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56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40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羊规模饲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节主要传染病及防治

第二节主要寄生虫病及防治

第三节普通病及防治

第一章饲养员在基本知识

第一节家禽的机体构造和生物学特性

肉用山羊养殖投资少,见效快,不仅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而且能充分利用农闲地、退耕地种植优质的牧草和农副产品。

特别是我国南方草原面积大,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畜牧业发展基础好,草原自然灾害少,劳动力资源丰富。

由于气候条件优越等原因,南方草原的草产量一般是北方天然草原的4~6倍。

经过改良而建成的人工草原,产草能力可提高10多倍。

南方7951万公顷天然草原中,可利用草原面积占80%,十分有利于肉用山羊养殖业的发展。

一、山羊生活习性与生态适应性

(一)山羊的行为和习性

山羊虽然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但同其他家畜相比,山羊自驯养以来得到的饲养和管理条件不佳,这使得山羊的一些原始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和延续,形成独特的行为和习性。

1.好动性山羊勇敢活泼,敏捷机智,喜欢登高,善于游走,属活泼型小反刍动物,爱角斗。

2.觅食性山羊的觅食力强,食性杂,能食百样草,对各种牧草、灌木枝叶、作物秸秆、菜叶、果皮、藤蔓、农副产品等均可采食,其采食植物的种类较其他家畜广泛。

据对5种家畜饲喂植物的试验,山羊能采食的植物有607种,不采食的有83种,采食率为88%,而绵羊、牛、马、猪的采食率分别为80%、64%、73%和46%(表1-1)。

在饲草匮乏的情况下,山羊觅食力较强。

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牛不能利用的多数植物,山羊也能有效利用。

山羊的采食时间大多集中在白天,日出时开始采食,但并不连续采食,而是在每天的一定时间内摄食量大,而在其他时间进行反刍、休息。

据测定,每天清晨和黄昏,山羊的采食量最大。

因此,在舍饲或半舍饲半放牧时,供给山羊的草料应多样化,且需少食多餐。

表1-1几种家畜采食植物的种类数量比较

家畜种类

试喂植物种类数

采食数

不采食数

采食率(%)

山羊

690

607

83

88

绵羊

655

522

133

80

420

235

64

685

502

183

73

314

145

169

46

3.合群性山羊具有较强的合群性。

无论放牧还是舍饲,山羊总喜欢在一起活动,其中年龄大、后代多、身强体壮的羊担任“头羊”的角色。

在头羊带领下,其他羊只能顺从地跟随放牧、出入、起卧、过桥及通过狭窄处。

合群性给山羊的大群放牧提供了便利。

4.多胎性山羊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具有多胎多产的特点。

大多数品种的山羊每胎可产羔2~3只,平均产羔率200%以上,比绵羊产羔率高得多。

山羊的多胎性使其繁殖效率远大于绵羊,为自繁自养,发展肉羊规模养殖创造了条件。

5.喜洁性山羊喜清洁、爱干燥,厌恶污浊、潮湿,其嗅觉高度发达,采食前总是先用鼻子嗅一嗅,凡是有异味、沾有粪便或腐败的饲料,被污染的饮水或被践踏过的草料,山羊宁愿受渴挨饿也不采食。

因此,羊场应选择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喂给的草料要少给勤添,饮水要放在水槽或水盆里,保持清洁卫生。

(二)山羊的生态适应性

山羊对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不高,既能在良好的条件下生长,又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分布范围极为广泛。

在世界上,除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山羊外,从北半球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南半球的大洋洲,从赤道沿线的东非高原到南美洲,从干燥炎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到严寒的青藏高原,都饲养着不同类型的山羊。

山羊的生态适应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调节体温能力强,适生范围广。

山羊是恒温动物,它的体温只有保持在适度范围内(38.5℃~39.7℃),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山羊为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进行着各种方式的生理调节。

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山羊的维持消耗增加,通过提高代谢率来维持体温;

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山羊的维持消耗需要减少,通过减少采食、动用一切方式散热以及卧休等来维持体温。

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寒带地区均有山羊分布,许多不适于饲养绵羊的地方,山羊都能很好地生长。

山羊能忍受缺水和高温,较好地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环境,这说明山羊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

热带地区的山羊一般体型较小,毛短,无绒毛,易于散热;

寒冷地区的山羊一般体型较大,被毛较长,长有大量绒毛,利于保温。

二是消化器官发达,消化吸收能力强。

山羊的消化器官发达,能较好地消化各种青粗饲料。

山羊的嘴尖、齿利、上唇薄。

山羊的嘴不同于牛等反刍动物,具有分裂的上唇,下腭门齿锐利,上腭有坚硬而光滑的硬腭,这使得山羊能够更加灵巧地利用嘴唇控制食物,选择牧草,并具有较强的采食低草、贴近地面放牧和咀嚼饲料的能力。

山羊具有发达的瘤胃,对粗纤维具有强大的消化利用能力。

山羊的小肠长,消化吸收能力强。

小肠是山羊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长意味着山羊具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山羊的消化道容积大,通道长,相对采食量和对饲料中干物质特别是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家畜。

三是抗病力强,适应性好。

山羊能很好适应各种气候、土壤、饲料的条件,按其各种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来说,山羊是仅次于犬的一种家畜。

由于山羊自驯养以来保留了一些原始特性,其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强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下来,遇小病往往能抵抗得过去,疫病相对较少,非重症不表现病态。

它能适应粗放的饲养方式,对草料的品质要求不太高,能够忍受自然放牧条件下营养上的四季变化,当夏、秋季节气候温暖,牧草丰盛时能利用牧地迅速抓膘,冬、春季营养差则渐渐消瘦。

山羊性情温驯,耐粗饲,成活率高。

山羊适应力强的特点,有利于不同气候和草质地区的农牧户饲养。

二、肉用山羊的特点

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和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和培育下,全世界已形成了数百个山羊品种,已知山羊品种和品种群200多个。

纯属肉用方向的品种约占10%,这些山羊品种具备以下特点。

(一)体型和外貌特征

1.皮肤肉用山羊皮下结缔组织及内脏器官发达,脂肪沉积量高,皮肤薄而疏松。

2.骨骼一般肉用山羊在营养丰富,饲料中矿物质充足的情况下,管状骨迅速钙化,骨骼的生长早期即行停止。

因此,骨骼的形状也比较短。

3.头骨肉用山羊一般头短而宽,鼻梁稍向内弯曲或呈拱形,眼圈大而明亮,而眼和两耳间的距离较远。

4.颈部肉用山羊颈部一般较短,由于颈部肌肉和脂肪发达,颈部显得宽深而呈圆形。

5.鬟甲鬟甲的部位是由前5~7个脊椎骨连同其棘突及横突构成。

警甲两侧止于肩胛骨的上缘。

肉用山羊的署甲很宽,与背部平行,脊椎的横突较长、棘突较短,脊椎上长有大量的肌肉和脂肪,肌肉发达,鬟甲也显得宽。

同时,也可以看到发育好的肌肉和皮下脂肪充满脊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空隙,因而使背线和鬟甲构成一直线。

6.背部肉用山羊由于脊椎的横突较长,肋骨较圆,肌肉和脂肪发达,因而形成宽而平的背。

7.蜃部肉用山羊腰部平直宽,故显得肉多。

8.臀部肉用山羊的臀部与背部、腰部一致,肌肉丰满,后视,两后腿间距离大。

9.胸部肉用山羊胸腔圆而宽,胸部长有大量的肌肉。

虽然脊椎短,胸腔长度不足,但肋骨开张良好,显得宽而深。

肉用山羊胸腔内的容量较小,心脏不发达。

10.四肢肉用山羊四肢短而细,前后肢开张良好而宽,并端正,显得坚实有力。

(二)早熟性

早熟性是肉用山羊一个重要的生理特征。

表现在体成熟(即体格和体重的早熟)和性成熟都早。

体成熟早又称生长的早熟,即生长较快,山羊在未到成年羊的幼年时期,体重的增长就达到成年羊体重的70%~75%或以上。

性成熟早,也就是初情期早。

因此,生产中就可以利用山羊品种早期生长快的特点,生产羔羊肉;

而利用性成熟早的特点增加终身的产羔次数。

(三)体重大、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

肉用山羊的体重大,生长快。

例如,波尔山羊成年公羊体重为80~100千克,母羊为60~75千克;

南江黄羊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66.87千克和45.64千克;

马头山羊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3.81千克和33.70千克。

肉用山羊的胴体和肉的品质好。

例如,波尔山羊、南江黄羊肌肉细嫩坚实,脂肪不多,肉多汁,产肉量高。

波尔山羊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00日龄公羊体重30千克,母羊29千克。

出生后8~10月龄的羔羊屠宰率为48%,羔羊肉质好,体表脂肪少,肌肉多,肉色也佳。

肉用山羊的胴体,从外部形态来看,躯体粗圆,背腰宽平,背部肌肉厚实,臀部肌肉丰满。

胴体倒挂起来,两后腿之间呈“U”字形。

从第十二肋骨处横截断,可见到棘突两边的两条较大面积的眼肌,体表覆盖的脂肪不厚。

(四)经济效益高

高繁殖力是肉用山羊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其具有性成熟早、四季发情、产羔频率高(即1年2产或2年3产)、每胎产羔数多(两羔以上)等生理特点,决定了肉山羊的饲养期短、周转快、充分利用季节性饲草资源,达到当年屠宰,当年收益。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只产羔母羊年生产(羔羊)胴体重,比繁殖力低的母羊多增产1.5~2.5倍,甚至还高。

我国山羊的产肉性能见表1—2。

表1-2我国肉用山羊产肉性能

年龄

屠宰前体重(千克)

胴体重(千克)

净肉重(千克)

屠宰率(%)

成年

36.64

17.01

14.54

46.42

羔羊

23.35

10.67

7.79

45.70

杂交羔羊

29.95

14.88

9.29

49.68

平均

29.98

14.19

10.54

47.33

我们在了解了肉用山羊的以上特点之后,就可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选择,这样就有助于加速产肉性能的提高和增加经济效益。

第二节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二)我国养羊生产发展的历史我国养羊业起源于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

人们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为家养动物。

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进入隋唐时代养羊数量不仅有了发展,羊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类群,这些类群的形成,为以后绵山羊品种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宋代黄河流域居民大量南迁,把原来饲养在河南、河北、山东一带的绵羊带到了江南。

这时期随着养羊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肉、毛、皮、奶等不同产品需求增加,开始注意进行培育,提高羊的质量,由此形成了一些地方绵、山羊品种类群。

19世纪末,中国先后引入国外种羊。

自1904年起引进了兰布列美利奴羊、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高加索羊、考力代羊等绵、山羊品种,并进行了纯种繁育及改良地方绵、山羊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全国养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数量有了快速增长,而且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9年全国存栏绵、山羊4000余万只,2003年达到3.4亿只,比1949年增长8.5倍,其中绵羊1.57亿只,山羊1.83亿只。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31个,有蒙古羊、西藏羊、哈萨克羊、乌珠穆沁羊、贵德裘皮羊、滩羊、小尾寒羊等;

山羊品种43个,有体形较大的黄淮山羊,有专门用于生产笔料毛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以及产绒量高、绒细而洁白的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等优良品种。

经过长时期发展,全国绵、.山羊的品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前基本上饲养本地粗毛羊品种,品种单一,生产力较低。

但从1954年起,我国先后从国外引入约20个绵、山羊品种,其中细毛羊品种有:

苏联美利奴羊、高加索羊、斯达夫洛波羊、澳洲美利奴羊等;

半细毛羊有考力代羊、特克塞尔羊、萨福克羊等;

山羊有萨能奶山羊、肉用波尔山羊等。

我国畜牧科技人员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也育成了13个绵、山羊品种,绵羊有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新吉细毛羊等;

山羊有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南江黄羊和陕北白绒山羊。

我国养羊生产遍布全国各地,北方绵羊多,南方山羊多。

绵羊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和东北三省。

按地区可划分三种类型,即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

牧区生产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北部、西藏等气候干旱、冬季漫长寒冷、条件艰苦、草原广阔的边远地区,以放牧为主,完全依靠天然草场养羊。

农区生产主要分布在中原和江苏、浙江一带,群体小,以舍饲或半放牧为主。

农区养羊,一般在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气候温和,养羊条件较好的地方。

农区养羊多数作为副业,饲养相对分散,但饲养绵、山羊数量却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北等平原地区,养羊以定居放牧为主,羊群数量大,气候干燥,冬季寒冷,越冬期需要补饲干草和精料。

我国的地方羊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绵、山羊品种有70多个,不仅有许多生产性能较高的培育品种,还有一些珍贵的地方品种,例如湖羊、济宁清山羊是优秀的羔皮品种,滩羊、中卫山羊是优秀的裘皮品种,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是优秀的产绒毛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我国绵、山羊改良事业进行了40余年,改良羊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等重大推广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养羊生产的发展,在全国先后建立了一批养羊基地县,使养羊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养羊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二)我国羊肉生产现状

1.绵山羊的数量、羊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我国养羊数量近十多年来虽然有起有落,但羊肉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人均羊肉占有量尽管有所增长,但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其产量详见表卜1。

表1-1绵山羊数量、羊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单位:

万只、万吨、千克、%

年份

羊存栏量

其中

羊出栏量

出栏率

肉产量

平均

人均

胴体重

占有量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8731.0

18179.0

15840.0

16622.9

20152.7

10663.0

10657.0

9519.3

9900.9

11057.1

8068.0

7522.0

6320.7

6722.0

9095.6

4241.9

4874.2

5080.5

5227.0

6827.2

22.6

26.8

32.1

31.4

33.9

44.5

52.4

58.6

62.2

80.2

10.5

10.8

11.5

11.9

11.7

0.5

0.6

0.7

1990

1992

1994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1002.2

20732.9

24052.8

23728.3

25575.7

26903.5

27925.8

29031.9

29826.4

31655.2

34053.7

11281.6

10971.9

11744.5

11412.5

12095.6

12735.2

13109.5

13316.0

13697.2

14379.3

15733.0

9720.2

9761.0

12308.4

12315.8

13480.1

14168.3

14816.3

15715.9

16237.1

17275.9

18320.7

8931.4

10266.6

13124.9

13412.5

15945.5

17279.5

18820.4

20472.7

gl722.5

23280.8

25958.3

42.5

49.5

54.6

64.0

67.2

67.5

69.9

73.3

74.8

78.1

82.0

106.8

125.0

160.8

181.0

212.8

234.6

251.3

274.0

292.7

316.7

357.2

11.1

12.2

12.3

12.4

12.2

13.5

13.4

13.6

13.8

0.9

1.1

1.4

1.5

J

L7

1.8

2.0

2.2

2.3

2.5

2.8

从表1-1中看到1980--2003年的23年间,羊存栏由1.87亿只,增加到3.4亿只,增长81.8%;

羊的出栏率提高了60个百分点;

产肉量由44.5万吨增长到357.2万吨,增长8倍;

平均胴体重增加了3.3千克,提高了31.4%;

人均占有羊肉2.8千克,增加了2.3千克。

2.不同生产区域各种肉类产量及所占比例我国肉类生产的组成,在不同农牧业生产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别,详见表1—2。

表1-2不同区域肉类产量及所占比例(2002年资料)

单位:

万吨、%

肉类别

肉类

牧区

农牧区

农区

产量

百分比

百分比

总计

猪肉

牛肉

羊肉

其他

6586.4

4326.6

584.6

316.6

1358.6

114.1

26.9

33.2

43.2

100.0

23.5

29.1

37.8

9.4

243.2

135.4

40.4

28.3

39.1

55.7

16.6

11.6

16.1

6229.1

4164.3

511.0

245.1

1308.7

66.9

8.2

3.9

21.0

从表1-2可以看出,牧区肉类产量所占比例,羊肉为43.2%,高于猪肉、牛肉;

在农牧区和农区,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1.6%和3.9%,明显低于猪肉、牛肉。

这说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

羊肉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我国绵、山羊的产肉性能据国内有关资料,按绵山羊品种和杂交后代分别统计,目前我国绵、山羊的产肉性能,详见表1-3。

表1-3我国绵、山羊产肉性能

千克、%

分类

屠宰前体重

胴体重

净肉重

屠宰率

 

60.26

35.76

39.48

45.17

27.34

16.36

18.70

20.80

23.23

11.70

15.93

16.95

45.31

45.75

47.37

46.05

山羊

23.35

总平均

37.57

17.49

13.75

46.55

从表1-3可以看出,地方绵羊羔羊与杂交羔羊胴体重相比,后者提高14.3%、净肉重提高36.15%、屠宰率提高3.54%;

山羊分别提高39.46%、19.26%和8.71%。

第三节世界山羊业发展动态

一、世界养羊业概况及发展动向

(一)世界绵羊业发展动向

1.由毛用转向肉毛兼用20世纪20~50年代,世界绵羊业以产毛为主,着重生产60支纱以上的细毛,而羊肉生产处于从属地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合成纤维产量迅速增长和毛纺工艺技术的提高,市场对羊毛尤其细羊毛的需求量下降,使单纯的毛用养羊业受到了冲击,羊毛产量的销售一直徘徊不前。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市场对羊肉需求量的增加和羊肉价格的提高,使得羊肉产量持续增长。

如1980年全世界羊肉产量为809.9万吨,到Z003年达到1222.3万吨,增加了412.4万吨,增长50.9%。

世界养羊业出现了由毛用转向肉毛兼用甚至肉用的趋势,一些国家将养羊业的重点转移到羊肉生产上,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自己的羊肉生产体系。

2.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近20年来,由于育种、畜牧机械、草原改良及配合饲料工业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过去靠天养畜的粗放经营逐渐被集约化经营生产所取代,实现了品种改良,采用围栏,划区轮牧,建立人工草地,许多生产环节都使用机械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养羊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3.肥羔生产专业化肥羔肉具有瘦肉多、脂肪少、味美、鲜嫩、易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