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97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Word下载.docx

如何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我们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可以采用哪些可能的途径与方法?

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为此,我们申报了课题:

“泾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2006年7月,该课题经安徽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教科研[2006]1号),成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06年度立项课题(序号为JG06014)。

此后,我校以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抓手,开发出反映泾县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教育教学双丰收。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地方课程资源  

地方课程资源,广义的说是某一地区具有教育功能的一切资源。

包括该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等。

狭义地说是某一地区的可直接用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名人、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社会经济等)。

本课题涉及的“地方课程资源资源”,指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也包括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或学校特色建设中形成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开发,是指教师在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的精神及理念下,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发掘、挖掘资源,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服务;

利用,指师生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共同构建课程内容,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总目标  

本课题是研究开发和利用本校所在地——泾县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人文资源),来组织实施地方课程的具体操作过程。

把地方潜在的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构建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完整的、可操作的三级课程体系。

打破学校与社会隔离的状态,从丰富的地方资源中发掘教育价值,通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平台,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需求,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乡土资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二)分目标  

1、探索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开发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的、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能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校本课程。

  

2、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促进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4、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

5、促使学校和老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课程开发和运用的能力,构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6、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初步探索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程序、策略、方法和途径,形成一些有示范作用的个案和可推广的经验。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1、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主要是对泾县及其邻近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地方课程资源的筛选标准、开发方向等,进行价值评估,最终分类整理、汇编成校本课程。

我校所在地古称“泾水”,山明水秀,民风淳朴,这里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事象多姿多彩,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

2、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开展课堂和课外实践,将开发的校本课程融于中学各科教学。

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和亲身的感知,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我们采取以下方法展开研究工作:

1.调查研究:

在教师、学生、家长中进行校本课程现状及其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地方文化的社会调查,搜集、挖掘泾县本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提炼宝贵的课程资源。

同时组织学生走上社会,调查走访,搜集地方人文历史资料。

召开“我心中的校本课程”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为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

2.文献研究:

通过网络、图书文件资料等检索相关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和建构。

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教育科研以及校本课程知识的培训,使大家及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3.经验总结:

校教科室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交流会,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反馈问题与困惑,并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文章,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4.行动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实际操作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整理活动资料开展研究与探讨,并及时对研究情况做小结,撰写论文,交流发表。

(二)研究的过程  

1、本课题注重过程,采取以下措施,从领导、制度、投入、实践等各个方面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分工情况  

①顾问小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特设立顾问小组,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王金虎县教育局局长  

方建福市教研室主任  

冯厚生市教研室副主任  

陈文誉市教研室教研员  

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马春笋泾县二中校长  

负责课题组全盘工作,并负责传承文化研究。

副组长:

朱轶材泾县二中副校长  

协助组长抓好全盘工作,负责校本课程在课堂实施研究工作,参与编写教材。

吕茂林泾县二中教科室主任  

协助组长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各阶段研究过程实施与评估工作和校本教材统稿工作。

秘书长:

余俊泾县二中教科室副主任  

协助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参与编写教材,协助吕茂林副组长完成统稿工作。

黄南方泾县二中教导处主任  

协助组织实施课题研究,负责校本课程课堂实施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③课题研究组  

课题研究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马春笋(课题负责)  

朱轶材、吕茂林(组织实施)  

余俊黄南方(协助组织实施)  

主研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邓劲松王雯王美平石玉姬朱高升汪汉旗余俊  

徐红艳黄南方曹加忠管泾燕  

④研究方向  

编写校本课程《我们的家乡——泾县》《泾县乡土语文教材》等,并对课程实施作相关研究。

(2)完善研究保障机制  

①完善制度  

严格按照《泾县二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课题管理制度。

②经费保障  

为保证课题实验的成功开展,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本课题自2006年1月起,实验周期为二年,实验研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2006.1――2006.12)  

①启动课题,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②开展问卷调查;

培训参研教师。

③确立研究对象,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④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利用乡土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课题实施阶段(2007.1――2007.7)  

①选定实验班,开展课堂和课外实践。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②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③形成阶段性成果。

研究总结阶段(2007.8――2007.12)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②完成评估验收工作;

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3、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措施  

①在对泾县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普查后,认真筛选并加以归纳提炼编写出《我们的家乡——泾县》。

其中,朱轶材、邓劲松编写教材第一章《泾县历史》、王雯编写教材第二章《泾县风光》,汪汉旗编写教材第三章《泾县物产》,邓劲松编写教材第四章《泾县文化》,余俊编写教材的第五章《腾飞吧,泾县》。

我们在每一章的内容中都安排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学习环节。

引导学生亲身调查、探索与体验,对地方文化进行反思、批判,从而掌握本土知识,汲取其优秀的精神传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方文化,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把个体精神发展的根留住,让地方文化这一瑰宝在教育变革中散发出应有的光芒,并获得强大生命力。

②有“江左名邦,汉家旧郡”之称的泾县,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

为了落实新课标精神,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亲切、更丰富,教学形式更生动、更有趣,为学生提供新鲜而丰富的语文营养,加强他们对家乡文化风俗的理解,接受家乡文化精神的滋养,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课题组曹加忠、朱高升、 徐红艳等 老师编写了一本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材《泾县乡土语文教材》。

选文以泾县人的写作和写泾县的作品为范围,力求文质兼美,意蕴丰富,地方特色浓郁。

编写以文体与主题为经纬,便于实施课堂教学。

本书分六单元。

每个单元分设单元导读、课文、语文活动三大块,其中课文由课前导读、正文、课后思考三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如下:

[单元导读]介绍本单元的组合原则、主要内容、学习目的及阅读方法。

[课文导读]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概括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亮点。

[课文正文](略)  

[课后思考]从文章立意、选材、布局、手法、语言等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文本的学习能落到实处。

[语文活动]结合本单元内容与家乡课程资源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兴趣与能力,使之更感性地接受家乡文化的熏陶。

第一单元是古代诗歌单元,主题词为“秀美泾川”。

本单元共由四课(1——4)组成,每篇课文都是围绕泾县一个代表性的地点,聚拢历代名作成篇。

该单元语文实践活动为“品家乡名胜楹联,抒后生胸中豪情”。

第二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主题词是“魂牵梦绕”。

本单元共有四课(5——8)组成,从各个侧面反映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的情感。

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是“从民俗中感受历史,从谚语里体验智慧”。

第三单元是散文单元,主题词是“风俗画卷”。

本单元由四课(9——12)组成,主要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青山绿水。

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让家乡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线路上布满我们撰写的广告词”。

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主题词是“历史风烟”。

本单元由五课(13——17)组成,这些泾县作家们的作品依次以家乡在解放前、文革时代、土地承包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生活为背景,我们将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家乡人民的人性人情。

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吴组缃作品乡土语言研究”。

第五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主题词是“高山仰止”。

本单元由三课(18——20)文言文组成。

选文来自《明史》、《清史》,传主为泾县籍人士。

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是“访平凡伟大家乡人,看‘天南地北泾县人’”。

第六单元是社科论文单元,主题词是“钟灵毓秀”。

本单元由四课(21——24)组成。

选择泾县籍人士写的社科论文。

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是“我为家乡经济腾飞献一计”征文评比。

③我们泾县是旅游资源大县,下一步的目标是要建设旅游经济强县。

用英文介绍泾县,对宣传泾县,扩大影响,吸引游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高中部成立了兴趣小组。

在课题组王雯、 余俊 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多方搜集资料,精心筛选信息,围绕泾县的山水名胜、丰饶物产和古今名人,编写了一批介绍文章。

又在课题组石玉姬、 王美平 老师及外语组钟忆群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全力帮助下,将自己的文章翻译成英文。

经筛选编辑,汇编成《泾县风物》中英文对照读本。

该读本共选文二十四篇,分为“名胜篇”“物产篇”和“人物篇”三个部分。

其中“名胜篇”有《桃花潭与太平湖》、《第一漂与月亮湾》、《吊栋阁与洋船屋》、《大观塔与小方塔》、《水西三山》、《琴高山》、《台泉山》和《文昌阁》八篇;

“物产篇”有《草木葱茏》、《珍禽异兽》、《地下宝藏》、《千年寿纸》、《汀溪兰香》、《涌溪火青》、《榔桥木梳》和《仙峰琴鱼》八篇;

“人物篇”有《包世臣》、《胡承珙》、《王稼祥》、《吴玉如》、《吴作人》、《吴组缃》、《朱践耳》和《查全性》八篇。

④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由 管泾燕 老师负责教唱《新四军军歌》、《别了,三年的皖南》、《茂林情思》、《桃花潭》、《桃花渡》、《人间几处桃花源》、《回云岭》、《云岭行》、《宣纸吟》等与泾县密切相关的歌曲,指导创作歌唱家乡的儿歌童谣,并择优汇编成《我们自己的歌》。

以兴趣小组的形式,鼓励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并产生辐射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又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⑤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成果。

由 余俊 老师会同我校负责计算机教学及校园网站管理的 何德明 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制作相关网页,在我校校园网上开辟了“《我们的家乡——泾县》”版块(共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秀丽山水”“丰饶物产”“风土人情”“古今名人”“锦绣文章”“今日泾县”八个栏目)。

建立了网络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了地方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大体框架是教师从地方课程目标或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出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指导工具使用方法、计算机建模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

这种方式便于师生互动可以更有效地学习,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4、对课程实施的研究  

①制定课程资源实施的计划  

课程实施对象:

七年级、高一在校学生。

实验老师:

七年级、高一全体班主任,课题组老师。

课时安排:

集中安排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集中安排:

每周三下午一节;

分散安排:

由各实验老师和学生自由协商安排。

组织领导:

学校统筹安排,教导处与教科室负责落实;

课题组长组织实验老师负责实施。

学校教科室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验收。

②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主要由汪汉旗、邓劲 松等 老师主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培训阶段、选题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

这四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相互推进的。

第一阶段:

培训阶段——集中上课,进行研究方法培训。

本阶段安排在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通过集中上课,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意义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二阶段:

选题阶段——确立课题,教师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

学生根据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进行选题。

课题确定主要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是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社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涉及发展自我、探究自然和亲近社会3大领域。

教师指导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排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确定课题并审定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

实施阶段——进行课题研究  

主要做好四件事:

(1)搜集资料,初步掌握有效的研究方式方法和途径;

(2)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

(3)初步交流,形成集体成果;

(4)做好文字记录,资料积累分析。

教师作为指导者,及时给予学生有关的咨询与指导,例如选哪些有关资料,如何使文章架构更清楚。

到了活动的结束阶段,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并定好稿。

为了使搜集的资料更有说服力,注意了时效性、可靠性、代表性、准确性原则。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本阶段安排在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主要做好三件事:

(1)总结整理,撰写有关小论文;

(2)参加全市组织的小论文比赛;

(3)成果论文汇编。

研究论文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求包括提出问题、摆明观点、论证观点、基本结论、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建议等。

5、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得失,形成成果  

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

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

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目的,目标是否明确、清楚;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

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

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

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总结成果,发现不足。

五、研究成效和结论  

(一)研究成效  

两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

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机制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机制,即“普查—筛选—归纳—提炼”的四个基本环节。

并且总结出每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普查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城市与县镇农村,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课程资源的拥有量也不相同,因此开发地方课程资源,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选择课题方向,确定指导力量,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时,制定适宜的办法。

普查是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基础工作。

课程资源充足是地方课程成功的要素,因此要积极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摸清本地学校有什么资源?

社区有什么资源?

社会机构又有哪些资源?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处的资料;

还有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有关资源,总之,要把本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做一次较彻底的普查,充分占有资料。

筛选课程资源的筛选是在普查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筛选的主要要求是:

一是地方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理想和培养宗旨,反映社会、地方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

二是地方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三是地方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筛选时特别要注意特色性原则。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首先要注意分析自己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文化特色,使地方课程既能依靠现有的优势,又能使本地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凸现和发展。

文化是课程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使其连绵不绝、流传不息,不仅是生活在这一地区成员的共同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这一地区学校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所在。

归纳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当地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

不论何种类型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对地方课程的建设有利,都应“拿来”。

在初步盘点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地方文化的特色,从培养目标、学生需要、学校发展、社会需要几个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估,加以归纳。

为下一步的提炼做好准备。

提炼并不是所选的资源都能利用,有些原始的资料只是简单的整理加工是不能转化为课程的,必须进行进一步提炼才行。

这是地方课程资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一步。

正如开采出的原油,经过不同的提炼方法,可以生产出不同的油产品。

提炼的过程最能体现开发者的匠心。

本课题组就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开发出“系列产品”,这是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方面非常独到的“工艺”。

2、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策略  

实施课程要注重过程性  

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实施课程应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校本课程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实施课程要注重人文性  

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使师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营造活动空间提供展示平台  

开发出的校本课程为课程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活动空间。

结合校园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富有整体感的影响力。

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

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物化成果的交流,也可以是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交流。

而从学校特色出发,与特色建设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活动主题  

利用课程资源形成学校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长线主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活和文化氛围,充分挖掘社区中蕴含的课程资源设计活动主题,不仅能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焦点问题。

同时将点上的活动与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点上落实,线上连贯,有机融合,长短互补。

这样既顺应了弹性课时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与需要。

构建评价体系注重多元性  

评价是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评价强调多元价值趋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方式。

不仅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