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702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9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第一节建立一体化城市空间格局 35

第二节促进镇域错位发展 37

第三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9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0

第二章提质升级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42

第一节提升内外交通承载能力 42

第二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4

第三节增强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 45

第三章社会共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7

第一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47

第二节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47

第三节鼓励支持居民自治 48

第四章文化引领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9

第一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49

第二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50

第三节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51

第四篇着力促进持续发展,建设绿色高明 53

第一章强化保护建设宜居生态家园 53

第一节构筑绿色生态发展大格局 53

第二节加快推进生态修复 54

第三节推进生态创建示范 54

第二章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54

第一节健全环保监管和污染防治机制 55

第二节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55

第三节加强大气环境整治 56

第四节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 56

第三章绿色低碳推进经济低碳循环发展 57

第一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57

第二节大力构建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57

第三节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58

第五篇着力推动合作共赢,建设开放高明 59

第一章承东启西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59

第一节全面融入广佛同城化 59

第二节协同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 59

第三节加快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60

第二章扩大开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61

第一节积极对接广东自贸区 61

第二节深化港澳台合作 61

第三节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62

第六篇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共享高明 63

第一章公平持续稳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 63

第一节提高创业就业水平 63

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64

第二章教育优先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5

第一节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65

第二节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6

第三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66

第四节加大教育开放力度 67

第三章增强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68

第一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68

第二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 69

第四章脱贫致富深化革命老区建设帮扶 70

第一节加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 70

第二节增强老区产业竞争力 70

第三节完善老区公共服务水平 71

第五章平安创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71

第一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71

第二节大力推进“两建”工作 72

第三节落实安全生产监管 72

第四节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73

第七篇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法治政府 75

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 75

第一节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75

第二节加强廉洁高明建设 75

第三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76

第二章推进法治建设 76

第一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76

第二节全面提高社会法律意识 78

第八篇加强实施保障,确保实现规划发展新蓝图 79

第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79

第一节强化实施监督 79

第二节动员全社会参与 80

第二章加强规划衔接和项目支撑 80

第一节加强规划衔接 80

第二节加强项目支撑 81

—80—

第一篇谋篇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区坚持科学发展,围绕提升区域价值、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战略目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谋改革、惠民生,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全区竞争力稳步增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立足资源优势,顺应新常态发展新要求,明确全面提升区域价值新思路,我区大力推进绿色崛起示范区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63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1%,比2010年增长6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元,迈入高收入社会行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4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399.58亿元,年均增长1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6亿元,年均增长8.5%;

外贸出口总额达22.4亿美元,年均增长11.6%;

截至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482亿美元,单位GDP能耗“十二五”时期累计下降21.6%,全区经济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全市发展大局做出重要贡献。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十二五”时期,我区按照“精一强二进三”“精一强二进三”:

精细发展第一产业,做优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坚持创新驱动促转型,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

79.0:

18.6。

工业稳中提质。

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首次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传统产业高新化加速,顺利推进200多个投资近百亿技改项目。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保税仓储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1.86亿元,占GDP比重由2010年14.8%提升至18.6%,西江新城入选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建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农产品质量智能化可追溯网络交易平台等载体,成功创建4个国家、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区集聚3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上市企业,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增长8.7倍、4.7倍,建成VDE测试及认证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荣获全市唯一县(区)级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优秀等次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和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

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均翻一番多。

城市价值全面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区以“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为引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建新城、改旧区、拓交通、美环境”为重点,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

西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成型,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

城市更新改造和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完成“三旧”改造项目70个。

全区构建承东启西、“五纵四横”“五纵四横”:

“五纵”指荷富大道、杨西大道、高铜线、江肇高速、江罗高速;

“四横”指广明高速、西江大道、荷杨大道、高明大道。

的路网骨架,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水运发展迅速,“三纵六横”“三纵六横”:

“三纵”指荷富路、苏河路、沿江路,“六横”指丽江路、明湖南路、滨湖路、明湖北路、新江路、秀丽路。

城市交通网络、“两区一港”“两区一港”:

“两区”是指:

荷城和富湾两大作业区,“一港”是指高明客运港。

物流运输体系初步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初具规模。

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成功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检”,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荷城、杨和、明城创建国家生态镇、更合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及一批省级生态村,“再造沧江”及河涌整治成效明显。

2015年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城乡污水处理率达92%,森林覆盖率、林地绿化率分别达51%、92%。

智慧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光纤到户建设加速,全区已建成近1500个公共WIFI。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

“十二五”时期,我区坚持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推进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全区成功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5年全区教育入园率达99.84%,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2.3%。

完成基层公办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组建新高明区人民医院,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

推广平价医疗服务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大力实施“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建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精准扶贫有效推进,完成革命老区九大帮扶项目,改善老区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平安高明建设,全区72个村居创建为平安村居。

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构筑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时期全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二五”时期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0.7%和12.3%,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建立完善居家养老、居民特别扶助计划等救助制度。

新建保障性住房3453套,改造危房330间,基本形成“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是指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动迁安置房)。

的住房保障体系。

积极对口帮扶封开、连州,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十二五”时期全区全面落实“高明改革30条”,制定并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和企业投资“三单”,以改革促活力。

全区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建设“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建成“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深化行政审批“三个集中到位”三个集中到位:

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

行政审批权向首席代表授权到位;

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

改革,项目投资建设“一窗式”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改革。

“十二五”时期全区精简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00多项,网上审批上线率与审批服务窗口办结率均达100%。

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改革,构建“3+1”“3+1”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

指“一委、一办、一中心+纪委监督”体制模式;

“一委”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决策;

“一办”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监管;

“一中心”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

深入推进国有资产改革,组建四大公有资产平台公有资产“四大平台”:

公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留守企业统一管理平台、区属公有资产公开出租平台、以高建公司为主体的融资平台。

,全面盘活公有资产。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建设“农村两个平台”农村“两个平台”: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

,实行农村“一事一议”“一事一议”:

村委会在开展建设一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前,须就建设所需的资金、劳务组织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提出筹集方案。

财政奖补制度,启动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实施“诉访分离”改革,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分离率100%。

建成全省首个“一门式”综合执法平台。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面临环境

从国际形势看,“十三五”时期,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主题,全球经济仍将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并逐步孕育出新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进程,经济资源在世界各国重新配置,资本和产业回流日益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向型经济。

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等广泛渗透,带动群体性技术革命并深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

国际秩序争夺更趋激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和秩序。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发展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区建设、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在合理增长区间运行,助力经济转型发展。

从省市情况看,“十三五”时期广东经济总量将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开始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新周期,广东省将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珠三角一体化、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和泛珠合作,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东自贸区。

佛山市将围绕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珠西装备制造业龙头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先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城市、产业金融中心城市、制造业服务化领头城市,积极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城市、体制机制改革前沿城市。

未来五年我区提升区域价值、开拓发展新空间将不断拓宽。

从自身发展情况来看,经过恢复建制三十多年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城市更新改造步伐不断加快,产城人融合深化发展,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向小康水平迈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日趋成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十三五”时期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面对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经济粗放增长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有待提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仍然较大;

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创新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土地等资源要素约束加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发展差距仍较明显,轨道交通、骨干路网、商业、生活等城市配套设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总体判断,“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创新驱动、全面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积极把创新创业培育成经济发展新引擎,从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化解各种风险与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四个全面”“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和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围绕全面提升区域价值、加快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以深化“新兴产业之城、岭南山林水都”发展定位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融合发展为内在要求,更加注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共享发展为本质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创新高明、协调高明、绿色高明、开放高明、共享高明、廉洁高明,实现经济实力与幸福指数共增长、产业发展与社会建设共迈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绿色崛起新路。

第二节发展原则

深化改革。

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行政管理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创新驱动。

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集聚高水平创新要素,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业态跨界融合,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质量不断提高。

协调发展。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我区在发展转型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各镇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及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全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绿色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充分保护好我区生态优势,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发展资源,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开放。

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趋势,充分发挥高明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珠三角一体化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强化与广州及珠三角其它地区合作,增强与港澳地区合作,开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以民为本。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节发展目标

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高明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总体规模突破千亿,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实现同步增长,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统一。

“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突破1000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2020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达620亿元,年均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7亿元,年均增长11%;

进出口总额达30.36亿美元,年均增长2%,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取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大幅提升。

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争取突破100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

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福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GDP基本同步,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实现全民参保,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4.6人,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42张。

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

坚持生态优先和节约集约发展,走循环经济、绿色增长之路,城市空间布局及城市环境不断优化,生态城市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8平方米。

治理体系显著提升。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提出的各项改革战略,在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成效。

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进展。

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

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优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发展愿景目标。

展望2025年,“产业新兴之城、岭南山林水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内涵式发展,城市品质、民生服务品质、文化品质和生态品质全面提升,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综合发展环境,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全面小康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表1高明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

指标

单位

2015年预计

“十三五”目标

指标属性

2020年预期值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710.63

突破1000

8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65803

突破220000

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84

50

10

固定资产投资

352.18

620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5.06

177

11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7.5

30.36

2

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8.6

25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37.1

4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4.2

5

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3

2.7

社会民生

常住人口规模

万人

42.86

44.38

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634

4060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507

28475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