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25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5.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A.电负性:

He>F>OB.第一电离能:

O>N>P

C.离子半径:

S2->Cl->Ca2+D.热稳定性:

H2O>H2Se>H2S

6.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列,16族

B.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Ⅷ族

C.过渡元素全部是副族元素

D.主族都是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7.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用铊盐进行投毒事件,引起警方高度重视。

铊(TI)的毒性高于铅和汞,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元素,长时间在鞭炮爆炸物氛围中也会引起中毒。

铊属ⅢA族元素。

下列推断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惰性电极电解TlCl3溶液可得到金属铊

B.铊盐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C.铊的电负性比铝小

D.同物质的量浓度时AlCl3水溶液酸性比TlCl3强

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Z<W

B.简单离子半径:

Y>X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在常温下pH>7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9.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W、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X的单质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B.元素W、X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a3XW6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

Y

D.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Z

10.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如氢和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族为第18列。

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15列元素(用R表示)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式为R2O5

B.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第Ⅷ族包括8、9、10三列

D.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都在第2列,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11.已知元素原子的下列结构或性质,能确定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是(  )

A.某元素原子的第二电子层电子排布图为

B.某元素在某种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4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为6

D.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s25p1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等于4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第三、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

D.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13.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与C同主族,C、D两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为A、B两原子的电子数之和的3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E

B.原子半径:

A<B<C<D<E

C.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共价键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E

14.由分别与氖和氩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两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

A.MgF2B.SO2C.Na2OD.Na2S

15.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Y形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且X、Y同主族,两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与W、Z原子序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是()

A.Z元素的含氧酸一定是强酸

X>Z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W>X

D.W、X与H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二、填空题

16.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Q、R、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Q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

R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X基态原子s能级的总电子数比p能级的总电子数多1;

Y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Z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

回答下列问题:

(1)R、X、Y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其中Y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Q、R元素形成的某分子中共有14个电子,该分子中R原子采取杂化,该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3)RY可以和很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如Fe(RY)5、Ni(RY)4。

其中Fe(RY)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RY)5晶体属于(填晶体类型)。

RY与N2互为等电子体,与RY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任写一种)。

(4)向含Z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并通入适量的Y2气体,生成有[Z(NH3)6]3+离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前四个周期部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的带底色的表格中填写出对应的族序号。

(2)在上图中画出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

18.按要求填空:

(1)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基态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Se原子序数为____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

(4)Li3N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5)写出基态镓(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19.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____,理由是____。

(2)Y是_____W是____(填元素符号)。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

2:

4:

1。

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20.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____Fe(NO3)3+____NaOH+___Cl2→___Na2FeO4+____NaNO3+___NaCl+____H2O,___________

(1)上述反应中______元素被氧化,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

(2)写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族

(3)写出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中转移了0.1mol电子,则消耗了_______LCl2(标准状况)。

三、推断题

21.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3

B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E在该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F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和黑色的两种氧化物

请根据以上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卤化物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A的四种卤化物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卤化物

AF3

ACl3

ABr3

AI3

沸点/K

172

285

364

483

①四种卤化物沸点依次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ACl3、LiAH4中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

与A3N3H6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③用AF3分子结构解释反应AF3(g)+NH4F(s)=NH4AF4(s)能够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

①B基态原子的核外最子排布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

②已知元素B的一种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分子中含有分子间氢键B.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只含有4个sp-s的σ键和1个p-p的π键D.该氢化物分子中B原子采用sp2杂化

(3)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形。

(4)写出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F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

向FSO4溶液中滴加入C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请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2.A、B、C、D、E、F6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36。

其中C、E、F是金属元素;

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

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C、D、E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按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2)元素B与D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C与E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用轨道表示式表示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4)C、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6)均为A、B、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可以相互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

23.某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

(1)将等质量的钾、钠、镁、铝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上述金属中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淡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下图装置来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要证明非金属性:

Cl>

I,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即可证明。

干燥管D的作用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尚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溶液吸收尾气。

(2)要证明非金属性:

C>

Si,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将观察到C中的现象。

但老师认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酸性强弱关系为碳酸>硅酸,请用文字叙述理由。

因此应在B、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足量(选填下列字母:

A.浓盐酸B.浓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

改进后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计算题

24.3.2g某元素A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3.4g气态氢化物H2A,已知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

(1)A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元素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

_________;

(3)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并书写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

参考答案

1.C2.D3.C4.D5.C6.C7.A8.B9.D10.D11.D12.D13.D14.D15.D16.

(1)N,ls22s22p4;

(2)sp,直线形;

(3)分子晶体,C22-或CN-;

(4)4Co2++24NH3·

H2O+O2="

4["

Co(NH3)6]3++4OH+22H2O。

17.

18.1s22s22p1(或[He]2s22p1)2s22p3343s23p63d101s22s22p6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19.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三者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NS(NH4)2SO4

20.

+3价的铁Cl2四VIII

1.12

21.结构相似,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sp2;

sp3

AF3即BF3的B中有空轨道,而NH4F中的F有孤电子对,所以能够反应洪特规则BD3哑铃1s22s22p63s23p63d54s13d104s1Cu(OH)2+4NH3=[Cu(NH3)4]2++2OH-

22.

(1)Al3+<K+<S2-

(2)O>S;

Al>K(3)

(4)Al(OH)3+OH-=AlO2-+2H2O(5)ds[Ar]3d104s1(6)HSO3-+H+=H2O+SO2↑

23.Ⅰ

(1)钾(或K);

铝(或Al);

(2)Cl2+S2-="

="

S↓+2Cl-;

(1)变蓝;

防止溶液倒吸;

NaOH;

(2)有白色沉淀生成;

从B中挥发出的HCl也会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

D;

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或Na2SiO3+2CO2+2H2O="

H2SiO3↓+2NaHCO3);

24.16第三周期第ⅥA族H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