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662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9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龙站地质详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2统计数据的可靠性18

9.3统计数据的说明18

9.4室内试验指标统计19

9.5原位测试指标统计19

9.6岩土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建议值20

10环境工程地质22

10.1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22

10.2修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22

10.3工程诱发地质灾害22

11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23

11.1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3

11.2工程措施建议24

12其他26

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

布吉中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况

1.1任务依据

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合同。

1.2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布吉中学车站位于龙岗区吉华路,布吉中学南西侧。

车站为2层地下站,岛式站台,共设置4个出入口及2个风亭组。

车站中心里程右DK30+477.000,起讫里程DK30+355.800~DK30+568.400,长212.6m,宽19.1m,站台宽10.0m,线间距13.2m。

拟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深度为18.09~18.73m,围护结构采用排桩加内支撑,轨道采用整体道床,结构型式为双层复合墙。

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表3.0.3,本工点安全等级为一级,破坏后果很严重。

1.3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3.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详细查明沿线地貌特征、地层层序、地层分布、岩性、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有害气体。

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地段或有施工特殊要求的区段,应进行重点勘察,并提出评价及处理方案。

2详细查明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岩土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土、石可挖性分级。

3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特殊土和不良地质单元的特征和分布,分析评价其对基坑工程施工的危害性,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4详细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和排泄条件、流向、水位、水质、渗透系数、变化幅度等;

详细查明水、土的腐蚀性;

提出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并评价施工降水对既有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的影响。

5判定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并计算液化指数。

6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7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综合各项指标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分层,提出设计、施工所需的技术参数。

8对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提出基坑围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

9对基坑的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模式作出评价;

对基坑的监测工作提出建议;

分析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出防护措施。

1.3.2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及参考用书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

8《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J125-2001)

9《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J126-2001)

10《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J261-2003)

1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

12《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1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4《深圳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96)

15《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16《深圳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试行规程》(SJG1-88)

1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19《岩土工程手册》(林在贯、高大钊、顾宝和、石振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

20《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夏明耀、曾进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

21《铁路工程地质手册》(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二版)

22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

以上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有冲突时,以《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为准。

1.4勘察方法、勘探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1.4.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是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既有资料并结合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物探、数码照相等综合方法,整理并综合分析评价各方法获取的信息,按照规范规定要求编写完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

主要机械设备表       表1.4.1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途

1

工程钻机及配套设备

XY-100型

3台

工程地质钻探

2

取土器

普通、薄壁

3套

采取原状土样

3

标准贯入设备

42型

足量

标准贯入试验

4

全站仪

NTS202

1台

测放勘探孔位

5

震动测试仪

PTA-6

1套

波速测试

6

多功能面波仪

SWS-1G

7

井下检波器

CG-84A

8

管线探测仪

察线客70R

探测地下管线

9

数码照相机

SONY、SAMSUNG

2台

拍摄现场及岩芯照片

1工程地质调绘:

现场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全面的地质调绘并数码照相,范围以线路中线向两侧各扩展200~500m,主要是研究地貌的基本特征,划分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和成因,分析其与基底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调查可液化土层及新、老堆积土、特殊土工程地质特征;

按照成因、岩体结构的不同,划分地质单元体,了解岩石风化程度、岩石坚固程度;

调查构造类型、形态、产状、分布规律,对断裂、节理构造进行分类,确定主要结构面的走向与线路夹角的关系;

调查主干断裂、强烈破碎带,并进行适量的勘探与测试,调查软弱结构面的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地下水软化作用对基坑稳定性的危害程度;

调查地表水情况及地下水类型、基本特征、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水系的联系;

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调查历史地震活动状况,划分对工程建设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调查线路及其邻近已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范围、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调查线路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搜集当地水文、气象、植被等资料;

调查场地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为布置勘探孔及资料分析、报告编制做好充分准备。

2钻探:

主要是揭示地层层序、结构、岩土工程特征,取样及孔内测试,认识地表以下地层特征及地下水情况。

采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按坐标放孔并抄平,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孔位处地下管线探测,结合人工用洛阳铲开挖至地下3.5m,确认孔位处无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及地上障碍物后,XY-100型钻机就位,开钻。

钻探工艺、取样、孔内测试等严格执行《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的有关规定。

岩芯按顺序摆放于岩芯箱内,及时鉴定、记录,并用数码相机逐孔逐箱拍摄记录。

准确量测初见及稳定水位。

钻孔终孔时现场进行钻探质量评定,合格后及时封填钻孔并移入下孔钻探。

3标准贯入试验:

主要用于判断砂土密实度、天然地基土承载力和地基变形参数;

判定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级。

取扰动样鉴别和描述土的类别。

采用标准贯入设备在钻孔内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点间距≤2m,局部可放宽至3m(在全、强风化岩层中标贯应严格按照试验点间距要求贯穿至强风化层底部,局部强风化岩中含有碎块,标贯无法贯入时,根据岩芯状态确定其风化程度);

试验前清孔,标贯器放入孔底后先预打15cm,然后连续贯入30cm并记录每一阵锤击数,当在30cm内锤击数已达到50击时不再强行贯入,记录50击时的贯入深度,试验成果可按下式换算为相当于30cm的锤击数:

N=30n/ΔS

式中N—实测锤击数

n—所取击数为50击

ΔS—相应于n的贯入深度

4波速试验:

采用单孔法在钻孔内进行横波、纵波测试,测点间距一般为2m;

在场地地表采用地脉动法测试卓越周期。

主要用于划分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计算场地卓越周期,提供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场地土动力参数。

5室内岩、土、水试验:

现场所取样品及时送试验室,按工程要求的试验项目依据有关规范规定的试验操作方法、步骤、要点及时进行室内试验,并整理出试验成果报告;

通过室内岩、土、水试验结合钻探、原位测试等多种方法,划分地层岩性、确定岩土参数。

6数码照相:

在勘察过程中用数码相机对工程有重要意义的工程地质现象、场地地形地貌、钻探岩芯等进行彩色数码相片拍摄,以便于地质资料的保存、传输、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和后期工作的需要。

1.4.2勘探工作量布置

勘探工作在深圳地铁5号线初步设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规定,结合布吉中学站平面图及既有钻孔资料,风亭及风道、出入口及其通道均布置有一个技术性勘探孔控制。

勘探孔间距、深度满足《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的规定。

钻孔孔深要求根据地层复杂程度区别对待:

在松散地层中,控制性钻孔应在隧道结构底板下不宜少于20m,其它钻孔应在隧道结构底板下10~15m;

在微风化及中等风化岩石地层中孔深应进入底板以下3~5m,在强风化、全风化带中深度应进入底板以下5~10m。

勘探孔编号由钻探点代号(ZD)、站点名称(中文名称拼音首字母大写)、序号组成,其中序号本着从小里程~大里程、线路左侧~右侧的原则依次排序编号,如“ZD-BJZX-01”代表布吉中学站01号钻孔。

本次详勘新布置勘探孔22孔,孔间距25~40m,孔深15~35m,其中技术孔16个,鉴别孔6个,进行波速试验4孔,电阻率测试5孔。

勘探孔位置详见附图《布吉中学站勘探孔位置平面图》。

1.4.3勘察完成情况

本次详勘外业勘探工作自2008年02月22日开始,到2008年03月06日结束,室内试验2008年03月12日完成。

工程地质调绘技术工作由铁三院完成;

外业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由深圳市大升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承担;

岩样单轴抗压试验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

水质分析由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

基床系数及热物理指标试验分别由广东省物料试验检测中心和中山大学材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实验室完成;

场地岩土层波速试验由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完成。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情况见表1.4.3。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1.4.3

工作内容

单位

完成工作量

备注

钻探

m/孔

500.50/22

设备为XY-100型工程钻机;

套管跟进和泥浆护壁。

取样

土样

33

原状土样28组,扰动土样5组

岩样

水样

一组2样,其中1样加大理石粉

原位测试

43

常规物理性质试验

27

颗粒分析

18

直剪

14

天然快剪14组

三轴剪切

固结

25

高压固结

前期固结压力

热物理指标

基床系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室内渗透

水分析

水质分析

测量放孔

22

孔位管线管道探查

数码照片

1孔为1组

勘探孔情况详见附表4《勘探点一览表》。

1.5资料利用情况

利用2007年7月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初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3孔,计90.30m,原状样10组,岩样5组,标准贯入试验13次,波速测试成果1次。

利用钻孔情况详见附表4《勘探点一览表》中相关内容。

2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形地貌

深圳市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区,间以平缓的台地;

西部为滨海平原。

境内最高山峰为梧桐山,海拔943.7米。

拟建深圳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沿线通过地貌为平原、台地和丘陵。

平原可分为海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形平坦,高程0~20m;

台地,地形平缓,略有起伏,高程18~98m;

丘陵,地形起伏,高程50~175m。

2.1.2区域水文

深圳地铁5号线所在区域属海湾水系和东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新圳河、大沙河、油松河、布吉河等,此外,在DK27+450~DK27+560处下穿上水径水库。

新圳河自北向南流,于前海路西汇入前海湾。

大沙河也是自北向南流,于南山区南缘流入深圳湾。

油松河自南向北流汇入观澜河,系东江水系。

布吉河自北向南汇入深圳河。

总体上评估区内水系发育,但这些河流流程短,汇流时间快,支流沟汊较多,蜿蜒曲折,加之流域内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原来的树林草地被各种建筑及硬化路面代替,形成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

下游段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潮顶托,使洪水渲泄不畅,易造成洪水泛滥。

2.1.3气象

深圳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

气候和降雨量随冬、夏季风的转换而变化,冬季无严寒,夏季湿热多雨,一年内有冷暖和干湿季之分,具有雨热同季,干凉同期的特点。

但降水和气温的年季变化较大,灾害性天气也较多。

深圳地区主要气候要素(1951~2002年)如下:

1气温

(1)年平均气温22.4℃,1月为14.3℃,7月为28.3℃。

(2)极端最高气温38.7℃(1980年7月10日)。

(3)极端最低气温0.2℃(1957年2月3日)。

2风向频率

(1)风向频率:

常年盛行南东东风(频率17%),北北东风(频率14%),其次为东风(频率13%)和东北风(频率11%),随季节和地形等不同,风向频率也不同。

(2)风速:

1)年平均风速2.6m/s。

2)极端最大风速40m/s(为南或南南东向台风)。

3降雨量

(1)年平均降雨量为1933.3mm,雨季(5~9月)降雨量1516.1mm。

(2)日最大降水量412mm(1964年10月12日)。

(3)年降水日数144.7天,连续最长降水日数20天。

4年平均气压:

101.08kPa。

5相对湿度

(1)平均相对湿度79%。

(2)最小相对湿度11%。

(3)最大相对湿度可达100%。

6年平均蒸发量1755.4mm。

7年平均雷暴日数73.9日/年(1951~1985年)。

2.2区域地质概况

2.2.1区域地质构造

深圳市位于华南褶皱系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中东西向高要~惠来断裂带的南侧,北东向莲花山断裂带西北支的五华~深圳断裂亚带的南西段展布区。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可分为北东、东西和北西向三组。

北东向断裂规模宏大,北西向多出现在沿海,沿断裂有多次大面积的岩浆侵入和喷发,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分布普遍。

褶皱构造多与断裂相伴产出,由于受到多次断裂作用及岩浆侵入的破坏,多数不太完整。

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斜贯全区,是区内的主导构造。

自新第三纪以来为现代地貌主要形成期,此期的新构造运动受北东及北西向两组断裂的联合控制,其主要表现为区域性不均衡间歇上升、第四纪断陷盆地及深圳断裂束的继承性活动。

深圳断裂束较强烈的最后构造活动期为早-晚更新世,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整个深圳断裂束的构造活动已显著减弱,区内尚未发现全新世沉积层为断裂切割现象及断裂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

本区构造基本稳定,不会发生突发性构造运动。

2.2.2区域地层概述

深圳市地层发育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震旦系,各地层间为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沿线主要分布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pl)、第四系上更新统坡积层(Q3dl)、第四系残积层(Qel)、侏罗系中统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石英砂岩(J2)、震旦系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Z)、燕山期角岩(γ53)和加里东期混合角岩(Mγ3)。

2.3地震

据历史记载,南头曾发生过多次Ms为3级(ML为3.6级)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地震烈度均未超过5度。

根据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深圳地区目前不具备发生大于5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即近场浅震导致深圳达到和超过地震烈度6度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小震叠加导致地面破坏增强的可能性。

自1970年广东省地震台网建立以来,在区内记录到的地震最大震级为ML3.6级,绝大多数均为ML<3级的微震,微震震源深度多在5~25km左右。

地震活动大致呈相隔2~3a的相对活跃与相对平静的间歇性特征。

深圳地区现代地震活动多以微震和弱震为主,活动水平不高。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线路通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场地概述

3.1地形地貌及既有建筑物和管线

拟建深圳地铁5号线布吉中学车站位于龙岗区吉华路,布吉中学南西侧。

所在地区为台地,场地开阔,较为平坦,地面高程28.76~31.48m。

在勘察钻孔范围内发现地下管线、管道较多。

场地景观见图3.1.1。

图3.1.1布吉中学站地形地貌

3.2场地地质构造

本车站所在场地基岩为侏罗纪中统角岩,角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残积层,地表局部为人工素填土,多为混凝土路面。

本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本次勘察未发现断层,基岩中发育有节理裂隙,构造稳定性较好。

3.3场地地层概述

本车站范围内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残积层(Qel),下伏侏罗系中统角岩(J2),主要地层概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堆积素填土、残积粉质粘土。

2.侏罗系中统角岩: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微风化岩。

3.4场地水文

场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分布少量市政排水系统。

但北西侧距起点80~100m处有布吉河通过,该河宽度3~8m,勘察期间(平水期)水体深度约0.30m,雨季稍深,水质浑浊,呈黑褐色,污染较严重。

4岩土分层及其岩性特征

4.1分层依据

根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及其工程特征,本场地的地层分为3个主层6个亚层,各地层分布、接触关系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剖面图和地质柱状图。

4.2岩土层岩性特征

4.2.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①1素填土:

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少量碎石和砂砾,黄褐色~褐红色,可塑~坚硬,土质不均,属高压缩性土层。

该层除ZD-BJZX-16、ZD-BJZX-19、ZD-BJZX-20孔未见外,其余各孔均有揭露,厚度0.00~6.50m,层底高程22.70~29.19m。

4.2.2残积层(Qel)

⑦5粉质粘土:

褐红、褐黄、砖红、黄褐、灰白色,可塑~硬塑,土质均一,局部混少量砂砾,平均压缩系数α0.1~0.2=0.36MPa-1,平均压缩模量ES=4.95MPa,具中~高压缩性,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17~32击,平均击数25.3击。

厚0.00~5.45m,仅揭露于SZM5-Zc-153、SZM5-Zc-155、ZD-BJZX-01、ZD-BJZX-02、ZD-BJZX-05、ZD-BJZX-11、ZD-BJZX-22等7孔中,其余各孔均未见。

层顶高程24.55~29.19m,层顶埋深2.00~5.80m。

4.2.3侏罗系中统角岩(J2)

深灰、青灰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等。

本次钻探揭露按风化程度可分为⒁1全风化角岩、⒁2强风化角岩、⒁3中等风化角岩和⒁4微风化角岩4个亚层,分述如下:

⒁1全风化角岩:

灰黄色,褐黄色,呈土状或土夹砂状,平均压缩系数α0.1~0.2=0.38MPa-1,平均压缩模量ES=5.01MPa,具中等压缩性。

修正后标准贯入锤击数15~44击,平均击数29.8击,厚0.000~13.00m,沿线路断续分布,仅揭露于SZM5-Zc-153、SZM5-Zc-155、ZD-BJZX-01、ZD-BJZX-02、ZD-BJZX-04、ZD-BJZX-05、ZD-BJZX-07、ZD-BJZX-08、ZD-BJZX-10、ZD-BJZX-13、ZD-BJZX-21、ZD-BJZX-22等12孔中,其余各孔均未见。

层顶高程22.70~26.85m,层顶埋深3.80~7.55m。

⒁2强风化角岩:

灰黄色,呈砂土状或碎块状,具中等偏低压缩性,修正后标准贯入锤击数20.1~72.4击,平均击数49.9击。

厚0.00~9.50m,沿线路普遍分布。

层顶高程11.76~30.00m,层底高程8.76~29.50m,层顶埋深0.00~17.00m。

⒁3中等风化角岩:

青灰色,深灰色,呈碎块状或块石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为较硬岩。

厚0.00~4.00m,沿线路断续分布,仅揭露于SZM5-Zc-153、SZM5-Zc-154、SZM5-Zc-155、ZD-BJZX-02、ZD-BJZX-04、ZD-BJZX-17、ZD-BJZX-20、ZD-BJZX-21、ZD-BJZX-22等9孔中,其余各孔均未见。

层顶高程8.76~27.85m,层底高程5.56~26.35m,层顶埋深2.50~20.00m。

⒁4微风化角岩:

青灰色,深灰色,呈块石状或大块石状,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为坚硬岩。

最大揭示厚度21.50m,沿线路普遍分布,层顶高程5.56~29.50m,层底高程1.76~20.20m,层顶埋深0.50~23.20m。

4.3岩土分界线

全风化角岩在成因上属于岩石,但是在物理力学指标方面具有土的特性,室内试验结果也是按照土层提供。

为工程便利考虑,本报告将强风化角岩的上界定为岩土分界,其上地层划为土层,其下为岩层。

5土石可挖性分级

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