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63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然而,很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并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家园矛盾,如沟通不足造成的沟通缺位、沟通过度造成的沟通越位等。

一、沟通缺位的三个误区

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忽视沟通,即有的教师只顾认真带班,没有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过度自卑,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水平不高,缺乏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因而不敢与家长

沟通;

过度自信,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因而不注意尊重和吸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一)忽视沟通

张老师热爱幼教,对孩子也很负责任,但是她与家长沟通不多。

她认为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忙,而自己平时的事情也很多,只要自己对孩子好,孩子在幼儿园不出事,家长就不会对教师有意见。

可是,有一天她说与家长的沟通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欣喜与快乐。

那是在一次公交车上,张老师偶

然碰到了她班上一位幼儿的家长,两人一路搭车便有了充分的时间交流。

这位家长说,孩子经常在家里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故事、歌曲和舞蹈,有时还冷不丁冒出一些很恰当的“大道理”,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自豪地说:

“是张老师教给我们的,张老师是我们小朋友的妈妈!

”张老师听了家长的描述非常感动,她没想到这些平凡的小事竟然能够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认可,她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她认识到,不能只在孩子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才与家长沟通,沟通还是提高教师自我认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确实如张老师的感悟,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和家长一起解决孩子的问题,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

案例中的张老师忽视沟通,实际上是在思想意识上割裂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联系,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各行其是就够了。

事实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不同的优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以相互替代。

通过沟通,家长与教师能够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统一协调好

各自的教育方法,促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2.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烦恼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很多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外部环境和成人身上,找出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不过,仅仅发现根源是不够的,教师除了反省自身外,还要与幼儿家长深度交流,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具体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

比如,有的家长教育观念很科学,但是不会与孩子交流,不会做亲子游戏,教育行为具有成人化倾向。

教师只有与家长频繁地进行沟通,才能有效地帮助家长及其孩子。

3.是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与宽慰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低,当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牵挂与担心。

即使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家长还是希望知道当自己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种心情并非不信任教师,而是父母之心、人之常情。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幼儿

园会采用视频录像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这种方式固然开放透明,但是这种“人机沟通”并不能代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

真正的家园沟通是教育观念的共识、教育责任的共同担当、教育烦恼的相互理解以及教育方法的相互配合。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清晰的自我认识:

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怎样做才是最佳、自己的能力如何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其答案并非靠苦思冥想就能获得,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得到的反馈。

离开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就很难多角度地、客观准确地把握自我。

当然,如果是积极的沟通,教师就可能获得如张老

师一样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是消极的沟通,教师则难免会出现难过、郁闷等不良情绪,但是要勇敢地、开放地面对冲突与困惑,而这恰恰是自我成长的契机。

(二)过度自卑

朱老师从幼师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了,但是她在与家长沟通时一直存在一个心理上的障碍。

她所在的幼儿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虽然后来她自己又读了大专、续了本科,但还是觉得现在的家长能说会道,了解的知识与信息比自己广泛,所以她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是很自信。

她说:

“我们班有几个家长太难‘对付’了,你说一句,他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样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于是,当孩子和家长有问题时,她觉得自己很难说服家长,所以家长说怎样就怎样了,自己也就不再深度交流了。

朱老师的困惑是当今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由于国家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家长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

而高学历家长通常有较长并且较成功的受教育经历,有的家长还直接从事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研究或者教学工作,对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也很多。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育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幼儿教师的学历进修和素质提升速度远不如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得快。

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确实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是同时也蕴藏着高效沟通的机遇。

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拓展知识范畴,树立幼儿教育的专业自信

幼儿教师在家长面前不自信,也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广度有关。

有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很强,管理班级幼儿很有经验,发表的教研论文也不少,但这些都属于幼儿园教育范畴。

广义的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大众传媒教育。

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育范畴,而家长的知识和信息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

和大众传媒的教育范畴,如果教师与家长的知识结构交叉较少,不了解家长的知识内容,就很可能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想的,与家长沟通时没有共同的话题。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除了钻研幼儿园教育的知识外,还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科普趋势,了解幼儿经常看的读物和电视,对一些流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就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他们进行对话,逐渐成为家长认可的“行家里手"

2.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

现在的家长学习早教知识的热情很高,但是很多家长的教育知识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而是通过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报刊获得的。

这种方式使得他们接触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内在的联系,导致他们在行动上存在盲目性。

比如,有的家长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后,这种理念试试,那种理念试试,结果发现孩子的教育成效并不理想;

有的家长发现各种育儿观念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应该坚持哪种做法。

在多元观念并存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是驾驭不了众说纷纭的、零散的理论的,而任何偏激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比如,能不能批评孩

子?

该不该打孩子?

自由重要还是规则重要?

尊重孩子是不是就应该放纵孩子?

早点学英语好,还是晚点学英语好?

是多教孩子还是让他自己多探索?

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这些问题往往让家长纠结不清。

可见,高学历家长的早教观念也是需要引导的。

而幼儿教师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幼儿教育训练,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在这方面能够给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3.挖掘高学历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长,作为和孩子最亲密、最了解孩子的成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最有感悟和发言权。

尤其是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并不存在“隔行如隔山”的“鸿沟”,反而感觉到很多“隔行不隔理”的共性,这也是因为教育专业不像医学或者电子信息等专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

所以,这些家长对幼儿园来说,是很难得的资源,可以把他们发展成为沟通层次比较高的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

对于幼儿园来说,这样的家长越多,越有利于家园间的对话和沟通,越有利于幼儿园全面地了解和教育幼儿。

(三)过度自信

一天,田园长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说他的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师做事精干利落,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重视家长的建议和进言。

随信,这位家长还画了一幅画,画中的教师和家长背对背抱手站着,并在旁边写了一行字:

“特意给老师画了一个大大的嘴巴,寓意

是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拥有理所当然的话语霸权。

家长的来信和绘画反映了该教师在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这位家长想与教师沟通的愿望。

1.克服经验优越感带来的自负心理

幼儿教师经验丰富有助于做好教育工作,丰富的经验为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积累了一个策略方法库,但是如果因此产生经验优越感则可能给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优越感是自视高人一筹的自负心理,容易给家长一种刚愎自用的感觉,进而使家长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造成家园间的沟通障碍。

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了,如有着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难

免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经验优越感,尤其是面对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或者显得有点过时的祖辈家长,这种优越感更为强烈。

但是明白了经验优越感的不当之处,努力在客观的优越中减少和避免滋生主观的优越感,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2.以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

教师年复一年地面对许多大致相同的早教问题,然而在教师看来是常见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则可能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教师要保持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当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要带着理论上的条条框框简单地否定或者批评家长的早期教育

观念或者方式,而是要与家长深入交流,与家长一起分析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家长逐渐提高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家长灌输理论知识。

在平和的沟通过程中,教师的措辞要诚恳、礼貌、客气,用词不绝对,态度不强硬,尊重家长的成人身份与角色,这样才能与家长建立持续、频繁、充满信任感的沟通关系。

3.沟通不仅要说,更要倾听

沟通不仅要把自己认为好的观念和做法说给家长听,更要倾听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和理解家长,才能为家长提供针对性比较强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

而了解和理解家长的前提就是在沟通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随便便听,而是全神贯注地、用心地听。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便打断家长

的话语,不要随意插入自己的见解;

要用点头、微笑、目光注视以及“哦”、“嗯”、“是的”、“然后呢’’等非语言或简单的言语方式,表达对家长谈话内容的兴趣、专注和认真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家长把自己所遇到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描述清楚,这将为教师与家长深层次的沟通和对家长深层次的指导打下基础。

4.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经验优越感和过度自信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有的教师的个性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倾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矫正过来的。

为了尽快改善与家长的沟通关系,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教师避免口头交流的惯性。

书面交流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

把书面意见或者建议收集上来之后,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

思和调整,然后再以适当的形式反馈给家长,以提高家园沟通的深度与效率。

二、沟通越位的三大表现

很多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越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距离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人际沟通的空间距离;

话题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话题和内容;

权限越位,即没有正确把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范围,混淆了“公

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

(一)距离越位

李老师文文静静,为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的家长却私下里说不太习惯与李老师说话。

因为李老师说话的时候与家长离得比较近,如果家长默默地往后撤出一点空间,李老师为了让家长听得清楚,就会不自觉向前靠近,而家长又不好意思打断她,于是只能暂时忍着。

与此同时,幼儿园里还有一位白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持与家长间的交流距离。

她有时会压低声音以说悄悄话的形式跟家长交流,其实说话内容也没有什么不适宜公开的,可能是她觉得应该对其他人有所回避才采取这种耳语的说话姿势,但是这种姿势并不雅观。

1.人际沟通需要适宜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礼貌和文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亲疏决定着空间距离的远近。

人类学家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应与沟通双方的关系相称,否则就是不礼貌的,甚至会引起沟通一方的反感。

15厘米之内为亲密距离,

适宜亲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46~122厘米为个人距离,适宜熟人之间,表现为能够相互亲切握手,沟通时比较具有分寸感,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更靠近122厘米一端;

122~370厘米为社交距离,适用于面试、讲座等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370~760厘米为距离,这是公开演讲的距离。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适宜采取46~122厘米的个人距离,以至少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话时的呼吸为宜。

2.与家长沟通属于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发生的场合,可以把沟通分为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和私人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在工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工作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比较正规。

与家长的沟通属于幼儿园工作内容,是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要求教师的沟通言行大方得体。

耳语是凑近别

人耳朵小声说话,已经达到亲密距离,属于私人生活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不适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如果有在场的其他人不宜知道的交流内容,可以选择人少安静的场所或者另选时间交流。

3.非言语沟通姿态要符合教师身份

人们在言语沟通过程中通常会伴随一些非言语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这些肢体语言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习惯。

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既活泼又认真、既放松又严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文雅的非言语沟通姿势表现出来。

即使在长期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已经建立了友好、融洽的沟通关系,也要与普通的私人交往有所区别。

不是说关系一好了就没必要重视这些“形式"

了,因为虽然正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只有一个人,但是看见教师在沟通的家长却有很多人,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仪表和仪态,以维护好教师形象。

(二)话题越位

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园长听见王老师正在与一位家长说一家新开业的商场促销打折的事情。

当问及王老师怎么与家长聊起这件事的时候,王老师说是家长提起的,自己不好意思不接茬儿。

同样是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年轻的郑老师在与家长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聊着聊着就转移话题了。

这位家长说:

“我家孩子挺喜欢你的,我也觉得你性格脾气好,你有没有对象啊?

你想要什么条件的?

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个.”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1.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

与家长沟通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人际沟通与交往有三大基本动机:

亲和动机、赞许动机和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理解、关心与好感的愿望;

赞许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认可、肯定、称赞和嘉许的愿望;

成就动机是指通过沟通追求工作优异、事业成功的愿望。

不同的沟通动机对提高家长工作都是有益的:

与家长拉家常、聊一些与孩子和幼教无关的事情有利于融洽与家长的情感;

向家长展示孩子的进步与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家长的自信心。

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工作顺利开展、孩子快乐发展、教师专业获得成长,所以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

2.注意与女性家长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幼儿园以女性教师为主,经常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家长也以妈妈和奶奶等女性家长为主,因此,幼儿园是女性之间交往与沟通的集中地带。

女性之间的沟通比较热情、随和、细腻、生活化,除了工作和孩子的事情以外,大家很容易聊起衣着、购物、美容、保健、瘦身、旅游、婚姻等方方面面

的话题。

而且,家长都有与教师拉近关系的朴素愿望,一些家长会主动向教师提供生活、休闲和情感的话题,家长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宜一口回绝或者闭口不谈这些内容。

但是,应该注意沟通的时间、场所与程度,不宜在接待家长和带班的工作时间以及幼儿园工作场所交流这些话题。

如果家长主动提及,教师可以礼貌地应承几句,然后说还要接待其他家长,等以后有机会再聊。

3.适度把握与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的原则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工作关系,但是沟通久了、沟通得开心了,在观念、性格、脾气和爱好上比较投缘的教师和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也在所难免。

很多孩子因为升班或者上小学之后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教师,但是孩子及其家长仍然与教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生活上互相帮助。

但是,要记住,与家长发展朋友关系的基础是无

功利、无取巧、无偏袒的工作关系。

一心一意、公平无私地对待所有的孩子,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是赢得家长信任和尊重、与家长建立真正纯洁友谊的基石。

(三)权限越位

一个星期天,钟老师与未婚夫在建材装饰城遇见了成成的妈妈,原来成成的妈妈是做家庭装修的。

她得知钟老师就要结婚了,需要装修新房,就说安排自己的工人给钟老师装修。

钟老师认为这样不合适,成成的妈妈说:

“为谁装修不是装修啊?

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看建材、做监

工,你把新房交给我就放心吧。

”家长非常热情,钟老师盛情难却就答应了。

可是不久,成成无意中跟其他小朋友说:

“你知道吗?

钟老师就要当新娘子了,你给老师送个什么礼物?

”小朋友问他送什么,他说妈妈送给老师“一间大房子”,这个“大礼物”就在小朋友和家长中间传开了,钟老师“辟谣”也没有用,因为虽然没有送给“大房子”,却是在给“装修”。

钟老师说自己是出装修费的,但她没办法让别人相信自己是“全额自费”的,总之很苦恼,装修风波闹得她非常不愉快。

1.与家长沟通的权限仅限于教育范围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赋予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权利与义务:

“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可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由来源于教育的需要,并且是为了教

育幼儿。

逾越教育范围的事情均属沟通权限越位,年轻教师尤其要有这种职业敏感性,把握沟通的分寸,切忌与家长合作私事,不给其他家长、幼儿和教师留下误解的隐患,为自己营造一个简单、安心、没有纷扰的班级工作氖围。

2.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沟通的必修课

与家长沟通是出于工作需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容易涉及工作以外的事情,如果断然打断或者拒绝家长显得不礼貌,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有意识地总结处事经验,提高沟通的艺术。

如果钟老师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性,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当时就可以婉言谢绝家长的好意。

比如,不要一股脑儿地跟家长说很多关于结婚细节的事情;

如果家长要帮助自己装修,可以说自己先看看、转转建材城,需要的时候再与家长联系;

家长再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开始装修了;

如果家长继续问装修的细节,可以说是由未婚夫安排自勺'

,自己不清楚。

幼儿教师不但要学会做工作,还要学会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的经验是一本无字之书,需要教师用心去感悟。

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人际沟通的必修课。

3.“充分利用”但不是“过度利用"

家长资源

时常听教师说“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感觉被“过度利用”。

比如,很多幼儿园都在做主题教育,需要收集很多资料,于是教师经常给家长布置作业,收集新主题的图片、视频或者实物,而且时间紧张、说要就要,使得家长下了班就赶紧上查资料、去书店买资料或者做手工。

事实上,教师可能并没有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做,但是孩子会攀比,教师表扬其他小朋友给班级做这事、做那事,自己却没有做,感觉比较失落,于是闹着家长必须要做。

这种情形会造成家长与教师的

误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虽然教师的目的是家园共育,但家庭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充裕的时间或者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对此给予理解,妥善安排家园共育的内容,有限利用家长资源。

不要过度宣传家长志愿者的工作,不要在幼儿面前过度表扬为班级服务的幼儿家长,以免使幼儿产生攀比心理,给其他家长造成压力。

三、沟通到位的三个目标

有效沟通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才能实现,而沟通目标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因为人们彼此间在性格和生活阅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比如,教师与一些家长沟通时很快就能产生信任感并愉快地合作,而与另外一些家长沟通时则一直停留在增进理解与信任方面。

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教师与家长之间从相互理解到彼此信任再到携手合作,是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普遍规律。

(一)理解

张女士因为自己的女儿“不被教师重视”感到很苦恼。

她说了两件事。

一次电视台来幼儿园录像,有将近一半的孩子上了镜头,而自己的女儿却没上。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不吃饭,总是哭闹。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儿园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还有一次,贴在班级墙壁的集体生活照片上,有一张是女儿站在旮旯里的,还有一张正好女儿闭上了眼睛。

张女士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女儿缺乏关注,缺乏爱心,她心里很不舒服,为此还向幼儿园领导反映了这些情况。

教师则觉得张女士不应该向领导告状,所以张女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疙疙瘩瘩的。

1.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对教师与幼儿园的期望都很高,再加上有的家长是完美主义者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类型,所以孩子、教师和幼儿园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所愿,这类家长就会很失望,难以理解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理念、规则和做法。

因此,帮助这些家长逐渐理解科学的幼儿园教育,与他们在家园共育方面达成共识,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第一个目标,而且教师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势。

因为在沟通的经验方面,教师与家长是不对等的。

幼儿园是家长与教育机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