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283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67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docx

大瓦龙水电站可研工程地质报告

 

4工程地质

 

批准:

吕生弟

核定:

王志硕

审查:

胡向阳

校核:

钟建平梁海

编写:

胡向阳钟建平梁海刘军

主要工作人员:

王志硕胡向阳钟建平

李安旗侯智斌宋镐京

王逸民赵成刘军

梁海房红卫饶春华

 

附图目录

编号

图名

图号

1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库坝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DWK-D-01

2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坝址区Ⅱ-Ⅱ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2

3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坝址区Ⅲ-Ⅲ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3

4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2#堆积体1-1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4

5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2#堆积体2-2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5

6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滑坡1-1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6

7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滑坡2-2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7

8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河道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8

9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进纵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09

10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进横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10

11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平面图(1/2)

DWK-D-11

12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平面图(2/2)

DWK-D-12

13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1/6)

DWK-D-13

14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2/6)

DWK-D-14

15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3/6)

DWK-D-15

16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4/6)

DWK-D-16

17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5/6)

DWK-D-17

18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6/6)

DWK-D-18

19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工程地质平面图

DWK-D-19

20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横1-1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20

21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横2-2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21

22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纵工程地质剖面图

DWK-D-22

23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

DWK-D-23

24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然央砂砾石料场地质平面图

DWK-D-24

25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然央砂砾料场地质横剖面图

DWK-D-25

26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然央砂砾料场地质纵剖面图

DWK-D-26

27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砂砾石料场地质平面图

DWK-D-27

28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同古土料场地质平面图

DWK-D-28

4.0前言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稻城县巨龙河上,是巨龙河两级梯级中的第二级。

电站与稻城县城有S217省道和乡级泥结碎石路相连,拟选坝址区上距稻城县约41km,拟选厂房区上距稻城县约59km,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图4.0.1)。

图4.0.1大瓦龙水电站对外交通位置图

电站由挡水坝、引水隧洞和地面厂房组成,最大水头503.5m,正常蓄水位为3185.00m,引水隧洞长约12.52km,初拟装机容量24.8MW。

2008年12月,我院完成了大瓦龙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4月通过了四川省甘孜州发改委组织的审查,随即开展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结论及审查意见如下:

1.工程区位于川滇菱形断块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中部的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工程区内无大的发震构造存在,地震效应主要受外围中、强地震的波及影响。

同意据根(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坝、厂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基本同意《报告》对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

水库回水长度约230m,库盆基岩为三迭系变质砂、板岩,不存在水库渗漏、矿产淹没、浸没及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库区为斜向谷,基岩岸坡总体稳定性较好,覆盖层岸坡存在岸边再造问题,虽方量不大,但坝前右岸的崩坡积物对进水口不利,需采取防护措施,库区固体迳流来源较丰富,须采取冲淤措施。

建议补充未中沟上游沟口壁倾倒体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及对库坝的影响,并附分析剖面。

3.基本同意对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

(1)拟定的上、下坝址相距约1.56km,为横向谷,基岩为三迭系变质砂、板岩,河床覆盖层厚度上坝址7~23m,下坝址35m,均具建低坝的地质条件。

其主要差别是:

下坝址河床及两岸阶地砂卵石层厚度大于上坝址,坝基均为软基,引水线进口明渠段需在覆盖层中开挖,上坝址两岸坝基(肩)为基岩,其坝基和引水洞进口地质条件较上坝址好;上坝址右岸下游有一个体积约13.2万m3的滑坡需作处理。

经综合比较,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下坝址,同意《报告》推荐上坝址方案。

(2)基本同意对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

河床坝基覆盖层主要为含漂砂卵砾石组成,最大厚度约23m,基岩为变质砂、板岩。

设计将河床坝基置于中密~密实的覆盖层上,两岸坝基置于强风化下部岩体上,采用全封闭防渗方案基本合适。

初拟坝线下游右岸滑坡稳定性差,采取工程处理措施是必要的。

下阶段需进一步查明河床基岩面形态、覆盖层的结构及性状,有无可液化砂层分布;进一步查明右岸滑坡的稳定条件,落实工程处理措施。

建议补充滑坡稳定分析的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补充坝基砂层液化问题的评价、地质与设计报告对坝基岩体的利用原则不一致,应补充论述理由。

4.基本同意对右岸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

隧洞主要穿越地层岩性为三迭系变质板岩、砂岩、灰岩、大理岩,偶夹煤线。

《报告》对隧洞的初步围岩分类与评价基本合适,有、无压隧洞围岩类别均以Ⅲ类为主,约50%~55%,次为Ⅳ类、Ⅴ类。

施工中对Ⅳ、Ⅴ类围岩及过冲沟、褶皱核部、岩溶等地下水较丰富,可能发生涌水塌方的洞段应加强支护与排水措施,含煤线洞段可能存在瓦斯问题,应采取防治措施。

下阶段应进一步查明隧洞沿线地层岩性组合和地质构造,可溶岩中岩溶发育情况,调整围岩分类和分段;调整洞线走向,减少洞线沿莫洛林措向斜核部伴行的长度。

建议补充说明左、右岸引水线方案选择的内容。

5.本阶段初拟的上、下两个厂址均具建地面厂房的地质条件,不存在制约因素。

下厂址覆盖层厚度达23~50余m,上厂址相对为浅,厂基可建于基岩上,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下厂址。

同意经综合比较选择上厂址方案。

上厂址位于冲洪积台地上,地形平缓开阔,覆盖层厚度约20m,下部砂卵石厚11~16m,下伏基岩为板岩夹砂岩、大理岩。

设计厂基置于基岩上,其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补充调压井和压力管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

6.基本同意对天然建筑材料的评价。

调查的吉衣、同古两个土料场各项指标满足围堰防渗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调查的二个砂砾石料场,储量满足要求,除砂的含泥量较高和下厂房料场粗骨料含泥量略高,需冲洗后使用外,其余质量指标基本满足要求,采运条件好;初查的石料场,岩性为变质砂岩,储量和质量满足要求。

建议下阶段对骨料的碱活性问题作必要试验研究。

根据业主和设计要求,在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制了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测大纲,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测策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可研阶段的勘测工作于2009年6月底开始,8月底完成了地形图测量,9月中旬完成了钻探工作,9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目前勘测及试验、研究工作达到了可研阶段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勘测工作量见表4.0.1。

在勘察过程中,我院严格按照《勘测大纲》确定的工程地质勘察原则、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工作内容开展勘察和研究工作。

通过大量的地质测绘、调查、勘探、试验及专题研究,为本阶段坝线比较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勘测工作中得到了业主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值此报告完成之际,谨向业主单位、各级地方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表4.0.1完成勘察工作量表

项目

工作内容

单位

预可

工作量

可研工作量

备注

水库区1∶2000平面地质测绘

km2

6.2

2.2

水库区1∶500剖面地质测绘

km

5

3

水库塌岸调查

km2

1.2

槽探

m3

1000

600

1∶500坝址区平面地质测绘

km2

2

1

1∶500坝址区地质剖面测绘

km

4

2

钻孔

m/个

285.6/6

720.8/17

含预可阶段285.6m/6个

探槽

m3

1000

800

物探

钻孔波速测试

m

300

120

引水

洞及

厂房

1∶5000平面地质测绘

km2

70

70

1∶500厂房平面地质测绘

km2

4

2

1∶5000引水洞纵剖面测绘

km

19

19

钻孔

m/个

62.6/2

247.5/7

含预可阶段62.6m/2个

探槽

m3

1000

800

竖井

m

200

200

物探

钻孔波速测试

m

100

50

天然建材

1∶2000料场地质测绘

km2

8

4

1∶1000料场剖面测绘

km

15

8

钻孔

m

120.3/4

坑槽

m3

2000

800

室内试验

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10

10

室内土工物理力学性质

30

30

包括土料、砂砾料

水质简分析

10

10

现场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

300

300

动力触探试验

m

500

350

水文水尺长期观测

水文年

2008年9月开始观测

4.1区域地质与地震

4.1.1地形地貌

巨龙河是水洛河的一级支流,巨龙河和水洛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部,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水面海拔高程1500.00m~4500.00m。

日霍以上为抬升的高原区,高程3500.00m~4500.00m,山脉相对高差较小(1000m~1500m),河流分布于宽阔平坦的谷底和山间盆地周围;日霍至麦日为宽窄相间的“U”字形河段,为高原与高山的过渡区;麦日以下为高山深切割区,河流强烈侵蚀下切,两岸有时形成悬崖绝壁,河谷多呈“V”形谷,相对高差达2000m~3000m。

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河段河水面高程2665.00m~3500.00m,两岸山峰高程多在3500.00m~4500.00m之间,属高山地貌。

4.1.2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的地层以区域浅变质地槽型沉积为主,岩浆活动较少,地层跨及巴颜嘎拉~秦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的雅江小区和义敦中甸分区的木里小区。

沿河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元古界恰斯群和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大理岩;奥陶系板岩夹千枚岩、变质石英砂岩、砂岩,主要分布于新藏~宁朗河段;志留系~二迭系板岩夹千枚岩、砂岩、灰岩及基性火山岩等,主要分布于宁朗以下河段;三叠系板岩夹砂岩、千枚岩、灰岩等,主要出露于新藏以上河段。

区内岩浆岩零星分布。

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北部的高原区,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为主,部分地滑、崩坡堆积、洪积堆积零星分布于各支沟沟口。

主要地层岩性特征见表4.1.1。

4.1.3地质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内部的玉树-义敦褶皱带东部边界附近,地处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由理塘-德巫断裂带、丽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所围限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的中部,属稻城断块中部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见图4-1)。

该构造单元北起东朗一带,南抵水洛河河口附近,为一长轴近SN向的菱形区域,以发育NW、NE、SN向三组线形构造为基本特征。

工程区位于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西北角,区内构造较复杂,断层、褶皱发育,以NW向构造为主,NE向构造次之。

其中:

NW向断层F182在工程区内。

表4.1.1区域地层岩性一览表

代号

厚度(m)

岩性描述

分布位置

三叠系

上统

喇嘛垭组

T3lm3

>4704

砂岩夹板岩,偶夹煤线

水洛乡至稻城河段及本工程区。

T3lm2

板岩夹砂岩、粉砂岩

T3lm1

砂岩夹板岩

拉纳

山组

T3l2

1263~1598

板岩夹砂岩、粉砂岩

T3l1

1476~1642

砂岩、板岩不等厚互层

图姆

沟组

T3t3

203~741

板岩夹砂岩、偶夹灰岩

T3t2

461~2202

灰岩、板岩夹砂岩、凝灰岩等

T3t1

182~681

板岩夹砂岩、灰岩

曲嘎

寺组

T3q3

851~1166

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大理岩夹板岩

T3q2

49~1095

基性火山岩夹板岩、灰岩

T3q1

135~382

中厚层砂岩,砾岩夹板岩

中统

马索

山组

T2m

10~864

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偶夹板岩,厚度变化大

三珠

山组

T2s

158~822

灰绿色~灰黑色板岩夹变质砂岩、薄~中厚层灰岩。

下统

茨岗组

T1c

77~917

灰黑色板岩与灰色薄层灰岩不等厚互层,夹细砂岩

领麦

沟组

T1l

67~750

灰~灰黑色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灰岩

二迭系

上统

冈达

慨组

P2g

520

~830

上段为灰白色中厚层条带结晶灰岩,下段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夹中~薄层大理岩透镜体

水洛乡至下博瓦河段左岸一带。

石炭系

上中统

C2+3

111~226

深灰~灰白色的灰岩、白云岩

下统

C1

50~205

灰~灰黑色板岩夹硅质岩,板岩与灰岩互层

泥盆系

中统

苍纳组

D2c

1185~1732

片理化石英砂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绢云片岩

撒多一带。

穷错组

D2q

713~1234

绢云石英片岩夹薄层石英砂岩、砂质板岩

下统

崖子

沟组

D1y

2100

~3000

绢云石英片岩夹绢云片岩

格绒组

D1g

213~279

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

志留系

下统

S1

133~191

灰~黑色,薄层板岩与硅质岩互层,夹灰岩白云岩

泽洛、微也一带

奥陶系

下统

瓦厂

O1w

453

~724

灰~灰白色薄~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岩与灰~灰黑色绢云板岩、千枚岩呈不等厚互层

水洛乡至宁朗乡上游约5km的河段。

人公

O1r

348

~503

灰~灰白色及绿灰~灰绿色,薄~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岩夹板岩、千枚岩

寒武系

下统

5~

177

上部:

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

下部:

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

零星出露于宁朗乡至下博瓦河段。

震旦系

上统

灯影

Zbdn

262

~998

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夹硅质岩、板岩、石英岩、片岩

下博瓦至面保河段。

元古界

恰斯

Ptqs

475

~1969

暗灰绿色钠长石英岩、钠长二云片岩与灰色浅粒岩、钠长石英岩、二云石英片岩互层,夹石英岩、千枚岩、大理岩、变质基性火山岩。

零星出露于向丁。

燕山期、印支期

二长花岗岩、闪长岩

主要出露于日霍及本工程区。

主要构造特征简述如下:

①金沙江断裂带

该断裂带沿金沙江上游河段展布,位于工程区的西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90km。

走向近南北,北端延至四川境外,向南经白玉沿金沙江河谷及两岸经巴塘、得荣至云南的中甸、剑川,与红河断裂带相接,长约700km。

该断裂既是一级构造单元三江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又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部边界断裂,在第三纪有强烈活动,且具有明显的全新世活动性。

在北东向现代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断裂带显压性特征兼具右旋滑动。

金沙江断裂带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但具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北段集中在邓柯一带,1896年曾发生过邓柯(洛须)7.25级地震;南段集中在云南的中甸、剑川一带;中段集中在巴塘郎多至中咱一带(特别是与金沙江断裂交汇的巴塘断裂的南东侧),曾先后发生多次Ms≥6.0级强震,如1722年的巴塘Ms≥6级地震,1870年4月11日的巴塘7.25级地震,1923年10月20日的巴塘6.25级地震和1989年4月~5月间巴塘6.7级强震群(包括1989年4月16日6.7级、4月25日6.7级、5月3日6.4级和6.2级等强震)。

②理塘-德巫断裂带

该断裂带为“稻城断块”北东侧边界断裂,位于工程区的北东侧,距工程区最近约40km。

走向NW,总体倾向NE,倾角较陡,长约385km,由理塘-德巫、擦忠、木拉(前波)三条北西向断裂组成,是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的主要活动断裂带之一,表现为明显的左旋剪切运动,理塘以北为弱活动段,偶有中强地震发生,断错地貌不发育。

中段理塘-德巫活动强烈,断错地貌清楚,主要集中在甲洼-德巫段,洪积扇扭曲现象明显,表现出明显的第四纪断裂活动性,曾有7级以上大震发生,是川内一条重要的走滑型地震带,据大地测量资料显示,该段断裂水平滑动速率5mm/a。

德巫以南断裂活动表现不明显,仅发生中小地震。

③盐源弧形断裂带

该断裂带位于工程的南东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130km,主要由两个弧顶朝南的弧形断裂带(盐源弧形断裂带和辣子弧形断裂带)组成,是川滇菱形断块内部具有特殊形态的活动断裂带。

新构造形迹及地震活动主要表现在西翼及其前弧部位,东翼不明显。

沿该断裂曾经发生过中小地震,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④博科断裂带

该断裂带位于工程区的南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30km。

断裂带经木里日帮店、稻城赤土乡沿N38°~50°W波状延伸200km,总体走向NW,倾SW,在水洛乡附近穿越水洛河。

曾经发生过中小地震,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⑤民主乡断层(F182)

该断层北西向穿过工程区,距坝(闸)、厂址最近距离4.5km~7.5km,南端小角度切断了莫洛林措向斜轴线。

该断层为一具右行扭动的压扭性断层,南起巨龙乡南侧的米诺,北西向延经民主乡及桑堆,再向北延长75km。

桑堆之南,沿断裂发育5m~10m宽的破碎带,两盘不同岩性产状明显抵触,砂岩破碎为构造菱面体,板岩强烈劈理化,破碎带被不同程度的铁染并常有石英脉群管入,断层产状N40°W/NE∠50°,东盘以拉纳山组下段(T3l1)砂板岩互层与西盘的拉纳山组上段黑色板岩接触。

民主乡之南则仅表现为拉纳山组和喇嘛垭组(T3lm)各岩性段界线的右行错动200~4000m。

断裂有断层谷、断层陡坎和微负地貌所显示的线状影象特征在民主乡以北尤其清楚。

⑥莫洛林措向斜(133)

该向斜位于工程区,轴线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南起瓦龙南侧,北西向经巨龙乡南侧,北至莫洛林措,长度62km。

向斜槽部为富含植物化石,厚达5200m的喇嘛垭组(T3lm)砂岩、板岩互层夹煤线。

两翼基本对称,为拉纳山组上段(T3lm2)黑色板岩夹砂岩,下段(T3l1)长石岩屑砂岩、板岩互层。

东翼NW300°~320°SW∠40°~60°,西翼NW295°~320°NE∠35°~50°。

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现象。

4.1.4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工程区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

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构造稳定性较好。

区域内地震活动与现今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内。

工程区及附近河段无大的地震构造存在,工程场地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也无6级以上强震记载,地震危险性主要受外围理塘地震带及木里——盐源地震亚带的强震波及影响(见图4.1.1)。

理塘地震带,其主要发震构造为理塘-德巫断裂带,1930年以来该地震带发生4.8级~5.7级地震达12次之多,1948年5月25日曾发生7.3级地震,震中烈度Ⅹ度,波及到工程区的烈度未超过Ⅴ度。

木里~盐源地震亚带,其主要发震构造为盐源弧形断裂带,曾发生大于4.7级地震20次,6.0级~6.9级地震4次,最大一次地震为1976年11月7日盐源下甲米6.7级地震,波及到工程区的烈度未超过Ⅴ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1号修改单未涉及本区。

图4.1.1地震及构造纲要图

4.1.5区域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

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工程区内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好。

根据

DL/T5336-2006《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工程区及其外围总体属区域(稻城断块)构造稳定性较差地区。

4.2水库区工程地质

巨龙河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为3185.00m,水库回水至未中沟与巨龙河汇合口上游约140m处,库区在巨龙河干流总长约350m,在未中沟总长约130m。

4.2.1基本地质条件

4.2.1.1地形地貌

巨龙河水电站库区河谷蜿蜒曲折,河流总体流向在未中沟汇合口以上为SE95°~SE105°,汇合口以下为NE75°,右岸发育未中沟,总体流向为65°。

巨龙河干流库区平均比降约36‰,正常蓄水位处库水面宽86m~102m。

4.2.1.2地层岩性

库盆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T3lm)和第四系地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岩性变化,库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砂岩夹板岩,偶夹煤线。

分布于整个库区两岸。

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各级阶地阶面、河床、河漫滩、山坡坡地表面、陡坡坡脚、冲沟沟口等地。

主要有:

(1)全新统冲积层(Q4al):

以河流冲积含漂卵砾石层为主,夹有砂层透镜体,堆积在现代河床、漫滩与Ⅰ、Ⅱ级阶地上,一般厚度7m~35m。

其次为Ⅱ级阶地表部粉质粘土层,厚度2m~4m。

(2)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

为现代河流、支谷与山坡重力堆积,包括崩积和坡积碎石土、崩积块碎石,常分布于缓坡、坡脚等地。

(3)全新统洪积层(Q4pl):

为洪积碎块石夹壤土,分布于冲沟沟口部位。

4.2.1.3地质构造

水库区位于莫洛林措向斜的北翼,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产状为NW305°~340°SW∠65°~80°,局部倾倒,为单斜地层。

库区距莫洛林措向斜核部约1.8km,该向斜轴线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南起瓦龙南侧,北西向经巨龙乡南侧,北至莫洛林措,长度62km。

向斜核部为富含植物化石,厚达5200m的喇嘛垭组(T3lm)砂岩、板岩互层夹煤线。

两翼基本对称,为拉纳山组上段(T3l2)黑色板岩夹砂岩,下段(T3l1)长石岩屑砂岩、板岩互层。

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现象。

库区距民主乡断层(F182)约1.8km,该断层为一具右行扭动的压扭性断层,南起巨龙乡南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