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54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孔导游词大全讲解学习文档格式.docx

2007年被列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金声玉振”坊:

是孔庙的第一道门坊它建于明嘉靖17年,高5.6米长

  13.5米,柱子是八角形。

柱顶雕有披甲神兽护卫“辟天邪”,门楣上的“金

  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的手记。

金声玉振这四个字出自孟子。

借用

  孟子的语义,表达了孔子的学问精湛儿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

  完整无缺。

古乐是以敲钟开始,以击磬告终的,赞扬孔子的学问如金声玉振

  一般,金声是钟的声音,表示开始,玉振是磬的声音,表示结束。

这也就是

  办事要有始有终成语的来源。

  “二柏担一孔”:

过玉振坊,这个单孔的石拱桥叫做“泮水桥”,与行宫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义为“盼水”。

过去读孔孟之书,考上高等学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买卖盼发财,过日子盼兴旺。

桥两边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称“二柏担一孔”。

桥后东西各有一座石牌,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棂星门”:

这座门叫“棂星门”。

它是明代所建的。

“棂星门”三个字是乾隆所题写的。

天上有二八星宿,其中掌管文化的叫做“棂星”又名文曲星。

把孔子和天上掌管文化的星连在一起足以证明孔子的文化石最高的。

古人祭天,先要祭文曲星。

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大家看,坊高10.34米宽13米圆柱上下两截,两节相交处加了石强柱支撑,柱头上有四大天王的画像,中间是火焰宝珠。

象征此门有上天保护。

这道大门时经过重修以后的,由木质改为铁梁石柱。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正门,到了清代进行了重建“大中门”三个字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原名叫“宫和门”,后改名“大中门”。

大中门面扩5间,是单檐歇山顶的建筑。

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庙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庙的历史沿革。

  成化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成化碑是孔庙中最著名的一块,这一块是明代成化

  皇帝朱见深所立。

有两个情况引起历代大家名人的注意。

一是成化碑正楷字

  写的好、规范化、标准化,精湛引人,字体笔法有“著称于世”的评语;

  是对孔子评价最高,历代皇帝对孔子都有评说,评价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

  把孔子的思想、办法比作吃饭、穿衣、花钱,一天也离不开,有了孔子的道

  理和办法,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不然就乱套啦。

说有孔子

  之道则有天下,没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

  同文门:

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

是说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干好事业;

文字要统一,有统一的文字才能记载历史传播经验,随意造字就会乱套。

同文门是奎文阁前的重要屏

  障。

  奎文阁:

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结构建筑名叫“奎文阁”,奎文阁原名藏书楼,

  是收藏皇帝书记的地方。

最早建于宋朝。

共三层七间。

这座雄伟的建筑完全

  是木质结构,没有用一钉一铆。

像搭积木一样尔建成的在中国楼的建筑史上

  成为“孤例”。

经过几次地震以后,“奎文阁”没有震毁。

康熙年间曲阜曾有

  过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傲然屹立,安然无

  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十三碑亭:

我们现在进入孔庙的第六进院落,这里有13座碑亭、55块碑。

  都是唐、宋、元、明、清各代所立。

碑文多为皇帝对孔子的追谥加封、拜庙

  亲祭、整修庙宇的纪录,用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刻成。

清皇帝为了显示

  自己,把碑亭建在了前面,从而出现了穿插院落的现象。

这种犬牙相错,两

  角相顶的建筑结构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

南边是8块碑,北边

  是5块。

南8北5,所以称为十三碑亭。

因为都是皇帝批准的碑亭,所以这

  里又叫“御碑亭”

  大成门:

我们现在进入大成门,“大成门”是指今天下之大成,在清朝的时候遭遇

  火灾而重建,大成门三个字为清雍正皇帝所题写。

  先师手植桧:

大成门内的桧树,是孔子所手植的。

据记载,孔子曾经在这了栽过三

  棵树,后枯死两棵,这棵树三枯三荣,也有“桧树日茂则孔氏日兴”的说法。

“先师

  手植桧”这五个大字是明万历年间的才子杨光训题写的。

  杏坛:

我们面前的“杏坛”,杏坛是在宋代的时候为了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的。

  相传当年孔子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讲学的,因为在这里周围环绕着杏

  树所以名曰“杏坛”。

在杏坛的亭子里有两块碑其中一块碑正面刻着乾隆皇

  帝第一次来曲阜的时候写下的“杏坛赋”是楷书,背面为乾隆皇帝第二次来

  到杏坛所题写的行书。

  大成殿:

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扬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国的“三

  大殿”之一,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齐名,其雄

  伟壮丽有过之而无不及。

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米,雕梁画栋,

  金壁辉煌,特别是周围28根石柱,为世界文化瑰宝,均以整石雕刻而成,

  前面10根为深浮雕,每柱二龙戏珠,盘绕升腾,栩栩如生,刀法刚劲有力,

  各具变化。

过去皇帝来了,孔家人都是将此柱用黄布围裹。

怕他们看见了也

  会自惭不如。

两侧及后廊的龙柱为浅浮雕,每柱72条龙,总共1296条。

  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

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们都在这里举行盛

  大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孔子诞辰纪念仪式,表演大型祭孔乐舞和“箫韶乐

  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欢迎各位到时光临。

  两庑:

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

  配享的贤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的人物。

在唐朝仅有20余人,经过历

  代增添更换,到民国时,多达156人。

这些配享的人原为画像,金代改为塑

  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龛中。

  在两庑中陈列着历代石刻。

  寝殿:

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就来到了寝殿。

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

  孔庙第三大建筑。

孔子妻子是春秋末期宋国人。

复姓亓(qi2)官19岁嫁给了孔子。

是位贤妻良母,先于孔子七年去世。

被封为“至圣先师夫人”。

同孔子一样享受祭祀。

寝殿28根石柱上雕有凤凰。

每根柱子刻凤凰72只,同龙的数量是一样的。

所以叫做“龙凤呈祥”

  玉虹楼法贴:

这里陈列的572块“玉虹楼法贴”,是清乾隆年间孔子后裔

  孔继涑收集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临摹精刻而成的。

这些石刻原置于曲阜

  “十二府”的玉虹楼内,1951年移入孔庙,1964年装镶展出,供书法爱好

  者欣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圣迹殿:

孔庙最后一座建筑。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

  建造。

殿内共有120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

  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二.孔府

  孔府前堂楼:

是孔子第76代孙孔令仪及其夫人所居住的地方。

在这里您能体会到封建王朝皇宫贵族的起居室。

前堂楼现存为清光绪年间重建的楼两侧有东西配楼,是清朝的建筑。

堂楼中间挂着孔令仪所书写的四个大字,意思就是孔氏家族长盛不衰,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孔府:

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孔府,也称“衍圣公府”。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

清代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孔府贪壁:

孔府内宅门上有一只像麒麟形状的动物叫做“贪”传说为天间的神兽,据说此兽非常的凶恶,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但是它还是不满足,还想吃掉天上的太阳,真可谓是“贪得无厌”过去孔府将贪画,画在此处,一出门就能看到也是告诫子孙不要贪赃枉法。

  大堂:

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里面陈列的是正一品爵位。

北面靠墙的那些红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俗称“十八块云牌銮架”。

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行无阻。

  二堂:

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

屋内七块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慈祥太后手书的“寿”字及松鹤图等。

  三堂:

也叫退厅,是衍圣公处理家庭内部纠纷、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

屋内正中高悬的“六代含贻”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当时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内宅门: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

内宅门与外界相隔。

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

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前上房:

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房内陈设华丽,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后堂楼:

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住室。

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不到两个月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袭封衍圣公。

1935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授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6年与孙琪芳女士结婚。

其后大部分时间随国民政府在重庆和南京,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从南京迁往台湾,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

  孔府后花园:

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前后经过三次大修,占地50余亩。

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鎔重修时,将数块大型铁矿石置于园内,所以又称“铁山园”。

其中的“五柏抱槐”中间是柏树,周围是槐树所以叫做五柏抱槐。

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

以此象征了孔子家族几百年来互爱互助、同舟共济的家族生活

  三、孔林

  孔林:

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是世界上延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处家族墓地。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3000亩。

中国古典建筑有四大类型,宫殿、园林、陵墓、寺庙。

孔府孔庙集中体现了宫殿、园寺庙的特点,而孔林则是陵墓和园林均而有之。

孔庙,孔府显示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大家族的庄严。

而孔林则体现了孔子及其后裔过世后的荣耀。

自孔子于妻合葬,人植树为孔林之始。

经过两千多年70多带的不断的延续拓展,逐渐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孔氏家族专用墓地孔林。

  神道:

出去府城的北门,有条大道往前走直通古陵,所以大家称之孔林神道。

在古人的观念当中,神道是孔子接受祭祀时,神灵寄出的通道。

整个神道青石铺路,神道两边整齐排列着古柏,直到孔林的门前。

它们形态各异,始终忠实的毅力在神道两旁。

  洙水桥:

在我身后的就是洙水桥,而在洙水桥下流经的就是洙水河。

因为洙水河流经孔子的墓前,所以于圣脉攸关。

被后世誉为圣水。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跟泗水共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盖成。

古洙水河早已经没有了,河上有桥三座,都是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所以叫做洙水桥。

孔子墓甬道:

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

华表、文豹、角(lu4)端、翁仲。

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

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

角(lu4)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

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翁仲,传说为秦代大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

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伋墓:

孔子的孙子孔伋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

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

曾子,姓曾,名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

曾子著有>

等书。

据记载>

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

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

一书。

孔伋的学生又把孔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

以上>

、>

古称“四书”,是儒学经典著作。

由此可见孔伋是儒家思想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孔鲤墓: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

但因系“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孔子墓:

孔子墓像一个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

孔子墓旁边是其儿子孔鲤墓,和孙孔伋墓。

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

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黄养正书。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

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

到元武帝于大德十一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

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独有子贡在此守墓六年。

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至圣林坊:

从神道一路走来,走到牌坊边呢,就到了孔林中的至圣林了。

这里原名宣盛林。

在清朝的时候和孔庙一同改名为至圣林,此坊建于明朝,经多次重修,到现在仍然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

彩画精细,显得十分精美。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复制。

  二门:

二门市周围不接成华的一个楼门上匾额写的《恩赐重光》是明代皇帝所颁,因此也叫做重光门。

按照请定制,只有在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者迎接皇帝的时候,才可以在13响礼炮的过程中将此门打开。

两旁的廊坊是仿照封建王朝“六部”所建的“六厅”

  篇二:

三孔导游词3篇

  三孔导游词3篇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

三孔"

,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下面是三孔导游词,欢迎欣赏。

  三孔导游词一:

  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地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

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儒家文化的气息,你便能由此体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异。

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的个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必须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内容,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

有教无类"

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后来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间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把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直到死。

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的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的一生。

如今,他的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的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孔子还将引导着人类,跨向21世纪。

  曲阜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很多,大部分与孔子和孔子文化有关。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外,城门的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

城门的正上方有"

万仞宫墙"

4个大字。

"

仞"

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

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的多种多样"

后人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

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的"

这就是"

的来历。

  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庙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

面积有327.5亩,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54座门坊共466间,南北长约1公里。

孔庙恢宏壮丽,面积之大,历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三孔导游词二: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我叫某某某。

今天,由我来带领你们游览"

孔府·

孔庙·

孔林。

孔子有句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

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

曲阜地处鲁中小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

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

《三孔导游词大全》出自:

百味书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