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833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出版学总结18章文档格式.docx

(一)出版单位

指从事出版活动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复制、进口、发行的机构。

包括图书出版社、期刊社(及从属于法人的期刊编辑部)、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报社也是出版单位,但归属于新闻业。

我国各种出版单位的设立,都要经过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批。

我国的出版社实行社长、总编辑分工负责制。

职能机构按规模大小,采用社、部处、科室三级建制或者是社、处室与社、科室两级建制。

(二)制作单位

 对作品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的母版的单位。

是印刷、复制厂和出版社技术编辑部门部分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的产物。

(三)印刷复制单位

 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部门,包括书刊印刷厂、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工厂等。

在书刊印刷厂内部,一般设有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印后处理)等部门(车间),还设有机修、仓库、管理等部门。

有些印刷厂的装订业务由其他小印刷厂承担。

 复录厂是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加工单位。

它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母盘或母带进行批量复制,并将其加工包装成供销售用的磁带、录像带,及各类封装型电子出版物。

(四)发行单位

 是用商品流通方式向社会传播、销售出版物的单位,包括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和零售单位。

(五)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1.培养出版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2.出版科学研究单位

3.出版工作者协会、编辑学会等社会团体

第三节出版学概述

一、出版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出版学研究

从20世纪的20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专门研究图书和出版的刊物《出版周刊》、《出版月刊》。

1930年9月出现了最早的出版研究著作——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翻译书《版权考》。

二、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性质、社会作用、发展历史、发展规律和实际操作的科学。

出版学属于应用科学。

一是出版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应用研究;

二是出版学以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部门和系统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

三是从实践中抽象出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专业性特点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三、出版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出版关系

为了把握出版规律,研究出版活动和出版业的各种关系。

1.研究出版物、研究出版业、研究出版过程和出版工作,对出版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

这是出版学基本内容的主干部分。

2.研究作者、读者

作者是出版业的重要支柱。

出版物中包含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读者的接受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

3.研究出版人才和出版队伍

研究出版人才特殊的素质要求、成长特点以及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有利条件和特殊优势;

研究出版队伍在人才结构和智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

研究出版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制以及制度的改革、创新。

4.研究出版法规和出版职业道德

5.研究出版管理

6.研究复制技术和复制方式的发展变化

7.研究出版市场和出版营销

8.研究出版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四、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包含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是关系出版学整体和全局的主干学科。

出版学的分支学科:

出版编辑学、发行学、读者学、出版印刷学、图书装帧学、校对学等。

(二)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

他们相互独立并不彼此取代,相互联系并不彼此隶属,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程度不同。

五、出版学的研究方法

出版学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出版学的学科特定要求及出版学研究过程的需要出发,该体系由哲学方法和一般方法组成。

(一)哲学方法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

《出版学》第二章出版与社会

第一节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

二是出版活动具有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作用(略)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略)

第二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

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条件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出版效果。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

二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4.坚持质量第一

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出版规律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促进出版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主要任务(略)

《出版学》第三章出版物

第一节出版物概说

中国古代没有出版物的概念。

只有书、图书、图策、典册、典籍、简策、帛书等概念。

一、出版物的产生和发展

口耳相传→刻画阶段→抄写阶段

口耳相传:

契刻、结绳记事、实物、语言、图画

刻画阶段、抄写阶段:

造纸→缣帛→竹木简牍→石刻文字→青铜器铭文→甲骨文

印刷阶段

、多种复制阶段

中国:

书籍的雏型:

文字与载体的最初结合。

约4000~6000年前,文字逐渐定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由表意图画简化为约定俗成的象形文字,是汉字产生过程中的重要质变。

中国出版物的发展:

简册、版牍、帛书、纸张书写本、纸张印刷本、其他介质的出版物。

简册:

单独的竹片叫简;

用绳编连起来叫策或册。

开始,简专指竹简,木简称札,后来简包括竹简、木简。

始于殷商时代,至东晋末年,历时1000多年。

简牍的形制,影响了后世的纸本书籍制度,如从上至下与从右至左书写。

版牍:

与简册同时,用薄木板做出版物的载体,未写字的叫版,写了字的叫牍。

1尺见方的牍叫方。

不到百字的短文写在版牍上,超百字长文写在简策上。

帛书:

丝织品称帛。

(帛—缣—浅黄色细绢、素—白色细绢.)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帛书与简策并用,到三国以后,纸书盛行,南北朝时,不再用帛书,前后使用1300多年。

纸张书写本:

105年汉和帝推广用纸,至东晋末年,桓玄403年下令以纸代简前后约300年。

有学者说缣帛用到南北朝589年止。

纸张写本书盛行于魏晋隋唐。

纸张印刷本:

雕版印刷始于隋唐,推广于唐末,盛行于五代之后。

之后又先后发明泥活字(北宋·

毕昇)、木活字(元·

王祯)、铜(锡)活字(明·

天锡华)等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使出版物由手写改为印刷,这是中国出版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外国出版物的发展:

泥版书、纸草书、蜡版书、羊皮书、贝叶书、纸张书写本、纸张印刷本、非纸介质出版物。

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精神文化内容

2.具有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三、现代出版物的分类标准

出版物的类型因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而有众多的分类形式。

1.按照综合标准可分为六类: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

2.按照知识层次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等。

3.按照内容表现形式可分为:

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音像类、多媒体类等出版物。

4.按照信息接受方式可分为:

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出版物。

5.按照复制方法可分为:

手抄本、印刷本等。

按照出版物形态大小可分为:

对开、4开、8开、

16开、32开、64开等。

同一开本因纸张幅面不同而大小不同。

6.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按学科对出版物分类常用的,基本学科类别和二级学科类别及其代码。

第二节出版物的媒体特点

一、报纸出版物

报纸是指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公开连续出版的散页出版物。

(一)报纸的运作

报纸生产、报纸经营。

报纸生产:

产品设计、信息采集、编辑、制版印刷。

报纸经营:

向读者赠送、出售;

向广告商出售广告版面。

(二)报纸的媒体特点

1.按较短周期连续性出版;

2.一般不装订成册,数版内容都按版面顺序编排

3.内容主要是对新近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件进行报道。

4.所载文章可以有不同的文体。

(三)报纸类型

按出版周期、办报方针、内容范围、读者对象及分布区域等各种标准划分为多种类型。

(四)报纸的构成

报纸由报头和版面组成。

由若干栏目构成

二、期刊出版物

1665年1月5日,法国戴·

萨罗在巴黎创办了《学者杂志》,这是世界上的第一种杂志。

1964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决议指出:

“凡是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

(一)期刊的含义

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

1.有稳定的刊名。

2.出版具有连续性、周期性。

3.内容的时效性较强。

4.在特定领域对目标受众产生持续影响。

5.由众多作者的作品编辑成册。

6.印刷方式复制,纸介质为载体,成册的出版物。

7.一般不再版及修订。

(三)期刊的类别

1.根据行政管理区域,可以分为中央级和地方级。

2.根据发行范围,可分为公开发行期刊和内部期刊。

3.按照《中国国家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为三个基本大类,即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综合类期刊。

4.按照刊期,可以分为周刊、双周刊、半月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等。

5.依照期刊的权威性,分为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

(四)期刊的构成

期刊包括封面和刊心(包括目次页和正文)。

三、图书出版物

(一)图书的含义

主要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可以重印的非连续出版物。

(二)图书的媒体特点

1.每本书有单独的名称2.主题集中3.内容比较系统,论述比较深入4.编辑出版的周期比较长5.可以较长期流传

(三)图书的类型

按内容、功能、市场运作、外在形态、语言、文字形式等不同标准划分。

(四)图书的构成

图书由封面、正文和辅文构成。

正文的辅助文字,包括书名页文字、前言、序言、目录页、注释、索引、附录、后记等部分。

图书由封面、书名页和书心构成。

 

图书与小册子:

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除封面以外至少5页,至多48页的非定期出版物为“小册子”,超过48页的为“图书”。

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四、音像制品出版物

1877年7月18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录下并重放了他自己朗诵的歌词和他的笑声。

这就是唱片的起源。

也是音像制品的起源。

(一)音像制品的含义

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复制在电、光、磁介质的载体上,通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一般分为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两类。

包括录像带和激光视盘包括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记录声音,具有再现音乐作品、语言等功能记录动作、画面、表情和场景,具有类似电影、电视剧的功能。

(二)音像制品的媒体特点在内容方面:

1.几乎可承载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

2.更适合文化的积累、传承、开发和普及

3.更具感染力

在生产方面:

1.前期生产资金投入大,后期复制成本低2.前期生产成果可以多次利用

在流通方面:

1.物质载体轻、薄、小,便于流通。

在消费方面:

1.重复率高(个人反复使用)2.品种多3.具有趋同性特点(容易流行,形成热点)

五、电子出版物

(一)电子出版物的含义

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

(二)电子出版物的类型

主要类型有多媒体出版物、电子图书、电子连续出版物、电子版书目数据和部分计算机软件等。

(三)电子出版物的主要介质软磁盘

存储容量小,易损坏,易被复制,使用方便灵活;

只读光盘——分普通只读光盘(CD-ROM)、超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信息容量大,成本低,易损坏,易被盗版复制,需配置驱动器。

CD-ROM只读光盘是当前电子出版物的最常见的载体,可大批量生产。

可刻录光盘——分普通可刻录光盘(CD-R)、高密度可刻录光盘(DVD-R),可存放大容量数据,可用于复制批量较小的电子出版物,成本低,易损坏,需配置驱动器;

DVD-R适合制作信息量超大且音频和视频播放质量要求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集成电路卡

其他载体磁介质光盘(习称“MO”,为英文magneto-opticaldisc的减词缩略形式)硬磁盘、数据磁带

(四)电子出版物的媒体特点

内在特点

1.储存信息量大2.检索便捷3.具备多媒体表现形式4.交互式结构可实现读者的参与5.超链接设置拓展读者视野6.可实现按需印刷

外在特点

1.体积小2.可长久保存3.版本更新灵活、方便、快捷4.复制成本低廉

六、互联网出版物

(一)互联网出版物的含义

指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作品。

(二)互联网出版物的类别

•从内容来源看

互联网出版物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已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内容或者其他媒体公开发表的作品;

另一类是经过编辑加工的原创性作品。

•从来源形式看

互联网出版物的主要形式有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书、互联网音像节目等。

•从复制形式看

包括通过网络下载并运用快速印刷设备制成的纸介质读物。

(三)互联网出版物的特点

•产品数字化•复制后置化•流通网络化•交易电子化•出版周期短•出版成本低•发行快捷化•信息交互化

七、出版物的计量单位

一般通行的计量单位有种、部、卷、册、篇、编、辑、集、本、期、号等。

1.种:

指品种而不是种类,包括各种介质的出版物。

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有大小层次之分。

2.部:

指篇幅较大或成套的书。

相当于“种”或“套”。

也是用于计算图书的实体单元,相当于“册”。

另指图书的门类。

3.卷:

书刊的计量单位。

常作一部书的分辑名称或一定期限内出版的期刊各期的集合。

4.册:

是装订成册的书籍的计量单位,通常用来计算印数、销售数等。

一部书分成若干本出版,一本也可以称一个分册。

5.编:

指成本的书。

也用作书名。

一部书分成若干部分,大于章的结构单位常称“编”。

6.集:

指把作品或资料汇集起来编成的书。

7.辑:

是成套的书籍或资料按内容或时间顺序编排并据此划分的各个部分。

期刊的特辑、专辑。

第三节出版物的性质和功能

一、出版物的性质精神产品属性和物质产品属性。

(或称商品属性)

1.精神产品属性(决定因素:

内容构成、作用、读者需求、对读者的影响)

2.物质产品属性

3.出版物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表现为商品属性。

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

两者的关系:

出版物的精神产品属性与物质产品属性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关系。

出版物的精神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4.出版物的特殊性: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4.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

二、出版物的功能

记录、传播、积累人类的知识和信息,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政治功能

指出版物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的功用。

通过政治舆论发挥此功能

(二)文化功能

指出版物具有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功能。

出版物是对精神产品的物质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通过出版物为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的增长创造条件

(三)社会功能信息交流的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社会教育指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

(四)审美娱乐功能

各种出版物,通过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审美欣赏活动,唤起读者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四节出版物的标准化

一、出版物标准化的意义

1.为出版物提供可在国际上流通的专用标识符。

2.为客户了解出版物信息提供了便利。

3.进行出版物发行,准确、快捷、经济。

4.便于出版物的分类统计。

二、中国标准书号

(一)中国标准书号的结构中国标准书号由标识符“ISBN”和13位数字组成。

13位数字分五个部分:

(例:

ISBN978-7-5000-7682-7)

均为半字线

大写,后半字空均为半字线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二)中国标准书号的分配

1.中国ISBN管理机构按照分配原则,根据出版者的出版计划,分配出版者号。

出版者号的最小长度是2位,最大长度是7位,由出版者预期出版量决定。

2.一个中国标准书号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改变、替换或重复使用。

3.各出版者出版发行的每一出版物或其单行本均应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内容相同而语种不同的出版物也应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4.同一出版物的不同产品形式(例如精装本、平装本、盲文本、录音带、视频、在线电子出版物等)均应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电子出版物的不同格式均应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5.出版物的任何部分有较大改动,形成新的版本时,应分配新的中国标准书号;

出版物内容相同题名更改的,应分配新的中国标准书号。

(三)中国标准书号在出版物上的位置和显示方式

1.印刷形式出版物中国标准书号必须出现在:

(1)版本记录页中。

字号不小于5号。

(2)在封底(或护封)上,中国标准书号应以下列示例的条码格式印刷在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

2.电子出版物

 中国标准书号必须出现在题名或版权说明的初始页面或屏幕上。

 中国标准书号应印刷在唱片、盒式录音带或磁盘实物的外装帧面和载体标识面上,并在题名或版权说明的页面或屏幕上显示。

(四)中国标准书号的适用范围

 1.印刷的图书和小册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

小册子指:

不计算封皮在内,页数至少5页、最多48页的不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2.盲文出版物。

3.出版者无计划定期更新或无限期延续的出版物。

4.教育或教学用影片、录像制品和幻灯片。

5.磁带和CD或DVD形式的有声读物。

6.电子出版物的实物载体形式(机读磁带、光盘、CD-ROMs)或是在互联网上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7.印刷出版物的电子版。

8.缩微出版物。

缩制在感光材料上的图书、文献资料等,通过缩微阅读器阅读

9.教育教学软件。

10.混合媒体出版物(内容以文字材料为主的)。

11.地图及教学制图、图示类出版物。

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等。

(一)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构成

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组成。

例如:

ISSN1000-0097(不反映语种、国别、出版者)(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CN11-1340/G2(11为地区号;

1340为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

G2为分类号。

(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印刷位置

应印在出版物封面右上角、版权页(块)或目次页和封四下方。

两部分可合在一起印刷,也可分开印刷。

(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分配原则

1.一种连续出版物一号;

2.改名改号;

3.不同载体不同连续出版物号;

4.题名不变,出版地变更,重新分配连续出版物号。

四、电子出版物与互联网出版物的异同

相同点:

 出版物的性质、功能相同产生的历史较短作品都有交互式结构产品数字化,均可加密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使用.

差异:

 互联网出版物主体还有信息服务商互联网出版物开放性更强、互动性更强

 互联网出版物内容来源更广,信息容量不受限制互联网出版物复制环节后置

 互联网出版物一般不用外包装互联网出版物流通网络化——无物流、网络交易

 互联网出版物成本更低

《出版学》第四章出版物的生产

第一节出版物的生产概述

一、出版物生产的含义

指出版生产者按照一定的方针以及社会、市场需求,利用一定的出版资源,生产出版物产品的过程。

二、出版物生产的构成

一项完整的出版物生产活动,由以下要素构成。

1.出版生产者

指出版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出版社、报社、印刷厂、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制作单位等机构和人员。

2.社会、市场需求

社会需求是指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

市场需求指读者(或使用者)需要阅读、使用或购买出版物的愿望。

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是出版物生产的动力和目的。

一般情况下,社会和市场需求信息,通过编辑工作环节的选题策划以及出版流通环节的销售商向生产者的进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