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57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

1.身体形态文化资本。

通常指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品味等文化产物。

它的积累必须经历具体化与实体化的过程,正如行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财富那样,他也能够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

不过,由于身体形态文化资本的获取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付出极大的精力,而且,最终只能体现于特定的个体身上,所以,它“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的方式进行当下传承”。

以此类方式获得的文化资本和物质财富一样也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如学校市场、学术市场、社交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回报。

而且,这种回报既可以是金钱与社会地位等物质利润,也可以是他人的尊敬或好评等“象征利润”。

由于它是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体现的资本,因此也称身体化状态的资本。

2.客观形态文化资本。

具体指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

显然,这是一种可以直接传递的物化形态文化资本。

但必须指出的是,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并非与身体化过程毫不相干。

布迪厄认为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物质形态文化资本,任何事物若想要作为文化资本而发挥作用,就必须具备某些身体形态文化资本的特征。

换言之,通过文化资本所获得的利润“与他(行动者)所掌握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以及身体形态(文化)资本的多少成正比。

3.制度形态文化资本。

制度形态文化资本是一种将行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以考试的形式予以认可,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等方式将其制度化的资本形态。

这是一种将个人层面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方式。

文凭是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典型形式。

布迪厄指出,学历资本的积累只有通过经济层面的教育投资才能实现。

体制化状态的资本与自学者的资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社会公认的证书赋予其拥有者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有合法保障的价值,后者则不能给予其拥有者类似的保障。

(二)农村中小学学生文化资本分析

对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所占有的最具决定性的文化资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家庭、学校和社区。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阶层和教学师资和教学质量等因素都对学生的文化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

1.家庭文化资本

与城市中小学学生相比,农村中小学学生所占有的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以主要表现在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投入少以及文化修养缺乏三个方面。

(1)较低的文化水平、较高的教育期望。

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父母大都是农民或者务工人员,学历水平大部分是初中或者高中。

相比而言,城市的学生家长学历水平大都在高中以上。

虽然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偏低,但是对子女抱有较高的教育期望。

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坐办公室”而不是像他们一样靠出卖劳动力生活。

但是父母较低的文化水平却不能给予自己的子女学习上的帮助,反而自己的经历有时成为子女效仿的对象。

(2)落后的教育观念、较低的教育投入。

农村学生的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投入和居住条件的现实,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大多数农村孩子处于一种顺其自然发展的状态,父母很少对其子女的教育进行专门的培训和重视。

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为其购买学习用具,或者让子女经常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熏陶互动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由于其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投入上的相对较少,使得子女在客观形态上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也相对较少,相比城市子女形成一定的差距。

(3)较低的文化素养、较差的行为习惯。

文化修养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

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学历水平较低,很少接触高层次的文化科学知识,更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因而文化修养水平也相对较低,行为习惯较差,这些都流露在他们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的习得了成人们的言语和行为,最终形成惯习。

2.社区文化资本

文化在生产理论认为[3]“社会行动这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的历史的产物,是特别的次场内某条通道中积累的体验的历史的产物。

”对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区环境是除家庭以为的另一个次场。

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普遍比较低,社区其他家庭的文化水平、教育理念都大相径庭,导致了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于城市孩子几乎隔绝的一种状态,村社环境也很少为孩子们营造各种文化氛围、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这样孩子们在村社环境中几乎收获不到文化资本。

势必对其的将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学校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家庭文化资本的继承和运用,其中学校能否为其提供充量与合适的文化资本对学生文化资本的获得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学校由于其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应试色彩浓郁等因素影响学生文化资本的获得。

(1)教育信息资源缺乏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经费不足。

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排除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的家庭负担,但是也给学校增加了不少的重担,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限,分到农村中小学校的更是寥寥无几,学校没有充足的经费发展教育教学资源,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教学设备的不足。

在城市中小学校争相购买多媒体设备,扩大网络化设备的时候,一些偏僻的农村中小学校却来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难以满足,更别说提供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教室了,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2)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中小学其他毕业年级凭考试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

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

“不管黄猫黑猫,考得高分是好猫”。

老师学生每天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准备考试上,起早贪黑为了升学率、优秀率,老师每天苦教,学生苦学苦练,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不到体现,个性得不到张扬,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产生厌学、辍学等现象。

(3)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长期不向其注入“新鲜血液”,学校的老师大多是民请教师,教师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对于英语的教学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对于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运用于教学;

由于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受限,对学生的教育停留在课本上,对于学校引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不会使用或者不能合理的应用于教学,很多先进的设备都形同虚设,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长。

二、从文化资本角度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有效解决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带动了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

同时,还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施该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地区差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教育公平。

对在农村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介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农远工程设备促进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应用到的信息化硬件、软件的一个有机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面,包含了在教学中应用到的各种媒体技术,在这些媒体技术中形成的环境可以称之为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环境的构建需要有相应的信息化设备的供给,也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

从2003年开始,为了缩小城乡中小学的差距,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也为了农村学生更好地共享优质资源,国家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4]到2007年底,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总共投资超过110亿人民币。

“农远工程”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形成了基本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的资源体系。

这些设备的投入可以给各个“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和教学点提供必要的数字化设备,在提供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向项目学校和教学点输送了优质的软件资源,这些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化,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利用和二次开发,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丰富的教学资源

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

聚集更多了客观性文化资本。

农村工程有3种基本模式[5]:

模式一是实现教学光盘资源的播放功能,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只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

模式二是实现卫星教学资源收视、互联网接入等功能,由卫星接收机、电视机、DVD播放机、电脑等组成,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

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镇小学;

模式三是实现多媒体教室、无盘计算机教室等功能。

由多媒体教室单元、无盘计算机教室单元、和网络共享打印机等组成,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

截至2007年,国家投入“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情况据统计如下:

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3种模式总共覆盖53万所农村学校和教学点,17610万农村学生受益。

这样的数字表明,“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信息化条件,特别是模式二和模式三这两种模式的项目学校,已经配备了卫星接收器、电视机、DVD播放机、计算机、甚至因特网接入等,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学校提供了信息化设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农远工程”的资源丰富,包括光盘资源、卫星IP资源和电视节目资源、网路资源等,这些资源按类别来分有视频资源、PPT课件、FLASH动画、文档、音频等。

“农远工程”的各种资源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基本上可用满足农村学校教师的应用。

3.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

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技术的变革,信息素养的要求和具体内容也会相应地更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有专家提出,“农远工程”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成正相关,这个观点较为认同。

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保证使用“农远工程”设备的时候得心应手,不会因为自身技术问题望而却步。

“农远工程”教师培训包括:

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县市级培训、校本培训,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县市级的培训。

通过县市教育局组织“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和教学点骨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卫星接收器的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的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采用的是精英培训,通过培训学校骨干教师,提高学校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于骨干教师回到学校以后开展校本培训。

“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是促进资源利用的重要一环,骨干教师的作用就充分发挥了,他们比其他教师对新技术、新概念和新理念认识和接受得更快,在进行校本培训的时候,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对本校教师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校本培训。

通过“农远工程”的几级培训,不但可以提高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高了整个“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的应用,有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信息化普及工程。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

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

在农村中小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在农村建立起信息化的桥梁,以农村中小学为中心,连通外部世界,辐射周边村落,可以使学校在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中发挥更为突出的独特作用。

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还可直接面向农村广大群众,传播经济、文化、科技信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直接送到农民身边。

这对于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传播先进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二)从文化资本角度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带来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的缩小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差距,但是农院工程能否增加农村中小学生的文化资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学校文化资本的获得

农远工程经过三个模式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在全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分层次投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师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项目。

农远工程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授课模式以及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大大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文化资本。

信息化环境的构建,使农村中小学学生拥有了和城市孩子一样优质的教学环境,在资源环境上缩小了城乡的差距,提高了农村孩子的物质性财富,具有更多的客观化文化资本,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科学先进的技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硬件和软件的同时投入,促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身体形态资本。

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可利用资源,是农村的孩子可以获得与城市中小学生同等优质的资源,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从原来单一的课本和老师的讲授发展成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的形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物质性财富,而且唤起学生对新资源载体的好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厚非,随着新设备新资源的引入,给教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尽可能的发挥及提高信息化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验,使课程知识与信息技术得到同步的提高,获得更多的身体形态资本。

2.家庭文化资本的增加

信息化教学设备在丰富学生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还为孩子购置了电脑、学习机等电子产品协助学生提高学习。

而且家长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充电,通过自学或参加技能培训等提高自己的本领,从而对社会的发展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自己的孩子支持和鼓励。

3.社区文化资本的发展

农远工程不但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优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教学资源,还为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提高社区的整体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技能,尤其是农民青年的技能培训,使农民有机会到外界更好的施展自己的科技本领,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也为农村中小学学生文化资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农远工程在实施培训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增加了社区文化资本。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化发展的建议

目前很多学校没有把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真正的必修课来对待,无专职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课的课时数也没有严格地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时间要求执行;

其次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没有行政的法规要求,没有考核的量化指标,这是导致使用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普及,大多学校专职教师准备不足,即使有专职教师,很多也是非专业出身。

由于教师不是专职,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育只算是兼职工作,无法保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也就谈不上质量的高低。

工程教师培训更注重于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三种模式培训工作中真正缺乏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6],由于涉及整合内容较少,而教师又没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材可供借鉴,加之绝大多数的教师是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师整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较低的情况下,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农远工程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文化资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设备的使用率不高、环境建设不到位、专职教师缺乏等因素,使农远工程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改善农远工程,优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利用率

文化资本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从两个层面理解。

一是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给教师提供备课的素材、授课的辅助工具和课堂教学的范例。

即是对远程教育资源最基本的应用。

对学生而言,远程教育资源既可以拓展他们学习的空间和信息获取的渠道,又能够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是有机地整合现有资源,使师生成为资源的开发者。

这是对资本更高层次的应用。

客观地讲,远程教育资源网能够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地区,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学校,因此,根据实际恰当选择、合理改造,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以远程教育资源为依托,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再创造,开发出适合本地或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软件,建设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库,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科学方法。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仍然偏低,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水平较低,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学科教学极不适应;

二是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观念陈旧,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过是“花架子”,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无多大作用;

三是学校领导没有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去积极引导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四是担心教师用坏设备,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且应该率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并积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做出一些强制性规定。

譬如,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必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不懂信息技术的教师不得评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学校要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供一切便利,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和专业培训;

另外,学校要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电脑制作、教师课件制作、优质课展评等活动,激发教师应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的热情,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取得较大的发展。

(二)文化资本的体现——考核机制的完善

实施远程教育工程,装备是基础,培训是关键,应用是重点。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应用信息化手段和途径实施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面向学生,直接受益者也应该是学生。

因此,可以说教学应用的好坏,是检验这项工程实施成败的标志。

教学应用的成果需要用合理的考核体现出来,因此建立完善的考核体制对检验学生所获得的文化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核体制应该将知识和技能、笔试和机试、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多方面考核学生并对其进行型综合评价。

学校需及时的发掘优秀的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并对其进行专项培养,使其天赋得到良好的发展,还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或者比赛,使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风采,并对优秀的个体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励,积极肯定他们的表现,从而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创造奇迹。

(三)扩展农村中小学文化资本

“农远工程”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其服务领域,提高整体的使用效益。

我们要充分利用“农远工程”建立起来的大量基础设施针对农民进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站向农民发布各种致富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在资源建设中要考虑整合各类农科教资源,农村中小学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开家长会的时间向学生、家长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把学校变成农村文化交流的中心。

此外,农村中小学还要积极地和基层党政机关加强合作,在确保不挤占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时间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积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结束语

“农远工程”是一项工程,既然是工程就必然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农远工程”也是一项事业,既然是事业,就必然要经历产生、发展、成熟的不同阶段。

“农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简单的否定工程的先进性和实施的必要性,相反,我们要切实加强机制的引领,使“农远工程”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有“农远工程”的先进性做保障,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基层工作者的努力,“农远工程”巨大的潜在效益必将发挥的更加彻底,它在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将无可替代。

参考文献

[1]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6).34-36

[2]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26-29

[3]D.罗宾斯(李中泽,摘译).布迪厄“文化资本”观念的本源、早期发展与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2006,

(2):

25-28

[4]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中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M].北京:

人民教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