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57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Word下载.docx

a:

9:

{i:

0;s:

29782:

"人教版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03页@#@人教版2017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 @#@@#@2.关于邓稼先@#@ @#@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 @#@元勋xūn @#@ @#@ @#@至死不懈xiè@#@ @#@ @#@ @#@鞠jū躬尽瘁cuì@#@ @#@ @#@ @#@@#@选聘pì@#@n @#@ @#@无垠yí@#@ng @#@ @#@殷红yān @#@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

@#@歌颂,赞叹;@#@泣:

@#@流泪。

@#@元勋:

@#@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

@#@竭尽劳苦;@#@瘁:

@#@辛劳。

@#@已:

@#@止。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

@#@承当,承受;@#@无愧:

@#@不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

@#@明白、了解;@#@晓:

@#@知道。

@#@@#@截然不同: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

@#@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

@#@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

@#@重迭,重复;@#@穷:

@#@穷尽。

@#@@#@二:

@#@整体感知@#@1. @#@ @#@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

@#@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要点: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二:

@#@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

@#@研读欣赏@#@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

@#@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

@#@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

@#@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

@#@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

@#@质疑问难:

@#@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

@#@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

@#@“这犹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

@#@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讨论:

@#@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

@#@总结课文:

@#@@#@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方法与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导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

@#@“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

@#@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

@#@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片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

@#@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

(1)第一、二自然段。

@#@@#@

(2)三个事例:

@#@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语句(略)@#@(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意思对即可)@#@教师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

@#@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略)@#@探究学习:

@#@@#@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

@#@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拓展延伸:

@#@@#@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

@#@谈谈你的看法。

@#@@#@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受到哪些启迪?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

(1)

(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 学者和诗人 1、《唐诗杂论》 @#@        做了再说 ↓2、《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3、《古典新义》@#@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革命家  ↑1、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  2、群众大会演说  @#@       3、参加游行示威@#@教后记@#@ @#@@#@3.回忆鲁迅先生@#@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

@#@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

@#@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

@#@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

@#@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明确:

@#@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

@#@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

@#@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步伐轻捷@#@“刚”“一”“同时”(行为描写)@#@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之一:

@#@夜谈:

@#@“嘱咐”“一定”“一定嘱咐”@#@之二:

@#@吃韭菜合子:

@#@@#@“笑”——冲@#@第43小节“一提议”“必然”“还是”“举着筷子问:

@#@‘我再吃几个吗?

@#@’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

@#@两次来访@#@“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不乏幽默@#@“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之四:

@#@冯雪峰来访@#@与青年人交往:

@#@宽容赤子之心@#@“深恶痛绝”“但”“每封”“不同角落”@#@“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三、 @#@ @#@ @#@ @#@ @#@ @#@ @#@ @#@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明确:

@#@“心里的欢喜”“仿佛不顾一切”“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幻想”“安顿”“沉思”“谈得热闹”“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1、深入探讨鲁迅:

@#@伟人→凡人→真人2、同学可发表质疑@#@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作业:

@#@《配套练习》@#@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听三国演义主题曲@#@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二、背景简介@#@1、提问: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三、一读-----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i:

1;s:

15853:

"四计算题请填写答案每题5分共22题@#@四、计算题(请填写答案,每题5分,共22题)@#@1.有R、L、C串联电路,其中R=20Ω,L=0.5H,C=100μF,该电路谐振频率为多少赫兹(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解:

@#@发生谐振条件为XL=XC,即2πfL=@#@,则@#@f=22.52(Hz)@#@答:

@#@谐振频率为22.52Hz。

@#@@#@ @#@@#@2.图D-5所示电路中,已知L=2H,R=10Ω,U=100V,试求该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路进入稳态后电阻、电感上的电压各为多少?

@#@@#@图D-5@#@答案:

@#@解:

@#@电路的时间常数@#@电路进入稳态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别为@#@UR=IR=10×@#@10=100(V)@#@UL=0(V)@#@答:

@#@该电路的时间常数为0.2s,电路进入稳态后电阻上的电压为100V,电感上的电压为0V。

@#@@#@ @#@@#@3.某客户,5月份用电量3600000kWh,月中最大负荷为6000kW,求5月份该客户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和月均负荷率β。

@#@@#@答案:

@#@解:

@#@Tmax=3600000÷@#@6000=600(h)@#@β=[3600000÷@#@(30×@#@24)]÷@#@6000×@#@100%=83.3%@#@答: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600h,月平均负荷率83.3%。

@#@@#@ @#@@#@4.某电力公司为鼓励居民用户用电,采取用电量超过200kWh的一户一表用户超过部分降低电价0.10元/kWh的优惠政策。

@#@已知优惠前年总售电量为1000000kWh,售电均价0.50元/kWh;@#@优惠后年总售电量为1200000kWh,售电均价为0.48元/kWh。

@#@设年居民用电量自然增长率为8%。

@#@试求采取优惠政策后增加售电收入多少元?

@#@@#@答案:

@#@解:

@#@假设无优惠的售电收入=1000000×@#@(1+8%)×@#@0.5=540000(元)@#@优惠后的售电收入=1200000×@#@0.48=576000(元)@#@电力公司增加的售电收入=576000-540000=36000(元)@#@答:

@#@采取优惠政策后增加售电收入36000元。

@#@@#@ @#@@#@5.某普通工业用户用电容量为160kVA,其用电设备有功功率为100kW,本月有功电量为5万kWh,无功电量为5万kvarh。

@#@试求该用户本月的功率因数为多少?

@#@要想达到国家规定入网标准,应至少安装容量为10kvar的电容器组多少组?

@#@@#@答案:

@#@解:

@#@该用户本月的功率因数为@#@根据入网规定,该用户应执行的功率因数标准为0.9,应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为@#@应至少安装10kvar的电容器组6组。

@#@@#@答:

@#@该用户本月的功率因数为0.707,要想达到国家入网标准,应至少安装容量为10kvar的电容组6组。

@#@@#@ @#@@#@6.由供电局以380/220V供电给居民张、王、李三客户。

@#@某年5月20日,因公用变压器中性线断落导致张、王、李三家家用电器损坏。

@#@26日供电局在收到张、王两家投诉后,分别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这一事故中张、王、李三家分别损坏电视机、电冰箱、电热水器各一台,且均不可修复。

@#@用户出具的购货票表明:

@#@张家电视机原价3000元,已使用了5年;@#@王家电冰箱购价2500元,已使用6年;@#@李家热水器购价2000元,已使用2年。

@#@供电局是否应向客户赔偿?

@#@如赔,怎样赔付?

@#@@#@答案:

@#@解:

@#@根据《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三客户家用电器损坏为供电部门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导致供电故障引起,应作如下处理:

@#@@#@

(1)张家及时投诉,应赔偿。

@#@赔偿人民币3000×@#@(1-5/10)=1500元;@#@@#@

(2)王家及时投诉,应赔偿。

@#@赔偿人民币2500×@#@(1-6/12)=1250元;@#@@#@(3)因供电部门在事发7日内未收到李家投诉,视为其放弃索赔权,不予赔偿。

@#@@#@答:

@#@供电部门对张、王两家应分别赔偿1500元和1250元,而对李家则不予赔偿。

@#@@#@ @#@@#@7.某电网3月份供电量为900万kWh,线损率为5%,购电总成本为135万元,供电成本为34.2万元,管理费为1.8万元。

@#@试计算购电单位成本、平均供电成本和售电单位成本?

@#@@#@答案:

@#@解:

@#@售电量=供电量-线损电量=900×@#@(1-5%)=855(万kWh)@#@购电单位成本=购电总成本÷@#@售电量=135÷@#@855=0.15(元/kWh)@#@平均供电成本=供电成本÷@#@售电量=34.2÷@#@855=0.04(元/kWh)@#@售电单位成本=(135+34.2+1.8)÷@#@855=0.20(元/kWh)@#@答:

@#@购电单位成本为0.15元/kWh,平均供电成本为0.04元/kWh,售电单位成本为0.20元/kWh。

@#@@#@ @#@@#@8.某棉纺厂400kVA受电变压器,按最大需量计收基本电费,该厂最大需量核准值为320kW,6月实用最大需量100kW。

@#@求当月应收基本电费?

@#@[基本电价16元/(kVA·@#@月),24元/(kW·@#@月)]@#@答案:

@#@解: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有关规定,其基本电费不足变压器容量40%的,按变压器容量40%计收基本电费@#@400×@#@40%×@#@24=3840(元)@#@答:

@#@6月份基本电费是3840元。

@#@@#@9.某大工业用户3月份新装1000kVA变压器和630kVA变压器各1台,后因资金不到位于6月向供电企业申请暂停1000kVA变压器1台,供电企业经核查后同意并于6月11日对其1000kVA变压器加封。

@#@试求该用户6月份基本电费为多少?

@#@[假设基本电费为15元/(kVA·@#@月),供电企业抄表结算日期为每月月末。

@#@]@#@答案:

@#@解: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规定:

@#@"@#@新装用户二年内申请暂停的,暂停部分容量的基本电费应按百分之五十计算收取"@#@。

@#@因此该用户6月份的基本电费为@#@1000×@#@15+630×@#@15-1000×@#@15×@#@(30-10)÷@#@30×@#@0.5=19450(元)。

@#@@#@答:

@#@该用户6月份的基本电费为19450元。

@#@@#@ @#@@#@10.某大工业用户现有1000kVA变压器1台,供电企业委托其对某普通工业用户转供电,该普通工业用户为三班制生产,某月该大工业用户最大需量表读数为800kW,普通工业用户的有功抄见电量81000kWh,试求该大工业用户当月的基本电费为多少?

@#@[假设按最大需量计算的基本电费电价为20元/(kW·@#@月)。

@#@]@#@答案:

@#@解: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十四条规定,该普通工业用户有功电量折合的最大需量为@#@81000÷@#@540=150kW@#@故该大工业用户当月的基本电费为@#@(800-150)×@#@20=13000(元)@#@答:

@#@该大工业用户当月的基本电费为13000元。

@#@@#@ @#@@#@11.某大工业电力用户,按容量计收基本电费,有3台受电变压器,T1、T2、T3容量分别是S1=400kVA,S2=560kVA,S3=200kVA。

@#@其中,T1、T2在其一次侧装有连锁装置,互为备用。

@#@某月,其受电方式为T1、T3运行,T2退出。

@#@若基本电价为16元/(kVA·@#@月),求该客户本月基本电费。

@#@@#@答案:

@#@解: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八十五条规定:

@#@"@#@在受电装置一次侧有连锁装置互为备用的变压器,按可能同时使用的变压器容量之和的最大值计收基本电费"@#@,则@#@基本电费=(560+200)×@#@16=12160(元)@#@答:

@#@本月基本电费为12160元。

@#@@#@ @#@@#@12.某工业用户采用10kV专线供电,线路长度为5km,导线电阻率r=1Ω/km,已知该用户有功功率为200kW,无功功率为150kvar。

@#@试求该导线上的有功功率损失率为多少?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解:

@#@在该线路上损失的有功功率为@#@=3125(W)=3.125kW@#@该导线上的有功功率损失率为@#@答:

@#@该导线上的有功功率损失率为1.56%。

@#@@#@ @#@@#@13.经查,三相四线电能计算装置A、B、C三相所配电流互感器变比分别为150/5、100/5、200/5,且C相电流互感器极性反接。

@#@计量期间,供电企业按150/5计收其电量210000kWh。

@#@问该计量装置应退补电量是多少?

@#@@#@答案:

@#@解:

@#@从计量装置二次侧功率来看@#@正确接线时功率P1=3UIcosφ×@#@5/150@#@=(1/10)UIcosφ@#@错误接线时功率P2=UIcosφ×@#@5/150+UIcosφ×@#@5/100-UIcosφ×@#@5/200@#@=(7/120)×@#@UIcosφ@#@更正率K=[(P1-P2)/P2]×@#@100%@#@={[(1/10)-(7/120)]/(7/120)}×@#@100%@#@=5/7@#@因K为正,所以应补电量@#@W′=K×@#@W=210000×@#@5/7=150000kWh@#@答:

@#@该计量装置应补电量150000kWh。

@#@@#@14.某市轻机厂10kV受电设备160kVA变压器2台,按容量计收基本电费,约定抄表结算日期为每月24日。

@#@2000年7月30日,该用户永久性减容160kVA,退运变压器一台。

@#@其7月24日~7月30日~8月24日期间,生产计费电量分别为:

@#@有功20000kWh、30000kWh;@#@无功12000kvarh、20000kvarh。

@#@电价标准见表D-2。

@#@计算其生产电费总额(不分时计费,不含二次加价、城市附加,三峡基金为0.015元/kWh)。

@#@@#@答案:

@#@解:

@#@求全月功率因数值cosφ=costg-1(WQ/WP)=0.84,@#@分两段计算电费。

@#@@#@

(1)7月24日~7月30日段,功率因数标准为0.90,调整率+3%,大工业两部制电价@#@基本电费=320×@#@16×@#@(-2)/30=-341.33(元)@#@电度电费=20000×@#@0.34=6800.00(元)@#@功率因数调整电费=6458.67×@#@3%=193.76(元)@#@

(2)7月30日~8月24日段,功率因数值标准为0.85,调整率+0.5%,普通工业单一电价@#@电度电费=30000×@#@0.464=13920.00(元)@#@功率因数调整电费=13920.00×@#@0.5%=69.60(元)@#@电费小计=-341.33+6800+229.60+193.76+69.60=20642.03(元)@#@三峡基金=50000×@#@0.015=750.00(元)@#@生产电费总额=20642.03+750.00=21392.03(元)@#@答:

@#@其生产电费为21392.03元。

@#@@#@ @#@@#@15.某农场由于天气干旱少雨,需要临时安装一台30kW电动机抽水抗旱,由于条件所限,未安装计费电能表。

@#@该农场与供电企业约定每天用电6h,期限90天,并预交电费5000元,60天后,拆除临时用电设备中止用电。

@#@试求供电企业应退该农场电费多少元?

@#@(电度电费单价0.20元/kWh。

@#@)@#@答案:

@#@解:

@#@

(1)该农场实际应交纳电费为@#@30×@#@6×@#@90×@#@0.20=3240(元)@#@

(2)应退该农场电费@#@5000-3240=1760(元)@#@答:

@#@供电企业应退电费1760元。

@#@@#@ @#@@#@16.某大工业区用户受电变压器容量为1000kVA,受供电部门委托对一居民点进行转供电,某月大工业用户抄见有功电量为418000kWh,无功电量为300000kvarh,最大需量为800kW,居民点总表有功电量为18000kWh,不考虑分时电费和居民点的无功用电量,试求该大工业用户当月电费为多少?

@#@[大工业电价为0.25元/kWh,居民生活电价为0.40元/kWh,基本电费电价为20元/(kW·@#@月)。

@#@]@#@答案:

@#@解:

@#@大工业用户有功电量=418000-18000=400000(kWh)@#@根据《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得@#@居民点电量折算最大需量=18000÷@#@180=100(kW)@#@大工业用户基本电费=(800-100)×@#@20=14000(元)@#@电度电费=400000×@#@0.25=100000(元)@#@大工业用户的功率因数@#@应执行功率因数标准为0.9,查表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率为5%,则@#@功率因数调整电费=(100000+14000)×@#@5%@#@=5700(元)@#@总电费=14000+100000+5700=119700(元)@#@答:

@#@该大工业用户当月电费为119700元。

@#@@#@ @#@@#@17.某普通工业用户采用三相两元件电能表进行计量,后在用电检查过程中发现该用户私自在B相装有2kW单相工业负荷,且使用起止时间不明。

@#@请问应如何处理?

@#@[假设电价为0.40元/(kWh)。

@#@]@#@答案:

@#@解:

@#@在三相两元件电能表B相私接负荷,属窃电行为,应补交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

@#@@#@由于起止时间不明,根据《供电营业规则》应按180天每天12h计算,即@#@补交电费=2×@#@180×@#@12×@#@0.40=1728(元)@#@违约使用费=1728×@#@3=5184(元)@#@答:

@#@应按窃电进行处理,并补收电费1728元,违约使用电费5184元。

@#@@#@ @#@@#@18.某纺织厂采用10kV供电,原有50kVA变压器1台,采用高供低计方式进行计量,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00/5,8月25日有功电能表止码为1500;@#@9月份因生产需要增容,于9月15日更换为一台200kVA变压器,并安装分时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各一块,并改用高压计量,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0/5,原表止码为1800,新表起码均为0,9月25日抄表时有功表止码180,高峰表止码40,低谷表止码30,无功表止码81。

@#@试求该用户9月份的电费合计为多少?

@#@(假设平段电价为0.5元/kWh,高峰电价为平段的160%,低谷电价为平段电价的40%,50kVA变压器每月变损电量为304kWh。

@#@功率因数、正切函数、调整电费比例对照表见表D-10。

@#@)@#@答案:

@#@解:

@#@因中途换表,因此电费应分段计算:

@#@@#@

(1)50kVA变压器供电时@#@表D-10功率因数查对表(节选)@#@tgφ@#@功率因数(%)@#@0.90标准@#@0.85标准@#@0.80标准@#@0.311~0.346@#@95@#@-0.75@#@-1.1@#@-1.3@#@0.347~0.379@#@94@#@-0.6@#@-1.1@#@-1.3@#@0.380~0.410@#@93@#@-0.45@#@-0.95@#@-1.3@#@0.411~0.440@#@92@#@-0.3@#@-0.80@#@-1.3@#@0.441~0.470@#@91@#@-0.15@#@-0.65@#@-1.15@#@0.471~0.498@#@90@#@0@#@-0.5@#@-1.0@#@有功变损=304×@#@14÷@#@30=142(kWh)@#@有功电费=有功电量×@#@电价=[(1800-1500)×@#@20+142]×@#@0.5=3071(元)@#@

(2)200kVA变压器供电时@#@计费倍率=(10000/100)×@#@(10/5)=200@#@高峰电费=高峰电量×@#@高峰电价=40×@#@200×@#@0.5×@#@160%@#@=6400(元)@#@低谷电费=低谷电量×@#@低谷电价=30×@#@200×@#@0.5×@#@40%@#@=1200(元)@#@平段电费=平段电量×@#@平段电价@#@=(180-40-30)×@#@200×@#@0.5@#@=11000(元)@#@tgφ=81÷@#@180=0.45,该厂功率因数标准为0.9,查表D-10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率为-0.15%,则@#@功率因数调整电费=(6400+1200+11000)×@#@(-0.15%)=-27.9(元)@#@(3)总电费=3071+6400+1200+11000-27.9@#@=21643.1(元)@#@答:

@#@该用户的电费总额为21643.1元。

@#@@#@ @#@@#@19.某客户计量装置经查接线如图D-8所示,其中A相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5,B相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5,C相电流互感器变比为200/5,计量期间,按200/5结算电量为500000kWh。

@#@问应退补该客户多少电量?

@#@@#@图D-8@#@答案:

@#@解:

@#@以二次功率为参照:

@#@@#@正确接线时功率P1=UIcosφ×@#@3÷@#@(200/5)@#@错误接线时功率P2=UIcosφ÷@#@(150/5)+UIcosφ@#@÷@#@(150/5)-UIcosφ÷@#@(200/5)@#@更正率K=[(P1-P2)÷@#@P2]×@#@100%=80%@#@K为正,应补收电量@#@补收电量W′=K×@#@W=80%×@#@500000=400000(kWh)@#@答:

@#@应补收该客户电量400000kWh。

@#@@#@ @#@@#@20.某工业用户,用电容量为1000kVA,某月有功电量为40000kWh,无功电量为30000kvarh,电费(不含附加费)总金额为12600元。

@#@后经营业普查发现抄表员少抄该用户无功电量9670kvarh,试问应补该用户电费多少元?

@#@@#@答案:

@#@解:

@#@该用户执行功率因数标准为0.9。

@#@该用户抄见功率因数@#@,查表得电费调整率为5%;@#@@#@实际功率因数为@#@查表得电费调整率为9.5%。

@#@所以@#@该用户实际电费=12600÷@#@(1+5%)×@#@(1+9.5%)=13140(元)@#@应追补电费=13140-12600=540(元)@#@答:

@#@应追补该用户电费540元。

@#@@#@";i:

2;s:

72:

"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理科综合试题@#@";i:

3;s:

30668:

"四年级古诗文1@#@上学期: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⑶深林:

@#@指“幽篁”。

@#@@#@⑷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⑸长啸:

@#@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⑴东风:

@#@春风。

@#@@#@⑵袅袅:

@#@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⑶泛:

@#@摇动。

@#@@#@⑷崇光:

@#@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⑸空蒙:

@#@一作“霏霏”。

@#@@#@⑹夜深花睡去:

@#@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

@#@“海棠睡未足也。

@#@”@#@⑺故:

@#@于是。

@#@@#@⑻红妆:

@#@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

@#@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3.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⑴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⑵造化钟神秀:

@#@造化:

@#@大自然;@#@钟:

@#@聚集;@#@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⑶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⑷荡胸:

@#@心胸摇荡。

@#@@#@⑸曾:

@#@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

@#@决:

@#@裂开。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⑺会当:

@#@终当,定要。

@#@@#@⑻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 @#@@#@4.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释:

@#@@#@⑴朝曦:

@#@早晨的阳光。

@#@@#@⑵水仙王:

@#@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释:

@#@@#@⑴白草:

@#@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⑵胡天:

@#@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⑶梨花:

@#@春天开放,花作白色。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6.论诗·@#@其二@#@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⑴李杜:

@#@指李白和杜甫。

@#@@#@⑵才人:

@#@有才情的人。

@#@@#@⑶风骚: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7.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⑴多情句:

@#@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⑵樽:

@#@酒杯。

@#@@#@译文: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8.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⑴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⑵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⑶君:

@#@指作者自己。

@#@@#@⑷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

@#@如此、这样。

@#@@#@⑸悠然:

@#@自得的样子。

@#@@#@⑹见:

@#@看见(读jià@#@n),动词。

@#@@#@⑺南山:

@#@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⑻日夕:

@#@傍晚。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9.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⑴故园: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⑵漫漫:

@#@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

@#@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

@#@“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

@#@托,烦,请。

@#@@#@⑸传语:

@#@捎口信。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10.越女词@#@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

@#@@#@⑴耶溪:

@#@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⑵棹歌:

@#@划船时所唱之歌。

@#@@#@译文:

@#@@#@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

@#@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11.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⑴残阳: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⑵瑟瑟:

@#@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⑶可怜:

@#@可爱。

@#@@#@⑷九月初三:

@#@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

@#@即珍珠。

@#@@#@⑹月似弓:

@#@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12.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

@#@@#@⑴孤光:

@#@孤零零的灯光。

@#@@#@⑵簇:

@#@拥起。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13.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注释:

@#@@#@1同“垄”,土埂。

@#@@#@译文: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14.梅花绝句@#@宋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在层冰积雪时。

@#@@#@注释:

@#@@#@⑴著(zhuó@#@)花:

@#@着花,开花。

@#@著:

@#@盛开、绽放。

@#@@#@译文: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

@#@……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酷烈的严冬时节啊!

@#@@#@15.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⑴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⑵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⑶尽:

@#@指花凋谢了。

@#@@#@⑷始:

@#@才;@#@刚刚。

@#@@#@⑸长恨:

@#@常常惋惜。

@#@@#@⑹不知:

@#@岂料,想不到。

@#@@#@⑺转:

@#@反。

@#@@#@⑻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16.题淮南寺@#@宋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注释:

@#@@#@⑴淮南寺:

@#@寺名,在今江苏扬州。

@#@淮南,道名。

@#@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⑵休便休:

@#@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

@#@@#@⑶白蘋(pí@#@ng):

@#@开白花的水上浮萍。

@#@楚江:

@#@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⑷道人:

@#@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

@#@悲秋客:

@#@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⑸一任:

@#@听凭。

@#@晚山:

@#@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译文:

@#@@#@南来北往四处奔波,想休息便休息,白蘋在楚江的秋风中被吹得没有了踪迹。

@#@我并不是为秋天而悲感的人,还是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傍晚相对而愁吧。

@#@@#@17.木瓜@#@先秦《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⑴木瓜: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

@#@按:

@#@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

@#@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

@#@非。

@#@@#@⑷木桃:

@#@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

@#@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8.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⑴枯藤:

@#@枯萎的枝蔓。

@#@@#@⑵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⑶人家:

@#@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⑸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⑹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⑺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⑻天涯:

@#@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9.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译文:

@#@@#@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20.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下学期:

@#@@#@1.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⑴折戟:

@#@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

@#@销蚀。

@#@@#@⑶将:

@#@拿起。

@#@@#@⑷磨洗:

@#@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

@#@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

@#@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铜雀:

@#@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⑻二乔:

@#@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⑴岭外:

@#@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⑵书:

@#@信。

@#@@#@⑶来人:

@#@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3.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⑴九月八: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⑵杀:

@#@草木枯萎。

@#@《吕氏春秋·@#@应同》: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⑶黄金甲:

@#@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⑴岐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⑵寻常:

@#@经常。

@#@@#@⑶崔九:

@#@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⑷江南:

@#@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

@#@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⑹君:

@#@指李龟年。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5.村雪夜坐@#@唐白居易@#@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注释:

@#@@#@⑴霰(xià@#@n):

@#@又称雪丸或软雹,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译文:

@#@@#@在风雪凄迷的深夜,诗人独坐窗前,屋内灯影昏昏,窗外暗雪纷纷,风雪中传来了残雁的叫声……@#@6.贾生@#@宋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释:

@#@@#@⑴贾生:

@#@即贾谊,西汉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⑵略:

@#@大致,差不多。

@#@据《汉书·@#@贾谊传》载,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

@#@故班固谓:

@#@“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⑶君王:

@#@指汉文帝刘桓(前179-前157在位)。

@#@薄:

@#@轻视,亏待。

@#@班固谓:

@#@“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⑷爵位:

@#@官爵和职位。

@#@废:

@#@弃置,废弃。

@#@@#@⑸何啻:

@#@何止。

@#@啻:

@#@仅,止。

@#@公卿:

@#@达官贵人。

@#@@#@译文: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7.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⑴宣室:

@#@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⑵逐臣:

@#@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⑶才调:

@#@才华气质。

@#@@#@⑷可怜:

@#@可惜,可叹。

@#@@#@⑸虚:

@#@徒然,空自。

@#@@#@⑹前席:

@#@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⑺苍生:

@#@百姓。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8.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

@#@@#@⑴迥(jiǒng):

@#@远。

@#@@#@⑵傍:

@#@靠近。

@#@⑶发(fā):

@#@开放。

@#@@#@⑷经冬:

@#@经过冬天。

@#@@#@⑸销:

@#@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9.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⑴迢(tiá@#@o)迢:

@#@遥远的样子。

@#@@#@⑵皎皎:

@#@明亮的样子。

@#@@#@⑶纤纤擢(zhuó@#@)素手:

@#@纤纤:

@#@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

@#@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素:

@#@洁白。

@#@@#@⑷札(zhá@#@)札弄机杼:

@#@札:

@#@象声词,机织声;@#@弄:

@#@摆弄。

@#@杼(zhù@#@):

@#@织布机上的梭子。

@#@@#@⑸章:

@#@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

@#@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⑹涕零:

@#@涕:

@#@眼泪。

@#@零:

@#@落下。

@#@@#@⑺相去复几许:

@#@相去:

@#@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

@#@又能有多远。

@#@@#@⑻盈盈一水间:

@#@盈盈:

@#@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一说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

@#@“盈盈,端丽貌。

@#@”一水:

@#@指银河。

@#@间(jià@#@n):

@#@间隔。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10.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释:

@#@@#@⑴寥(liá@#@o)落:

@#@寂寞冷落。

@#@@#@⑵行宫:

@#@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⑶宫花:

@#@行宫里的花。

@#@@#@⑷白头宫女:

@#@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⑸说:

@#@谈论。

@#@@#@⑹玄宗:

@#@指唐玄宗。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1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⑴绣成堆:

@#@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⑵千门:

@#@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⑶次第:

@#@依次。

@#@@#@⑷红尘:

@#@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⑸妃子:

@#@指杨贵妃。

@#@@#@⑹知是:

@#@一作“知道”。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1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⑴具:

@#@准备,置办。

@#@鸡黍:

@#@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⑵黍(shǔ):

@#@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

@#@邀请。

@#@至:

@#@到。

@#@合:

@#@环绕。

@#@@#@⑷郭:

@#@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⑸斜(xiá@#@):

@#@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轩面场圃:

@#@开:

@#@打开,开启。

@#@轩:

@#@窗户。

@#@面:

@#@面对。

@#@场圃:

@#@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话桑麻:

@#@把酒:

@#@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

@#@拿起。

@#@端起。

@#@话桑麻:

@#@闲谈农事。

@#@桑麻:

@#@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⑻还(huá@#@n)来就菊花:

@#@还:

@#@返,来。

@#@就菊花:

@#@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译文:

@#@@#@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13.古从军行(节选)@#@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注释:

@#@@#@⑴烽火:

@#@古代一种警报。

@#@@#@⑵饮(yì@#@n)马傍交河:

@#@饮马:

@#@给马喂水。

@#@傍:

@#@顺着。

@#@交河:

@#@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⑶行人:

@#@出征战士。

@#@@#@⑷刁斗:

@#@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

@#@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⑸公主琵琶:

@#@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译文: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

@#@@#@14.游山西村(节选)@#@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

@#@@#@⑴腊酒:

@#@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

@#@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

@#@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5.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⑴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⑵榆关:

@#@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⑶千帐灯:

@#@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⑷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⑸聒(guō):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⑹故园:

@#@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16.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⑴轻舟:

@#@轻便的小船。

@#@@#@⑵短棹:

@#@划船用的小桨。

@#@@#@⑶西湖:

@#@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⑷绿水:

@#@清澈的水。

@#@逶迤:

@#@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⑸隐隐:

@#@隐约。

@#@笙歌: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⑹琉璃:

@#@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⑺涟漪:

@#@水的波纹。

@#@@#@⑻沙禽: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17.翠鸟移巢@#@明冯梦龙@#@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

@#@@#@⑴出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翠鸟:

@#@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⑵先:

@#@起先。

@#@@#@⑶以:

@#@用。

@#@@#@⑷患:

@#@灾祸。

@#@@#@⑸避患:

@#@避免灾祸。

@#@@#@⑹及:

@#@到了……的时候。

@#@@#@⑺及生子:

@#@等到生了小鸟。

@#@@#@⑻恐:

@#@担心。

@#@@#@⑼坠:

@#@落,掉下。

@#@@#@⑽稍下:

@#@稍微低一点。

@#@@#@⑾复:

@#@又,再。

@#@@#@⑿益:

@#@更加。

@#@@#@⒀下巢:

@#@把窝做低。

@#@@#@⒁又更下巢:

@#@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

@#@@#@⒂遂:

@#@于是,就。

@#@@#@⒃得:

@#@得以。

@#@@#@⒄之:

@#@代词,代指翠鸟的孩子。

@#@@#@⒅矣:

@#@语气词,了。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18.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19.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

@#@@#@⑴诸小儿:

@#@小伙伴们。

@#@@#@⑵多子折枝:

@#@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⑶竞走:

@#@争着奔过去。

@#@@#@⑷信然:

@#@真是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

@#@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i:

4;s:

11378:

"人教版化学选修1第1章第3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学习目标:

@#@1.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明白肽键的形成和水解,能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过程。

@#@(重难点)2.了解盐析和变性的区别。

@#@(难点)3.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由C、H、O、N、S等多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微量的P、Fe、Zn、Mo等元素。

@#@@#@2.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

(1)结构特点与实例@#@

(2)化学性质@#@①两性@#@氨基酸含有—NH2和—COOH两种官能团,前者使氨基酸具有碱性,后者使氨基酸具有酸性,因此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

@#@@#@②缩合反应——肽键的形成@#@氨基酸分子发生缩合反应可生成二肽、三肽、多肽等,如两分子甘氨酸缩合成二肽的化学方程式为@#@3.多肽@#@

(1)蛋白质的结构@#@①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②多个氨基酸以肽键结合形成肽链。

@#@@#@③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多条肽链。

@#@@#@④肽链中有很多肽键,一个肽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肽键中氨基的氢原子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

(2)多肽与蛋白质的关系@#@微点拨:

@#@从分子结构看,多肽和蛋白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的叫做多肽,而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为蛋白质。

@#@@#@二、蛋白质的性质@#@1.两性@#@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

@#@@#@2.水解@#@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3.盐析和变性@#@盐析@#@变性@#@变化条件@#@浓的无机盐@#@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部分有机化合物如甲醛等@#@变化实质@#@物理变化(溶解度降低)@#@化学变化(蛋白质性质改变)@#@变化过程@#@可逆@#@不可逆@#@用途@#@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杀菌、消毒@#@4.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和修复组织。

@#@@#@

(2)参与生物氧化反应释放热量等。

@#@@#@3.必需氨基酸@#@

(1)定义: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获得的氨基酸。

@#@@#@

(2)八种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

@#@@#@微点拨:

@#@酶作为催化剂的特征:

@#@@#@

(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在30℃~50℃之间,酶的活性最强。

@#@@#@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具有高效催化作用,比普通催化剂高107~1013倍。

@#@@#@[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氨基酸、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  )@#@(3)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  )@#@【答案】 

(1)×@#@ 

(2)×@#@ (3)√@#@2.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L多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 B.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C.只有酸性,没有碱性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B [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因此该物质具有两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B.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牛奶或鸡蛋清@#@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D.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性能越高@#@D [石膏可使豆浆(蛋白质)发生凝聚;@#@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大量蛋白质可解毒;@#@毛织物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酶在高温下变性,会失去催化活性。

@#@]@#@[合作探究·@#@攻重难]@#@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概念@#@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的化合物@#@通式@#@(—R表示烃基或氢原子)@#@化学性质@#@与碱反应@#@与酸反应@#@成肽反应@#@@#@[对点训练]@#@1.营养品和药品都是保证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其性质和制法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已知酪氨酸是一种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它的结构简式是@#@

(1)酪氨酸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C.酯化反应D.中和反应@#@

(2)在酪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除酪氨酸外还有________种。

@#@@#@①属于氨基酸且“碳骨架”与酪氨酸相同;@#@@#@②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③氨基(—NH2)不与苯环直接相连。

@#@@#@(3)已知氨基酸能与碱溶液反应,写出酪氨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酪氨酸的结构,根据酪氨酸分子所含官能团推断其性质。

@#@—COOH能发生酯化反应、中和反应,含有苯环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包括:

@#@@#@、@#@、@#@、@#@5种。

@#@@#@【答案】 

(1)ABCD 

(2)5@#@蛋白质的结构及应用@#@性质@#@解释@#@应用@#@物理性质@#@溶解性@#@有的蛋白质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清等@#@—@#@盐析@#@大量轻金属盐的浓溶液能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采用多次盐析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化学性质@#@两性@#@蛋白质中含有—COOH、@#@—NH2,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变性@#@蛋白质受热或在其他条件下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凝固后不能在水中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①利用高温或有机物等杀菌消毒@#@②误服重金属离子后服用鲜牛奶或鸡蛋清缓解毒性@#@水解@#@反应@#@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①人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α氨基酸又重新缩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②食品工业中制取氨基酸@#@颜色@#@反应@#@某些含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HNO3显黄色@#@鉴别蛋白质@#@灼烧@#@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鉴别毛料与棉料、化纤@#@[对点训练]@#@2.某种蛋白质的结构片段如下:

@#@@#@@#@

(1)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完全水解所生成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水解所生成的氨基酸中,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的那一种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二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给蛋白质结构片段中肽键上的C—N键断裂,依次得到四种氨基酸。

@#@@#@

(2)在所得4种氨基酸中,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的是@#@。

@#@@#@【答案】 

(1)@#@、@#@、@#@@#@蛋白质水解的规律@#@蛋白质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故@#@中的C—N键断裂,@#@加羟基形成@#@,—NH—加氢形成—NH2。

@#@@#@[当堂达标·@#@固双基]@#@1.小亮同学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补充蛋白质,你建议他平时应多食用下列哪种食物?

@#@(  )@#@A.西红柿    B.馒头@#@C.瘦肉D.油脂@#@C [瘦肉能提供蛋白质。

@#@]@#@2.关于氨基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氨基酸都是晶体,一般能溶于水@#@B.氨基酸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氨基酸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D.天然蛋白质水解最终可以得到α氨基酸、β氨基酸等多种氨基酸@#@D [天然氨基酸室温下均为无色晶体,除少数外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乙醚;@#@氨基酸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氨基酸分子间能发生成肽反应,但氨基酸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

@#@]@#@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生吃鸡蛋比熟吃好@#@B.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C.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变性@#@D.天然蛋白质中仅含C、H、O、N四种元素@#@B [生鸡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蛋白,前者阻碍人体肠胃中的蛋白酶与蛋白质接触,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后者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形成人体无法吸收的物质,但此两种物质一旦蒸煮被破坏,就不再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食盐不是重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鸡蛋中含有蛋白质,它变坏后会产生臭鸡蛋气味的H2S气体,说明此蛋白质中肯定含有S元素。

@#@]@#@4.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α丙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B.α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α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D.α丙氨酸属于氧化物@#@D [可由结构模型写出其分子式为C3H7O2N,可看出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由C、H、O、N四种原子构成。

@#@由于含有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5.

(1)蛋白质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有的还含有________等元素。

@#@@#@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通式为________。

@#@@#@(3)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H4)2SO4浓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

@#@继续加水时,沉淀会______,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

@#@@#@(4)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蛋白质会发生性质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作用叫作________,继续加水时,________恢复为原蛋白质。

@#@@#@【解析】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答案】 

(1)C H O N S、P@#@

(2)@#@(3)盐析 溶解@#@(4)变性 不能@#@ @#@@#@";i:

5;s:

2594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教学说课课件PPT模板多媒体课件120页@#@总复习@#@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1亿有多大?

@#@………………………………………………………1课时@#@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二、角的度量(4课时)@#@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六、统计(3课时)@#@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七、数学广角(4课时)@#@八、总复习(5课时)@#@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

@#@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

@#@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

@#@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

@#@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

@#@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

@#@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

@#@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

@#@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

@#@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备课修改栏@#@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受。

@#@@#@课时安排: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2、数的产生………………………………1课时@#@3、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4、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1亿有多大?

@#@………………………1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

@#@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

@#@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

@#@25000@#@老师:

@#@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

@#@这个数是几位数?

@#@(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

@#@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5000@#@……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数位@#@……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

@#@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

@#@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

(1)投影出示:

@#@(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教师:

@#@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

(1)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

@#@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

(2)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1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

@#@10个一千是多少@#@学生:

@#@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2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

@#@10个一万是多少?

@#@(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

@#@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

@#@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

@#@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级.@#@1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2进一步向学生说明:

@#@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5)认识“数值”@#@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四、课堂总评@#@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 @#@@#@第二课时课题: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本第5页的第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2~5题)@#@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级中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1、数位顺序表知识.@#@让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

(1)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

@#@第几位是千万位?

@#@@#@

(2)个级含哪些数位?

@#@万级含哪些数位?

@#@@#@(3)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个级的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5432400020081051203025@#@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

@#@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1)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1先让学生尝试读法@#@2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2496是个级上的数。

@#@@#@3启发:

@#@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00个万@#@读作: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4讨论:

@#@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千四百九十六┆@#@二千四百九十六┆万@#@联系:

@#@“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

@#@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5即时训练.@#@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6小结:

@#@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各数(可以画出分级线);@#@@#@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3)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1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

@#@都是含两级的数.@#@不同点:

@#@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2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3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板书:

@#@640┆7000读作:

@#@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就按照个级来读─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然后再接着读个级上的数.)@#@小结:

@#@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着读个级上的数.@#@4即时训练.@#@读一读:

@#@1205000235870018006500256050@#@(4)每级中见有0的数的读法.@#@写出85000300@#@1讨论,尝试读法.@#@2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分别:

@#@8500┆0300@#@读万级的数:

@#@八千五百万@#@读个级的数.@#@启发:

@#@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正确读法:

@#@八千五百万零三百.@#@3即时训练.@#@读一读:

@#@243080023000050@#@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读零.@#@三、巩固练习.@#@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2、课文第8页第2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

@#@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

@#@@#@3、课文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

@#@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面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先哲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面的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读数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的数,在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联系两个0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没级末尾的0不读.@#@ @#@@#@第三课时课题: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文第6页的例3、第7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中的第6~8题)@#@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难点:

@#@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1、亿以内数的读法.@#@

(1)先要求学生读出下面各题的数.@#@320001200000105000030080000@#@40500000186400108640010086004@#@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发.@#@2、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1)出示9650,学生读:

@#@九千六百五十@#@擦去”9650”,让学生根据”九千六百五十”写数.@#@

(2)出示”7080”,学生读:

@#@七千零八十”.@#@擦去”7080”,让学生根据”七千零八十”写数@#@(3)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体会.@#@学生可能回答:

@#@@#@

(1)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就写0占位.@#@

(2)要注意含有0的数的写法.@#@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老师:

@#@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都是万以内的数的写法.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方法,还谈到了写数的体会,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很好!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

@#@亿以内数的写法.@#@2、教学例3.@#@

(1)投影出示:

@#@@#@语音播出:

@#@”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1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对照数位顺序表)@#@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写的?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

@#@@#@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几级的数?

@#@(两级)@#@你怎么知道?

@#@根据什么?

@#@(读数时有”万”字)@#@万级数位上是多少?

@#@个级的数是多少?

@#@@#@4写数步骤:

@#@@#@先出示数位顺序表.@#@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写万级上的数.@#@问: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生:

@#@6850.@#@板书:

@#@(对照数位顺序表)6850@#@写个级上的数.@#@问:

@#@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

@#@(没有)@#@没有数怎么办?

@#@(用0表示或用0占位)@#@如果不写0,就剩下”6850”性不行?

@#@为什么?

@#@@#@板书:

@#@(对照数位顺序表)在6850后面写上”0000”,即68500000.@#@5读一读.@#@同样,把68500000分级,在读做:

@#@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读数(原题目)进行比较,检验.@#@

(2)显示:

@#@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1让学生尝试写数;@#@@#@2引导启发:

@#@含有几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个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要注意什么?

@#@@#@(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3080”,个级上的数字是”0000”.在写数时要注意:

@#@万级上的“零”要用0表示,个级数位上要用0占位.)@#@(3)写一写: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1同样,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学出这两个数;@#@@#@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检验;@#@@#@3提出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或来势来讲解;@#@@#@4全班交流,板书正确写法: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

@#@15693000@#@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

@#@6723112@#@5看数读一读.@#@三、巩固练习@#@1.课文第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请4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全班校对.@#@2.课文第7页:

@#@“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对学生形成数感,感受数字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素材。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看珠子写数2、练习一的第7题,@#@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代替,逐步过度到直接写出.@#@四、练习一的第6题的第三排@#@五、总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第四课时课题:

@#@练习课@#@练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3.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树的读,写法@#@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媒体:

@#@@#@数位顺序表、实物投影@#@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1.对照顺序表,回答.]@#@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9┆00009表示什么?

@#@这个数读作________@#@105┆00001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2300┆0000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234┆00002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这个数读作___@#@“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1020┆0800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2.写出下面各数.@#@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要求:

@#@

(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2.练习一中的第12题.@#@要求:

@#@

(1)先读一读:

@#@13090034,96000000,860100,13909000@#@

(2)写一写:

@#@九千六百万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八十六万零一百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4)想一想:

@#@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线?

@#@说出你的策略.@#@二.专项练习@#@1.不对照数位顺序表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1)一百五十万三千@#@①由学生独立完成;@#@@#@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度到直接写数.@#@如:

@#@第一步,先明确有几级的数.@#@第二步,划线表示万级,个级万级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每级含有死个数位.@#@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

@#@10250600/万级个级@#@(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2.课本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

@#@

(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3)让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3.课本练习一中第9题.@#@要求:

@#@@#@

(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比如第

(1)小题.@#@提出问题:

@#@最高位是什么位?

@#@@#@(对照数位顺序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千位上写什么数字?

@#@其余各个位写什么数字?

@#@@#@(3)第

(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4)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一的第10.12.13.15题.@#@第10题呈现了一个读,写数的实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数.教材这样设计题目的目的既可使学生感到有趣,也为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提供了素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并组织开展活动.@#@第11题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读,写其中的数.图片的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扩大视野.@#@第15题是判断题,同过呈现的4个数据让学生说出是否合理,不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了学生对大数的数感,而且训练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四、练习课本练习一的第11题@#@五、总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第五课时课题:

@#@比较大数的大小@#@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文第13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或两个以上)大数的大小@#@2.通过探索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多个(两个以上)大数的比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读出下面各数.@#@3280023000812300803200000@#@要求:

@#@@#@1.题目用课件逐一出示;@#@@#@2.学生看数后,读数(每小题可请1.2位学生来读);@#@@#@3.课件出示每一题读法;@#@@#@4.全班对照数字,齐读一遍.@#@二.讲授新课.@#@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并回答问题.@#@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400000@#@4000000@#@

(1)读一读:

@#@400000读作四十万@#@4000000读坐四百万@#@

(2)回答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

@#@(表示4个十万)@#@百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

@#@(表示4个百万)@#@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样吗?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4)想一想:

@#@如果去掉数位顺序表,你能否一下看出这两个数谁大谁小?

@#@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说:

@#@从数位的比较可以容易看出谁大谁小,一个是七位数,一个是六位数,七位数大雨六位数.@#@这种想法很好,也很正确,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

(1)比一比@#@

(2)700000和60000009999和111111@#@2.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紧接着出示:

@#@@#@6500000和5600000@#@问:

@#@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那么,又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

@#@6500000大雨5600000.@#@问:

@#@为什么?

@#@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读数.根据数位顺序得出六百五十万大雨五百六十万.(两个数的最高位都在百万位,一个是6,一个是5,6个百万大雨5个百万.)@#@引导探索:

@#@可是5600000中的第2个数字是6.而6500000的第2个数字是5,6比5大.我说5600000大雨6500000行不性?

@#@为什么?

@#@@#@(对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判断,很容易说出理由.老师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概括出位数相同时,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启发:

@#@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

@#@位数相同时,看最高位(学生可能会表达成”第一位”,教师要予以改正.)最高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紧接着,教师再出示:

@#@@#@3306558和3380000@#@问:

@#@那个大,那个小?

@#@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等学生争取回答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后,老师再问,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应到学生概括出:

@#@最高位上数字相同,就看后一位数字,后一位又相同,就看再后一位的数字,这一数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反之亦反.@#@3.教学例4@#@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

(1)先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的位置;@#@@#@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2)问:

@#@你去过这些省吗?

@#@看到了什么?

@#@给同学做个简单介绍.(学生知道什么就讲什么)@#@(3)幻灯出示各地区特点的形象图片,教师先对这些文化名胜作简单介绍,然后再呈现各省的面积数.@#@(4)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5)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如:

@#@黑龙江:

@#@454800内蒙古:

@#@1100000.@#@经过以上的基本题练习,学生根据位数多数字大,位数少的数字小,很容易得出结果.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号表示,得@#@1100000>@#@454800@#@又如比较:

@#@西藏:

@#@1210000和新疆1";i:

6;s:

30342:

"商法1@#@公司的特征:

@#@

(1)营利性;@#@

(2)社团性;@#@(3)法人性@#@公司法的特征:

@#@

(1)从公司法的内容上看,公司法是一种组织法与活动法相结合的法律;@#@

(2)从公司法的体例上看,公司法是一种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舍的法律;@#@(3)从公司法的规范性质上看,公司法是一种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的法律;@#@(4)从公司法所确认的各种规则看,公司法足具有一定国际性的国内法。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

(1)股东人数的限制性;@#@

(2)股东责任的有限性i(3)股东出资的非股份性;@#@(4)公司资本的封闭性:

@#@(5)公司组织的简便性;@#@(6)资合与人舍的统一性。

@#@@#@公司设立的原则:

@#@

(1)自由设立主义;@#@

(2)特许主义;@#@(3)核准主义;@#@(4)准则主义及严格准则主义。

@#@@#@公司发起人的责任有哪些?

@#@发起人的责任在公司成立的场合和公司不能成立的场合下有所不同。

@#@在公司成立的场合,发起人的责任有:

@#@

(1)资本充实责任。

@#@

(2)损害赔偿责任。

@#@在公司不能成克的场合,发起人的责任有:

@#@(1]对设立行为所产生韵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

@#@

(2)对已舵盘杖且返还的连带责任。

@#@@#@公司的权利能力在法律上受到哪些限制?

@#@

(1)转投资限制。

@#@

(2)贷放款项的限制。

@#@(3)担保的限制。

@#@(4)设立时的限制@#@公司侵权行为能力的要件有哪些?

@#@

(1)须属公司代表机关或者其他有权代表公司者实施的行为。

@#@

(2)须是公司机关成员柱执行公司职务时所实施的行为。

@#@(3)须是帆关成员在执行职务时所实施的侵权行为,即必须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

@#@@#@公司人格否定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第一,公司须合法有效成立。

@#@第二,股东在客观上存在着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

@#@第三,股东滥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折衷资本制立法技术处理上,大致有哪几种做法?

@#@

(1)对公司资本的含义加以特别的限定。

@#@

(2)对授权发行的期限加咀限定。

@#@(3)对授权发行的资本加以特_劓的限定。

@#@@#@茴述股票的特征

(1)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

(2)股票是一种证权证券。

@#@(3)股票是一种流通证券。

@#@(4)股票是一种耍式证券(5)股票是一种风险证券。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与他种公司类型般东的出资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1)股份是资本构成的屉小单位,具有不可分性。

@#@

(2)股份是对资本的等额划分,具有金额的均等性。

@#@(3)股份是股东权的基础,具有权利上的平等性。

@#@(4)股份表现为有价证券,具有自由转让性。

@#@@#@简述股东的杖利?

@#@股东的权利园公司的种类及般权的性质不同而不尽一致,但就备国公司法共同确认的股东一般权利而言,股东主要有以下权利:

@#@(1】出席或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会并行使表决权,但无表决权股除外。

@#@

(2)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出资或股份。

@#@(3)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和会计报告,监督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

@#@(4)接其出资或所持股份取得股利,即公司盈余分配的请求权。

@#@(5)公司终止后依法取得公司的剩余财产,即剩余财产的分配请求权。

@#@(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为切实保障般东的合法权利,现代各国公司法,还大多赋予股东派生诉权,即当董事、监单或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应负责任而公司束予追究时,町由股东为公司提起追究其责任的诉讼。

@#@@#@关于股权性质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

(1)股权所有权说

(2)股权债权说。

@#@(3)股权社员权说。

@#@(4)股权独立民事权利说。

@#@@#@简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

@#@《公司法》专门用一章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作出了规定。

@#@其主要内容如下:

@#@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町咀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

(2)股东向般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3)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4)转让股权本质上属于处理私权,应当本行意思自治的原则。

@#@(5)在股权因法院依照强制执行程序而转让的情形下,《公司法》规定法院应当通知公司投夸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其他股东自法院通知之口起满20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6)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井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

@#@对公司章程的该项修改币需再由股东会表决。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抉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公司连续5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5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虽出现上述情形,但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9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原《公司法》对股权继承问题未作明确规定,鉴于实践中此类情况屡有发生,新《公司法》第76条作出了规定:

@#@“自然人股享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可见该条规定也考虑到了自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因素,赋予了章程约定排除法律规定的效力.这同样是股东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应当充分酝酿并预作约定的问题。

@#@@#@简述股东会的特征(I)股东会须由垒体股东组成。

@#@

(2)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3)股东会是公司的法定但非常设机构。

@#@@#@筒述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方式(I)亲自行使。

@#@

(2)代理行使。

@#@(3)书面行使。

@#@@#@简述董事会的地位(I】莆事会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

@#@

(2)董事会是集体执行公司事务的机关。

@#@(3)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箫和领导机关。

@#@(4)董事会是公司的法定的常设机关。

@#@@#@简述公司合并的程序(I】簦订合并饥|义;@#@

(2)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3)通过合并决|义;@#@(4)通知和公告债权人;@#@(5)办理合并登记。

@#@@#@公司变更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1)变更后的公司应当具备法定条件。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符合法定的股份有限公刊的条件,包括须有2人以}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过半数阻上的发起人须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蓦集的股本须选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即注册资本须在500万兀以上:

@#@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等办颁符合法律规定。

@#@股份响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也应当符合法定的有限责任公刊的条件。

@#@

(2)变更程序必须按照《公司法》关于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般份有限公司的程序办理。

@#@即发起人须制订公司章程、股东会作出变更公司形式的特别抉泌、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等。

@#@(3)有甩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刮净资产额。

@#@有限责任公刊变更为般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费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

@#@(4)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继。

@#@@#@简述公司被迫解散的原因

(1)法院判决解散;@#@

(2)主管机关命令解散:

@#@(3)公司破产。

@#@@#@论述题@#@论述公司法的性质公司法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公司法是组织法。

@#@凡规范主体活动的法,大都可依其内容之不同分为两种,一是侧重于规范经济活动的主体,一是@#@侧重于规范主体的经济活动(行为)。

@#@规范前者的法,谓之组织法;@#@规范后者的法,称为行为法。

@#@公司法虽既规范主体,亦规范主体的话动,但就其性质与成分论,则以规范主体为主,故公司法实为组织法或团体法。

@#@公司法与国家组织法有类似的性质,只是其规范的主体以营利为目的,与国家组织法上的公法人不同。

@#@

(2)公司法足公法化了的私法。

@#@按照大陆法系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理论,民商法,包括公司法部属于私法。

@#@但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公司法已被越来越“社会似’、“公共化”、“公法化”。

@#@许多往传统公司法中被视为私权的领域,己随着国家政府权力的扩。

@#@而逐步缩小:

@#@对公众利益的保护被不断强化,公共利益被提升到优先之地位,以及公司法中关于强行之规定、严格之规制等,无不证明私法和私权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3)公司法是国家管理公司的行为规范。

@#@公司法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是通过公司法束实现国家对公司的管埋。

@#@公司法不仅是周家行政机关对公司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国家司法机关审理公司案件的法律准绳.更是公刊规范白身活动的行为准则。

@#@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评价公司组织与活动的效力,而不能另市标准。

@#@由此可见,公司法既规范和∞蚴公司自身的括动.进制约着国家机关对公司的管理行为,具自牟社会一体遵行的效力。

@#@@#@试述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

@#@公司章程是公司法人的自治规则,是公司及其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

@#@作为公司组织与行为的基本准则,公司章程对公司的成立及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公司成立的基础,也是公司籁以生存的灵魂。

@#@首先,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最基本条件和晟重要的法律文件。

@#@再国公刊立法均要求设立公刊必须订立公司章程,公司的设立程序以订立章程开始,以设立登记结束。

@#@公司章程是公司对政府作山的书面保证,也是国家对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土要依据。

@#@没有章程,公司就不能获准成立。

@#@其次,公司章程是确定公司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件。

@#@公司章程一经有关部门批准即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公司依章程享有各项权利,并承担各项义务,符合公刊章程的行为受国家法律保护,违反章程的行为,就要受到干预和制裁。

@#@最后,公司章程是公司实行内部管理和对外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依据。

@#@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组织和括动的原则及细则,它是公司内外话动的基本准则·@#@它规定的股东的权利义务和确立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公司对内进行管理的依据。

@#@同时,公司章程也是公司向第三者表明信用和相对人了解公司组织和财产状况的重要法律文件。

@#@公司章程向外公开申明的公司宗旨、营业范围、资本数额以及责任形式等内容-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第三人与该公司进行静济交往提供了条件和资信依据,便于相对人了解公司的组织和财产状况,使于公司与第三人间的经济交往。

@#@@#@试述公司设立哼公司成立的区别

(1)发生阶段不同。

@#@设立行为发生于公司成立之前,成立则发生于公司被依法核准登记之时,成立是设立行为被法律诚可后的一种法律后果,因此,设立是公司成市的前提,没有公司设立行为,也就没有公司的成立;@#@成立则是公司设立的继续或后果。

@#@公司设立并不当然导致公司的成立,当公司设立无效时,公司便不能成立。

@#@

(2)行为性质不同。

@#@设立行为发生于发起人或发起人与认股人之间,是一种私法行为,它体现民商法所普遍倡导和遵循的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和等价有偿的摹本原则,其要素是设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行为则发生于发起人与登记主管机关之间,实际上是公司设立行为与公司设立主管机关和登记机关的登记行为或认可行为的结合,是公司取得法人资格及相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律事实或法律状态,此时的行为主要是登记主管机关的行政行为,具有公法性质。

@#@(3)法律效力不同。

@#@在公司设立阶段,公司尚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其对内、对外关系视同为合伙,如公司最终未获准登记,困设屯公司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类推适用有关合伙的规定;@#@如公司被核准成立,发起人为设立公司所实施的法律行为,其后果归属于公司,其债务则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担。

@#@(4)解决有关行为争议的依据不同。

@#@设立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一般依照发起人之问订立的协议解决。

@#@而成立过程中,因设立事实能否得到登记机关或审批机关的登记认可或批准所产生的争议,一般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解谀,并多表现为行政争议,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试述公司独立人格的意义第一,只有公司人格独立,才能实现政企分离。

@#@要实现政企分离,不仅要承认公司具有独立的人格,还要承认公司具@#@有独立的财产t更要承认公司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对此,我国《公司法》第3条已经作出了列确的宣示,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不要小看这寥窑数语,它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光辉结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割开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闻的财产责任,国家不再为国有企业承担无限责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使公司摆脱了政府的控制和对政府的依赖。

@#@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组,又大大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营遗了公司人格独立的外部环境。

@#@第二,只有公司人格独立,才能完善我国的法人制度。

@#@在我国,公司是最典型的法人,公司制度的发展就是法人制度的发展,公司制度的完善就是法人制度的完善。

@#@因此,承认了公司^格独立就是确立了法人制度,健全了公司人格独立的法律制度,也就是对法人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第三,只有公司人格独立,才能鼓励股东投资。

@#@公司之所以对资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追根溯源,在于有限责任。

@#@正是因为责任有限,才有效地化解了投资风险,使股东有了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

@#@@#@试述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在我国公司法中的表现。

@#@

(1)不得抽选出资·@#@为确保公司资本的真实可靠,我国《公司法》第36条规定:

@#@“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进出资。

@#@”《公司法》第92条规定:

@#@“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资后,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者刨证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其股本。

@#@’’《公司法》第20I条规定: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159条对此种犯罪作出了具体的刑罚规定。

@#@

(2)亏损必先弥补。

@#@依据我国《公司法》第167条的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lO%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3)股票的发行价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表现形式,股份的总和即为公司的资本。

@#@为维持公司资本的实际财产价值,《公司法》第128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4)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

@#@我国《公司法》第143条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就公刊的财产性质而言,公司不能成为自身的股东,当然也不能持有自己的股份。

@#@因此,《公司法》规定:

@#@因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10日内注销;@#@因将股份奖恸给本公司职工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1年内转让给职工i因公司合并或因对公司合并、分立持有异议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枉6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

@#@(5)有限责任公司的初始般东对非货币财产的出费价值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公司法》第3l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赞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成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苴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试比较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

@#@比较法定资本制与授权资本制,从不同角度观之,二者利弊兼存。

@#@首先,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本行的法定资本制,刚其强调公司资本的确定、不变和维持,加之在公司设立时,就要求全部注册资本落实到人,显然具有保证公司资本真实、可靠,防止公司设立中的欺诈和投机行为,以发有效地保障债权祁交易安全等优点,故至夸仍为一般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

@#@同时,由于法定资本制要求在公司成立后增资时,需履行股东会决泌、变更章程、变更登记等烦琐程序。

@#@因此,实行法定资率制的诸多不便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为英、美公司法所创立的授权资本制,因其并不要求发起人全部认足公刊注册资本,甚至只认定注册资本总额中的一小部分,公司办可成立,显见它具有便于公司迅速成立的优点。

@#@特别是在授权资本制下,公司增资时,可随时发行新股募集之,无须变更章程,亦不必履行变更登记程序,故适应市场经济对公司抉策迅速、高效的客观要求。

@#@然而,由于舟授权资本制下,公司的实收资本可能微乎其微,且注册资本的相当部分来能落实到人,加之资本内容复杂,显然它更可能被欺诈行为所利用,减弱了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此外,将发行新股的权利完全赋予董事会,对股东权益的保护也有失周全。

@#@对上述两种公司资本制度利弊的取舍,归根结蒂取决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及两大法系不同的司法制度。

@#@从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的立法意图来考查,前者重在对公司愤权人及社会交易安全的保护,更多地体现丁社会本位的芷法思想;@#@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投资人和公司提供种种便利的条件,较多地体现了个人本位的立法原则。

@#@正是由于立法指导思想的不同,才产生了两种公司资率制度的若于差异。

@#@从两太法系小同的司法制度来考察.采用法定资本制的大陆法系国家·@#@法官的使命在于适用既定的成文法律,因而公司立法务求缜密,公司资本力求确定。

@#@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使公司依法运作,避免因公司资本不实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紊乱。

@#@而采用授权资本制的国家,法官的司法判决可以剖设法律,闻成文法不必所产生的漏洞,基本上是依靠判例法来予阱弥补的,如英、美司法判例所确认的“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公司资本充实原则”等,无一不是对授权资本制的补充和完善。

@#@因此,采用授权资本制町能日【发的若干弊端,在英美法系国家便被其独特的司法制度逐一消除,至少不会演化成社会“公害”。

@#@英美法系司法制度的这一特点,恰恰是大陆法系国家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某些大陆法系国家照搬英美法而少有建树的重要原肤l之一。

@#@@#@试用股权独立民事权利说论股权的性质。

@#@(I)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众所胤知,财产权是一个合义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也包括以商标权、专利权等为内容的无形财产权,甚至还应当包括由公司所享响的债权。

@#@总之,一切可以给公司带来财产收益的权利都是公司的财产权。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财产权的概念t可见我国《公司法》实际I二已经承认了公司法人所肯权。

@#@在业已承认公司法人所有权的前提下,就不产生枉同物上存在职重所有权的问题,更不能再将股权的性质解释为所有权。

@#@青则,必将形成与“物一权”定理的悖论。

@#@

(2)股东出资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行为,由股东出资而形成的公司资本属公司本身所有,出资并不导致股东对具体存在的公司资产拥有所有权。

@#@股权的产生与形成,表现了股东出资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的转变过程。

@#@股权足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财产权益,它不再强调对实物财产的直接占有,而侧重于对物的使用、利用所取得的财产收益。

@#@股权脱离具体财产形态而抽象存在,其客体不是任何特定之物,而是证明股东向公司出资并据此享有股东权益的股票或股单。

@#@(3)股东和公司分别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公司资产既非某股东个人财产,亦非全体股东共有财产,而是公司自身的财产。

@#@(4)所有权的权能是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而股权的内容是自益权与共益权,二者的权利内容判然有别。

@#@基于上述分析,在股东与公司的财产关系上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公刮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股东享有股权,而股权是不同于所有权的独立的民事权利。

@#@实行公司制度,必须树讧起权利转换的观念,把传统的所有权行使方式适时地转变为股权的行使方式。

@#@这一权利行使方式的转变,对于国家股东而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公司而言,则是法人人格的完全实现。

@#@@#@试述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

@#@在各类公司中,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可以自由地转让其股份。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以公司资本为其信用基础,股东问的人身关系较为松散,因此,股份可以自由转让和流通。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转让是以股票转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股份的转让是能在当事人间产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但不得违反以下规定:

@#@

(1)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

(2)记名股祟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

@#@股东大会召开前20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口前5日内,不得进行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

@#@但是,法律对上市公司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另有规定的,肌其规定。

@#@(3)无记名般票的转让,由股东将该般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

@#@(4)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讧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公开发行般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4)公司董事、髓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拟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般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6)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公司持有本公司的殷份与公司原理相悖,因为公司不能成为本公司的股东,因此公司法对因上述情形而出现的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的,都规定r具体的注销或转让期限。

@#@(7)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试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

@#@l、资本支配与资本平等:

@#@这是确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石。

@#@瓷本支配体现为出资者主权,意味着股东享有公司的晟高权力,这种权力是其他权力和权利的源泉,相对于其他权利具有至上性。

@#@般东的出资一旦投入公司,即不得随意收同,成为公司得以成立并持续存在的财产基础。

@#@股东是公司的真正主人,公司经营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股东的投贷以回报。

@#@公司虽然实行救利分离的治理结构,但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保证股东对公司命运的控制,这是投资者出资设立公司的动机和动力所在。

@#@因此,各国公司法都把决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股利分配、公司组织形式的变动以及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等最重要的权力留给股东会或股东丈会,以保证股东对公司的基本控制.肪止公司行为的异化。

@#@资本支配在股东内部的分配上则要本行资率平等原则,公司股东在资本面前人人平等,按投入到公司的资本额分享权利。

@#@这是资本支配原则的具体化和实现方式。

@#@这一原则并不否定股权内容可以存在差别,不要求所有的股东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一样的义务。

@#@它的基本要求是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即同种股份享有同种股权,等额股份取得等额股利。

@#@换言之,股份的种类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般东向公司的出资也有多寡之别,股东的权利当然也就有性质和份额上的不同。

@#@因此,享有不同股权的股东和持有不同股份撷的股末要根据其出资的性质和份额享有权利。

@#@2、权力分立与权力制街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形式架构。

@#@权力分立是公司所有救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角色的分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成为一种职业性括动。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并存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架构。

@#@其中,由全体股东组成的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重要的决策权;@#@由股东民主选举产生的董事会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行使经营管理权;@#@由股东或职工选举产生的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代表股东对董事及经理的业务执行括动进行监督。

@#@权力分立提高r公司的运营效率,同时产生了权力制街的基础和必要。

@#@在分权的基础上,公司各组织机构的权力配犀又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格局,在公司的备组织机构之间形成个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并相互制衡的组织系统。

@#@西方宪政思想的精髓一‘以权力制约权力”和“分权制衡”在公剐治理结构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分立与权力制衡平衡了公司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使独立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意志和利益得以形成,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司的行为理性,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价值取向。

@#@公司备组织机构的权利或权力是种此消彼长的负相应关系,其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是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科学合理配置公司权力的准则,当权力的配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按照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

@#@因为合法权力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i:

7;s:

18107:

"四年级数学下册口算卡80@#@0.00839读作:

@#@@#@0.00118精确到百分位≈@#@0.011保留一位小数≈@#@2.57米=()厘米@#@9千米848米=()千米@#@4.91千克=()千克()克@#@8米8分米=()米@#@1千克829克=()千克@#@0.7+0.83=@#@10.1-8.33=@#@82.34-75=@#@5.5+0.43=@#@8-0.17=@#@0.7-0.03=@#@6÷@#@8=@#@180×@#@7=@#@9.6÷@#@10=@#@64-28=@#@47+49=@#@40÷@#@4=@#@90÷@#@30=@#@5.4+0.2=@#@120×@#@10=@#@300+19=@#@11×@#@18=@#@7×@#@9+7=@#@125×@#@2×@#@8=@#@4×@#@61×@#@25=@#@7×@#@2÷@#@7×@#@2=@#@0.00047读作:

@#@@#@0.00883精确到百分位≈@#@0.262保留一位小数≈@#@6.41米=()厘米@#@5千米714米=()千米@#@2.6千克=()千克()克@#@8米4分米=()米@#@6千克913克=()千克@#@0.97+0.62=@#@12.46-4.19=@#@77.78-76=@#@8.4+0.89=@#@8-0.54=@#@0.5-0.19=@#@13÷@#@2=@#@140×@#@10=@#@0.8÷@#@1000=@#@96-22=@#@79+16=@#@40÷@#@4=@#@420÷@#@70=@#@4.8+0.2=@#@150×@#@3=@#@340+28=@#@11×@#@11=@#@69×@#@9+69=@#@125×@#@39×@#@8=@#@4×@#@97×@#@25=@#@4×@#@2÷@#@4×@#@2=@#@0.00013读作:

@#@@#@0.00003精确到百分位≈@#@0.986保留一位小数≈@#@5.81米=()厘米@#@1千米768米=()千米@#@3.52千克=()千克()克@#@8米4分米=()米@#@1千克927克=()千克@#@0.29+0.02=@#@14.9-6.5=@#@94.77-89=@#@1.7+0.99=@#@5-0.03=@#@0.5-0.41=@#@26÷@#@2=@#@180×@#@8=@#@2.7÷@#@100=@#@98-52=@#@53+76=@#@104÷@#@2=@#@320÷@#@80=@#@5.9+0.9=@#@120×@#@5=@#@700+29=@#@101×@#@11=@#@43×@#@9+43=@#@125×@#@75×@#@8=@#@4×@#@91×@#@25=@#@5×@#@9÷@#@5×@#@9=@#@0.00374读作:

@#@@#@0.00186精确到百分位≈@#@0.505保留一位小数≈@#@2.31米=()厘米@#@5千米836米=()千米@#@2.93千克=()千克()克@#@5米6分米=()米@#@9千克376克=()千克@#@0.71+0.19=@#@14.62-8.85=@#@36.43-28=@#@3.1+0.86=@#@1-0.12=@#@0.9-0.33=@#@14÷@#@4=@#@160×@#@1=@#@2.8÷@#@100=@#@89-50=@#@22+75=@#@96÷@#@4=@#@540÷@#@90=@#@8+0.4=@#@130×@#@6=@#@120+24=@#@11×@#@14=@#@53×@#@9+53=@#@125×@#@52×@#@8=@#@4×@#@68×@#@25=@#@2×@#@6÷@#@2×@#@6=@#@0.00069读作:

@#@@#@0.00054精确到百分位≈@#@0.199保留一位小数≈@#@4.23米=()厘米@#@4千米434米=()千米@#@3.34千克=()千克()克@#@6米5分米=()米@#@7千克149克=()千克@#@0.88+0.1=@#@11.27-7.73=@#@51.31-44=@#@3.9+0.09=@#@8-0.05=@#@0.6-0.49=@#@8÷@#@8=@#@130×@#@10=@#@7.3÷@#@10=@#@100-40=@#@26+37=@#@80÷@#@4=@#@180÷@#@90=@#@9.7+0.9=@#@140×@#@8=@#@590+29=@#@11×@#@14=@#@53×@#@9+53=@#@125×@#@54×@#@8=@#@4×@#@72×@#@25=@#@7×@#@4÷@#@7×@#@4=@#@0.00589读作:

@#@@#@0.00133精确到百分位≈@#@0.699保留一位小数≈@#@1.11米=()厘米@#@7千米665米=()千米@#@1.27千克=()千克()克@#@3米1分米=()米@#@2千克916克=()千克@#@0.16+0.77=@#@8.98-1.75=@#@104.25-98=@#@8.5+0.56=@#@1-0.73=@#@0.6-0.04=@#@26÷@#@4=@#@160×@#@9=@#@3.8÷@#@1000=@#@65-34=@#@74+32=@#@64÷@#@4=@#@40÷@#@40=@#@5+0.6=@#@160×@#@7=@#@810+43=@#@101×@#@11=@#@90×@#@9+90=@#@125×@#@33×@#@8=@#@4×@#@13×@#@25=@#@7×@#@8÷@#@7×@#@8=@#@0.00403读作:

@#@@#@0.00525精确到百分位≈@#@0.106保留一位小数≈@#@1.35米=()厘米@#@2千米725米=()千米@#@1.99千克=()千克()克@#@6米2分米=()米@#@5千克722克=()千克@#@0.2+0.38=@#@9.99-5.96=@#@13.6-12=@#@2.9+0.92=@#@7-0.1=@#@0.9-0.22=@#@25÷@#@4=@#@180×@#@8=@#@5÷@#@100=@#@84-49=@#@18+49=@#@96÷@#@4=@#@40÷@#@40=@#@0.9+0.8=@#@160×@#@8=@#@950+40=@#@101×@#@13=@#@96×@#@9+96=@#@125×@#@59×@#@8=@#@4×@#@40×@#@25=@#@2×@#@8÷@#@2×@#@8=@#@0.00518读作:

@#@@#@0.00908精确到百分位≈@#@0.94保留一位小数≈@#@7.34米=()厘米@#@6千米144米=()千米@#@6.93千克=()千克()克@#@5米4分米=()米@#@3千克93克=()千克@#@0.36+0.21=@#@11.02-3.02=@#@25.31-23=@#@9.9+0.48=@#@6-0.72=@#@0.8-0.38=@#@3÷@#@2=@#@120×@#@10=@#@6.9÷@#@1000=@#@92-52=@#@82+88=@#@80÷@#@2=@#@120÷@#@20=@#@5+0.5=@#@140×@#@10=@#@980+47=@#@101×@#@16=@#@54×@#@9+54=@#@125×@#@25×@#@8=@#@4×@#@91×@#@25=@#@2×@#@8÷@#@2×@#@8=@#@0.00342读作:

@#@@#@0.00158精确到百分位≈@#@0.533保留一位小数≈@#@8.21米=()厘米@#@6千米361米=()千米@#@1.29千克=()千克()克@#@5米5分米=()米@#@6千克705克=()千克@#@0.1+0.23=@#@12.63-3.9=@#@22.17-19=@#@4.7+0.37=@#@6-0.79=@#@0.5-0.14=@#@4÷@#@4=@#@200×@#@1=@#@2.9÷@#@1000=@#@97-37=@#@70+77=@#@32÷@#@2=@#@540÷@#@60=@#@2.3+0.8=@#@200×@#@4=@#@280+33=@#@11×@#@18=@#@53×@#@9+53=@#@125×@#@66×@#@8=@#@4×@#@89×@#@25=@#@9×@#@6÷@#@9×@#@6=@#@0.00454读作:

@#@@#@0.00071精确到百分位≈@#@0.066保留一位小数≈@#@9.76米=()厘米@#@3千米23米=()千米@#@1.19千克=()千克()克@#@1米4分米=()米@#@7千克180克=()千克@#@0.03+0.03=@#@16.82-8.37=@#@101.45-96=@#@8.5+0.8=@#@4-0.65=@#@0.6-0.42=@#@6÷@#@8=@#@110×@#@8=@#@0.7÷@#@1000=@#@67-21=@#@86+30=@#@64÷@#@4=@#@300÷@#@60=@#@6.1+0.1=@#@130×@#@4=@#@740+31=@#@11×@#@14=@#@43×@#@9+43=@#@125×@#@47×@#@8=@#@4×@#@20×@#@25=@#@9×@#@2÷@#@9×@#@2=@#@0.00951读作:

@#@@#@0.0092精确到百分位≈@#@0.215保留一位小数≈@#@5.17米=()厘米@#@2千米44米=()千米@#@5.45千克=()千克()克@#@3米3分米=()米@#@6千克395克=()千克@#@0.28+0.05=@#@15.97-9.81=@#@33.05-29=@#@7.6+0.77=@#@9-0.94=@#@0.5-0.2=@#@18÷@#@4=@#@180×@#@4=@#@2.2÷@#@10=@#@75-52=@#@27+85=@#@72÷@#@4=@#@160÷@#@40=@#@6.7+0.8=@#@120×@#@1=@#@520+15=@#@11×@#@14=@#@60×@#@9+60=@#@125×@#@78×@#@8=@#@4×@#@4×@#@25=@#@2×@#@9÷@#@2×@#@9=@#@0.00561读作:

@#@@#@0.00697精确到百分位≈@#@0.518保留一位小数≈@#@9.47米=()厘米@#@2千米626米=()千米@#@5.58千克=()千克()克@#@9米1分米=()米@#@6千克998克=()千克@#@0.04+0.99=@#@5.47-1.05=@#@77.11-68=@#@2.4+0.69=@#@5-0.06=@#@0.9-0.01=@#@7÷@#@4=@#@150×@#@8=@#@7.2÷@#@1000=@#@98-28=@#@91+59=@#@32÷@#@4=@#@140÷@#@70=@#@6+0.3=@#@160×@#@4=@#@280+19=@#@11×@#@14=@#@47×@#@9+47=@#@125×@#@79×@#@8=@#@4×@#@27×@#@25=@#@7×@#@5÷@#@7×@#@5=@#@0.0058读作:

@#@@#@0.00671精确到百分位≈@#@0.262保留一位小数≈@#@7.1米=()厘米@#@6千米35米=()千米@#@2.79千克=()千克()克@#@9米5分米=()米@#@6千克532克=()千克@#@0.68+0.69=@#@15.4-9.58=@#@85.92-82=@#@1.8+0.38=@#@2-0.61=@#@0.6-0.2=@#@9÷@#@8=@#@120×@#@2=@#@9÷@#@10=@#@99-17=@#@83+53=@#@104÷@#@4=@#@810÷@#@90=@#@0.7+0.2=@#@160×@#@1=@#@550+40=@#@11×@#@16=@#@98×@#@9+98=@#@125×@#@58×@#@8=@#@4×@#@62×@#@25=@#@8×@#@5÷@#@8×@#@5=@#@0.00046读作:

@#@@#@0.0001精确到百分位≈@#@0.146保留一位小数≈@#@4.08米=()厘米@#@8千米389米=()千米@#@8.93千克=()千克()克@#@8米6分米=()米@#@3千克654克=()千克@#@0.88+0.21=@#@11.98-4.27=@#@48.41-44=@#@8.1+0.6=@#@6-0.46=@#@0.8-0.42=@#@15÷@#@4=@#@120×@#@9=@#@0.7÷@#@1000=@#@60-34=@#@92+32=@#@64÷@#@4=@#@450÷@#@90=@#@3.1+0.7=@#@140×@#@1=@#@960+25=@#@101×@#@18=@#@57×@#@9+57=@#@125×@#@83×@#@8=@#@4×@#@89×@#@25=@#@3×@#@8÷@#@3×@#@8=@#@0.00028读作:

@#@@#@0.00862精确到百分位≈@#@0.784保留一位小数≈@#@1.53米=()厘米@#@3千米557米=()千米@#@4.42千克=()千克()克@#@3米8分米=()米@#@5千克334克=()千克@#@0.77+0.56=@#@10.47-1.01=@#@65.21-57=@#@3.7+0.31=@#@3-0.22=@#@0.6-0.47=@#@4÷@#@8=@#@130×@#@6=@#@1.1÷@#@100=@#@71-43=@#@47+61=@#@24÷@#@4=@#@480÷@#@60=@#@6.5+0.3=@#@200×@#@2=@#@380+20=@#@11×@#@11=@#@29×@#@9+29=@#@125×@#@3×@#@8=@#@4×@#@44×@#@25=@#@6×@#@9÷@#@6×@#@9=@#@0.00451读作:

@#@@#@0.00305精确到百分位≈@#@0.561保留一位小数≈@#@3.07米=()厘米@#@5千米668米=()千米@#@3.91千克=()千克()克@#@4米6分米=()米@#@6千克949克=()千克@#@0.65+0.09=@#@15.04-7.46=@#@69.76-63=@#@8.7+0.64=@#@9-0.76=@#@0.5-0.05=@#@10÷@#@8=@#@150×@#@6=@#@7.4÷@#@100=@#@81-44=@#@81+39=@#@120÷@#@2=@#@480÷@#@80=@#@5.6+0.1=@#@150×@#@8=@#@470+46=@#@101×@#@11=@#@64×@#@9+64=@#@125×@#@36×@#@8=@#@4×@#@17×@#@25=@#@4×@#@7÷@#@4×@#@7=@#@0.0007读作:

@#@@#@0.00075精确到百分位≈@#@0.084保留一位小数≈@#@3.81米=()厘米@#@4千米437米=()千米@#@9.57千克=()千克()克@#@8米1分米=()米@#@6千克817克=()千克@#@0.53+0.39=@#@9.89-3.84=@#@30.42-25=@#@6.8+0.5=@#@3-0.28=@#@0.7-0.19=@#@18÷@#@2=@#@160×@#@7=@#@5.9÷@#@100=@#@59-42=@#@59+78=@#@32÷@#@4=@#@40÷@#@20=@#@8+0.3=@#@140×@#@6=@#@510+34=@#@101×@#@17=@#@76×@#@9+76=@#@125×@#@65×@#@8=@#@4×@#@18×@#@25=@#@4×@#@9÷@#@4×@#@9=@#@0.00827读作:

@#@@#@0.00258精确到百分位≈@#@0.46保留一位小数≈@#@8.62米=()厘米@#@8千米260米=()千米@#@6.98千克=()千克()克@#@8米7分米=()米@#@7千克529克=()千克@#@0.28+0.02=@#@17.54-8.41=@#@89.71-83=@#@8.2+0.57=@#@5-0.74=@#@0.8-0.07=@#@18÷@#@4=@#@170×@#@5=@#@3.5÷@#@100=@#@87-34=@#@78+30=@#@56÷@#@2=@#@30÷@#@10=@#@0.3+0.7=@#@200×@#@8=@#@560+34=@#@11×@#@17=@#@71×@#@9+71=@#@125×@#@3×@#@8=@#@4×@#@83×@#@25=@#@4×@#@5÷@#@4×@#@5=@#@0.00296读作:

@#@@#@0.00297精确到百分位≈@#@0.041保留一位小数≈@#@9.44米=()厘米@#@7千米325米=()千米@#@4.69千克=()千克()克@#@4米4分米=()米@#@6千克831克=()千克@#@0.98+0.59=@#@5.69-1.16=@#@40.35-36=@#@3.6+0.76=@#@6-0.33=@#@0.8-0.31=@#@13÷@#@4=@#@200×@#@8=@#@6.5÷@#@1000=@#@85-48=@#@54+77=@#@40÷@#@2=@#@50÷@#@50=@#@5.6+0.9=@#@190×@#@1=@#@440+28=@#@11×@#@14=@#@91×@#@9+91=@#@125×@#@57×@#@8=@#@4×@#@6×@#@25=@#@7×@#@4÷@#@7×@#@4=@#@0.0017读作:

@#@@#@0.00166精确到百分位≈@#@0.85保留一位小数≈@#@6.55米=()厘米@#@9千米520米=()千米@#@6.6千克=()千克()克@#@4米2分米=()米@#@2千克181克=()千克@#@0.2+0.57=@#@13.21-4.91=@#@62.24-57=@#@4.8+0.26=@#@4-0.72=@#@0.7-0.04=@#@23÷@#@4=@#@140×@#@5=@#@1.1÷@#@100=@#@78-13=@#@34+77=@#@120÷@#@4=@#@240÷@#@80=@#@7.7+0.7=@#@150×@#@1=@#@540+35=@#@101×@#@12=@#@60×@#@9+60=@#@125×@#@41×@#@8=@#@4×@#@22×@#@25=@#@7×@#@9÷@#@7×@#@9=@#@0.00852读作:

@#@@#@0.00934精确到百分位≈@#@0.858保留一位小数≈@#@3.92米=()厘米@#@8千米499米=()千米@#@2.35千克=()千克()克@#@5米3分米=()米@#@8千克713克=()千克@#@0.17+0.87=@#@13.12-3.2=@#@100.73-91=@#@4.2+0.32=@#@4-0.91=@#@0.5-0.33=@#@10÷@#@4=@#@160×@#@7=@#@1.6÷@#@10=@#@68-50=@#@38+13=@#@112÷@#@2=@#@50÷@#@50=@#@7.3+0.9=@#@200×@#@4=@#@790+39=@#@101×@#@16=@#@65×@#@9+65=@#@125×@#@64×@#@8=@#@4×@#@33×@#@25=@#@9×@#@4÷@#@9×@#@4=@#@0.00513读作:

@#@@#@0.00453精确到百分位≈@#@0.05保留一位小数≈@#@5.3米=()厘米@#@4千米477米=()千米@#@5.42千克=()千克()克@#@9米9分米=()米@#@5千克155克=()千克@#@0.19+0.05=@#@14.93-6.79=@#@46.01-37=@#@6.1+1=@#@1-0.79=@#@0.7-0.03=@#@29÷@#@4=@#@150×@#@10=@#@9.1÷@#@10=@#@80-17=@#@58+45=@#@80÷@#@4=@#@40÷@#@10=@#@6.7+0.9=@#@120×@#@3=@#@790+33=@#@11×@#@18=@#@51×@#@9+51=@#@125×@#@87×@#@8=@#@4×@#@39×@#@25=@#@7×@#@6÷@#@7×@#@6=@#@0.00165读作:

@#@@#@0.00214精确到百分位≈@#@0.654保留一位小数≈@#@8.94米=()厘米@#@6千米371米=()千米@#@5.66千克=()千克()克@#@2米5分米=()米@#@3千克683克=()千克@#@0.04+0.96=@#@13.42-3.86=@#@83.01-82=@#@2.6+0.12=@#@2-0.81=@#@0.6-0.5=@#@27÷@#@2=@#@180×@#@6=@#@7.6÷@#@10=@#@71-32=@#@62+39=@#@16÷@#@2=@#@100÷@#@50=@#@4.5+0.3=@#@170×@#@6=@#@980+12=@#@101×@#@11=@#@90×@#@9+90=@#@125×@#@15×@#@8=@#@4×@#@93×@#@25=@#@5×@#@9÷@#@5×@#@9=@#@0.00709读作:

@#@@#@0.00173精确到百分位≈@#@0.563保留一位小数≈@#@1.84米=()厘米@#@6千米769米=()千米@#@5.18千克=()千克()克@#@6米3分米=()米@#@9千克607克=()千克@#@0.55+0.81=@#@13.27-5.28=@#@35.44-34=@#@10+0.44=@#@5-0.84=@#@0.6-0.25=@#@22÷@#@8=@#@110×@#@1=@#@0.3÷@#@10=@#@68-49=@#@44+91=@#@56÷@#@4=@#@360÷@#@60=@#@0.5+0.3=@#@170×@#@5=@#@730+44=@#@101×@#@12=@#@67×@#@9+67=@#@125×@#@87×@#@8=@#@4×@#@19×@#@25=@#@2×@#@5÷@#@2×@#@5=@#@0.00873读作:

@#@@#@0.00184精确到百分位≈@#@0.804保留一位小数≈@#@8.99米=()厘米@#@5千米366米=()千米@#@7.84千克=()千克()克@#@2米8分米=()米@#@2千克491克=()千克@#@0.54+0.51=@#@10.7-6.59=@#@38.48-33=@#@4.1+0.23=@#@9-0.16=@#@0.8-0.42=@#@9÷@#@2=@#@200×@#@1=@#@5.9÷@#@1000=@#@61-24=@#@98+24=@#@48÷@#@4=@#@490÷@#@70=@#@3.1+0.4=@#@130×@#@8=@#@580+47=@#@11×@#@18=@#@44×@#@9+44=@#@125×@#@79×@#@8=@#@4×@#@90×@#@25=@#@8×@#@5÷@#@8×@#@5=@#@0.00581读作:

@#@@#@0.00708精确到百分位≈@#@0.631保留一位小数≈@#@5.48米=()厘米@#@5千米560米=()千米@#@6.16千克=()千克()克@#@1米8分米=()米@#@7千克359克=()千克@#@0.11+0.1=@#@3.34-2.01=@#@86.02-84=@#@2.7+0.67=@#@2-0.62=@#@0.9-0.34=@#@5÷@#@4=@#@170×@#@10=@#@7.4÷@#@10=@#@57-12=@#@48+53=@#@72÷@#@2=@#@720÷@#@80=@#@0.7+0.3=@#@190×@#@8=@#@500+47=@#@11×@#@19=@#@50×@#@9+50=@#@125×@#@20×@#@8=@#@4×@#@5×@#@25=@#@9×@#@8÷@#@9×@#@8=@#@0.00866读作:

@#@@#@0.00537精确到百分位≈@#@0.839保留一位小数≈@#@7.07米=()厘米@#@8千米600米=()千米@#@9.78千克=()千克()克@#@2米2分米=()米@#@2千克331克=()千克@#@0.26+0.79=@#@16.44-7.83=@#@98.15-97=@#@7.2+0.82=@#@2-0.63=@#@0.8-0.24=@#@8÷@#@4=@#@130×@#@6=@#@0.4÷@#@1000=@#@79-27=@#@59+28=@#@32÷@#@4=@#@60÷@#@20=@#@7.1+0.1=@#@170×@#@9=@#@740+37=@#@101×@#@13=@#@87×@#@9+87=@#@125×@#@58×@#@8=@#@4×@#@2×@#@25=@#@5×@#@7÷@#@5×@#@7=@#@0.00669读作:

@#@@#@0.00577精确到百分位≈@#@0.729保留一位小数≈@#@6.83米=()厘米@#@4千米223米=()千米@#@2.89千克=()千克()克@#@6米2分米=()米@#@4千克994克=()千克@#@0.4+0.34=@#@10.99-1.09=@#@35.42-29=@#@3.2+0.44=@#@7-0.37=@#@0.7-0.5=@#@30÷@#@8=@#@130×@#@5=@#@6.7÷@#@100=@#@76-44=@#@72+12=@#@64÷@#@2=@#@80÷@#@40=@#@8.2+0.5=@#@110×@#@10=@#@690+25=@#@11×@#@14=@#@10×@#@9+10=@#@125×@#@56×@#@8=@#@4×@#@23×@#@25=@#@3×@#@9÷@#@3×@#@9=@#@0.00889读作:

@#@@#@0.00188精确到百分位≈@#@0.296保留一位小数≈@#@3.19米=()厘米@#@2千米796米=()千米@#@2.5千克=()千克()克@#@5米5分米=()米@#@7千克150克=()千克@#@0.24+0.35=@#@6.2-1.04=@#@69.94-63=@#@2.5+0.44=@#@4-0.99=@#@0.6-0.41=@#@29÷@#@2=@#@200×@#@6=@#@1.5÷@#@1000=@#@75-33=@#@74+65=@#@104÷@#@4=@#@20÷@#@10=@#@5.7+0.8=@#@120×@#@2=@#@690+31=@#@11×@#@17=@#@45×@#@9+45=@#@125×@#@52×@#@8=@#@4×@#@67×@#@25=@#@2×@#@9÷@#@2×@#@9=@#@0.00392读作:

@#@@#@0.0078精确到百分位≈@#@0.177保留一位小数≈@#@6.72米=()厘米@#@3千米505米=()千米@#@3千克=()千克()克@#@6米8分米=()米@#@9千克289克=()千克@#@0.8+0.09=@#@11.39-7.03=@#@89-82=@#@0.5+0.01=@#@4-0.17=@#@0.7-0.03=@#@28÷@#@4=@#@140×@#@5=@#@3.1÷@#@100=@#@85-53=@#@79+40=@#@112÷@#@4=@#@180÷@#@30=@#@0.6+0.4=@#@200×@#@3=@#@660+17=@#@101×@#@14=@#@85×@#@9+85=@#@125×@#@75×@#@8=@#@4×@#@51×@#@25=@#@2×@#@8÷@#@2×@#@8=@#@0.00567读作:

@#@@#@0.00465精确到百分位≈@#@0.514保留一位小数≈@#@5.68米=()厘米@#@9千米585米=()千米@#@9.68千克=()千克()克@#@9米1分米=()米@#@9千克604克=()千克@#@0.8+0.72=@#@7.52-3.43=@#@98.38-90=@#@1.2+0.13=@#@1-0.78=@#@0.8-0.28=@#@20÷@#@8=@#@160×@#@7=@#@6.5÷@#@1000=@#@63-35=@#@97+67=@#@80÷@#@2=@#@40÷@#@20=@#@9.2+0.6=@#@130×@#@4=@#@320+38=@#@101×@#@12=@#@41×@#@9+41=@#@125×@#@90×@#@8=@#@4×@#@66×@#@25=@#@6×@#@3÷@#@6×@#@3=@#@0.0037读作:

@#@@#@0.00099精确到百分位≈@#@0.808保留一位小数≈@#@9.34米=()厘米@#@7千米837米=()千米@#@4.88千克=()千克()克@#@9米4分米=()米@#@4千克992克=()千克@#@0.05+0.01=@#@19.06-9.42=@#@61.04-56=@#@10+0.41=@#@5-0.04=@#@0.6-0.28=@#@9÷@#@2=@#@180×@#@5=@#@2.4÷@#@1000=@#@72-13=@#@92+35=@#@48÷@#@2=@#@180÷@#@90=@#@7.2+0.6=@#@180×@#@10=@#@940+14=@#@11×@#@12=@#@27×@#@9+27=@#@125×@#@76×@#@8=@#@";i:

8;s:

4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