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757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表

项目名称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

学校及公章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负责人签字吕 建

申报日期 2012-6-10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1939年秋由著名爱国人士、原江苏省省长韩紫石先生创办。

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校园面积220余亩,环境清雅、优美,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设施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各种教学和辅助用房配置齐全、功能完备。

现有68个教学班级,3000多名学生。

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

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实名推荐学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文化立校,追求师生精神的富有。

坚持“传承、发展、创新”的基本方针,秉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贯彻“激活主体、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教育教学思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实现教育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切实落实减负增效。

学校素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享誉省内外。

学校管理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在学生“四自”教育、社会实践、阳光德育课程、感恩教育、心理辅导、阳光体育运动、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业绩。

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三届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等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和中央电台、省市电视台等先后报道过学校突出的办学业绩和办学经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每年都有100多所省内外学校和单位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

学校特色优势:

1.课程优势

学校倡导“课程改革从单纯依赖教师个人特长转向着眼学生需求、课程内容从简单适合学生兴趣转向着眼学生发展、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延伸为主转向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取向。

坚持面向全体,着力新课程研究,注重各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教育教学业绩省内一流,连续十多年高考最优学生群体全省领先。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近年来,学校有序开发了各类校本课程50多门(其中生物、化学、地理学科10多门),每学期学生均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拿到相应的学分。

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认真执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及《实施指南》,依靠生物、化学、地理三门学科优势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既提升了师生的环境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师生积极投入到环境教育的实践中。

在环境教育的引领下,全校上下共建生态校园,形成了节约资源、杜绝污染的良好风尚,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坚持全面发展,学生社团、学生研究小组的实践活动、研究活动丰富多彩。

其中,生物社团结集出版的《健康导报》已达60多期,对全校师生关注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心学生体质,毕业生体能测试成绩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注重体育特长学生的培养,在世界性中学生运动会上先后夺得5枚金牌,傅玉兰同学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获第三名。

2.学科优势

学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现有专任教师200多名,其中,研究生学历30余人,特级教师3名,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160多名,市县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50多名。

在省、市级教学观摩比赛中,每年都有10多名教师获得一、二等奖。

申报“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地理三门学科,学校生化地教研组有高级教师28人,研究生学历7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

生物专业教师实力雄厚,长期以来与华师大、南师大生物环境系科深入交流,一批知名教授到学校指导生物环境课程开设,特聘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名教授、博士担任课程基地专家。

生化教研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科培训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每年都有十多人获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参加全国冬令营、全国总决赛化学学科有4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生物学科有2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化学、生物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其中卢立同学获得江苏的第一枚生物学奥赛金牌。

3.科研优势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制定了教科研奖励考核办法,教师科研热情高,每年都有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十二五”省规划课题“基于电子交互平台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省教研重点课题“问题诊断式”教学研究都已开题,对课程基地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化学、生物教研组长先后赴英国专业进修;正常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教科研工作;教师有着先进的课程理念,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

与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共同开发水土分析课程,借助他们强大的科研队伍和一流的实验设施,课程基地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支撑和帮助。

4.硬件优势

学校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校园一年四季绿意如春,生机勃勃,犹如一个天然植物园,名贵植物多达几百种,许多大树已有百年历史,这为同学们研究植物提供了一个自然环境。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等设施,学校有千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微机房以及现代化办公系统。

图书馆投入图书经费每年都在20万元以上,现有馆藏图书85000余册,电子版图书20000余册,教育教学软件1000多种,这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相关保障。

学校实验大楼内有标本室,8个生物、化学实验室以及各类准备室,拥有齐备的教学实验仪器,完全满足高中阶段所有必修和选修实验,也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实验开展。

目前,学校东扩工程正在推进实施,新建成的师生餐厅、四幢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图文信息中心、综合实验楼、艺术中心、报告厅今年开工建设。

为创建课程基地,将现在的实验大楼改建为生化大楼正在设计之中,将建设成学校课程基地大楼。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宣教工作的重心之一。

海安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工业、农业、养殖业以及沿海开发等因素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校结合学科优势,确立了创建“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本基地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地理学科)的目标。

创建“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旨在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搭建学科文化平台;通过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跨学科实践与探究活动,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为学生快乐成长给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环境课程开设一方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一批热爱环境,具有较高环境伦理观和环境价值观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选择性,让学生领略学科科学体系,提高学科能力,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既为学生升学服务也为振兴地方经济以及新农村建设服务。

同时,我们通过课程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使我校成为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窗口。

【项目基础】

1.硬件建设基础

(1)学校特有的生态人文环境已经形成

我校特色鲜明的校园生态构成绝佳的育人环境。

专业的园林设计,丰富的花木品类,树木成林,名花聚园。

绿荫环绕,四时花开,赏心悦目;游鱼戏水,群鸟和鸣,别有生机。

校门两侧100多米长、20米宽的绿色软围墙,名木荟萃;校园内香樟大道、玉兰大道、桂花大道和多个主题植物园区,处处花团锦簇,摇曳生姿。

雪松黑松密布校园,香橼香樟常绿留香,水杉红杉高入云端,广玉兰腊梅应时吐蕊……嫩绿浅绿深绿墨绿,朱红栗色玫红粉红,赤橙黄绿青蓝紫,异彩纷呈。

渊源深厚的人文氛围中,人与自然形成了和谐的旋律。

(2)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设施已经相对完备

现有专职生化实验老师3人,拥有实验室6个、标本室1个。

原有实验室具

有完成普通高中实验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普通光学显微镜100多台,有许多植物、动物、生态模型,还有很多鸟类标本。

教学实物模型、实验的设施设备及器材能满足基础教学的需要。

学校拟将原一幢约4000m2实验大楼改造成新的生化实验大楼,作为课程基地大楼。

(3)网络教学环境已经搭建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各教室电子白板、视频实物展台配备齐全)70多个,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3套,已经搭建了网上教学管理OA平台,设有生物、化学、地理等课程教学资源,可提供各种类型的教与学的材料和相关文献,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网络硬件环境好,网速快,运行可靠,使用效果好,并保持日常及时更新。

(4)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已经建立

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实践,已成为我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等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为我校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保障。

江苏中洋集团是专业从事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企业,养殖基地占地面积4000亩,建有江苏省长江珍稀鱼类工程研发中心,开发养殖长江珍稀鱼类7个品种,其中2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个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个为国家濒危珍稀动物。

中洋集团养殖基地内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汇集了热、温、寒带140多种各类植物,吸引了约200多种鸟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的研究。

基地内的培训教室能够满足多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需要,实验室内有微电脑生化培养箱、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酶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L分析天平、双目生物显微镜、定氮仪、石墨消解仪、溶氧仪、恒温摇床等仪器设备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

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具有一流分析实验中心,为课程开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软件建设基础

(1)课程资源基础

非物态的教学模型构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已经成熟

多年来我校理科教学一直倡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模型为:

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内容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通过问题设问、自学质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达到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我们把“问题——探究”教学模型落实在“海中教学案”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被省内外许多名校采用。

物态的课堂教学模型已经具体化、系统化

学校推行的“学案式”课堂教学教学案以及学生作业的电子文档资源逐年修改完善,日臻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中教学案”和“海中作业”,为学校各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环境教育课程已初具雏形

.多年来,我们按照《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及《实施指南》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突出“四个引导”和“一个培养”: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

调综合、重视实践、立足地方、重视应用”的方针,坚持“本——着眼于学生多

元化的发展要求;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品——凸显管理的制度性和有

效性”。

其中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下:

结合健康教育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健康心理的培养》,结合种植养殖的《桑蚕养殖技术》、《河豚养殖和河

豚毒素分析》,结合环境保护的《海安县城环境监测与保护》、《农村稻草处理的

调查及建议》、《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分析》、《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测定》、《蛋

白质含量的测定》、《化工园区污染现状初探》、《家庭燃料利用的调查报告》、《水

污染的危害》、《废电池的危害及整治方案》,地理组结合生态的《生物圈的形成》、

《海安沿海生态环境问题》等。

.注重学生社团建设。

生物组、团委、学生会成立了“萌芽”、“萌蘖”、“萌动”三个生物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萌芽”社团结集出版的《健康导报》已达60多期,“萌蘖”社团在校内进行的植物挂牌活动,“萌动”社团吊挂的鸟笼和自制的标本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师生的环境素养和环保意识已经增强

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以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载体,提升学校环境教育的品位。

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学生绿色行为日常规范》等;学校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牌,用醒目的标语警示学生爱护环境;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果皮箱、垃圾坑、废旧电池回收箱、易拉罐投放箱等,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校园内路灯改成了太阳能路灯。

我们把环境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挂钩,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环境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实践。

学校德育处通过设立卫生责任区、各班级绿化责任区,通过开展常规“四自”检查评比活动,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学校团委组建的“行知科学社”、“海中绿色青年组织”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使“节约、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2)教育科研基础

学校建立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由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杨斌老师牵头、负责。

课程基地成员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编写各类教学研究资料十多本。

学校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指导课程开设。

③具有专项科研课题,现承担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加强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建设目标内容】

课程基地建设框架(4+2+2方式)

四大核心课程模块:

基础课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生物多样性。

两个实践基地:

江苏中洋集团养殖基地,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

两个中心:

学生实践活动中心,基地课程资源研发中心。

硬件建设

建四个实验室:

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建两个活动室(中心):

学生实践活动中心,教师资源研发中心。

扩建标本室,购置触摸式自主学习及检测平台。

软件建设

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触摸式自主学习及检测平台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教学模型建构及资源库建设,自主学习及检测资源库建设,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教材建设,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方案建设。

具体建设目标内容

一、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

【创建目标】

课程基地首先要从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做起,加强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科学思想、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学科教学环境,搭建学科文化平台。

1.加强课程基地大楼内的硬件建设,增设学习、研究、探究、实践等系列活动场所,通过各类实验设施的装配和更新,以及“生物与环境课程”学科氛围的创设,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促使课程基地的课程学习在基地,课程实践在基地,课程研究在基地,课程应用在基地。

2.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变化,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基地成果展示中心展示生物与环境课程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科学家、知名学者以及杰出校友的成长足迹,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

【实施内容】

1.建设课程基地大楼(改造)

将学校原实验大楼中物理实验室搬出,改建成新的生化实验大楼,作为我校

的课程基地大楼。

新改建的生化实验大楼,面积达4千平米,共11个实验室、2个演示实验室、标本室及10多个准备室,全部用于课程基地。

拟建设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人机交互触摸式学习检测平台,补充完善生物基础课程实验室(包括PCR技术、DNA分析、血红蛋白提取技术、SDS-凝胶电泳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化学基础课程实验室、地理教室,扩建标本室,建设“生物与环境”学生社团实践中心,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

2.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建设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购置触摸式学习检测平台,增添各功能室设施和设备。

3.建课程基地成果展示中心(由学生演示实验室改造)

设“生物与环境”学术成果展示室,校友成就展示室,设立奥赛墙(展示历年学生奥赛成绩)。

我校课程基地建设凸现以教学环境创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内容,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探究活动、注重师生互动、注重人机互动。

基地建成后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都在基地大楼进行,以发挥基地的最大作用。

二、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

【创建目标】

模型构建是特有的逻辑方法之一,通过研究模型来诠释原型特征、形态及本质。

模型构建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因此,课程基地旨在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展现,改进知识表达方式,以形象直观的模型,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1.进一步完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等非物态模型,着力解决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其实效性和影响力。

2.从物质硬件上丰富和完善核心内容教学模型建构,通过学生运用模型和建

构模型促进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学会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假设的方法、近似的方法等。

3.构建学生实践活动模型,让学生领悟学科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

【实施内容】

1.进一步完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反思,收集教学案例,撰写课堂教学体会、教学论文以总结提升。

2.从物质硬件上丰富和完善核心内容教学模型建构

整个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共安排了4个模型建构的内容,具体如下:

所属模块

所属章节

模型建构内容

《分子与细胞》

第三章第三节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遗传与变异》

第二章第一节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遗传与变异》

第三章第二节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稳态与环境》

第二章第二节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学生实践活动模型构建的完善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型建构,教师只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真正的“做”的过程,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到思维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三、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体验平台

【创建目标】

现代科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科学仪器的使用,没有科学仪器就谈不上现代科学。

课程基地建设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的交互使用,开发建设人机互动、自主测验的教学用具、设施设备和教学场所,通过信息技术的自动生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1.在课程基地开发人机对话系统,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环境,研发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和效果检测系统。

2.建设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加强对生命活动机理的探究,提升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研究的热情与兴趣,以实践操作性活动,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成长。

【实施内容】

1.在课程基地大楼内开发新的人机对话系统,购置触摸式学习与检测平台,请专业人士设计开发相关学习和测试软件、建立生物与环境课程资源系统。

2.建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

该实验室技术设备要求高,需联系高校和相关厂家开发。

四、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创建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应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必须加强国家课程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学效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努力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服务和可能,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它也为一些特长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

所以,课程基地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学科的“课程超市”,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既有基础课程又有拓展课程,尽可能满足各类学生发展的需求。

1.建立课程基地课程体系和目标体系,注重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2.开发与完善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使基地课程与学科教学对接、与生活应用对接、与大学对接。

以基地特色化的课程、个性化的实践,探寻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让学生向着天分努力,着眼于培养未来的杰出人才。

3.拓展广泛的校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关注环境变化,提出合理建议,真正使大自然、大社会都成为我们的活教材,让学生感受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学生积极宣传环境保护,使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关爱生命,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实施内容】

1.建立课程基地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体系

 

基地课程体系:

 

基地课程目标体系:

 

2.开发与完善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

(1)根据我县的区域位置,主要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四大主要污染(养禽业粪便有机污染、农村小型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秸秆焚烧等引起的大气污染和土壤危害)这一主题,分课程类别开设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环境生物课程:

《海安农村土壤的物理修复探究》、《海安农村土壤的化学修复探究》、《海安农村土壤的生物修复探究》、《污水处理中活性泥中生物的鉴定》、《杀虫剂对土壤生物的影响》等。

环境化学课程:

《海安农村水体成分的化学分析》、《海安农村土壤成分的化学分析》、《海安水质重金属离子的测定》、《海安水体有机磷含量的检测》等。

生物多样性课程:

《海安水生生物的检测》、《海安地区生态保护与监测探究》、《海安乡村常见草本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海安常见动、植物的识别》、《海安常见生物种类汇总的信息软件开发》、《海安滩涂湿地的保护状况调查》、《海安滩涂湿地的利用状况调查》等。

(2)为了规划人生发展方向,我们围绕《从宏大的学科大厦下找到自己的探究“处所”》这一主题,让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研究。

例如:

《关于对细胞生物学专家的研究》、《遗传学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动物学基础》、《植物学基础》等。

3.拓展广泛的校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研究

让学生走向自然,探究自然,提高实践能力,完成从小生物走向大生物,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

(1)动、植物标本图片及微观领域图片展览实践

让学生了解各种动植物结构、生理、及其在生态中的作用,调动学生认识自然、关注身边的动植物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拍摄身边的动植物,并通过查阅资料对所拍的动植物进行分类整理,说明结构特点、生境等方面的知识。

并优选成果图片陈列于展览室,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动物标本图片,②植物生长图片,③微观组织图片,对其标注名称、结构。

同时学会自己制作临时玻片,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并对其进行显微摄影。

(2)开放的实验室

组织同学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对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