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89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不得不学的语法知识Word格式.docx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注】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二、实词与虚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

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

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

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

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

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

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

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

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

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

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

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

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

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注】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

……

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注】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

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

“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5.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表示数目的,叫数词。

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

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

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表示单位的,叫量词。

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

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

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

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

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

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6.副词、连词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

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常用的副词如:

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刚刚、立刻、忽然、渐渐、终于、不、没、大概、简直,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如课文里的句子: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

“已经”表示完成;

“满”表示程度深。

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

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注意下边句子里加线的词。

1.这篇散文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赏大自然或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

【注】第1句“和”连接“希望”“力量”,表示并列关系;

第2句“或者”连接“欣赏大自然”“读写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选择关系;

第3句“只要”表示条件,和副词“就”配合使用。

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词,叫做连词。

常见的连词还有:

同、跟、而、并且、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因为、所以,等。

7.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例如: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止)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

(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

(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

(8)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表目的)

(9)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

(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二、助词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助词可分为三类:

结构助词:

的、得等,其中“的”表示两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光辉的历程(“光辉”修饰“历程”)

慢慢的走(“慢慢”限制“走”)

跳得高(“高”补充修饰“跳”)

动态助词:

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

“了”表示已经完成;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他走了(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

他走着(表示正在走)

他来过(表示曾经来这里,现在却不在)

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啊、呀,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用在句子末尾。

他会的。

(表示肯定的语气)

他赢了。

(表示确定的语气)

你冷吗?

(表示疑问的语气)

你去吧。

(表示祈使的语气)

多美啊!

(表示感叹的语气)

三、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语句的意思不变。

喂,你听见了没有?

(在句前)

你,喂,听见了没有?

(在句中)

你听见了没有?

喂!

(在句末)

四、拟声词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

如:

嘭、哗啦、哐啷、叮当、轰隆隆等。

3、短语

(1).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

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1)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大小顺序:

省、市、县年龄顺序:

老、中、青

2)逻辑顺序:

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

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注】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

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2)偏正短语前偏后正:

“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

(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

[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

“的”是定语的标志;

“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

统一为“的”。

(3)动宾短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四)、动补短语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5)、形补短语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6)、主谓短语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

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如:

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特殊主谓短语:

名词做谓语。

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4、复句

(1)复句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

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

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子2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

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例子3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子4

例1:

“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

这是教训。

例3: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

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例4:

“我们只是认为:

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

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

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