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46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度史上最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直接计数法。

1.Hinkelmann液;

2.乙醇-伊红稀释液;

3.伊红-丙酮稀释液。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0.38ml。

2.常法取末梢血20u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3~5min,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总数×

20×

106=嗜酸性粒细胞/L。

1.血液稀释后应于1h内计数完毕。

2.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

3.住院病人采集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抗凝静脉血。

魏氏法。

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

1.3mm×

100mm试管1支,在2ml容量处刻上记号,加抗凝剂0.4ml。

2.静脉采血后,取下针头,加血至刻度,旋转混合。

3.用血沉管(300mm×

2.5mm)吸取上述混匀血液至"

0"

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管垂直立在血沉架上。

4.记时,室温中静置1h,观察血浆高度,以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报告之。

1.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与血浆蛋白的量与质,血浆中脂类的量和质,红细胞的大小与数量,是否成串钱相聚以及血沉管的内径、清洁度、放置位置是否垂直,室温高低等因素都有关系。

2.标本采集时应空腹。

3.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要准确。

4.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5.做血沉的标本要在采集后3h内测定,并充分混匀。

6.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有影响。

为此,血沉应尽量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

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

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网织红细胞计数

百分计数法。

10g/L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或10g/L煌焦油蓝ACD溶液。

1.于小试管中滴加1滴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或煌焦油蓝ACD溶液。

2.加入末梢血或静脉血2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

3.静置15~20min后,取用1滴制成薄片。

4.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或绝对值报告。

1.活体染色时间不能过短,室温低时,放37℃温箱。

2.网织红细胞也可用Miller窥盘计数法、荧光染色或流式细胞仪计数。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末梢血。

1.甲醇;

2.碱性亚甲基蓝染液(保存2~3周)。

1.按常法制成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min。

2.用碱性亚甲基蓝染液染色1~2min,水洗待干。

3.用油镜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报告。

1.用碱性亚甲基蓝染液染色后,红细胞呈浅蓝绿色,嗜碱性点彩呈深蓝色。

2.也可用瑞氏染色,嗜碱性点彩呈蓝黑色。

3.由于点彩红细胞分布不匀,必要时扩大计数红细胞数。

第二节体液及排泄物检查

尿液检验

尿常规检查

新鲜尿液。

化学试带法。

各型号尿液化学分析仪配套试带。

详见自己实验室的尿液化学分析仪使用手册。

1.尿常规检查使用尿液化学分析仪,目前能进行8~10项检测(PH、蛋白、葡萄糖、酮体、隐血、尿胆红素、尿胆素原、亚硝酸盐、比重、白细胞)。

2.必须了解所用试带各膜块注意事项、药物干扰。

3.要注意尿液化学分析仪测定结果与手工法的差异,必要时用手工法复查。

4.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仅是一个过筛手段,当蛋白、隐血、白细胞等出现异常结果(如尿蛋白“+”或以上)时,应进行镜检。

5.尿液颜色、透明度等一般性状异常时也应报告。

本-周氏(Bence-Jones)蛋白定性检查

热沉淀反应法。

1.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

2.2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pH4.9±

0.1)。

1.先将尿液用磺基水杨酸法作蛋白定性检查,如呈阴性反应,则可认为尿液标本中本-周氏蛋白阴性。

2.取透明尿液4ml于试管中,再加入醋酸盐缓冲液1ml,混匀后,放置56℃水浴中15分钟。

如有浑浊或出现沉淀,再将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3分钟,观察试管中浑浊或沉淀的变化,如浑浊变清、浑浊减弱或沉淀减少,均提示本-周氏蛋白阳性。

若煮沸后,浑浊增加或沉淀增多,表明此尿液中还有其它蛋白质,此时应将试管从沸水中取出,立即过滤。

如滤液开始透明,温度下降后浑浊,再煮沸时又透明,提示本-周氏蛋白为阳性。

1.过多的本-周氏蛋白,在90℃以上不易完全溶解,故需与对照管比较,也可将尿液稀释后再测。

2.煮沸过滤除去尿中白、球蛋白时,动作要迅速,并需保持高温,否则本-周氏蛋白也会滤去。

尿乳糜定性检查

1.乙醚(AR);

2.苏丹Ⅲ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红染色液。

1.取尿5~10ml,加乙醚2~3ml,混合振摇后,使脂肪溶于乙醚。

静置数分钟后,2000r/min离心5min。

2.吸取乙醚与尿液的界面层涂片,加苏丹Ⅲ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红染色液1滴。

3.镜检观察是否有红色脂肪小滴。

1.尿液中加少量饱和氢氧化钠,再加乙醚,有助于澄清。

2.将分离的乙醚层隔水蒸干,若留有油状沉淀,也可加苏丹Ⅲ,镜检证实有无脂肪小滴。

尿胆色素原定性试验

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2.饱和醋酸钠溶液;

3.氯仿;

4.正丁醇。

1.在试管中,加入尿标本2ml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2ml,混合。

2.立即加饱和醋酸钠溶液4ml,混合,加氯仿3ml,振摇混合后,上层水溶液呈红色者为阳性反应。

3.阳性结果应用下法证实:

如尿胆原含量多,用一次氯仿不能完全抽提尿胆原,应多次用氯仿抽提,直至氯仿层呈淡粉红色或无色为止,再观察上层水溶液色泽。

如上层水溶液为红色时,再加正丁醇4ml抽提,如水溶液仍呈红色则证实尿中胆色素元为阳性。

1.醋酸钠溶液必须为饱和液。

2.当尿胆色素原浓度太高时,应将尿标本稀释25~100倍。

3.尿液必须新鲜,不能久置。

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

三氯化铁法。

1.100g/L三氯化铁液;

2.磷酸盐沉淀剂。

1.尿液4ml加磷酸盐沉淀剂1ml,混匀,静置3min,如出现沉淀,可用滤纸过滤或离心除去。

2.滤液中加入浓盐酸2~3滴和100g/L三氯化铁溶液2~3滴,每加1滴立即观察颜色变化。

以尿液显蓝绿色并持续2~4min,为阳性。

1.尿中若含酚类药物(如水杨酸制剂)及氯丙嗪,也可与氯化铁结合显色,试验前应停用此类药物。

胆红素也可造成假阳性。

2.小儿出生后6周内不易查出。

故于出生6周后检查为宜。

3.大多数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尿液可出现阳性。

但约1/4~1/2病例可能会漏检

4.亦可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

尿沉渣检查

新鲜尿液(最好采集清晨中段尿)。

显微镜检查法。

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min。

2.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

18mm的盖玻片覆盖。

4.镜检观察,用10×

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用10×

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及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数量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

1.清晨空腹第一次尿(一般情况应采集中段尿),应在1h内送检。

2.见到各种上皮细胞也应报告,报告方式参照白细胞。

3.亦可采用染色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定量检查

新鲜晨尿。

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法。

1.标本收集:

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收集3h尿液于干燥容器内送检(标本留取时间5:

30~8:

30)。

2.准确测量3h尿量,充分混合。

取混匀尿液10ml,置刻度离心管中,1500r/min离心5min,用吸管吸弃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

吸取混匀尿液1滴,注于血细胞计数板内。

细胞共数10个大方格,管型共数20个大方格。

最终计算出红细胞/h、白细胞/h、管型/h。

1.尿液应新鲜,PH应在6以下。

2.尿液比重最好在1.026以上。

3.如尿液中含多量磷酸盐时,应加少量稀醋酸液(切勿加多),使其溶解;

含大量尿酸盐时,应加温使其溶解。

4.亦可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或尿沉渣自动分析仪进行尿沉渣定量检查,详见有关资料。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

金标抗体检测法。

见试剂盒说明书。

若质控点和测定点均不呈现红色,表示试剂失效。

粪便检验

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新鲜粪便。

直接涂片镜检法。

1.洁净玻片上加等渗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做直接涂片(最好取大玻片,制成涂片后,应覆以盖片。

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检查。

2.在涂片中如发现疑似包囊,则在该涂片上滴加1滴碘液,在高倍镜下仔细鉴别,如仍不能决定时,可取全量粪便浓缩法检查。

隐血试验

免疫学检测法。

取一片洁净干燥的载玻片,滴加2~3滴蒸馏水,取粪便少许,调成均匀混悬液。

取粪便隐血试纸条,按说明书操作,将试纸条的反应端浸湿。

在5min内观察结果。

以反应线及质控线均呈蓝色带为阳性。

1.若两条线均不显色,说明试纸条失效。

2.本法由于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分布不均等因素,可造成假阴性结果。

3.本法由于药物等原因,对正常人检查有时会得到阳性结果。

4.亦可采用化学试带法、邻甲联苯胺法、愈创木酯法等。

收集标本前3日应禁食动物性食物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

但本法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粪胆素检查

氯化高汞煮沸法。

饱和氯化高汞溶液。

1.于小试管内置粪便一小块,加饱和氯化高汞溶液数毫升。

2.将粪块调匀,加热煮沸3min,立即观察颜色反应。

1.结果不易判定时,应注意粪便颜色,必要时以盐水代替试剂做空白对照。

2.当粪便颗粒经煮沸后如有红色又有绿色出现,说明标本内既含粪胆素又含胆红素,常见于肠炎、腹泻等。

脑脊液检验

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新鲜脑脊液。

5%苯酚溶液(棕色瓶内保存)。

取试剂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立即观察结果,报告阴性或阳性及阳性的程度。

细胞计数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

3.冰乙酸;

4.1%冰乙酸。

1.细胞总数:

(1)澄清脑脊液:

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ul的细胞数。

(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数×

10)。

(2)浑浊或带血脑脊液:

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ul,加入含红细胞稀释液0.38ml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再乘以50即为每ul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2.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结果×

稀释倍数。

3.细胞分类:

(1)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

若白细胞少于100个,应直接写出单核、多核细胞的具体数字。

(2)染色分类法:

如直接分类不易区分细胞时,可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2滴,加正常血清1滴,推片制成均匀薄膜,置室温或37℃温箱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后用油镜分类。

如见有不能分类的细胞,应另行描述报告。

1.脑脊液常规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及细胞计数。

2.计数应及时进行。

3.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的区别。

4.计数池用后,应用75%乙醇消毒60min。

浆膜腔积液检查

浆膜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反应)

新鲜浆膜腔积液。

冰醋酸。

取100ml量筒,加蒸馏水100ml,滴入冰醋酸0.1ml(PH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靠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报告阴性或阳性及阳性的程度。

细胞学检查

1.细胞总数及有核细胞计数

方法基本与脑脊液同,漏出液中有核细胞数量常在100×

106/L以下;

渗出液中有核细胞数量较多,常在500×

106/L以上。

2.细胞分类:

穿刺液应在抽出后立即离心,用沉淀物涂片后以瑞氏染色法进行分类。

必要时制备稍厚涂片,在干燥前放置乙醚乙醇等量混合液中固定30min,用苏木素-伊红(HE)或巴氏法染色查找癌细胞。

精液检查

精子活动率

新鲜精液。

取新鲜标本混匀后,在温热玻片上用高倍镜观察100个精子,计数活动精子与不活动精子的比例,计算精子活动的百分率。

如室温低于10℃时,应将标本先放入37℃温育5~10min后镜检。

精子活力

取上述新鲜湿片标本,观察精子的活动力,以0级至Ⅳ级报告。

精子计数

精子稀释液。

1.于小试管内加精子稀释液0.38ml,吸液化精液20ul,加入稀释液内摇匀。

2.充分摇匀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池内,静置1~2min,待精子下沉后,以精子头部作为基准进行计数。

3.如精子数少,可计数2个大方格内精子数,数得总数乘10万即为每毫升精液内精子数,再换算成×

109/L报告。

4.如精子数多,可计数5个中方格内精子数,加6个零,即为每ml精液内精子数再换算成×

1.收集精液前应避免性生活3~7天,精液宜用清洁干燥之小瓶收集,避孕套内的精液不宜采集。

收集精液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内检查,冬季应注意保温。

2.出现一次异常结果,应隔一周后复查,反复查2~3次方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3.如低倍镜、高倍镜检查均无精子,应将精液离心沉淀后再涂片检查,如两次均无精子,报告“无精子”。

精子形态观察

革兰或瑞氏染液。

革兰或瑞氏染色后用油镜观察,报告异常精子的百分比。

前列腺液检查

新鲜前列腺液(临床医师作前列腺按摩术后,采集标本于清洁玻片上,立即送检)。

1.肉眼观:

记录液体颜色、是否混有血液、粘稠度(有无脓块)。

2.湿片镜检:

高倍镜下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卵磷脂小体,其次为上皮细胞、精子、淀粉样体等,必要时革兰染色查细菌。

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

1.清洁度:

取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高倍镜检查,根据所含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杆菌、球菌的多少,分成Ⅰ~Ⅳ度。

2.滴虫检查:

在湿片镜下如见梨形,比白细胞大2倍,顶端有鞭毛4根,在25~42℃温度下可活动的滴虫(在寒冷天气,标本要采取保温措施),报告之。

3.霉菌检查:

在湿片高倍镜下如见卵圆形霉菌孢子,报告之。

痰液检查

显微镜检查

痰液。

选择脓样、干酪样或带脓样血液部分,取1小块置玻片上,直接与生理盐水混合,涂成薄片,加盖片后轻压之,用低倍镜及高倍镜检查。

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弹力纤维、枯什曼螺旋体、夏科-雷登结晶、胆红素结晶、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块)、寄生虫卵(可见蛔虫卵、肺吸虫卵)、痢疾阿米巴、真菌孢子、心力衰竭细胞、载碳细胞、癌细胞等。

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瑞氏或伊红-美蓝染色液。

取痰液做直接涂片,干燥后用瑞氏或伊红-美蓝染色液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报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

第三节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血管壁与内皮细胞检验

出血时间(BT)

出血时间检测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行停止所需的时间。

此过程反映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血小板活化和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

1.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自肘前窝凹下二横指处,经常规消毒后,使刀片由“测定器”内刺入皮肤,启动秒表,每隔半分钟用干净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至出血自然停止,按停秒表,记录出血时间。

2.Duke法,自耳垂或指尖取血。

【方法与操作】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注意事项】

测定器法:

1.采取部位应保暖,血液应自动流出。

2.由于刺入皮肤的刀片长度和深度均固定,故“测定器法”的结果较为准确。

3.滤纸吸干流出血液时,应避免与伤口接触。

4.试验前1周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影响结果。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检验

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

血小板计数:

目视计数法。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1.草酸铵法稀释液。

2.许汝和稀释液。

1.血小板稀释液要清洁。

防微粒和细菌污染。

试管和吸管也应清洁、干净。

2.针刺应稍深,使血流通畅。

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作血小板检测,动作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

采取标本后尽快计数。

3.血液稀释液充分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后,要静置10~15min。

室温高时注意保持计数池周围的湿度,以免水分蒸发。

4.计数时光线要适中,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杂质灰尘相区别,附在血细胞旁边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掉。

血小板计数仪计数

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及与其相匹配的稀释液。

操作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

根据仪器的要求用末稍血或静脉取血注入抗凝管(EDTA.Na2或肝素)

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均可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

自静脉取血1.0~1.5ml。

1.玻珠柱法:

(1)操作: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2)注意事项:

1)取血过程必须顺利,掌握血液通过玻珠柱的速度,流速太快,粘附率降低,流速太慢会使粘附率增高。

2)玻珠柱为一次性用具,用后即弃去。

3)待用玻珠柱应置于干燥器中贮存,受潮后粘附率下降。

2.玻璃滤器法:

自静脉取血1.5ml。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自肘静脉取血4.5ml注入于含0.5ml109mmol/L枸椽酸钠的硅化离心管内,充分混匀。

1.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及贫含血小板血浆(PPP)。

2.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肾上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