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57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小学语文教学亮点与思考文档格式.docx

因此,目前的语文教案序列混乱,教案目标不清,学段特点不明显,许多课堂出现过度拔高教案目标或目标不能达成的问题,不能不说和教材编排有关系。

许多一线教师坦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使用难度高了很多,一篇课文常常不知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

而沪教版教材充分考虑语文学习的序列问题,在教材编排上扎实落实学段目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沪教版教材在编排体系上非常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的训练落实。

从一年级开始,逐步落实各学段能力目标,从专心听、大胆说、认真写、正确读、学会查到学习有感情地读、默读,再到学习质疑、理解积累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学习语文的能力螺旋上升,每一种能力的训练有一定的篇幅,一般为两个单元,因而具有持续性。

这样的编排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在什么时段应该做什么,教什么,避免教师教案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以下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关于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的目标在各个阶段有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材中加以落实呢?

沪教版教材在各个年级设置相当篇幅的课文加以落实。

(1)正确朗读是一年级的基本要求。

一年级上期从学习跟着老师读开始,到学习读词、读句,对读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贯穿全册教材。

比如:

《入学准备第6课》第1题,跟着老师念《读书歌》和《写字歌》,并学着做一做;

读拼音看课文识字第27课《写字》:

背诵儿歌(注意不加字,不漏字)。

第28课《小乌鸦爱妈妈》第2题:

请你读下面的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1)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2)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如从前了。

第29课《大竖琴》请你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1我的家乡——上海在前进。

2夜晚,浦江两岸(à

n)的风景(jǐng)美丽极了!

这样的朗读训练自始至终没有间断。

一年级下期在上期的基础上,朗读要求略有提高,关注了重点词语和语气。

第1课《春天在哪里》课后,朗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带点的词语。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第45课《小花鹿卖空气》课后“读和查”第1题读句子,注意适当的停顿。

(1)过去,城市里空气污染严重,小花鹿用大罐子把新鲜空气运来卖。

(2)如今,城市里到处是绿树、草坪和鲜花,人们再也不用买小花鹿的新鲜空气了。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是二年级的目标。

二年级上期第3课《扳手腕》课后

朗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小敏和小容比赛扳手腕时的句子,再试着把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读出来。

第4课《四个愿望》课后

M佳的四个愿望是什么?

用直线划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7课《溪水和池水》课后

轻声朗读课文,找到溪水和池水的对话,再与同伴分角色朗读。

朗读是每一篇课文必定的训练。

(3)三年级开始学习默读。

三年级上期,用两个单元训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两个单元训练默读。

三年级下期全册练习默读课文。

四年级上期两个单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单元学习静心默读课文。

五年级上期两个单元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做一个声情并茂的读者,两个单元学习默读。

五年级下期第一单元继续练习默读,在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

第二单元继续练习默读课文,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叙述的事情,想想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一年级读正确读流利开始,到有感情地朗读,到默读,再到有一定速度的默读,对读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教材安排序列清晰,训练有量和时间的保障,学生读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2、关于质疑

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二学段开始学习质疑。

沪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质疑训练,质疑作为单元重点训练工程进行安排。

让我们看看相关单元的训练要求。

三年级上期第三单元: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想办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准备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第四单元:

在通读课文时,要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想办法自己解决。

当然,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

三年级下期第七单元:

当你漫步本单元,与稳重的人和事进行亲密接触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不少的疑问。

大胆地质疑吧!

要知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摇篮,问题是创造的基石。

第八单元:

可能有些地方你还不太懂,没关系,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把这些疑问提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四年级下期第三单元:

用心去读,边读边想,可以对课题、课文内容等提提问题,相信你定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用你的心去探寻名胜古迹,体验湖光山色,感受风土人情之外,就要学习提出问题,尤其要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内容等提出问题,并试着回答。

五年级上期第五单元:

“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

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

”让我们阅读课文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利用各种方法自己去解决各种问题。

第六单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3、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人教版教材上涉及的极少,偶见一两次的训练,也说得模棱两可。

在沪教版教材中从四年级开始安排相当多的单元进行梯度的训练。

四年级上期第三单元: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先归纳一个或几个小节,再归纳全文。

本单元,我们要继续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方法,提高归纳的能力。

五年级上期第七单元:

本单元,要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你在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时,继续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期:

第七单元认真阅读课文,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因文而异,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因文而异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概括得更准确、更熟练。

4、关于说和写

听说读写是语文四大基本能力。

当很多版本教材对听说读写训练遮遮掩掩的时候,沪教版教材把听说读写训练列为教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贯穿于每一篇课文之后。

一、二年级以说为主,说的内容包括把句子说完整,如:

一年级上期第27课《写字》课后,看看图,把句子说完整。

蜻蜓在小河上用尾巴写字。

礼花在用火花写字。

在阳光下用影子写字。

洒水车在用写字。

说的内容也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理解。

如:

一年级上学期第44课《小猪问路》课后,“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说给大家听。

说的内容还包括用词语练习说话,说故事,编故事等。

每课必练说,是一大特色。

除了说的内容丰富,说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有自己说,有同桌说,有说一说,演一演,还有采访等。

三年级到四年级上期,每篇课后开设语言直播厅,有用课文中的语句介绍家庭成员的,有介绍小动物的,有当讲解员的。

语言直播厅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期和五年级,每篇课后开设说写双通道,有说有写,或说写结合,重在引导学生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发展。

四年级下学期第8课《拥抱大树》课后说写双通道,“你有没有发现不爱护花草树木的人?

如果有,请你说几句劝阻的话,再写下来。

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林海》课后说写双通道,“云横秦岭”是怎样一种景象?

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

试着画一幅简笔画,再把“云横秦岭”的景象用几句话写下来。

大量的说话写话训练,让学习即学即用,既积累了语言,又学会学以致用,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所以,学生的语言获得很好的发展。

5、关于练习

练习设计关注单元目标的落实,为教师的教案提供很好的目标引领,避免了教师教案设计的随意性。

(1)课后作业紧紧围绕单元目标设计

沪教版教材的练习设计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练习设置和单元目标紧密相连,落实单元重点训练工程,避免教师教案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

比如,四年级上期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第三单元,课后练习是这样设计的:

第1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第二题

照样子,用简要的语句填空。

小庙周边的情况

白求恩大夫的表现

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白求恩大夫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

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

第12课《“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设计:

1默读课文。

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要说说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

(1)“我”刚出生18天,。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3)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2)单元综合练习落实单元目标

除了课后练习,单元综合练习依然十分关注单元重点训练工程的目标落实。

四年级上期第三单元综合练习3第四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延安育红小学》的两道练习题:

1本文记叙小主人公在的关心下和教育下成长的故事。

2文章里有两个事例,请简要写下来。

这篇短文阅读,编者把“先归纳一个或几个小节,再学习归纳全文“的重点训练工程,在单元练习中做了很好的设计,为学生检验本单元重点工程的学习情况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以致用,强化能力,训练有梯度,且具有相当的持续性,单元目标的落实形成一个圆融的整体。

沪教版教材在重点训练工程的编排体系上还有很多的系列,各个系列都关注学段目标的落实。

我省目前大区域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学段目标的落实上存在严重不足,单元目标提得多,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课文编排上没有落实单元目标,教师过于关注文本的理解,误以为课文教案只要理解就行,导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语文根基不牢等诸多问题。

手捧沪教版教材,细细读来,深深思考,许多教师教案方向迷失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亮点二:

语文课堂教案扎实高效

1、教案紧紧围绕目标开展

上海教师在使用教材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笔者深入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只有一套好教材是不够的,优质课堂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使用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上海的语文课堂有几个特点。

(1)节奏快、容量大

上海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个明显特点,那就是快。

教师的语言精练,当讲则讲,能不讲就不讲,而且普遍语速较快。

学生也一样,朗读没有拖拖拉拉的现象,非常流利,语言简洁,和教师、同学的互动节奏快,个人行动节奏也快,所以,一堂课下来感觉就是快节奏、大容量。

(2)教案目标集中。

沪教版教材选文相对于人教版会多一些,课文加古诗文大概在47课到53课之间,其中古诗文14或16首(篇),每单元有一篇的选读课文,教案时间64课时,基本上是一篇课文1课时,有的课文2课时。

这样的课文容量,导致每个课时的教案容量相当大。

教师在教案中尤为关注单元重点训练目标的落实,大胆取舍,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设计大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尽可能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上海的语文教案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教案的人文性是在发展学生的语言中逐渐渗透的,课堂的语文味更重一些。

2、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学生的发展是教案的终极目标。

教案效益的好坏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的。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无论是社会文化、家庭文化还是校园文化与其他地方相比,都有独特之处。

尽管竹园小学沪东校区地处上海浦东新区比较偏僻的地段,学生来源也比较杂,但孩子的发展依然令人羡慕。

不说二年级的课堂纯英语教案,也不说三年级的音乐课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就有的精彩展示,单说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就很让我惊讶,引发我诸多的思考。

笔者执教的五年1班学生不到40人(该校实行小班化教案,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我走进教室逡巡一圈,除了看到一个男生的语文书有点卷角之外,其余的每一本语文书都用塑料包书套套着,没有一点卷角。

沪教版的教材要说内容编得好是真的,但书本的纸张质量远不如人教版的教材来得好。

看来,书本是否保护得好,与纸张的质量关系不大,良好的保护书本的习惯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上海学生学习习惯可见一斑。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训练和坚持的结果。

课文《天窗》是一篇具有较高难度的文章,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师理解起来也颇为费力。

我想这样的教案容量在我们的课上必得2课时才能完成。

上海老师是如何在1个课时内完成教案任务,我很想尝试,更想弄个究竟。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备课,准备以学生的问题为切口,逐步深入文本内质。

经过充分解读单元目标和文本,确定了教案目标:

1、学会生字“瞥”,理解“慰藉”、“一瞥”、“卜落”、“扫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恰当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运用想象联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学习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背诵课文第7节。

在明确教案目标之后,预设了几个关键问题,一、为什么说天窗是作者小时候唯一的慰藉?

二、为什么说天窗的一方小小空白是神奇的,让“我”看到了要是没有它,永远不能联想到的世界?

三、怎样理解“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

为了揭开我心中的许多疑团,我准备不事先布置学生预习,除了学生来校后语文课任老师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3遍外,学生基本没有预习。

带着这样的状态,我走进竹园的课堂,开始我的探究。

“慰藉”、“卜落卜落”在一次正音跟读后,同学们不经提示已自觉注音。

我感叹:

多好的学习习惯!

多会读书的孩子!

(1)班的孩子有很强的质疑能力,在5分钟的自读后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在所提的问题中没有“零星”问题,问题基本指向文中最难理解的这几句话。

我以引导理解“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突破口,只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默读思考后就理解了为什么在阵雨来临的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什么在无眠的夜晚,小小的天窗又是唯一的慰藉,顺便融入找文中的排比句和体会排比写法的好处。

在关键问题突破后,学生触类旁通,第二个、第三个问题迎刃而解。

看到学生一点即通,我很快调整了原先的教案方案,后两个问题以汇报交流的方式带过。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理解“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课堂流程,节省了很多时间,所以,一个课时也完成了全文的教案。

课堂的容量大,学生却学得轻松扎实,学习效益相当高。

这得益于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和阅读能力,课堂教案目标集中,训练到位,长期积累,学生才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

思考一:

落实课程目标是语文教案的第一要务

面对小学语文教案异彩纷呈、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已有很多教师迷失在浩瀚的语文教案大海里。

语文教案到底该教什么,什么样的语文教案方式策略更适合自己,老师们显得盲无头绪。

要理清语文教案的诸多问题不是易事,但还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教材要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案训练目标体系,各单元教案目标要集中且明确,突出训练重点,课文教案目标要紧紧围绕单元教案目标展开,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同时兼顾,不能让语文教案只成为识字和阅读理解的主战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落实课程目标要成为语文教案的第一要务。

教师应具备分解各年级教案目标的能力,准确使用教材,学会取舍,突出教案重点,在教案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杜绝没有目标或随意制定目标的教案,任何一节语文课的教案都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

因为,目标缺失的教案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一味追求课堂出彩,过度拔高,课堂教案内容、方式、策略堆积,把课堂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的展示,语文教案没有系统性,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没有益处,教案的无序必然导致教案的最终失败。

思考二:

怎样的课堂才能看到学生的成长

每一节课,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都是不可重来的生命历程。

怎样的课堂才能看到学生的成长?

教案如登山,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拾阶而上,才有可能达到山峰之巅。

所以,每一节的课堂就像山路上的台阶一样,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不可改变,不可忽视,亦不可超越。

登山者要先看到台阶,再身体力行登上它,才有可能接近山巅。

否则,就会造成登山的失败。

教案情同此理,扎实的课堂就是先找到课堂的台阶位置,再考虑怎样登上这个台阶,同时获得愉悦的体验。

学生只有在每一节课上看到台阶,在教师的引导下登上它,才有可能更上一层,获得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提高语文应有的学习水平,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

找准台阶,并努力登上它是每一节课的关键。

结论:

有效的语文教案是离不开目标引领的。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语文教案的坐标中找到每一节课的位置,找到语文教案的序列目标,以语言训练带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让学生既习得语言,又学得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