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57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典型材料可编辑版Word格式.docx

张玉权没有急于的找工作,而是想到外地、更远的地方。

她心里明白,在市里学完了手艺、技术代表着当地的水平,可是要想有立足之地,把这项事业干的更好,就要有超前、更先进的创造美的方式和超前的技术。

于是她就直奔广东,在那里,她又拜师学艺,学到更好的美容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为她今后成功打下了基础。

由于对美容技术的钻研,她的技术很快达到了教学要求,广东美容学校的老师对她的聪明好学,勤奋有志而感动,劝她说,你在这里学完后,就不要回去了,就在这个学校干吧,不出一年,你就能成为美容界的名师。

可是张玉权谢绝了老师对她的诚致挽留,她来到了山东维纺。

在这里,她找到了一家最有知名度的美容中心,到这家应聘打工,她和这个美容中心签订了两年的合同。

两年后,她又转到烟台,在烟台专项学习了中医结合的营养型的美容技术。

然后,她又返回广东,学习了中医手诊、处方式的病理美容技术。

几年来,她南北打拼,不但有了一定的收入和积蓄,也掌握了高超的、现代美容美体方式。

1999年,她带着几年的收获,返回家园,在福利镇开办了一家知名的黛华美容美体spa馆。

是城里最时髦、最现代派的美容美体中心。

室内装饰完全模仿大连、上海分店的模式,极具休闲浪漫色调,凡是到过这里寻求美的女士,都是流连忘返。

她还经常邀请香港美容界的美容师和广东美容老师来福利这里做技术指导,曾经几次组织县城里300多名女士接受名师心理、生理理念的指导,让女士的美从心里开始,从爱里走出美。

依旧年轻,富有朝气的张玉权,决心把自己的美容馆开成连锁店,办成几个分店,扩大规模。

让黛华美容美体spa馆遍布双鸭山。

一朵美丽的鲜花,走出乡村、走出泥土,如今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附送: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材料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为目标,切实把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门源”、创建“平安门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曾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团中央等六部委授予“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家庭先进县、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单位、全省双拥模XX县、全州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全州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全州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先进县、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门源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

全县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总人口1

5.33万人,其中农牧民1

76万人,占总人口的8

3.2%,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

6.88万人,占总人口的45%,其中,富余劳动力

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

“十一五”期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1

7.74万人次,累计实现劳务收入57300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达1090.6元,劳务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3

3.3%。

其中201X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37134人次,完成年目标任务37100人次的100.1%;

其中:

跨省12736人次,省内跨区12375人次,地区内流动12023万人次,女性务工人员人数1026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60

1.43万元,完成年目标任务13600万元的100%;

务工人均收入为366

8元。

可见,门源县劳务输出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新型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认真按照省、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门源在劳务经济上率先发展”的要求,把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来抓,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务求实效,使我县的劳务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狠抓政府推动,狠抓组织管理。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建立了10个乡镇和98个村、7个社区劳动保障站(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劳务产业的决定》、《劳务输出周转金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联点领导分片负责、部门包乡、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姻结对帮扶、各乡镇和村两委班子组织实施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将劳务输出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为推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落实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劳动力转移预警机制,对输出和转移的劳动力人数达不到劳动力总数50%的乡镇,给予黄牌警告,并作为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各乡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精心组织,多方联系,积极鼓励“能人”带头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全县劳务输出呈现出外出时间早、输出地点稳、外出人数多、输出半径大的发展前景。

二)狠抓宣传引导,为农民工外出务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从宣传引导入手,抓广度、挖深度、求实效,切实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务工增收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的共识。

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外出务工人员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召开全县劳务输出总结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务输出有关政策、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带头人,给广大农牧民在春节期间摆上了一套劳务输出工作大餐。

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了以“走出大山天地宽,劳务经济霞满天”为主题的专题报到,及时宣传介绍、总结推广各乡镇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累计发放春风卡7000余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单

1.96万余份,发布劳务用工信息1300余条。

三)狠抓协调联系,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平台。

积极采取“政府做媒、企业相亲”的办法,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作用,在省、州劳动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协调,先后与江苏常州欧美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外十家规模大、信誉好、效益高的用工企业在西滩乡和泉口镇分别举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外企业用工洽谈会,实现了用工单位与求职者的零距离对接,使我县600多名农民工与十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面对面的洽谈,现场达成用工意向200余人,签订劳动合同90余人。

并且山东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与西滩乡达成长期务工协议,建立了良好劳务合作关系。

今年3月16日,由省职业介绍中心组织,来自浙江温州等22家用工企业及我县2家企业在我县金源广场举行以“服务进城务工,帮助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201X年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全县3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牧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前来求职,有600余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意向协议,圆了就业梦。

“十一五”期间,共组织举办各类民营企业用工洽谈会9期,为5100名农牧民和820名下岗失业人员牵线搭桥实现了再就业。

四)狠抓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增添“营养”。

几年来,根据劳务市场需求,整合县域现有职教资源,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体系,以县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基础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劳动保障部门农牧民技能培训为支撑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适应输出要求的县、乡两级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创业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使一部分农牧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拓宽了就业门路和就业空间,使农民工外出务工由原来的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

同时,不断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的联系协调,利用大中型企业技术力量强、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工作,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做到了“培训一人、鉴定一人、持证一人、输出一人”的要求。

根据妇女自身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针对“十字绣”这一劳动技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深受妇女的青睐的实际,积极与州、县妇联协调联系,北山、西滩、浩门、泉口等乡镇举办“十字绣”技能培训班,培训女性300余名,并为参训人员发放了价值2万多元的十字绣产品。

“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培训班89期7527人,取得资格证书6473人,培训后就业人数达6774人,就业率达90%。

其中201X年,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6期1396人,完成年目标任务1150人的12

1.4%。

五)狠抓培训服务,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努力完善积极的培训政策保障措施,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阳光工程”等各类劳动技能培训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和劳务输出部门工作经费;

对农村特困户、城镇低保户学员实行了全额培训;

对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输出率达到80%的培训机构,县政府每年都进行表彰奖励。

积极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预备制度,对初、高中毕业回乡的青年、复员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拟输出人员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建档,建立了全县

6.88万人的劳动力资源资料库和

3.3万人的劳务输出信息库,为推进劳动力有序输出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狠抓拓宽领域,为农民工务工创建稳定的就业环境。

近年来,我县劳务输出向甘肃、新疆等邻近省区的对外扩大,并向沿海地区延伸,为拓宽对外输出这个主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把邻近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功方向,主动出击,多方洽谈,建立劳务供求关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并借鉴XX区的经验,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邻近省份和沿海地区,逐步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络处,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与用工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

着重推进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序化、规模化建设,全县务工领域从以前的格尔木、新疆、甘肃等22个省市扩大到目前的江苏、广东等24个省市,逐步向沿海地带拓展,务工行业从餐饮服务等18个行业扩展到运输、电焊、机电修理、海产品加工等22个行业,呈现出领域广、行业多、队伍大的发展势头。

七)狠抓组织管理,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高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工作,认真按照我县制定出台的《关于做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务产业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牧区劳务输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落脚点,同时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乡镇和部门的考核内容,各乡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精心组织,多方联系,积极鼓励“能人”带头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

如阴田乡与新疆XX市玉门沟乡结成了“友好乡”的典型例子,进一步加强了与用工单位的友好关系。

西滩乡党委、政府春节前派干部到省外有关企业实地考察了解,相继与山东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新疆且末石棉厂等省外用工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实行订单务工;

东川、阴田等乡镇组织农民工赴北京、山东青岛、广东、江苏等地务工,主要从事渔业养殖、海产品加工、餐饮等工种。

八)狠抓“能人”和劳务经纪人带动,为农民工规模化外出务工奠定基础。

县乡两级政府注重培育和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能人带动效应,让信息灵、渠道多、已与用工单位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务工人员带领更多的劳动力有组织输出。

目前,我县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200余人,这些人已成为全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发挥着劳务输出“领头雁”作用。

今年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达8895余人,占总人数的24%,实现劳务收入2200余万元,占总劳务收入的16%;

如青石嘴镇红沟村村民马占福带领180名农民工前往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公司修铁路,月收入2300元;

青石嘴镇红山嘴村劳务经纪人马生虎于3月1日带领76名本镇劳动力赴新疆XX县石棉矿务工,外出时间约为9个月,预计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万元;

东川镇香卡村村民万吉全带领130名农民工赴新疆库尔勒地区水泥厂务工,月收入为1800元。

在此基础上,狠抓机关干部带头务工作用,促进能人带动效应。

几年来,为有效解决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服务滞后,农牧民盲目外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谋职锻炼的意见》,实行选派副科级以上干部外出谋职,带领农牧民外出务工,加强农牧民的组织管理、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节劳动纠纷,为外出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县委、县政府对外出组织务工的干部,规定务工期间职级待遇不变,行政组织关系不变,保留编制,年终依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严格的考核,带领务工期间的劳动所得全部归个人所有,务工期满后,愿意经商办企业的,县上给予支持并享受优惠政策;

同时,建立健全了外出谋职干部与组织部门、所在单位的联系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等,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了跟踪管理,保证了外出谋职干部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几年来,我县共向省内外选派160名机关干部外出谋职锻炼,年均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4500余名。

九)狠抓维权服务,清欠农民工工资力度明显加大。

积极履行“维权、维稳、服务”的职能,按照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和劳动监察2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的要求,不断加大群体性上访案件的调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对群众举报、投诉案件调处力度,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进行接访,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农民工合法权益。

“十一五”期间累计截至201X年,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91件,涉及劳动者2048名,追回拖欠工资41

6.59万元,办结率始终保持在100%。

其中201X年,全年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案件19起,涉及劳动者279人,解决拖欠工资金额13

8.67万元,结案率达100%;

受理工伤争议案件2起,调解2起,调解金额13万元;

通过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积极配合县司法、安监、法制科等部门开展工伤争议案件调解工作,共调解工伤争议案件2起,解决工伤赔偿

3.5万元;

对24项建设项目工程扣缴工资保证金190万元。

三、主要成效及特点

通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反季输出”夯基础。

部分农牧民破除“正月十五以前不出门”的传统习惯,纷纷走出家门,开展反季节务工,为全年劳务输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X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全县外出务工和继续务工未返的农民工达4753人,实现劳务收入160

6.66万元。

二是“订单输出”成规模。

随着近年来全县劳务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订单输出”有效地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西滩、泉口等乡镇通过与省外企业举办用工洽谈会,有组织、有意向地向省外食品加工、纺织品等企业输出农民工300名;

东川镇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签订务工合同,保障了1000余名农民工定向务工。

三是“特色输出”拓领域。

在全县外出务工的队伍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从事专业工种的务工队伍,实现技术型农民工定行、定点务工。

阴田乡目前从事“饭馆经济”的务工人员有120余户400余人,广泛分布在新疆、陕西、深圳和广东等省外地区,年均创收120万元左右;

泉口镇每年组织300余人赴新疆、内蒙等地从事农业生产和石油开采,形成了长期的、有保障的务工渠道。

四是“能人输出”提质量。

依托“能人”带动输出,全县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逐年提升,有力的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

据统计,今年劳务经纪人带领农民工有组织输出人数已达8895名。

五是“维权输出”保收入。

积极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维权知识培训,保证农民工宅基地、承包地、草场及子女就学等方面权益不受侵犯的基础上,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他们劳有所获。

六是“举家输出”保长效。

“十一五”期间,异地就业人数达

4.8万人次,其中务工时间一年以上的达

1.8万人(次);

全县举家外出人数达1033户4135人,分别在北京、天津、新疆、上海等省市从事种植、养殖、运输、畜产品加工等工种。

我县在西宁林家崖定居务工的麻莲乡包哈图村村民就有53户211人,当地人将该地区称为“门源新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我县劳动保障总体目标,按照“和谐门源、平安门源”整体要求和“优化保障、服务民生”的劳动保障工作目标,树立良好的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劳务输出工作的机制保障。

一是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劳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切实把劳务产业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目标,继续实行县级联点领导分片负责、部门包乡,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姻结对帮扶、各乡镇和村两委班子组织实施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切实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实、做强;

二是充分发挥县总工会、乡镇农民工工会的作用,全力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援助工作,竭力解决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困难,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是继续实行机关干部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以乡镇为重点,选派机关干部20名以上。

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节劳动纠纷,为外出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促进能人带动效应,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求选派的机关干部进一步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友好协作,建立长期劳务关系,为扩大劳务输出基地、广开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二)强化职业培训,实现务工输出技能化。

针对当前我县农民工素质低,就业难,盲目输出及不稳定等问题,要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早动手,出实招,加强与县域外有信誉、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联系协商,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紧紧抓住提高培训合格率、培训后就业率这个关键,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结合外地用工和本地区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开展定单、定向、定点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强身健体”,提升技能水平。

三)开辟务工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

当面对新形势,合理引导和调整劳务输出方向,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特别是经济发达和用工量大的省区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协作,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开辟新的更广阔的劳务输出渠道,重点放在新地区、新行业、新客户的开发上,真正做到输前有联系、有培训,输时有指导、有协调,输后有管理、有服务。

四)发挥资源优势,争创劳务品牌。

当前劳务经济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只有培育打得响、过得硬的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才能在竞争中让劳务人员更好地占领和拓宽劳务市场。

就我县的实际而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县域内多年来长期从事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队等优势,着力打造建筑劳务品牌,以品牌为龙头,通过培育劳务市场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

如浩门镇小沙沟村刘应春等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工程队有18家,年劳动力用量在4200人以上,今后积极与城建等部门XX县域外其他部门协调联系,力争使我县建筑行业分布广、用工量大,效益好、收入高。

五)以县外输出为重点,以县内输出为基础,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进一步提升县内企业吸纳就业和用工能力,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通局、城建局、经贸局等部门要及时掌握各类企业XX县内重大项目工程的用工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就近转移富余劳动力。

以小城镇建设和土地集约化经营为契机,积极发展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商贸流通、家政服务、中介服务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有序、有偿流转,促使农牧民转移到小城镇经商、务工和定居,以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土地、草场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同时,坚持外输与内转并举,紧紧抓住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协同县国土局等部门积极与兰新铁路十三局第

一、

二、三分厂协调联系,达成务工协议,适当安排我县当地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六)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大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年内至少举办两期农民工维权、《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积极推行劳动用工登记和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劳动保障金制度,实行用工合同劳动保障部门鉴证、工资和社会保险月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协商工作机制。

同时,县劳动监察、司法、工会、妇联及县乡劳务输出服务机构要设立务工人员维权电话,受理务工人员维权援助,积极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救助和妇联援助等各项工作,全力帮助解决农民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为促进劳务输出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