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9514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型胱氨酸尿症0Word文件下载.docx

正常时,ATP分子的腺苷酰被转移到蛋氨酸上,形成腺苷基蛋氨酸,这样以后就能参与几种转甲基反应。

在正常人细胞内,S-腺苷基蛋氨酸转甲基形成S-腺苷基同型半胱氨酸,后者可很快水解,并可与丝氨酸合成胱硫醚,其间经过一步转硫反应也可再甲基化而形成蛋氨酸或氧化为同型胱氨酸。

开始两步的蛋氨酸代谢反应受阻滞,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沉积于组织中,同时其在尿和血清中的浓度也升高,蛋氨酸约占饮食蛋白中氨基酸的2.5%,在体内一部分合成组织蛋白,主要部分转化为胱氨酸、同型胱氨酸及其他衍生物(图1)。

  目前至少已发现了5种类型的酶活性缺乏,其中以胱硫醚合成酶活性缺乏是最常见的类型: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简称合成酶型。

此型最多见。

蛋氨酸经中间代谢产物S-腺苷基蛋氨酸和S-腺苷基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后者可被氧化成同型胱氨酸或丝氨酸并结合成胱硫醚。

由于从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胱硫醚的代谢途径发生阻滞,因而血和尿中同型胱氨酸和蛋氨酸浓度都增多。

导致患儿体内蛋氨酸及其代谢物(同型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蓄积在体内,不能转化为胱硫醚(cystathionine,脑中正常存在的氨基酸之一)。

形成胱硫醚的反应受胱硫醚合成酶催化,该酶需维生素B6作为辅酶。

因此,部分病例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有效。

  2.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缺乏型简称甲基转移酶型。

此酶是通过四氢叶酸(THF)的甲基转移作用,使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的重要活性酶。

其活性需要有维生素B12(氰钴胺)的辅酶作用参与。

此酶缺乏时病人血中的甲硫氨酸含量常偏低。

尿中排出大量的同型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等。

此型病人的甲基转移酶酶蛋白本身的活性并未降低,而有辅酶(维生素B12)缺陷。

正常时,同型胱氨酸经过甲基化作用可形成蛋氨酸,这种转化是在甲基转移酶催化下进行的,所需辅酶是维生素B12的活化型,即甲基维生素B12。

本型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代谢异常,不能将体内吸收的维生素B12在细胞内转化为活性型的有辅酶功能的维生素B12所致。

  3.N5,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型简称还原酶型。

此酶的功能是催化N5,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为N5-甲基四氢叶酸。

后者可为同型胱氨酸经甲基化而转变为蛋氨酸的反应中提供甲基。

该酶缺乏时,不能形成足够的N5-甲基四氢叶酸,所以可引起同型胱氨酸甲基化不足导致同型胱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沉积于体内,而蛋氨酸的浓度明显低下,同时出现同型胱氨酸尿症。

  4.氰钴胺还原酶缺乏型此酶是维生素B12的主要代谢酶,影响多种辅酶的活性。

  5.混合型上述第2与第4型的混合型。

  正常时,胱硫醚合成酶存在于肝和脑组织内。

此酶缺乏时,酶活性只有正常的1%~2%。

由于同型胱氨酸不能形成胱硫醚,所以血中的同型胱氨酸和蛋氨酸都增多,尿中也可排出大量的同型胱氨酸和一定量的蛋氨酸。

  甲基转移酶缺乏引起的同型胱氨酸尿症,血浆中甲基B12减少,血和尿中同型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都增多,血中蛋氨酸不增高,甚至减少,这也是与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的主要不同之处。

血和尿中胱硫醚增多,血中叶酸也增多。

  病理改变表现:

  血管病变:

各种器官内的血管(动脉和静脉)都表现为血管内膜纤维化、增生、弹力纤维破坏和管腔狭窄或闭塞。

主动脉有缩窄或扩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大血管中层变薄,动脉和静脉有血栓形成。

本病血栓形成,可能与高浓度的同型胱氨酸能激活凝血因子或改变蛋白多糖的结构有关。

  脑部病变:

脑白质内有多灶性脱髓鞘性变、血管损害、多发性栓塞灶形成脑软化及海绵样变性。

硬脑膜窦可见有血栓形成。

于脑实质内还可见神经元丧失。

  肝脏病变:

肝内可见有脂肪变性,伴有粗大的线粒体及多泡性小体。

  肾脏病变:

肾内可见有上皮细胞肿胀。

  肌肉病变:

横纹肌显示有局灶性碎片形成“Z”带破坏及肌丝结构紊乱。

  眼部病变:

眼内组织最常见的改变是有小带状异常。

  骨骼病变:

骨骼改变为骨形成不良的骨质疏松。

【症状】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

患儿在出生时正常,多于生后5~9个月发病。

  发育异常:

患儿发育延迟,身材矮小,直到1岁才能独立坐着,到2岁才能勉强走路,呈鸭步态。

  智力障碍:

程度因人而异,智力低下和反应迟钝且有缓慢发展的倾向。

反应迟钝,有语言障碍。

  神经系统:

除癫痫发作外,尚可出现肌阵挛发作、痉挛、深反射亢进等症状。

  循环系统:

发生静脉闭塞和脑血管栓塞,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而发生周围动脉闭塞、肺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者则较少见。

肾动脉栓塞可引起高血压,冠状动脉栓塞可发生心肌梗死,也可发生凝血酶原减少和肌病等。

  皮肤:

皮肤血管病变常引起皮肤网状青斑,此外皮肤变薄,面颊部常显著潮红,头发常稀少、本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感受器:

晶体脱位多在10岁左右发生。

在青春期,约90%的病例可出现这种眼部特征性改变。

晶体常向下脱位。

晶体脱位的方位、发生时间和损害类型,均不同于马方综合征。

还可发生虹膜肥厚和近视,而发生青光眼、白内障和视神经病变者则较少见。

  运动系统:

几乎所有病人在青少年期都可出现骨质疏松,其他骨骼异常可有脊柱侧弯、胸廓畸形、高腭弓、膝外翻伴有膝关节粗大和高足弓等。

长管骨常细长,许多病例还可出现蜘蛛指,容易发生骨折。

无马方综合征所特有的关节和韧带松弛。

  该型患儿可出现以上所有特征及严重智能发育障碍并早期死于血管病变。

但也可仅有晶体脱位和轻度骨骼改变而无其他异常者。

  2.甲基转移酶缺乏型:

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可有智力发育延迟、四肢细长、蜘蛛样指(趾)、身材细长、体格发育落后、反复感染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惊厥等。

部分病例可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肝、脾肿大。

晶体脱位、骨骼异常和血管闭塞则较少见。

本型虽有甲基丙二酸尿,但没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

  3.还原酶缺乏型:

在临床上与以上两型表现不同,其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智力低下、紧张症、周围神经病变、肌病、精神分裂症样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没有血管、骨骼和晶体症状。

在不同的家族中酶的缺乏程度和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别,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酶活性的完全缺乏可引起新生儿窒息、惊厥、小头畸形和痉挛。

此型中还有一些病人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同型胱氨酸尿症和甲基丙二酸尿症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小儿期有严重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烦躁不安,消瘦,反复感染,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无神经、骨骼、血管和眼部异常。

  实验室检查

  ①尿同型胱氨酸测定:

可用筛查法,即硝普钠试验,1ml尿液中加入5%氰化钠水溶液,放置5分钟,加入5%硝普钠水溶液一滴,出现红色或紫红色为阳性,表示尿中含硫氨基酸过量。

  ②确诊:

应进行血液氨基酸分析分析,本病血中同型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增高,蛋氨酸水平则根据生化缺陷类型二变化。

  ③明确分型:

可以通过测定肝活检标本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酶活性来进行,也可用此法检出杂合子。

  ④产前诊断:

可测羊水或绒毛膜细胞的酶活性。

【饮食保健】

  暂无相关资料。

【护理】

【治疗】

  1、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多数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根据此情况,我们可以从加强婚姻法中的“禁止近亲结婚”方面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有效的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2、血管闭塞性疾病形成早晚、部位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青少年型心肌梗塞的少见原因之一,需长期随访。

眼科医生对于双眼晶状体脱位的发生,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检查及随访工作。

【检查】

  1.尿同型胱氨酸测定:

可用筛查法,即硝普钠试验:

尿液1ml加入5%氰化钠水溶液,放置5分钟,加入5%硝普钠水溶液一滴,出现红色或紫红色为阳性,表示尿中有过量的含硫氨基酸。

  2.确诊:

血液氨基酸分析,本病血中同型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增高,蛋氨酸水平则根据生化缺陷类型二变化。

  3.酶活性测定:

测定肝活检标本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酶活性可以明确分型,也可用此法检出杂合子。

  4.产前诊断:

可测测羊水或绒毛膜细胞的酶活性。

  5.X线检查:

可见骨质疏松,椎体背侧呈双凹形,以及脊柱侧弯等。

眼部症状多有晶体脱位,多发生于3~10岁间,常伴青光眼,视网膜剥离。

  6.血管造影:

血管钙化在血管造影中血管内膜呈条纹波浪状外观,体循环和肺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和栓塞)。

  7.肌电图:

在伴发下肢肌无力的病人中,肌电图检查可测出低幅多相电位的肌源性损害表现。

【鉴别】

  1、应首先排除Marfan综合征。

  二者的共同点是晶体异位、蜘蛛指(趾)、心血管症状。

  遗传方式不同:

Marfan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病为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不同:

Marfan综合征指趾细长自出生即可见到,且没有本病那种生化代谢异常;

本病患者在出生时为正常,数年后骨骼的生长不成比例,而四肢加长,此外还有血栓栓塞症状,骨质疏松,椎骨有双凹畸形等。

  临床通过血管造影、CDI、MRI以及病史、体检、化验相鉴别,尿同型胱氨酸定性试验是二者鉴别的主要依据。

  2、临床上还需与引起神经、骨骼异常的黏脂贮积症相区别。

通过有关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很容易区分。

  3、本病三型的生化缺陷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故必须将三型加以区分。

本病三个临床分型的鉴别见表1。

【并发症】

  本病还可病发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惊厥、偏瘫等圣经精神症状。

病人可有弓形足、脊柱侧凸及后凸等,毛发淡黄、稀少和质脆。

同型胱氨酸尿症发生脑梗死者可有偏瘫、失语和抽搐。

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病人青春期可死于冠状动脉闭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