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87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1] (1)Word下载.doc

检测器

色谱柱

净化器

进样针

工作站

(3).维修服务

服务单位名称:

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4)结论:

所有物品与检查清单相符.化验室水、电、气设计安装合理,化验室通风系统运行良好,符合仪器安装要求.

签名/日期:

三.运行确认(OQ)

目的为在不使用任何试样的前提下,确认该仪器达到设计要求.

(1)试验项目及限度

运行确认的试验项目及其限度

检查项目

检测器名称与技术指标

TCD

FID

载气流速稳定性(10min)

1%

------

柱箱温度稳定性(10min)

0.5%

程序升温重复性

2%

2%

基线噪声

≤0.1mV

≤1×

10-12A

基线漂移(30min)

≤0.2mV

10-11A

灵敏度

≥800Mv.ml/mg

---------

检测限

10-10g/s

定量重复性

3%

衰减器误差

(2)试验方法及结果

1.载气流速稳定性检查

选择适当的载气流速,待稳定后,用流量计测量,连续测量6次,其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

载气流速稳定性检查记录

仪器型号

日期

检查员

复核员

载气流速稳定性误差接受标准:

RSD≤1%

测定次数

1

2

3

4

5

6

流速(ml/min)

平均值(ml/min)

RSD(%)

结论

2.柱温温度稳定性检查

把铂电阻温度计的连线连接到数字多用表上,然后把温度计的探头固定在柱温中部,设定柱温温度为70℃.加热升温,待温度稳定后,观察10min,每变化一个数记录一次,求出数字多用表最大值与最小值所对应的温度值.其差值与10min内温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比值,即为柱温温度稳定性.

柱温温度稳定性记录

柱温温度稳定性接受标准:

≤0.5%

记录温度/℃

平均温度(℃)

柱温温度稳定性

3.程序升温重复性检查

按1的检定条件和检定方法进行程序升温重复性检定.选定初温50℃,终温200℃.升温速率10℃/min左右.待初温稳定后,开始程序升温,每分钟记录数据一次,直至终温稳定.此实验重复2~3次,求出相应点的最大相对偏差,其值应≤2%.结果按右式计算:

相对偏差=(tmax-tmin)/t平均*100%

式中:

tmax-----相应点的最大温度(℃);

tmin----相应点的最小温度(℃);

t平均----相应点的平均温度(℃).

程序升温重复性检查记录

检定员

程序升温重复性接受标准:

相对偏差:

≤2%

记录时间

温度

次数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第7分钟

第8分钟

第9分钟

第10分钟

第11分钟

第12分钟

13

分钟

14

15

平均温度

相对偏差/%

4.衰减器换档误差检查

在各检测器性能检定的条件下,检查与检测器相应的衰减器的误差.待仪器稳定后,把仪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数字多用表上,在衰减器为1时,测得一个电压值,再把衰减置于2,4,8---直至实际使用的最大档,测量其电压,相邻二档的误差应小于1%.

衰减器换档误差检查记录

衰减器换档误差接受标准:

<1%

衰减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电压/mv

误差/%

5.1TCD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检查

l液体检查:

色谱柱,毛细柱:

0.32mm口径.载气:

N2或H2

l载气流速:

30~60ml/min, 柱温:

70℃气化室:

120℃

l检测室温度:

100℃

选择灵敏档,设定桥流或热丝温度,待基线稳定后,调节输出信号至记录图,记录基线半小时,测量并计算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TCD基线噪声及基线漂移检查记录

基线噪声及基线漂移接受标准:

基线噪声:

£

0.1(mV)

基线漂移:

£

0.2(mV)

载气

流速

柱温/℃

气化室温度/℃

检测室温度/℃

基线噪声(mV)

基线漂移(mV)

5-2灵敏度检查

按5-1的检查条件,待基线稳定后,用校准的微量注射器,注入1~2ul浓度为5mg/ml或50mg/ml的苯-甲苯溶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苯峰面积.

计算公式如后:

STCD=AFC/W

式中:

STCD–TCD灵敏度(mV.ml/mg);

A----苯峰峰面积算术平均值(mV.min);

W---苯的进样量(mg);

FC---校正后的载气流速(ml/min).

灵敏度检定记录

灵敏度接受标准:

≥800mV.ml/mg

校正后流速(ml/min)

苯的进样量(mg)

苯平均峰面积

灵敏度(mV.ml/mg)

6FID性能检查

6-1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检查

l液体检定:

载气流速:

50ml/min,燃气:

H2流速适当

助燃气:

空气流速适当

l 柱温:

160℃气化室:

230℃

230℃

选择灵敏档,点火并待基线稳定后,调节输出信号至记录图,记录基线半小时,测量并计算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FID基线噪声及基线漂移检定记录

£

10-12(A)

10-11(A)

柱温/℃

载气流速(ml/min)

助燃器及流速(ml/min)

燃气及流速

(ml/min )

基线噪声(A)

基线漂移(A)

6-2检测限检查

按6-1的检查条件,待基线稳定后,用校准的微量注射器,注入1~2ul浓度为100ng/ul或1000ng/ul的正十六烷-异辛烷溶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正十六烷峰面积.

DFID=2NW/A

DFID–FID检测限(g/s);

A----正十六烷峰峰面积算术平均值(A.s);

W---正十六烷的进样量(mg);

N---基线噪声(A).

检测限检查记录

检测限接受标准:

£

10-10g/s

正十六烷的进样量(mg)

正十六烷峰峰面积算术平均值(A.s)

检测限(g/s)

7定量重复性检查

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注入适当的标准溶液或稳定的待分析样品,记录峰面积,连续测定6次,定量重复性以溶质峰面积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以下式计算:

RSD=[∑(XI-X平均)2/(n-1)]0.5/X平均×

100%

XI——第i次测得的保留时间或峰面积

X平均——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I——测量序号

n——测量次数

7-1TCD定量测量重复性的检查的记录

定量测量重复性接受标准:

RSD:

£

3.0%

试样名称

浓度

进样量

No

平均

峰面积

定量重复性结果

7-2FID定量测量重复性的检查的记录

助燃气及流速(ml/min)

四.系统适用性试验

在试验进行前,均需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应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

样品名称

样品浓度

柱温

检测器温度

进样器温度

载气

流量

检测器类型

重复性

1

2

3

4

5

RSD/%

规定

实测值

结论

理论板数

分离度

拖尾因子

五.预防性维修

每隔一段时间需对此仪器进行例性维修,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1)内容(表11)

表11预防性维修检查内容

(2)周期初定为每一年一次.以后视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