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72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杨高华

项目组成员:

王敏

单双成

道路桥梁

唐峰

给水排水

周祥胜

陈钟卫

陈龙喜

中级工程师

石莹怡

中级城市规划师

魏冀明

助理城市规划师

黄浩

林思旸

詹龙圣

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标

为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的管理,指导城市综合防灾设施的建设发展,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的危害,建立和完善城市防灾减灾安全体系,增强城市抗御和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根据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战略部署,结合威海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1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01)

(14)《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

(15)《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

2、技术标准与规范

(1)《城镇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

(2)《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3)《城市消防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4)《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GA/T623-2006)

(5)《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GB152-201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征求意见稿)

(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8-2006)2014版

(10)《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

(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6)《危险化学品仓库建设及储存安全规范》(DB11/755-2010)

(17)《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2009年1月)

(1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9)《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DZ/T0220-2006)

(20)《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2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22)《威海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及建设标准》

(2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MH5013-2014)

3、相关规划

(1)《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55号)

(2)《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气发〔2010〕7号)

(3)《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安委办〔2011〕50号)

(4)《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6)《山东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8)《威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

(9)《威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10)《威海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修编版》

(11)《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

(12)《威海市人防工程规划(2008-2020)》

(13)《威海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

(14)《威海市城区防洪规划报告》(2009)

(15)《“十二五”期间威海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16)《威海市各类应急预案》

4、相关政策文件

(1)《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3)《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建城〔2013〕98号)

(4)《关于加强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意见》(建质〔2007〕170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

5、规划参考

(1)《威海市区城乡建设用地规划(2013-2030)》

(2)《威海市里口山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

(3)《威海双岛湾科技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4)《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提升暨启动区城市设计》

(5)《威海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年)》

(6)《威海市东部滨海新城防洪排水与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3~2030年)》

(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平灾结合,突出重点,全面设防,依法监督。

以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相关应急预案为依据,以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为龙头,以新建工程设防、现状工程鉴定加固和基础设施系统防灾建设为主线,以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和应急救灾体系为保障,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以人为本,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4-2030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含环翠区、经区、高区和临港区等四个区,总规划面积约991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域,综合考虑了区域性防灾减灾设施的布局和影响。

第六条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威海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绿色”、“韧性”和“智慧”的城市。

分项目标:

(1)城市工程设施抗灾设防、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城市应急救灾体系的常态化建设与管理顺利进行;

(2)城市重大工程及生命线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全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防灾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防御大灾的要求,基本建成防御重大灾害的安全体制;

(3)具有完善的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紧急处置体系基本完善,重要设施设置紧急自动处置系统;

(4)城市防灾设施满足防御大灾的要求,具有合理有效的避难疏散设施;

(5)市民具有良好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意识。

第二章主要灾种判断

第七条灾种确定

本规划对威海市主要灾种的判断,主要依据三个方面:

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潜在影响大。

结合灾害风险评估,规划确定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火灾、人民防空和突发事件为威海市中心市区的主要灾种。

第三章主要灾种防灾规划

第八条消防规划

1、规划目标

建立、健全消防法规和监督制度,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加强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的灭火、救灾装备,提高城市防灾、减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增强城市抗御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逐步形成现代化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2、火灾风险评估

以火灾危险性大、损失大、伤亡大及社会影响大为划分依据,将中心市区划分为以下3类重点消防地区。

A类重点消防地区:

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为主的重点消防地区;

B类重点消防地区:

以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为主的重点消防地区;

C类重点消防地区:

以地下空间和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主的重点消防地区。

3、用地安全布局

(1)A类重点消防地区消防安全布局

1)禁止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

2)有条件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区域

3)规划威海市中心市区内不设置危险品集中存放点,中心市区内危险品集中存放在威海市域内远离建设区的位置另行选点。

(2)B类重点消防地区消防安全布局

对新建居住区要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

(3)C类重点消防地区消防安全布局

地下空间消防布局要求提高空间自防自救能力,特别是自防能力。

4、消防站布局规划

规划49座消防站,其中现状11座(含1座特勤站),新建37座(含新建特勤站4座、水上消防站2座),在建1座。

5、消防用水规划

(1)确定威海市城市消防用水量为300L/s。

(2)市政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的设置数量或密度,一般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

6、消防通信规划

建设消防有线和无线通信网,利用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络,由威海市消防指挥中心集中接警,并保证威海市各消防中队同时能够接听到本地区报警电话的接警、处警全过程。

7、森林防火规划

(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1)地面巡护

规划区内应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伍进行地面巡逻值守,地面巡护路线要在巡护前根据所管辖地区的各地段的火险等级的高低和火源的多少进行确定。

2)瞭望台瞭望

按照“每1万亩林地建设一座森林火情观测瞭望台”的标准,加大防火瞭望(塔)台建设力度。

3)远程监测系统

按每1万亩林地建设一处林火视频监控点进行布设,已建立监控系统的区要增点加密,增设红外、除雾、自动报警功能。

4)检查站

在每个进山路口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站,加大对各林区的巡查力度。

要逐步取消活动板房式的简易检查站,建设与环境匹配、规划许可、有取暖照明功能的设施较齐全的固定式检查站。

5)森林防火通道建设

各区需按照“消防专业队伍徒步3公里半径作业圈”的标准,加快建设防火通道。

在威海市内各林区周边道路进出口处设置停车场,停车场供救援车辆临时停放及救援车辆掉头使用,当灾情发生时,社会车辆不得占用。

林区内增加环山路,并严格控制环山路两侧的建设,防止建设的无序蔓延。

6)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

按照“每100公顷开设一条隔离带”的标准,开设物理防火隔离带,建立起单片面积不大于100公顷的林火阻隔网络。

在林区内建筑物周边建立10米救援隔离带,同时林区禁止新增建设用地。

7)森林防火林带建设

威海市林区内有适合造林地段的均应营造乔木或乔灌木结合的防火林带。

8)完善消防供水管网、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

全市所有重点林区和景区都要求埋设供水管道和消防栓,形成山顶有蓄水囊、水窖、水池,山腰有蓄水池及输水管网,山脚有水库、塘坝等水源地的立体化模式。

各区重点林区和景区都要求确定可供航空灭火取水的水库、塘坝等水源地,按标准建设临时直升机起降点,林区内停车场设计时宜考虑兼顾直升机停机坪的使用。

9)森林防火物资储备

市、区级森林防火储备库建设规模分别不少于80、30平方米,国有林场、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也不少于30平方米。

(2)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要求

1)广泛开展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宣传报道。

2)大张旗鼓开展典型案例宣传。

3)开展森林防火主题宣传活动。

4)深化5项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宣传。

5)加强森林火灾应急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公众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6)继续做好效果显著的传统宣传工作。

第九条防洪排涝规划

结合“蓄、排、挡”的防洪排涝方针,构建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洪体系,使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等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使威海市在防涝方面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在遇超标准洪涝时,有预定方案和切实措施,不致产生重大影响,保障威海市经济活动和社会的防洪安全。

2、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表1防洪标准一览表

类别

设防标准

城市防洪

50年一遇

水库

100年一遇

河流

干流

支流

20年一遇

海潮

100年一遇(100年一遇风暴潮位校核)

(2)防洪措施

1)工程措施

按100年一遇标准扩容、加固崮山、所前泊、冶口、武林、小阮及郭格庄等6座水库;

新增泊于水库以及逍遥湖。

其它山塘水库按20~50年一遇标准加固。

与文登区协调,建议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米山水库。

按50年一遇标准对五渚河、涝台河及逍遥河等20多条主要河流进行扩宽河道、清理河床及加固河堤;

按10~20年一遇标准对各河流上游支流进行扩宽河道、清理河床及加固河堤。

规划按100年一遇标准对威海湾海堤、孙家疃海堤等进行加固,按100年一遇风暴潮位校核;

在涝台河、逍遥河及五渚河等受潮水位影响的河口设置防潮闸。

规划以“高水高排”为山洪防御原则,沿建设区外边界设置截洪沟。

表2防洪工程措施一览表

类型

名称

建设标准

工程措施

崮山、所前泊、冶口、郭格庄、武林、小阮

按100年一遇加固、扩容

泊于水库

按100年一遇标准新建,考虑调蓄功能

五渚河、涝台河、逍遥河、戚家庄河、城南河、望岛河、羊亭河、海峰河、渤海河、

徐家河、钦村河、初村河、石家河、东母猪河张村河、寨子河、柳沟河、岳家河、杨家滩河、母猪河

按50年一遇标准扩宽河道、清理河床;

望岛河、涝台河及五渚河等同时按标准加固加高河堤

防潮闸

涝台河、逍遥河、五渚河、钦村河的河口

结合海堤设置防潮闸门,抵御风暴潮

山洪

城区上游山体

高水高排,修建截洪沟拦截山体洪水,避免洪水排入低洼地区

2)非工程措施

建立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雨雪量、河道水位、内涝点水深及视屏等自动监测系统,搭建城区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建构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预警、管控及辅助决策的信息化。

制定防洪预案、抢险预案,明确超标准洪水时的巡逻、疏散及部队支援等防御对策。

3、排涝规划

(1)防涝标准

规划确定威海市防涝标准为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2)排涝管理分区

城区划分为4个排涝管理区,分别是中心城区、东部滨海新城、临港区及双岛湾科技城。

本规划将规划区范围内雨水排放划分为十七个大的区域。

(3)工程规划措施

1)中心城区内涝治理措施

⏹绿色屋顶改造计划

对中心城区内公共建筑物及有条件的私人建筑进行绿色屋顶改造,并由政府做好配套的奖励政策和宣传,实现源头雨水减量和错峰。

⏹逐步升级现状排水管渠

随道路改造雨水管道,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由现状1年一遇提高到3~10年一遇。

⏹设防潮门、排涝泵,实现雨水联排

中心城区主要雨水排出口应设置防潮门。

局部地势较低处,设横向连通渠及排涝泵站,实现联排。

规划中心城区共需设置5座排涝泵站。

表3内涝点解决措施一览表

序号

内涝路段

内涝成因

改造方案

1

威胜商厦西门

汇水面积大,排水管径偏小

对现有排水管道清掏,改造低标准管渠,修复管道断面,设置横向连通渠箱、排涝泵站,实现联排,应对排水能力不足及潮水顶托问题

2

华联百货门前路段

雨水口不足、排水管道断面侵占

3

哈工大路路口

地势低,排水坡度不足

河流水位受潮水位顶托

适当改造河床标高,增大行洪断面,设置控制闸,增设应急排涝泵。

4

威韩商城路口

5

东、西涝台村

受潮水位顶托,雨水无法排出

6

世昌大道威高集团路段

地势低,排水坡度不足,河水顶托

管线改造,并适当改造河床标高

7

烟威高速北海立交桥

地势低、无排水管道

敷设排水管道,根据路面标高与潮水位关系,适当设施排水泵站。

8

经区海埠路

无排水管道

9

江苏西路东端

无排水管道,河道淤积

敷设排水管道,河道清淤并适当改造河床标高,满足排水坡度要求。

10

省道S303与开元西路口

11

省道S202张家瞳村以南

12

正气路温阳花园路段

13

中韩路与省道S303路口

2)新城区内涝防治措施

建设要求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新建地区硬底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40%;

雨水综合径流系数小于0.5;

采用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设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可渗透地面等雨水设施。

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5~25cm,形成下凹式绿地;

新建道路采用下凹式绿化带形式;

在居住小区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等调蓄措施,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建设300~400m³

的雨洪调蓄池;

适当设置雨水过滤及利用实施;

在城市公共建筑、居住小区、行政办公区推广绿色屋顶。

⏹提高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采用3~10年,结合下垫面解析,计算各地块及道路等的雨水量,确定管渠尺寸。

⏹开河造湖,提高雨水行泄调蓄能力

河网密度控制,适当增开河道或采用生态草沟,增加雨水通道,加快雨水排放;

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置湖体,水面率提高至8%以上。

分区规划措施

⏹东部滨海新城

源头减量:

利用9处城市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城市竖向控制:

按100年一遇潮水位提高五渚河、逍遥河及石家河河口两岸用地标高。

河网密度控制:

逍遥河东岸新增1条南北向生态草沟或河道。

结合规划,设置1处大型雨水调蓄湖(逍遥湖),通过水位控制实现雨水调蓄。

⏹临港区

利用5处城市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沿铁路绿化隔离带新增1条生态草沟。

⏹双岛湾科技城

利用5处较大型城市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沿凤凰山及枣山山脚新增2条生态草沟(河道)。

4、非工程规划措施

⏹信息化建设:

建构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GIS软件及模型库管理软件,最大限度地提供可视化的内涝模式信息,为城市内涝预警及决策提供支持。

⏹管理与应急:

完善管理架构,制定应急预案及人员安排。

政策保障:

透水地面等指标控制体系纳入城市控制强条,并制定相关保障政策。

第一十条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1、规划目标

在遭遇较大气象灾害时,满足设防要求的建筑和工程设施主体结构基本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重要生命线工程不发生严重的破坏,少量受损设施经应急抢修后即能很快恢复使用;

在遭遇重大气象灾害时,城市建筑工程边坡和高挡墙不发生严重的失稳破坏,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发生严重危及功能的破坏,城市不发生严重积水,城市功能基本正常。

2、大风防御措施

(1)健全监测站网。

(2)建立科学的大风灾害防御服务体系。

(3)避免在行蓄洪区、低洼地带、地质灾害多发地、风灾入口处等易灾地带重建住房。

(4)对大风来袭时紧急避难场所进行合理的选址、规划与建设,配备一定的防灾抗灾物资设备。

(5)对于建设结构及建设标准都达不到防御强大风的标准,应进行合理监督,督促对于房屋建筑的整改,加强高空建筑、架空设施和广告牌等安全检查,及吋采取加固、下放和或拆除工作。

3、风暴潮防御措施

加强防灾工程设施建设的防灾等级,提高近期防御水平,同时着眼长远,注重并强化海岸带生态防御体系建设和防灾管理体制完善,提高威海市的长期防御水平。

(1)科学建设防潮堤和辅助工程;

(2)建设完善海洋灾害的预报、预警体系;

(3)健全沿海的防风暴潮体系,加强管理,提高防御水平;

(4)加强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生态防护;

(5)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过量开采,控制地面沉降;

(6)加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

(7)强化海洋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

(8)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4、暴雪防御措施

(1)完善应急预案设计

组织制定雪灾应急预案,明确等级划分、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规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和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措施等事项,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2)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监测,每个镇都要建设至少一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建立以3G通信为主,卫星通信为辅的移动气象观测网络,实现全天候、综合立体性连续观测,提高预报预警的精细度、时效性和准确率。

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业务系统,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

(3)强化部门协作,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环卫、交通等除雪作业单位及时采购调运补充融雪剂等物资设备。

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制定详细的客运保障计划,储备应急抢险车辆,提前做好车辆防滑措施,确保雪天交通安全运营。

供电、供热、燃气、水务、通信等相关部门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设备和线路加强巡查和检修。

建设工地加强防护,避免出现高坠事件。

卫生部门提前部署现场急救、病人转运和呼吸系统疾病、冻伤、骨折、一氧化碳中毒等重点伤病诊治的应急准备工作。

民政部门提前部署市级救灾物资、储备物资调运准备工作。

工商部门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并对重点保障企业进行了检查。

农业部门做好防雪抗寒工作,保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平稳有序。

区县加强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大危旧房屋的巡查力度,各街道、乡、镇做好群众安全防护工作。

(4)部门分工明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威海市应急部门及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雪天交通保障应急预案及电力、供热、燃气、新闻发布、气象保障、医疗救援保障等相关市级专项应急预案。

市相关部门、各区(县)分别启动扫雪铲冰、交通疏导维护、生活必需品供给、受灾群众救助等各项应急预案与工作方案。

各级领导和责任人迅速到岗到位,落实各项预警响应和应急准备措施。

(5)加强相关设施雪灾防御能力

1)做好重点行业雪灾防御工作。

提高工业厂房、输电设施、农业设施的抗雪压能力。

2)加强电网低温冰冻防御。

对电线覆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