困牧户进行中藏药材种植,年人均收入可增加562元。

项目总体经济效益良好。

净现值为1972万元,内部收益率为21.61%,投资利润率为14.07%;

投资回收期为5.5年。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

二、《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青海“十一五”藏区发展建设规划》;

四、编制《青海省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方案;

五、《黄南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管理局公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八、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九、青海省药品标准;

十、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

十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十二、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项目投资评估》;

十三、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中草药区域开发综论》。

第三节综合评价

项目符合中央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符合青海省当前中藏药材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资金使用合理,市场前景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背景

青海省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贫困省份,高效率地开发利用省内丰富的各类天然资源是发展青海省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青海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资源战略作为发展青海地方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

鉴于青海省丰富的中藏药材资源,中藏药生产被青海省列入优势产业。

青海省中藏药材资源丰富,已查明,共有药用资源1660多种,其中有国家和青海省确定的198个重点品种。

在1660种天然药物中有植物类中藏药材1087种,其中一些特产和地产药材已驰名中外,如大黄、麝香、冬虫夏草、麻黄、贝母、鹿茸、甘松、藏茵陈、锁阳、红景天、秦艽等久负盛名。

青海省的中藏药事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近几年来,对中藏药的生化、药理、毒理的研究,使传统藏药从单纯而神秘的藏传佛教的医道中,起步向现代医学发展,开辟了中藏药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目前,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内,数十家以青海省地产的中藏药材为开发对象的中藏药生产企业正在拔地而起,随着中藏药生产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努力,新的中藏药会不断走向市场,将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尽管青海的中藏药资源相对丰富,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青海省地处高寒,低温、长日照、缺氧、温差大和基本上无污染生态环境条件,使这里生产的药材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品质,但寒冷的气候导致中藏药药用植物生长缓慢,如果仅仅靠用野生中藏药材生产中藏药品,只能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长期以来,由于只采挖不保护,致使野生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部分品种破坏性采挖严重,一些品种已处于濒危境地,面临枯竭危险。

单靠天然中藏药材来支撑中藏药产业,原料资源匮乏必然成为制约青海中藏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克服人为采挖不当对中藏药资源的破坏和中藏药资源不足对正在发展的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制约,青海省开始加大了野生中藏药资源保护力度,同时鼓励农牧民进行大面积人工培育种植。

一些有远见的厂家,也已开始建立自己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如晶珠藏药已在西宁市建立了3500亩的国家级藏药材种植基地。

但从总体看,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目前还远未形成产业规模,还基本处在野生资源采集阶段,药材资源种植与大规模开发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因此,不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还是从长远的产业发展看,科学开发利用中藏药材,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变野生为“家种”应是青海中藏药发展中坚持的方针。

鉴于此,泽库县泽和珍宝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立足于泽库县的生态条件和地多、人少、无工业污染的药材生产优势,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泽库县建立中藏药材产业化种植基地,以期通过示范,完善组织牧民生产药材的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植物类中藏药材种植,支持青海省中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特提出《泽库县中藏药材种植生产示范项目》。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利于中藏药材生产的产业化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生态环境独特,中藏药资源种类极其丰富,药用植物品质好,药效高,无污染。

当前,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青海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之一。

由于藏药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大部分依赖于野生植物,加之过度采挖,资源日益匮乏,甚至无药可采,已经影响到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进行中藏药材的人工栽培,实现中藏药材生产的产业化和标准化,不仅为解当务之急之所需,也是实现藏药产业化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本项目是为推进中藏药材大规模、规范化生产进行示范的,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运转,总结高寒地区种植中藏药材的经验,提出规范生产的措施,对推进青海省中藏药材生产的产业化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利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建设是贫困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所必须

据2007年统计数据,泽库县牧民人均纯收入1438.3元,与小康生活标准差距还很大,不少牧民还处在贫困线下。

如何通过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实现牧民奔小康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项目通过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参与、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逐步成为培植和发展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形成高原特色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增加贫困牧民收入,是实现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项目建设是实施国家药材生产的整体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中国是药材资源大国,中华本草收载药用品种达12028种,药用资源种类和数量为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同时又是药材资源消费大国。

为推进我国中药材和中成药生产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药品质量,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国家科技部、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行动”,在中药生产企业和中医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和中药生产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中药材生产栽培基地示范工程的工作,中药材栽培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

实施中药生产现代化以来,全国先后在传统地道药材生产区域建立了约100多个示范基地,青海省也被列为西部著名道地药材大黄、秦艽、藏茵陈、羌活等的生产基地。

项目建设以中藏药材为对象,因地制宜开展种植(目前我公司以种植十多种地产药材1500亩),种植药材是实施国家药材生产整体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

四、项目建设为青海省生态建设的需要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还有数千个淡水湖和咸水湖,具有“中华水塔”的生态调节功能。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上天然草地牲畜超载放牧和人为不适当的采挖,不仅导致中藏药材资源大幅度减少,也使天然草地严重退化,水土保持功能下降,导致青海省生态调节功能急剧减弱,突出的表现为进入黄河的径流量减少。

鉴于我省贫困地区现有资源、产业发展优势,立足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市场需求和重点发展贫困地区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

项目建设推进中藏药材人工种植和产业化加工,有利于减轻牧民对天然草地和天然中藏药资源的生活依赖,也有利于草地和林地植被的恢复,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所需要。

五、支持中藏药产业发展需要

中藏药生产是青海省的朝阳产业,从事中藏药生产的厂家在西宁市相继建设,久美、晶珠、金诃、格拉丹东等一批藏药生产企业已开始投产,正在建设的通天河、藏宝、东格尔、帝玛尔、益欣等藏药生产企业也将投产。

随着投产的企业增多,对中藏药材的需求会迅速增大,这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藏药产业发展促进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推动野生原料药材的采挖。

鉴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药材植物生长缓慢,单靠天然药材,就有一些用量大的药材植物濒危危险,一旦原料药材严重不足或短缺,就会有某些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产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防止后一种结果发生的办法就是大力开展中藏药材的人工种植。

项目建设正是为防止后一种结果产生而提出的,通过项目实施和示范,推动牧民人工种植中藏药材业的发展,保证中藏药生产企业对原料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泽库县位于黄南州东南部,东部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西靠同德县,北接贵南县,东与同仁县相连,南与河南县接壤,东西长142km,南北宽85km,总面积6658.06km2。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

34′-102°

08′,北纬34°

45′-35°

32′。

(二)地形地貌

泽库县地处西倾山北麓,境内山峦迭起,地貌复杂多样,总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

按地貌特点,可划分为:

高山带、亚高山带、滩地、河谷阶地、低山丘陵地带。

境内平均海拔3700m,最高海拔4971m,最低海拔2890m,相对高差2171m。

(三)气候

泽库县气候受海拔高度及地形影响,冷季漫长寒冷,暖季短促润凉,全年平均气温-3-2.8℃,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为150天左右,年太阳辐射量为585-653J/cm2,年日照时数2509-2639H,年平均降水量437.2-511.9mm,主要集中在5-9月份,降水东南多于西北,冬春季时常降大雪,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雪灾发生。

全年大风日数平均44天,最多可达98天,风沙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沙尘暴已成为泽库县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四)泽库县土地(草场)面积

泽库县土地总面积6658.06km2(折合998.71万亩),其中草地面积978.7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49%,全县人均占有草场面积168亩,全县草场退化面积489.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0%,沙化草地面积3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03%。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一)行政区划

泽库县隶属黄南州管辖,下辖2镇5乡、65个行政村、318个牧业合作社,其中泽曲镇是县政府驻地。

(二)人口

2007年底,泽库县牧业人口11166户、57923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

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西部。

中部主要是泽曲镇、恰科日乡、牧场;

西部主要是宁秀乡、西卜沙乡、和日乡、王家乡;

东部主要是多禾茂乡、麦秀镇乡。

(三)生产现状

2007年底,泽库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2685.2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98.88万元,牧业产值19799.83万元,林业产值9.42万元,服务业产值1377.08万元。

牧民人均纯收入1438.3元,全县年末各类牲畜存栏数80.63万头(只),其中牛21.54万头,马0.65万匹,山羊2.03万只,绵羊56.41万只。

主要畜产品产量:

牛奶14074.72吨,肉类产量11437吨,其中牛肉6473.68吨、羊肉4963.32吨;

羊毛产量415.41吨,山羊绒4103.75公斤,牛毛绒110819公斤,牦牛毛66491.4公斤。

第二节项目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泽库县泽和珍宝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2006年成立,注册资金53万元,目前有职工10人,公司主要依托泽库县中藏药资源和当地特产以“公司+农户”和“龙头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思路进行发展,主营中藏药材种植,兼营土特产加工及销售。

目前拥有980万元固定资产,3600m2的厂房场地(有673m2办公楼,360m2药材加工场所,仓库1080m2),1500亩黑土滩中藏药材种植的基地。

目前,公司已对冬虫夏草、大黄、秦艽、羌活、龙胆花等产品进行收购、生产,取得了成功,并已制定出了企业生产标准。

为公司开展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今后公司将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同时公司成立专业营销队伍,开拓新市场,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能让产品得到中藏药生产厂家及消费者的认可。

二、技术支撑单位情况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长期以来立足青藏高原中藏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历经几十年考察和积累,先后编写了《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藏药志》、《青海植物志》、《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分析化学》等学术专著。

这些成果曾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及青海省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

研究所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中藏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课题,其代表成果有“藏茵陈”片、“塞隆”骨新药资源开发及其制剂“塞隆”风湿酒研究、青藏高原沙棘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等,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数百篇,代表性论文有“西宁大黄的培育”、“唐古特大黄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驯化的研究”等,为青藏高原中藏药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及GAP基地的建设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重要资源植物开展了长期的、系统的引种栽培、组织及细胞培养技术、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掌握和了解青藏高原地区名贵植物藏药材生长、土壤、气候、地形及物种群落结构与繁殖特征。

特别是本项目所涉及的大黄属植物的资源特征、分布与生态环境、种子繁殖特点、栽培种植技术、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及快繁技术和药效成分跟踪分析等研究方面均有良好的基础。

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一)泽库县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生长

泽库县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高耸,地形复杂,山脉连绵,适合生长多种药用植物。

在海拔2700~3500米的中山、亚高山地带,土壤多为黑钙土、山地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年均温5~10℃,适合种植秦艽、贝母、羌活、迷果芹、大黄、柴胡、板蓝根、蓝花龙胆等中藏药材,这为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泽库县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适合种植药用植物

泽库县全年日照2509-2639小时,太阳辐射总量585-653焦耳/平方厘米,昼夜温差在15℃以上,而且雨热同季,每年的6~9月份既是雨季,又是气温高的季节,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和药物有效成分的积累。

(三)泽库县黑土滩面积大,有扩大药材种植的余地

泽库县土地总面积6658.06km2(折合998.71万亩),其中草地面积978.7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49%,全县人均占有草场面积168亩,全县草场退化面积489.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0%。

数十万亩“黑土滩”的出现,是草地严重退化的结果,也为秦艽种植提供了土地,通过秦艽种植的途径去治理黑土滩可能成为重要的治理途径。

(四)泽库县无工业污染,是种植药用植物的理想地区

泽库县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纯净度高,无工业污染。

因此,在该地区种植中藏药材,会得到有效成分多、生物活性强、不受工业污染的地道药材。

(五)政府支持

中藏药生产是青海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支持行业。

由于中藏药材种植是防止天然药材因采挖过度导致枯竭,支持中藏药开发的唯一措施,也是防止因天然药材采挖过度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本举措,青海省政府在支持中藏药生产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将中藏药材种植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带领农牧民依据当地条件种植药用植物,发展中藏药材生产。

本项目建设的目标是在泽库县建立中藏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推动中藏药材生产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与中外药材生产要求相衔接,属于省、州、县政府重点支持产业发展的内容。

二、主要障碍因素与解决方案

建立中藏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的主要障碍因素在于资金和牧民群众基本不掌握种植及初加工技术。

对于项目建设资金采用财政支持和企业自筹的措施解决。

对于牧民的技术缺乏,要通过项目实施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派技术人员定期下到中藏药材种植区进行种植及初加工操作示范培训的办法传授各项所需技术。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第一节市场前景预测

中医是中华民族现存的两个显著特征(汉语和中医)之一。

中医由密不可分的医术和中药所构成,藏医和藏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与西医治病机理不同。

西医治病是从人体系统和器官的层次进行治疗的,着眼于对病治疗,没有同时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用于治疗某器官的急性病有特效。

中医治疗是将整个人体纳入视野,以组织层作为治疗对象,着眼于对症治疗,重视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调理,有一药治多病的药物和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治病在于调理,使人体生命系统由不平衡运转,转向相对平衡,治病就来得慢,但治标也治本,特别适合治疗慢性病和西医无从下手的疑难杂症,应用中医治疗,效果都比较好。

在西方,将中医视为自然疗法。

在国内,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药发展极为迅速,已被看作是中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朝阳产业,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医药高新技术板块中最具活力和前景、能够容纳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重要领域。

由于中药的实际功效,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相信并开始使用中药。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回归大自然”的思潮日渐强劲,人类的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

根据医学机构调查,当前,49%的疾病西医药无法治疗,20%左右的病人因服用西药出现毒副作用而停药,使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方面以中医和中药材为基础的研究成为热点;

因化学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科学家正利用中药材研制开发新型、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农药;

利用天然植物研制防癌药物和防治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药物,已成为全世界医药科技领域和医药生产企业研发的热点,许多西方国家也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研究;

植物保健品已开始风靡世界。

我国特产的许多药材都是研制这些药品及保健品不可少的原料。

目前,世界天然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医药界的关注。

据统计,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植物医药机构。

国际上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开始重视传统的植物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以拓展市场,获取更大利润。

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天然植物药的市场交易额已达到近300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美国已放宽中草药进口,美国国会通过的《植物药在美批准法》开始允许传统植物药中的天然复方混合制剂作为药物进入美国市场,在加利福尼亚洲,政府还批准成立了美国中医药研究院。

最新资料显示,欧洲、俄罗斯也兴起了中医药热,欧洲共同体的天然植物药发展速度已超过化学药品,欧洲共同体已成为目前全球潜力最大、最有发展前途的天然植物药市场。

由于中医药具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所以在世界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在世界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测算,绿色健康产品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市场需求额均为120亿美元,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额为90亿美元。

这些因素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

为适应世界中药发展的潮流,继承、发展和弘扬传统中医科学,造福于全人类,我国制订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纲要》指出,要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利用我国中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

高质量的药材生产是中医药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基础。

为使我国的中药材生产实现规范化生产,我国制订出GAP标准。

实施GAP能对药材生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药材内在质量的可信性、稳定性。

由此延伸至中药科研、生产、流通的所有质量领域,为整个中药材质量体系打下基础。

同时解决现实存在的药材种质、种养、加工、农残等诸多质量问题。

纲要的发布和GMP与GAP的制订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法规和政策基础。

针对中医药发展趋势,香港已提出了要建“中药港”的设想。

第二节市场分析

一、国际市场需求预测

中藏药材市场的需求分析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统计资料可以利用。

以中药材作为参照,2001年度,国际中草药市场需求增大。

欧洲市场近年以10%的速度递增。

我国中草药出口市场主要有:

传统华裔国家、地区市场;

日、韩市场和欧洲市场。

分别占出口额的40%、20%和10%;

中药材出口占中药总出口额的70%。

约占全球市场的3%。

1998年世界天然药物交易额高达150亿美元,加上香料、保健食品、化妆品交易额高达300亿美元。

上半年据海关统计,出口近1.44亿美元,较上年下降52.1%。

其主要原因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物超标以及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符合国外法规要求。

而青海省所生产的中藏药材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污染、质量高、药效好,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所生产的药材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国家中医药局计划预测,在2020年前,我国中草药市场分额有望从3%提高到15%,因此,中藏药生产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二、国内市场预测

近几年国内中草药市场的总趋势是稳中有降,降多升少。

家种药材降,野生药材升;

内地大宗药材降,青藏地道药材升。

青藏高原地道药材因污染少,且货少价高,其售价比一般药材高出20%还供不应求。

因此,青藏地道药材生产在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量仍然会保持上升趋势。

三、市场占有率分析

在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尚无形成规模,而快速兴起的藏药产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已始料不及。

根据国家科技部下达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藏药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的初步调查,野生资源供应量因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条件所限,对目前快速发展的藏药产业有支持能力仅仅有1/10,根本难以为继,估计将有数亿元的资源缺口。

因此,本项目达产后的供给量仍然将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地位。

第三节项目产品竞争能力

藏药产业尽管发展迅猛,但较之其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无序发展阶段,资源与生产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生产受制于资源的矛盾初显端倪。

本项目的实施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由于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项目本身又是按GAP标准实施,需要长时间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积累,这无疑给竞争者铸造了坚实的技术壁垒,而这恰恰是本项目的突出优势之一;

在此基础上,大规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