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806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卷Ⅲ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师版1Word格式.docx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1.B试题分析:

A项错误,原文第二段陈述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选项武断地表述为“缺乏有机统一”;

B项正确,见原文第三段;

C项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具体的意义共同性”,而不是选项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项错误,原文第五段说这些“是意义重大的”,而不是选项说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2.C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正确,是对原文第二段“目前”现状的转述,是“目前”现状,当然就“有其现实的指向”;

B项正确,文章从三个不同层面谈城市文明弹性问题,区分了层面,文章第三段谈到城市发展的周期和阶段问题;

C项错误,选文在论证文明弹性的三个概念时,没有“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

D项正确,原文就是通过文明弹性的概念来论证“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问题,第五段“保持……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建构……”是对途径的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换文本说法,比如题中A项)、增删内容(把文本内容偷偷减少或增多,比如题中A项)等。

3.A试题分析:

A项错误,“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是不同的三个方面,三者不具有交叉关系、层进关系、条件关系,推断无依据;

B项相关的内容在第三段,原文中“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注重稳定功能”,对应该项表述中“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说法,可见此项表述是正确的。

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四段,该段中“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当一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的说法可印证此项表述的正确。

正确不当选。

D项的干扰性较强,相关内容在文本第四段,“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可见,城市的盛衰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和谐有关系,但并不是直接的。

所以此项说法也是正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

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

“喂,我们看到你了!

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

”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

”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

”姑娘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

“我是地球领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

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

“人类还留下了什么?

“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

“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

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清楚的城市了?

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是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是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

广场上所有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的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他走进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城市图像出现,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着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

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

4.B项说“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文本可知,先行者所看到的小姑娘形象并非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而A项、C项和D项的分析鉴赏都是正确的。

【解析】此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A项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

第一个判断点是“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开头部分是不是氛围沉郁?

从选文一段看,宇航员先行者看到的是大爆炸后的地球景象,“蓝色水晶球”变成了“黑白相间的地球”,“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沉郁的,所以开头部分氛围沉郁是正确的;

第二个判断点是“当城市图像出现后”“变得较为轻快”,是不是变轻快了?

选文第段开始出现城市图像,首先出现的是高楼、广场、很多人,还有“一个漂亮姑娘”,她天真地、娇滴滴地与先行者交流,姑娘的出现,带来了气氛的变化,有了一丝轻快的感觉,但不是很轻快,所以“较为轻快”是正确的。

B项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理解,错误,错在“这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选文第段说“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C项正确。

判断点一是“身心感受”,看到的、感觉到的当然是身心感受到的;

二是用这些“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选文写先行者离开地球又返回地球,就是在表达对地球的眷念,这个部分也是在表达对地球的眷念。

D项正确。

此项需要进行简单推论,微纪元的人们可以在广场上迎接来自宏纪元的先行者,没有对文明的传承,没有先进的科技是不可能的。

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5.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

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梳理文本脉络和人物心理变化过程,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试题属于常规题,考生应该不会有陌生感。

赋分6分,按每点2分,应该答到3点。

着陆前,先行者“心如沉海底”,面对小姑娘的问话说“我没兴趣”,并“起身要走”,反映出他看到视频中的城市图像时内心的复杂纠结;

在着陆后,先行者看到地球“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他“失望”“麻木”“孤独”,“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我们可以体会到先行者内心的孤独感和绝望感;

最后在看到“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的时候,意识到“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又有了一丝庆幸和希望。

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答】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与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

②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③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分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命题者抓住“科学”与“科幻”两个词语,要求考生回答貌似同文本毫无关联的问题,题目的主观性很强,发散空间很大。

这对平时阅读面很广、善于思考的人十分有利,由此可见命题者的指向十分明确,为当今的语文教学起到了较大的指挥棒作用。

(1)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文中大量的科学存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构成了小说想象的依据性内容,为幻想提供了条件。

(2)幻想是对科学的拓展。

幻想出“宏纪元”与“微纪元”,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展开。

(3)科学与幻想的结合,通过对黑白色地球幻想,引起人们对文明的思考。

点睛:

在回答此题时,一定要抓住题干所要求的“‘科学’与‘科幻’一语”,联系自己平时的理解展开论述,切不可脱离题目要求,受惯性思维影响,大谈什么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等话题。

其实,“科学”与“科幻”都有一个“科”字,答题时应着重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指出各自的重点合作用。

另外,在答案的每一点中,都需要有明确的词语指出关系,还要能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

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

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名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

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网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

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

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

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

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在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

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7.D【解析】B项正确,只针对图1设题,命题重在读懂图意,题目简单答案明显。

C项正确,只针对图2设题,命题重在读懂图意,题目简单答案明显。

D项错误,只针对图1设题,但命题方向变为考查根据图意进行推论,错误点就在“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的推论是不存在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8.A【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正确,原文见材料一第二段。

“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等句子不难知道该项表述是正确的。

B项错误,原文见材料二中,根据材料可知,实体书店的业态并非成为主流。

“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系无中生有。

C项错误,原文见材料一第二段,“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一语可知,该项“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的说法不当,原文是说“纷纷建立”。

“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属于混淆已然与未然。

D项错误,此项需注意“带来新的增值”,从材料三看,带来新的增值不包含“电子图书的销售”,且“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也错,原文表述的是“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

9.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

请简要概括说明。

9.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

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

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题干对答题内容作了两条限制:

一是必须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二是必须限制在“图书出版业发生的变化”。

这也就给答题者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从而降低了答题难度。

答题时应从“互联网+”的优势方面考虑,并且分为几个方面总结归纳。

可以从内容传播方面:

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快速传播,并扩大了出版的影响范围;

信息获取方式:

通过网络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成为出版业新的功能;

营销模式改变:

出版权转让获利外,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领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pì

,砖]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

“范纯礼岂不知此?

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

“以棼[fé

n纷乱]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

“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jū,审问犯人]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生如何?

”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

“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

“何以戒后人?

“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

范纯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0.D“纯礼字彝叟”是文言传记常见格式,讲某人的名和字,加上四个选项断句情况完全相同,故知此处断句正确。

“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B和C。

永昭陵”是北宋帝陵名称,“京西转运使”是官名,“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明显讲不通,所以排除A项。

由此得出答案是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

“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