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907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通过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景点资源,为提升整体开展水平探索了新路。

2、城市环境和旅游景点更加精致。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强度、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优化,先后建成城东和城北客运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启动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重点交通工程,提升了城市综合效劳能力。

实施旅游名城建设规划,大幅度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建成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遗址公园等亮点工程;

完善了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完成东关街历史街区二期保护整治,修缮了阮家祠堂、小盘谷、冬荣园、逸圃等文保建筑,建成南门遗址展示馆、北门遗址公园、崔致远纪念馆等文博场所,进一步展示出古城深厚的

文化底蕴。

城市中新增多处沿街、滨河公共绿地,街景全面美化亮化,河道全面综合整治,环古城的沿河健身步道系统全部打通,重现出“绿杨城廓〞的秀美风貌。

“精致扬州〞的城市魅力进一步凸显,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3、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影响力日臻强大。

每年举办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国际性的活动,构建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性交流平台,放大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品牌效应。

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屡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向全国和世界宣传推介扬州;

带队赴北京、上海、杭州和境外一些重要城市举办“扬州日〞活动,掀起宣传促销攻势,扩大扬州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播送、报纸、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短信、数字宽频等新兴时尚媒体的作用,形成立体宣传阵势。

积极推介“烟花三月下扬州〞、“追寻大运河源头〞、“绿杨城郭、宜居扬州〞、“精致的盐商生活〞等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国内和日、韩、东南亚、美加等境外客源市场,扬州的城市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4、旅游产业开展、转型和提升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佳音频传。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面积3年扩大5倍,形成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等称号;

宋夹城遗址公园成为国内首家考古

遗址公园;

东关街创成“全国十大历史名街〞。

这些“国字号〞成为扬州旅游的响亮名片。

迎宾馆升级为五星级宾馆,汇金玄武、扬州金陵大饭店等一批高档饭店和长乐客栈、逸圃等精品酒店相继对外营业,提升了旅游接待效劳水平。

精心打造的天沐温泉、京华城4A级休闲旅游区、1912新型旅游商业休闲街区和县域生态旅游片区的建成,形成城乡互动,拓宽了全市休闲度假旅游的支撑面。

旅游业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2022年的1136.91万人次提高到2022年的23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04.6亿元增长到253.2亿元,占GDP比重由4.34%上升到5.58%,在省内排名第5位。

二、加快我市旅游业开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照国务院《意见》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规划目标,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十分丰厚的历史名城,加快开展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如下:

1、高端客源较少,消费档次较低。

作为拥有一流旅游资源的城市,旅游业绩却屈居二流,反映了旅游产业开展层次还不高。

从客源构成看,境外游客较少,去年我市入境游客50万人,仅占旅游总人数的2.12%,远低于同期苏州169万人和南京113万人水平;

从消费水平看,去年来扬国内游客人均消费942元,低于同期省内平均1160元的水平。

高端客源少,消费层次低,主要是对目标客源的定位和高端市场的培

育还停留在被动状态。

2、旅游产业链关联度不高,旅游配套功能有待完善。

我市旅游业仍未走出“门票经济〞阶段,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开展、扩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还不强。

特色休闲效劳、特色餐饮效劳、特产商场均与旅游线路脱钩,未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适应需求的集聚区。

高档宾馆、高档休闲工程开展相对滞后,效劳大型活动、接待高端游客的能力缺乏。

城市的旅游配套功能和整体效劳水平与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差距较大,“国字号〞品牌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双东历史街区,配套效劳功能还不够完善。

3、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我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但随着旅游业快速开展,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中改革不到位的局部,日益成为产业开展的束缚。

一方面,旅游业宏观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强化,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尚未形成高起点联动、专业化开发、综合管理的合力。

另一方面,国有旅游龙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的权限,自主营运的动力缺乏,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景区、保护古城的高额负债得不到合理补偿,难以实现可持续开展;

旅游业市场开放度不够,重要旅游产品的专业筹划和工程建设仍依赖政府投入,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营销宣传还抓在政府手里,经营主体的活力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三、加快开展我市旅游业的建议

篇二:

关于加快开展我市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开展我市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供稿时间:

2022-3-22

为促进我市生态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推进“汕头生态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从四月下旬开始,市政协副主席宋汉杰、许瑞明带着市政协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与澄海区政协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就汕头市生态旅游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听取市旅游局关于我市生态旅游情况的通报,实地观察了澄海东里镇的红树林、盐鸿镇原钨矿采掘区、樟林古港、新兴街等地。

调研组还组成小分队,先后到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等区〔县〕调研,听取当地旅游部门的情况介绍,观察了局部较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景点,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座谈。

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市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汕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市中心区域既有内海,又有外海,这在全国中别具特色。

这里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穿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空气质量优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根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经过努力奋斗开拓,旅游开展呈现良好态势。

1、具有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独特的资源优势。

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民俗风情独具韵味,潮汕古建筑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以海湾、海滩、湿地和岩洞为主,金平区的牛田洋湿地;

濠江区的礐石风景区和海山资源;

澄海的红树林湿地、莲花山和陈慈黉故居;

潮阳区的莲花峰、灵山、大峰风景区;

潮南区的雷岭温泉、大南山;

南澳生态海岛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

经济的蓬勃开展,为我市旅游资源增添无穷活力。

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染,积极的人文精神,将为生态旅游开展提供知识和智力的支持。

2、具有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

西南往广州、深圳,东北往福建省,都有高速公路相通;

西北部有铁路通往江西省和湖南省;

汕头空港与国内4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通航;

汕头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95海里,与台湾高雄相距仅180海里,交通非常便利。

区位十分优越便捷。

上述交通所连结的地区经济比拟兴旺,是旅游消费增长的地区。

3、具备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的产业根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旅游根底设施有所开展,旅游效劳质量有所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较强,有了一定产业根底。

到目前为止,现已开发景区〔点〕4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风

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各1处。

全市旅行社已开展到60家,星级饭店42家。

旅游交通得到改善,餐饮娱乐供给较充足,购物场所不断增加,旅游要素逐步健全,具备大力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二、制约我市生态旅游开展的主要问题

1、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

从各地开展旅游的经验来看,没有精品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市场。

虽然我市旅游业起步不能算晚,但至今没有整合出有自己独特精品来推动旅游经济开展。

我市拥有较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南澳岛、礐石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海关博物馆、英领事馆旧址等,但由于规划设计和开发资金缺乏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不太清晰,一些景区建设存在随意性强,不经市规划就开发,很不标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参与者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旅游热点。

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尚处于成长期,除了必须加大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外,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趣向,因而宣传促销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全市由于产品规模小、精品少、缺乏吸引力,加上城市形象宣传经费缺乏,对省内、国内宣传促销缺乏,汕头知名度下降,致使我市在旅游大格局中竞争力不强,很难进入游客的视野,对游客出行去向决策影响力不大,产生不了吸引力,影响了我市旅游业的开展。

3、交通不便,无旅游专线,成为制约生态旅游业开展的“瓶颈〞。

虽然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点〕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给游客造成诸多不便。

生态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是收入较为稳定、可以享受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城镇居民,许多景区、景点有许多人想去,但由于没有旅游专线车,又缺乏方便游客出游的公交车,乘公交车那么耗时耗力,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本地居民参与人数较少很难开展“一日游〞,而外地来汕过夜但又不参加旅行团的游客,没有了便捷的公共交通,景区点又没列入公交车路牌名,就减少了到景点游览的兴趣和动力,限制了我市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开展。

4、我市的旅游业目前还停留在单纯的旅游景点观光上。

“购〞和“娱〞是我市旅游业“六要素〞中最薄弱的环节,游客参观游览往往是“走马观花〞,滞留时间短,无综合性旅游购物点,无娱可乐,旅游消费相对单一,对效劳业、加工业以及就业的刺激和辐射带动力不强。

5、生态旅游形式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馈乏。

旅游是创意产业,是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文化产业。

由于目前我市的生态旅游不管当地居民或外地游客在汕头开展生态旅游大多数选择的是南澳岛、礐石风景区等,而这两处景区都是以休闲、欣赏为主,参与互动性的活动根本没有,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生态旅游业向高层次和规模化开展。

三、加快开展我市生态旅游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

旅游业开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部门切实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强化对我市旅游工作的领导,建议成立市旅游工作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挂帅,人大、政协领导参加,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市旅游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从宏观上把握全市旅游产业开展的方针和指导,组织制定旅游产业开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工程开展调研、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开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

建议出台加快全市旅游开展的旅游开展规划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落实责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实现全市旅游的跨越式开展努力扎实工作。

同时,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上年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下一步旅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旅游工作委员会根据旅游开展重大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分析情况,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

要把开展旅游的工作列入实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2、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

旅游业要大开展,必须大投入,没有大的投入,开展旅游业是一句空话。

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旅游列入引资工程推向市场,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从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入手,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把现有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的景区、景点管理机构,一步到位改制成政府持股、其他投资者持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

鉴于此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着手研究起草方案,先行试点,边实施,边标准,成熟后再向全市其他景点推广。

第二种,把景区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和有经营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大公司转让,这种做法外地已有很多成功先例。

景区企业只要能够招揽到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受让方,我们都可以在确保“双赢〞的前提下进行经营权转让。

第三种,以银企合作“模式〞突破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资金瓶颈。

可以探索以旅游工程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向银行贷款的路子,通过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开放式旅游基金和股权置换方式进行市场融资,解决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瓶颈。

必须全方位开放旅游业,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开发经营,调动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业引进国内外大旅行社、旅游酒店集团的资本、、管理技术和人才,成效突出的,市委、市政府应予以重奖。

3、进一步精心培育旅游品牌。

当前游客旅游意识更加成熟,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档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开展高档次、高水平的旅游产品是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旅游经济开展具有超常规、跨越式的特征,一个地方旅游经济开展的水平不在于开展的先后,而在于对战略品牌的掌握,许多地方由于一两个品牌的成功,而成就了大旅游的目标。

尽管我市旅游业开展总体水平滞后,但只要通过建设培育2-3个在全国有名的精品旅游景点〔建议重点打造南澳生态岛、礐石风景名胜区和澄海东里红树林湿地海上游、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前美乡村旅游、在

南澳或澄海建海上北回归线〕,就可以实现带动全局的目标,从而把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要开发各景区〔点〕潮汕民俗文艺表演节目,增加民间艺术表演,如潮汕工夫茶、潮汕木偶戏、潮州音乐等活动,进一步配套建设美食城和汕货特别是名优产品购物商场。

4、进一步加强根底设施建设。

要根据全市旅游业开展的需要,把旅游根底设施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旅游开展条件。

加大主干线与景区之间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增加通达景区〔点〕公交线路、班次。

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标准管理的原那么,建设改造一批不同档次的宾馆饭店、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和家庭旅馆,提高接待能力。

重点旅游区要尽快建成协调、畅通、便捷、平安的旅游设施,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进一步强化宣传促销力度,打造著名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热点。

要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市场开发机制,明确我市“政府做好形象、企业做精产品、旅游做大平台〞的市场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新途径,筹划有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和宣传促销活动,把政府和部门举办的经贸、文化、体育等活动与旅游宣传促销结合起来,注重宣传的公众性,要创新方法手段、强化媒体宣传,加强与全国性主流媒体合作,重点做好省市媒体宣传推介工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宣传,如在政府信息网等开展宣传我市旅游的电子商务平台。

建议市两报两台〔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电视台、电台〕开办旅游专版专栏大力宣传汕头旅游产品,发布公益性旅游广告。

要推出独具潮汕生态特色的旅游线路,为来汕游客提供丰富的选择。

我们应该借助“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结合南澳岛等著名景区〔点〕的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我市的生态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介我市的生态旅游品牌,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的合作互动,形成生态旅游热点。

6、开发中要注意对景区、景点自然的保护。

开展生态旅游,自然是根本,因此,景区景点的开发要坚持先天保护和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饰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做到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一管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实施中追求自然。

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界定保护区、规划区、建设区,严格防止和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及建设性污染和建设性破坏。

确保生态完美,风光秀丽,不断增强我市生态旅游景观在国内外的吸引力。

7、开辟生态旅游专线,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条件。

市民普遍反映我市旅游景点交通不便,交通客运部门应在重点旅游区与区域之间开辟周末或节假日,尤其是在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期间,生态旅游专线车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

同时,景区内部也应提供一定的交通方便,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

关于加快开展宁陕生态旅游的建议

宋礼孝文章来源:

宁陕政府网站点击数:

232更新时间:

2022-10-30

生态旅游是宁陕独有的资源特色,也是宁陕最大的资源优势,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加快宁陕生态旅游业开展步伐,使其尽快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支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生态旅游是加快宁陕开展的客观选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位于西安、汉中、商洛、安康四市交汇部,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县、退耕还林示范县、水电农村中级电气化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县和国家级绞股蓝种植示范基地。

立足自然禀赋,审视市场前景,加速开展我县生态旅游产业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

秦岭作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中国南北气候带的分界线和“国家中央公园〞而闻名海内外。

宁陕素有“秦岭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全县林地面积32万公倾,森林覆盖率高达90.2%,居全省之首。

良好的生态植被和有效的保护使我县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境内动物种类达110余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宝级的珍禽异兽齐聚一域;

有景区景点200余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同时,我县地处汉水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修养区,有河流120余条,急流飞瀑随处可见。

一年四季,鸟语鹊唱,蝉啼蛙鸣,蜂飞蝶舞,鹭跃鹰翔,春来草长莺飞,夏来山花烂漫,秋来层林尽染,冬来松苍柏

篇三:

关于全市旅游业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旅游业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讨论稿〕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旅游开展大会精神,使旅游业成为开展生态经济的先导产业和建设通道经济特色市的重要内容,提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开展的总体水平,根据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安排,市政协组织局部政协委员并邀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座谈讨论、赴外考察等形式,对全市旅游业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我市旅游业开展经历了外事接待〔1980年前〕、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过渡〔1980年至1990年〕、开发起步〔1990年至2022年〕和快速开展〔2022年以来〕四个阶段。

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开展的实施意见》和《宁安市旅游业管理暂行方法》,编制并批转实施了《宁安市旅游业开展规划》和《宁安丹霞地貌旅游区开展规划》,县〔区〕及主要景区开展详规逐步制定与实施。

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开展旅游业的意见》、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和全市旅游开展大会精神,旅游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宣传气氛更加浓厚,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根底设施逐步改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

健康开展势头。

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A级旅游景区15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8家,国家级水利名胜景区6家,省级风景名胜区3家,省级森林公园5家,省级地质公园1家,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1家。

各类宾馆206家〔其中星级宾馆9家〕,接待床位总数达10020张,100个餐位以上的酒店餐厅178家,娱乐场所120多家,旅行社14家。

同时,形成了以石岗墩国家级高科技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为龙头,全市20多家休闲度假村为骨干,城郊400多家“农家乐园〞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

202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到达2.16%,旅游行业从业人数到达1.05万人。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思想认识统一,加快旅游业开展的气氛日益浓厚。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我市资源禀賦,结合宁安实际,把培育和开展旅游业放在区域开展战略优先位置,确定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生态经济建设的突破口,作为强市富民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带动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来培育,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旅游产业大市的目标,这些战略部署、目标任务为我市开展旅游业指明了方向,广阔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统一,全市上下抓旅游促开展的愿望强烈、气氛浓厚。

2、狠抓工程建设,旅游景区景点根底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争取国债工程、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共投资近8亿元完成了一批旅游根底设施建设工程。

先后实施了宁安大佛寺、肃南马蹄寺和高

台烈士陵园等旅游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在景区修建21座三星级旅游厕所。

马蹄寺2351.78万元世行贷款工程正式实施,投资4473万元的丹霞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宁安湿地公园、滨河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宁安大佛寺、肃南马蹄寺、高台骆驼城三处国家级文物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推荐名单,以工程带动的旅游景区景点的根底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3、强化宣传促销,金宁安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宁安旅游品牌,在中央、省、市报刊、电视台大力推出七彩丹霞、宁安湿地公园、丝路明珠金宁安等专题节目和系列报道。

邀请海内外、省内外多家知名卫视来宁安采风,拍摄观光片,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节会,建立金宁安旅游网站,扩大旅游工程的宣传,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对宣传宁安旅游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促销,“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金宁安旅游目的地形象日趋鲜明。

“宜居宜游、绿洲宁安〞的旅游品牌已在旅游市场产生一定效应,客源范围更加广泛。

仅今年1-7月份,就接待境内外游客102.4万人〔次〕,同比增长50.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70.4%,全市旅游业开展步入快车道。

4、加强行业管理,旅游市场日益标准。

旅游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家公布的旅游行业标准,实施一年一度的旅行社、星级宾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