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53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0%的教师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1人,市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10人,同时,学校聘请市内有较大影响的6位特级教师长年在校指导学科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目前有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市831工程人才1名。

获得省市荣誉及比赛获奖的有100多人次,学校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如今的五中,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品牌学校,正如我市领导所言“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在江苏省有重要地位、在常州市不可或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力求“家长信任、教师乐业、学生喜欢”,彰显“现代、综合、开放、多元”的特征。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学校坚持“为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办学理念,采用“错位式发展,差别化竞争”的办学策略,大力发展艺术特色教育,把“气质儒雅、艺术见长、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经过20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师队伍:

整体优秀

我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中高级教师比例达80%;

在国家、省、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评优课等竞赛中频繁获奖;

涌现出了“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常州市教育年度人物”、“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常州市师德模范”、“江苏省333培养对象”、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优秀教师。

学校20位艺术教师(美术教师15位、音乐教师5位)中有8名在省市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多人次获得省市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艺术展演优秀指导奖,美术教师在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等场地举办过多次画展。

学校的艺术特色建设,教师个体努力、团队合作,学生艺术成就,使得教师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20XX年教育部专项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搭建艺术教育平台,不仅学生获得了成功,教师也获得了成长,仅与本课题相关的发表或获奖论文达59篇之多。

课堂转型的背后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学习、会学习、善于反思,一支师德优良、技能精湛、综合素养较高的优秀教师群体已经形成。

目前,学校正积极筹建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实验学校,借此,引进高校专家团队,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

2.艺术课程:

成熟完整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形成了稳定而成熟的艺术教育课程结构。

开设了与学生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艺术必修课程。

同时开设了形体与舞蹈、合唱、摄影、素描基础、欣赏等艺术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为五中学生搭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发展平台。

艺术教育课程开发、管理、渗透、评价的机制日趋完善。

学校精心编著了《色彩静物默写训练方法》、《走进视觉艺术世界》、《合唱教学》、《形体与舞蹈》、《素描基础教程》、《走近音乐大师——西方音乐》、《摄影艺术》、《声乐基础知识》等艺术校本教材。

一年一度的艺术班学生外出写生活动也成为了一项传统而经典的活动。

与此同时,有机整合专业学习和兴趣小组学习的两种形式,设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0余个艺术兴趣小组,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一项艺术类技能。

学校把文化课的艺术渗透教育、艺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等作为重点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对研究和探索学校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教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步入高位发展、内涵发展的轨道。

3.艺术活动:

丰富多彩

艺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各类艺术爱好者展示才艺的舞台,彰显着亮丽的青春风采;

让更多的班级凝聚人心,谱写着动人的青春之歌。

服务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锻炼提高了自己,也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学生利用绘画特长,深入社区、天爱福利院等地开展墙绘活动,美化了环境,美化了心灵。

学生定期举办专场音乐会,节目的排演、器乐的准备、主持人的确定、嘉宾的邀请等一系列环节均由学生自己设计;

赴安徽宏村进行写生是美术生的专利,每次回常都在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厅举行写生汇报展。

20XX年学生作品受邀赴德国展览并义卖。

这种将课程延伸到校内、校外平台的艺术教育活动,极富深度与广度。

学生们展现出令人炫目的罕见的艺术才华与艺术成绩。

美术班学生季旻孜、解枫的绘画作品分别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周超摄影作品获二等奖;

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李艳楠获摄影作品一等奖,黄梦垠获绘画作品二等奖;

张恺在“敦煌杯”全国首届青少年二胡大赛获优秀表演奖;

在“纪念李斯特诞辰200周年第四届江苏青少年钢琴大赛”中,闻思扬的钢琴独奏获金奖,查思羽的钢琴独奏获银奖;

学校“阳光合唱团”连续三届参加“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两次获全国一等奖,一次获全国二等奖,多次获省一等奖;

在常州市组织的两届合唱节上两荣金奖;

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整台文艺演出中,连续荣获金蕾奖、银蕾奖;

在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组织的“颂英烈”演唱活动中连续荣获一等奖;

多年来,我校学生在省市级各类艺术作品比赛中获奖人数一直名列前茅。

一批优秀学子被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全国一流院校及国际多所艺术学院录取。

艺术特色教育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养育心灵、启迪智慧。

多批次艺术学生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交流学习。

在艺术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的夺目光彩,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自信,更阳光。

4.教育管理:

特点鲜明

学校建有艺术楼一栋,其中有琴房31间,音乐教室1间,美术专用教室12间;

音乐教室、画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琴房配有钢琴、古筝等音乐器材。

学校的艺术作品展览馆藏有名家字画,悬挂师生作品,定期对外开放。

学校建有“走近大师”艺术长廊和音乐广场,教室和办公室内都悬挂着精美的师生艺术作品,外墙亦布置了师生及大师艺术作品。

走进五中,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

新校建设将更加彰显艺术教育这一大特色,无论从内部设置建设还是从外部环境建设,不仅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发展需求,还将呈现艺术教育的高品质和高品位。

为保障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稳定、健康、优质发展,学校增设“艺术特色教育处”和“艺术特色教育领导小组”两个管理机构,建立了校长直接分管的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对艺术特色教育的常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工作加强管理。

《常州市第五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纲要》,进一步确立了艺术特色教育要实现“领先的高考升学率及艺术品牌院校的录取率,高档次的师生竞赛、作品获奖或展览,独有的学校艺术氛围和全体学生艺术素养的普遍提高,独特而较为完整的五中艺术教育策略和经验”四大发展目标。

学校不断完善艺术特色教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艺术教育管理朝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方向迈进。

5.示范辐射:

携手共进

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个性发展的显著亮点,艺术特色教育的辐射力日趋增强。

学校作为常州地区中小学艺术活动及教科研中心、常州市艺术课程基地,承办了两届江苏省艺术教育论坛,集中展示了五中艺术特色办学的辉煌成果。

省内外不断有兄弟学校来学校参观,学习并借鉴我校的办学经验。

我校利用艺术特色教育优势,为常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大型宣传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持。

多次参与市庆典、慈善、颂英烈等活动及国际交流活动。

艺术特色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使五中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优质学校。

20XX年1116期《中国教育报》对五中艺术特色办学经验作了深度报道《艺术教育:

辽阔的广度与深邃的厚度—常州市第五中学艺术教育纪实》;

20XX年1114期《江苏教育报》对五中艺术特色教育进行了整版宣传报道《常州五中:

教育苑囿中的一朵奇葩》。

在艺术特色做大做强的同时,提升品位、内涵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共识,特色办学必将使学校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无限活力与无穷魅力。

项目建设目标 

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平台。

课程基地建设旨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目标1:

构建新型艺术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实施十多年来,广大教师虽然在理念上已有了极大的改观,但由于受到教育大环境及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本课程基地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高中艺术“新型课程”。

(1)课程重构:

在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中,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品牌化、美育活动课程系列化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化四个维度对学校艺术课程进行结构重建,整合显性课程资源,挖掘隐性课程资源。

构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重整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促进课程质量和品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实现差异化发展。

改变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应试轻育人的教学状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

让知识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同行的一段生命历程,彰显课堂教学活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2)课堂转型:

我校通过18年的艺术特色教育探索,已构建“专业化+普及化”核心课程模式。

落实推进国家级课题《在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高中艺术课程资源库为基础,通过师生们在“艺术中学习”、“在艺术中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丰富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课程基地拓展课堂,改变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建构注重学生体验性、实践性、互动性的教学新课堂。

目标2:

建设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是关键;

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校为本的、围绕课堂的教学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组建由高校艺术教师、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我校艺术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利用筹建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实验学校的有力契机,聘请高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工作,同时将市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组织教师在“研”中“教”,在“教”中“研”,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培养一批在中学艺术教育领域有思想并付诸实践的知名教师,打造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音乐、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目标3:

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1)转变学生艺术学习的方式:

生活化的艺术教学为学生搭建艺术与生活相联系的平台,将艺术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内容的灵活性、选择性和自由度;

生活化的艺术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多种载体的学习材料,从而全面支持个性化艺术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欲望。

(2)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艺术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的艺术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与主体意识。

生活化的艺术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3)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发展实践能力:

以生活为载体的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无数个“试一试,就能行”的机会。

生活领域的宽广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提供实践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标4:

打造艺术经典课程,彰显学校特色品牌

艺术教育应是教育的核心课程,艺术素养的高低是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启动建设《艺术与生活》课程基地,将通过建设课程资源库等措施,开发适合高中生学习的艺术经典课程资源,使艺术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与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使教育的内涵更深刻、更厚重,享受生命之旅的同时享受人文之旅,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艺术与生活》课程基地打造成一个在全省具有引领发展方向的示范性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核心竞争力。

项目建设具体内容

项目一:

创建独特鲜明的校园艺术教学环境

艺术教学活动需要特别建设的艺术功能室。

为此,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将首先着眼于各画室、琴房、设计工作室、展览场馆、剧场的建设与设备的配备。

我们将抓住校园整体搬迁的契机,通过教学环境的建设,试图更好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思合一、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1.进一步提升完善我校已有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用于开展我校艺术国家课程、艺术校本课程的场馆-----画室、美术欣赏室、琴房、音乐欣赏室。

2.为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我校在新校建设中,将建造音乐楼、美术楼各一幢,具有足够的空间建设一部分风格独特的艺术工作室,以供艺术选修课使用。

目前构想的主要建设内容有:

数码钢琴工作室、歌唱艺术研修室、基本乐科学习室、素描艺术研修室、色彩艺术研修室、速写艺术研修室、书画艺术工作室、版画艺术工作室、动漫艺术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创意手工设计室、创意食品制作室、戏剧影像工作室、形象设计工作室、人文素养大讲堂(音乐欣赏室、美术欣赏室等)。

3.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艺术作品展示场地,我们将建造高品质的美术展览馆。

新校建设中,我们规划设计了600平米的展览空间,含封闭式和开放式展览空间各300平米,同时设立校园内移动展板。

音乐楼规划建设大剧场,便于开展各类型艺术展演活动。

项目二:

创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打造自主学习平台

目前,我校艺术类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开展情况良好,已开设素描、色彩、速写、合唱、设计制作等课程,并不断修改与完善。

在基础课程基地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将重新建构艺术课程模块,重点建构艺术与生活相联系的新型课程。

开设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室”,通过自由走课的形式,师生双向选择,营造民主、竞争、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

由传统的教室学习转变为实践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同时关注各工作室艺术天赋突出,对进一步学习艺术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为这部分学生专门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与高等院校合作,为艺术资优生开设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艺术课程及讲座,开发一系列相关的校本教材,借助现代化的画室、琴房,进行培训,拓展艺术资优生的视野,发挥他们的专长,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引导他们参加艺术高考。

为学生兴趣、特长、职业和终身发展相和谐的人生未来奠定基础。

建设和完善专有艺术图书区和电子音像区,收集大量的相关图书和视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确保从小学到高中及至成人都有可提供的教育资源。

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完成网上我校艺术教研平台的建设,达到全市的艺术辐射效应。

同时以推进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为契机,建设好艺术网络课程,人机对话,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项目三:

构建新型艺术课程框架 

艺术与生活课程建设旨在通过课程学习,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积极地感受生活和自然,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艺术要素和组合方式,通过艺术作品发现生活的情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

学会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及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愉悦,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与生活课程的各方向发展课程之间是相互的、关联的,从低段向高段递进的。

素描、色彩、速写是美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是在美术基础课程学习后的创造表现。

基本乐科是音乐的基础课程,歌唱艺术及数码钢琴演奏是音乐基本知识提升及实践的表现。

综合艺术课程模块是跨领域艺术实践及探索的过程,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项目四:

创设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当我们课程基地从单一的音乐、美术学科本位走出后,将实现的不仅仅是多学科的一种融合,更要发挥一种“育人”功能。

我们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与社会的责任感、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追求和意志品质、创新和实践能力、洞察和选择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各课程功能室、展览馆、大剧场及校外实践基地结合起来,创设多样的、丰富的实践创新课程和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1.开展“美的展示”活动

基于艺术与生活课的程实践性、创新性、主体性,我们将各课程功能室、展览馆、大剧场等校园场所作为学生艺术展演的实践空间。

以活泼多样的内容与形式,展示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感受收获的喜悦,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领悟艺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的目的。

2.开展“艺术与社会”的调查活动

艺术与生活是一体的,是紧密相联的。

开展艺术与社会调查活动,关键在于能否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能否利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本地民间艺术传承,当地的艺术名家、名作了解等,然后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激发创作冲动,使学生在自主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审美素养,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开展“艺术与环境”的实践活动

这项活动,让学生走出了学校,接触社会,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美,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感受到了美好的环境给人民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产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用艺术形式弘扬正能量

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的劳模、优秀工作者、常州好人、见义勇为者及先进事迹等好人好事,组织教师、学生用绘画、短剧或拍摄微电影等方式描绘并在各街道举办巡回展演,弘扬正能量;

同时用艺术形式批判坏人坏事,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项目五: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中心

依托课程基地,建立艺术教师创作中心,组建以我校艺术教师为主体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名教师成长途径,提升学科文化品质。

通过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方式,催生教学主张,形成教学风格,力争五年内发展共同体成员在学科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名师成长上出经验,使发展共同体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发源地、学科知名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教育名家的孵化地。

1.全方位建设艺术师资队伍。

师德:

引导艺术类教师向“徳艺双馨”的方向发展,既要有良好的艺术功底,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最重要的是要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关心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技能培训:

学校给予艺术类教师政策上的优惠,制定美术教师外出写生、音乐教师外出参加音乐会的制度,鼓励他们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支持学历进修,在时间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考核:

每年对艺术类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建立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1)交流平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创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微博”。

通过网络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代表性成果、公开课课例、教学资源等。

实现教师间的即时交流研训,资源共享,加强合作交流,共谋专业发展。

(2)学习平台。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与外界的学习交流。

一方面,与高校联系,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担任指导顾问,为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团体的高层专业论坛,组织学习参观优秀艺术特色学校及高等院校;

强化国际交流,组织艺术教师赴国外优秀学校学习培训,赴国外举办艺术展演活动,邀请国外优秀艺术人士来校举办讲座、展演、交流等活动,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艺术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3)研究平台。

组织发展共同体成员对自身的教学艺术、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定期召开教师发展共同体例会,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示范、专业发展论坛等多样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成果、分享智慧的宽阔平台。

3.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管理。

(1)健全机制。

建立与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和补偿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动力;

建立与健全教师专业反馈机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反馈教师成长信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成长发展的保障机制,保障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2)科学管理。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档案,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以便追随名师的成长足迹,为其他教师找到“最近发展区”,科学优化专业发展路径,实现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

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在保持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开展定性考核,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研究,提高特色办学的档次与理论化水平

(1)学校层面上:

以课程基地建设与运作带动特色办学的档次与理论化水平的提高,提倡艺术与文化教师的全员参与,针对特色办学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课题的立项与实施,开展“建设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实践和思考”研究课题,并形成若干子课题。

(2)重点研究课题:

主要有文化课的艺术渗透问题、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问题、课程化推进的实践与思考、艺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学校一体化(条件、文化、制度)对艺术教育个性化的推进等。

(3)改革和完善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形成五中特色的评价方法: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出符合校情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艺术技能及素养也有独特的评价体系。

应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智力组成方式与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应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点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变单纯追求文化成绩为多元智力培养目标。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