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72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5docWord文档格式.docx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6.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

7.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位于东南沿海,台风雨较多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8.在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A.地震B.旱涝C.寒潮D.台风

9.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10.下列因素中,不是生物灾害成灾区域差异因素的是(  )

A.气候条件B.生态环境C.地质条件D.作物种类

11.下列草原灭鼠方法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飞机洒药灭鼠B.堵洞捕杀灭鼠C.点火焚烧灭鼠D.利用天敌灭鼠

12.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

C.冻土D.火山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14.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

右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

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

回答15~16题。

15.原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多少年(  )

A.70年B.50年C.20年D.10年

16.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多少年(  )

A.1年B.3年

C.5年D.7年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干旱B.寒潮

C.沙尘暴D.滑坡

18.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D.植被破坏对造成该灾害没有影响

下表为韩国不同季节气象统计资料,完成19~20题。

19.根据表中信息,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干热风、台风、梅雨B.沙尘、梅雨、酷暑

C.干旱、台风、伏旱D.沙尘、梅雨、台风

20.与表中③的成因相关的是(  )

A.冷暖气团交锋B.东北信风C.空气旋转辐合上升D.副热带高气压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右图是“2010年11月某日的我国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此时,甲海峡处的气压值为____________百帕,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日我国河北、贵州两省易出现暴雪天气的是____________省,并简述判断理由。

 

(3)列举制约乙省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并简述其成因(要求写出三种)。

(4)分析近年来乙省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对其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2.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

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

(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

2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 稍一触碰就会腼腆地合拢枝叶,含羞草给人以娇弱的无限遐想。

但在海南人们看到了含羞草的另一番“嘴脸”:

不再矮小匍匐生长,而是根粗枝壮、高达1米左右,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枝茎上还长出了锋利的刺。

“密密匝匝地长成了栅栏,而且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这种“凶悍”的含羞草并非土著,而是20世纪从热带美洲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华南地区,后来发生变异,成为有害的外来生物。

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外来物种进入后并不是立即“翻脸”,它们最初“心甘情愿”地被种植应用,一旦适应、繁衍至一定规模,才会主动攻击,威胁其他物种甚至人类的生存。

一般植物的潜伏适应时间长达20年,因此2000年以来,我国外来物种开始进入生态危害高发期。

(1)在海南,含羞草为什么会发生变异?

有何危害?

(2)对于生物入侵,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台湾网2011年6月10日消息: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

台湾今(10)日上午9时25分发生里氏5.2级地震。

全台均有震感。

正在台中采访的记者感受到先左右、再上下的摇晃。

(1)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地震带,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这里的板块边界属于________(生长边界或消亡边界)。

除地震外,台湾在每年夏秋受________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

(2)“材料二”中出现了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3)写出地震发生时可能会诱发的其他自然灾害。

(4)你认为如何才能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5)根据材料一可知,台湾岛的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气候。

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_______的缘故。

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丰沛。

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________、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________资源。

答案解析

1.D [关键要分清第三级阶梯南北有哪些灾种差异,东部灾害带南部多洪涝,北部则多旱灾和虫灾,然后再分析其形成原因。

]

2.A [由于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受降水量多少、雨季长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区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所以B、C、D三项不正确。

3.A [A处岩石层均呈水平方向,不易下滑,且此处为向斜中心部位,岩石坚硬。

4.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致使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多。

5.D 6.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洪涝灾害的变化趋势及成因。

第5题,根据图形选择在1990年后的时段,可以看出复杂度指数和平均受害面积两线均在上升。

第6题,H省在我国东部,我国东部多为平原或丘陵,在降水强度大的情况下,泄洪较缓慢,淹没土地从而造成洪涝灾害。

7.B [我国东部地区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的强弱异常,影响到锋面雨带的推移异常,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8.B [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早晚、多少有很大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旱涝灾害严重。

9.A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掌握地理规律的能力,具体涉及副高的北移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影响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高(夏威夷高压)每年都有规律地向北作跳动—静止—再跳动的运动,副高西北边缘的辐散气流(东南季风)与北方冷气流(西北风)相交汇,形成锋面,易降水。

两次跳动间的相对静止时期,江淮地区一般约有一个月的降雨期,称为梅雨季节,随着副高的再次北跳,江淮地区梅雨结束,进入伏旱,而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进入多雨期。

副高北移偏快,则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会提前进入汛期。

10.C [生物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致使生物灾害在地域上有很大的差异。

地质条件虽然各地也不同,但并不能影响到生物灾害的发生。

11.D [利用食物链原理,保护草原猛禽,生物灭鼠,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12.B 

13.B 14.D [第13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玉树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

第14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

崇明岛是流水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15.B [从图上可看出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与百年一遇洪水位线相交在50年周期附近。

16.B [从图上可看出大约缩短了3年。

17.D [图中主要灾害区都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区,而平原和大型盆地中少,所以为滑坡。

18.C [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区地形。

19.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①是春季的干旱或沙尘天气,②是梅雨,③是酷暑。

20.D [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形成伏旱天气。

21.

(1)1026~1028 偏北风

(2)河北 河北省受低压槽附近的冷锋系统影响,易形成降水;

该省纬度较高,11月气温较低。

贵州省受高压脊影响,不易形成降水;

该省纬度较低,11月气温较高。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洪涝、干旱、寒潮(低温)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

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干季降水偏少,易出现干旱。

地形平坦,冬季风影响大,易受寒潮威胁。

(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交通条件改善和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产品的外运,促进市场地域的不断扩大。

22.

(1)C 

(2)B (3)狂风;

暴雨;

风暴潮。

23.

(1)原因:

由于其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植物周年生长、繁殖,海南成为我国最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入、定居、扩散和蔓延的敏感区域。

危害:

①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外来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环境适应能力外,本身分泌的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逐渐使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除导致作物减产外,还提高耕作成本,给本来经济落后的地区带来更大的阻力。

(2)①加强土地使用管理。

加强管理,将有利于控制当地土地使用与生产模式,减少开垦农地等人为干扰,从而有效控制当地的外来入侵物种。

②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定期观察和监测,特别留意已经出现的外来入侵物种的覆盖范围与数量,以便及时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也对尚未表现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进行定期监测,以防止在环境适宜或适应环境后成为入侵物种。

③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对将引进的或新出现的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确认是否具有入侵性。

④对已具有入侵性的外来物种进行控制和清除。

解析 外来物种的传播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往往都是人为引进,但在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人为的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在数量和范围上更为空前。

而且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它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

24.

(1)环太平洋 亚欧 太平洋 消亡边界 台风

(2)错误:

采访的记者感受到先左右、再上下的摇晃

采访的记者感受到先上下、再左右的摇晃

(3)地震可引发断层与地裂缝、沉降与塌陷、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发海啸。

(4)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

实施预防措施;

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5)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隆起 小 海盐 水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