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95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瞿秋白Word文件下载.docx

1922年陈独秀、瞿秋白等在共产国际四大于是瞿秋白于1923年1月13号回到北京。

1923年2月,瞿秋白部分翻译《论列宁主义基础》。

为了更好地传播列宁主义,瞿秋白翻译了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同年4月22日在《新青年》第1号上发表。

在此之前,瞿秋白还撰写了许多介绍列宁、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方面的文章。

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亦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也在1923年8月撰写发表了《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为上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规划。

他们设想把上大办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

后补执行委员

并着手制定学校章程、整顿师资队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等项工作。

同时,瞿秋白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季刊《新青年》的主编,同时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3年底,瞿秋白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

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瞿秋白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经常奔波上海广州之间,负责处理两党合作问题。

1924年7月,根据孙中山建议,国民党中央设立政治委员会,孙自任主席,瞿秋白当选为5人委员。

这一时期,瞿秋白同时还以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指导工作。

同时还担任上海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工作。

击退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

中共政治局委员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瞿秋白同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刘少奇等领导了爱国反帝运动。

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

1926春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主持中央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同月22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瞿秋白赶到拉斐德路暴动指挥所参与领导起义。

当晚,出席中央和区党委联席会议,连夜起草《上海二月二十二日暴动后之政策及工作计划意见书》,提交中央特别委员会。

2月25日至3月2日,出席中央特别委员会会议,讨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问题,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

3月从上海到汉口,负责第五次代表大会事宜。

4月11日,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序。

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在第一天陈独秀做中央报告后,第二天瞿秋白便散发《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尖锐的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及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瞿秋白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并任政治局常委。

1927年7月12日,共产国际指令改组中共中央的领导,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

7月13日,瞿秋白和鲍罗廷秘密前往庐山,一是商讨中共中央的领导改组问题,一是计划武装暴动。

下旬瞿秋白回到武汉,参加了7月25日召开的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同意了南昌举事的提案。

8月1日,南昌起义终于实现。

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共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的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及秋收起义。

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与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

但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左”的情绪,形成左倾盲动错误。

12月广州起义的失败使瞿秋白等中央领导人有所觉悟,及时发现纠正了左倾盲动错误,并在1928年3、4月间的临时常委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在实践中基本结束了全国范围内的左倾盲动错误。

代表团团长1928年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

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

但1927年夏,米夫、王明一伙捏造了“浙江同学会”事件。

1929年夏,王明一伙利用联共反右清党运动,掀起中山大学风潮。

他们先是举行“十天会议”形成“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王明的带领下喧嚣、起哄、谩骂,使用一切卑鄙手段攻击中共代表团,将右倾和左倾的帽子一切扣到瞿秋白头上,导致秋白的三弟景白的“失踪”。

1930年春在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瞿秋白被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8月26日回到上海。

在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判立三冒险主义路线。

但由于瞿秋白“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于是1931年1月7日在米夫操纵下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不仅开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至此米夫达到了控制中共中央的目的,而野心勃勃的小人王明也一步登天,6月向忠发叛变后成为代理总书记,去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由博古(秦邦宪)接任临时中央总负责人。

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

1934

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于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虽然几经要求随军长征,但还是被留在即将沦陷的瑞金。

[4]

从容就义

一九三四年,宋希濂任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长,九月与红军作战负伤,送医院治疗。

一九三五年二月下旬,国民党陆军纵队司令汤恩伯通知三十六师,说由项英、陈毅率部约七八千人,正在瑞金、会昌、长汀之间地区活动,他奉蒋介石之命,负责迅速肃清这支红军,要三十六师派一个旅前往堵击。

三十六师派出部队以后,汤恩伯便从瑞金方面发动进攻,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加之空军助战,逐步向赣闽边境的红军逼近。

由于兵力相差悬殊,项英、陈毅立即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兵分三路。

结果,向东走的一路约一千多人,被三十六师一○八旅解除武装。

从俘虏口供中,一○八旅旅长钟彬得知红军主力部队向西走,另有一部三百余人向上杭方面去,在这三百余人中,有瞿秋白在内。

钟彬立即将此情况电报长汀三十六师师部。

不久,向上杭方面走的红军三百余人,均被当地的保安队俘获。

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其祥,即在其中。

保安队将所俘红军三百余人逐一查问后,便肯定瞿秋白在其中的二十多名干部之中。

接着是个别审问,一次二次,仍然没人供认。

遂软硬兼施,一则严刑拷打,二则“谁说出来就释放谁”,结果,一个人供出何其祥就是瞿秋白。

关押期间宋希濂与瞿秋白有多次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

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

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

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

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

“此地甚好!

”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年仅三十六岁。

一位临场记者这样报道瞿秋白就义时的情景: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

瞿秋白来到中山公园,“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

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饔。

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酒半乃言曰:

“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

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瞿秋白说罢此话,坦然正其衣履,到公园凉亭前拍了遗照——他背着两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

瞿秋白在刀兵环护下,慢步走向刑场。

刑场在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距中山公园二华里多。

倘是怕死的人,不要说步行两华里,就是二十米也无法走,恐怕是要被人拖行的。

瞿秋白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

继而高唱国际歌,打破沉寂之空间。

到了罗汉岭下,他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

“此地甚好”,接着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革命影响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蔡和森、张太雷、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罗亦农、刘少奇、向警予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

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瞿秋白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和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主持作出的中国共产党扩大的6届7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55年,中共中央将瞿秋白同志的骨灰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瞿秋白故居,于1982年3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中国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

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邓小平书写。

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在西院,《瞿秋白故居陈列》在东院。

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

编辑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纪念瞿秋白、学习瞿秋白、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瞿秋白对政治,甚至是他的同志都有一种深刻的疏离感,而对他的信仰,也仅仅是对最后那个光明无比的理想社会还有所期望。

因为这个理想的社会,跟他投身革命之前所抱定的“无政府主义”与“和平博爱”不冲突,或许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这个光明的境界。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瞿秋白,便不得不承认,他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因为深刻的疏离感让他无所遁形。

然而,生命已经开始了,也不得不让这痛苦继续下去。

好在,在痛苦的一生中,不全是痛苦,到底还有快乐的时候。

当他遇到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女士的时候,他是快乐的。

当第一任妻子去世,他又遇到第二任妻子杨之华女士的时候,他也是快乐的。

当鲁迅先生将他当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朋友时,他还是快乐的。

虽然,据他说他因为“历史的误会”参加了共产党,并担当了一段时间的领导,给他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想象他在那许多痛苦的间隙中也同样会有不少的小快乐吧。

然而,这些快乐的总和是否能够抵得上疏离感给他带来的痛苦,我们却是不得而知的。

但是,疏离感一定会给他带来莫大的痛苦,这却是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真实的瞿秋白,那个说过“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我倒怕人家‘钦佩’”的瞿秋白!

文学造诣

概述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

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

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

根据他临终前的自述,他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参与政治运动,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与鲁迅的交往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

瞿秋白曾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把瞿看作知己,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联赠予。

瞿秋白也写过《〈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鲁迅的杂文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

瞿秋白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

瞿被处决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

“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

文学影响另外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曾合作制订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

在吴玉章的倡导下,“北拉”在延安甚至一度取得了和汉字相当的地位。

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通过这套拼音文字脱了盲,不但能读拼音报,还能写简单的信件。

这更坚定了语言学家们对新文字的信心。

不过,连年战乱,新文字的实验和推广始终没有在全国铺开。

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

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落叶寒泉听不穷。

(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万缘空。

(郎士元)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

秋白曾有句:

“眼底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

秋白绝笔(——这是瞿秋白人生最后一个梦境,也是他的绝笔。

在此之前,36师参谋长奉命把蒋介石的处决密令暗示给他,期望他能在最后时刻回心转意。

然而,瞿秋白同往日一样,沉静,安详,毫无惧色。

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起床,自己换上了洗净的黑短褂、白中裤、黑袜、黑布鞋。

梳洗后,静静地坐在桌前,点上烟,喝着茶,翻阅着唐诗,吟读、思索,写下他的这个梦境……)瞿秋白狱中语丝: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家庭背景

瞿秋白祖籍湖北省黄梅县,是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据《瞿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金青光禄大夫瞿昉,世居湖北黄梅。

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

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

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

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

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

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个人情感

第一次爱情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

第一个爱人王剑虹(1903年-1924年7月),四川酉阳人,土家族,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

1923年两人相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

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

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

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第二次爱情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

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

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

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

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

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然而,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盾。

她选择回避,跑回了萧山母亲家。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

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爱?

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

于是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

不曾想,沈剑龙竟然和瞿秋白一见如故,对瞿秋白的人品与才华十分尊敬、仰慕。

面对复杂的感情问题,他们三人开始了一场奇特的“谈判”:

先在杨家谈了两天,然后沈剑龙把瞿秋白、杨之华接到他家去谈,各自推心置腹,互诉衷肠,又谈了两天。

最后,瞿秋白又把沈剑龙和杨之华接到常州,再谈。

当时瞿家早已破落,家徒四壁,连把椅子都没有,三个人就坐在一条破棉絮上谈心。

谈判结果是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三条启事:

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祝贺。

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

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曾有人问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她这样回答:

个人影响

“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

”1955年,经过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

杨之华的心得到了安慰。

她怀念、铭记着瞿秋白,直到自己生命终了。

瞿秋白的一生,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重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

历史评价

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

“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陈运和诗《瞿秋白与长汀》赞“一位中共最有文艺细胞的领导人,曾在长汀被反动派枪杀;

进步的作家中,或许鲁迅挺了解他。

一首《国际歌》就是这瞿秋白,首先带给了苦难迷茫的古老中华。

临刑前,也没忘了其高亢旋律,一步一个音符,唱到生命的终点并不惧怕!

甚至,连执行命令的某些刽子手,同样佩服过所谓‘罪犯’的人格伟大。

多年后,一篇遗作曾引起争议,更多人却欣赏《多余的话》。

如今,接纳烈士最后体温的那块草地,已变成一巨石铭刻当时壮烈的倒下。

世界语者

‘左倾’领导不让他跟随长征,如果走啦,历史结局大概会另一说法!

而此刻,我一一细瞧关押室、秋白亭、就义处,诗敬仰、文怀念党史上的又一伤疤。

瞿秋白呵,自己同你行的同一条路;

瞿秋白,永远的革命文学家!

瞿秋白(1899-1935)出生于江苏常州,祖籍湖北黄梅。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三十年代革命文化运动、特别是拉丁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著名作家。

二十世纪20年代初接触世界语,赞成世界语的理想,并积极宣传和提倡。

他在创造拉丁化新文字时吸收了世界语的优点,在拟订字母方案时采取了世界语字母作为标准。

他在《新中国文字母表》一文中说:

“新中国文的字母采取世界语字母做大致的标准,而加以相当的变更。

这使得中国接受外国文的字眼来的格外方便。

读音和写法都可以和世界语差不多相同,所以新中国文也可以叫做Esperanto化的中国文”。

主要遗著有《瞿秋白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