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960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古诗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眼角。

决眦:

极力张大眼睛。

入归鸟;

目光追随归鸟。

入:

受到眼里,即看到。

会当:

古人口语,终要,一定要。

凌:

登上。

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到时候,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地矮小!

3、《前出塞》(唐)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挽:

拉当:

应当擒:

捉拿列国:

各国

疆:

边界苟能:

如果能侵陵:

侵犯

拉弓要拉最强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不能杀太多,各国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

听说。

官军:

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

收复。

河南河北:

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

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

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涕泪:

流泪;

流涕。

却看:

回过头来看。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

忧愁。

漫卷:

胡乱卷起。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喜欲狂:

高兴的要发狂。

纵酒:

尽情的喝酒。

青春:

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

作伴:

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巴峡:

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

今属湖北。

洛阳:

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时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5、《八阵图》(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

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八阵:

天、地、风、云、龙、虎、鸟、蛇。

图:

法度,规模。

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

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

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三分国:

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

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

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6、《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

指京城长安。

感时:

感叹时事。

花溅泪:

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鸟惊心:

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烽火:

这里指战争。

抵:

值。

短:

短少。

浑:

简直。

簪:

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7、《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歧王:

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崔九:

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君:

指李龟年,玄宗时宫廷著名乐师。

过去在岐王府中经常和你见面,多次在崔九堂前听你唱歌。

现在正是江南景色美好的时候,落花时节又和你相逢。

8、《赠花卿》(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花卿——指花敬定,是当时驻扎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

因为他带兵平定了一次叛乱,所以居功自傲,终日饮酒作乐。

卿,是对男子的一种称呼。

锦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管弦乐器。

这里是指歌舞音乐。

江——这里是指锦江。

【译文】锦官城的乐曲每天都热闹纷纷,随风浪花滚在锦江上飘入蓝天白云间。

这样的曲子只有神仙才能享有,人世间能够听到几回。

9、《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

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

这句是说:

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分开,裂开。

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乾坤日月(一作“夜”)浮: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

此指天地。

老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

有孤舟:

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马关山北: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

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

倚着楼窗。

涕泗流:

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

眼泪和鼻涕,偏义复词,即眼泪。

字:

这里指书信。

【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10、《晚春》(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

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

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

竞争,比赛。

芳菲:

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

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

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

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

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

才思(sì

),才气,文思,此指花草姿色。

惟解:

只知道。

漫天:

遍布空中作雪:

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用不了多久就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一时间竞相争芳斗艳,万紫千红。

就连那没有任何美丽容颜的杨花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化作飞雪,漫天飞舞。

11、《咏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译文】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

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12、《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

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

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

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

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壮士发冲冠:

壮士,指荆轲;

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13、《中秋月》(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

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

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

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

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

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14、《渡汉江》本诗作者存在争议,一说是唐代的宋之问,一说是同时期的李频。

杜审言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

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

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15、《回乡偶书》(其二)(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离别家乡已经很久了,近来人和事都半消磨了。

唯有门前的镜湖水春风都不改旧时的波浪。

16、《田园乐》(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宿雨:

昨夜下的雨。

山客:

隐居山庄的人。

犹眠:

还在睡觉。

【译文】红红的桃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萦绕在早晨的烟雾之中。

昨夜被雨水打落下来的满地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山客

还在酣眠。

17、《少年行》(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

新丰:

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

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

咸阳:

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此借指唐都长安。

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译文】新丰镇酿制的美酒价格非常昂贵,喝一斗就要花上十千钱;

来这里喝酒的大多都是长安城里的少年游侠。

朋友遇到一起,又意气相投,总免不了相互举杯痛饮,把马牢牢地拴在酒后旁的垂柳树上,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18、《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平羌(qiāng):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发:

出发。

清溪: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

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

顺流而下。

渝洲:

今重庆一带。

【译文】峨眉山升起半月的秋月,月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

夜晚我乘的船从清溪出发驶向山峡,思念你却不能看见我乘的船驶下渝州。

19、《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郭: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

明净的水一:

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

分别

蓬: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孤蓬,随风飘动的蓬草。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

征途,远行。

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

自兹去:

从此离开。

兹,此。

萧萧:

马鸣声。

班马:

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译文】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蓬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20、《月下独酌》(其一)(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酌(zhuó

酌,饮酒。

指独自饮酒。

无相亲:

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三人:

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对:

朝着

不解饮:

不懂得喝酒徘徊:

来回走动。

徒:

徒然,白白地。

暂:

暂时。

伴:

伴随。

将:

和。

行乐须及春:

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

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

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无情游:

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

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相期:

相约会。

邈(miǎo):

遥远。

云汉:

银河。

【译文】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独自喝酒没有知心者相伴。

只好高举酒杯邀明月携我身影,我们三人一起喝。

虽然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相约一起去仙境。

21、《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昔人:

过去,从前的人(昔假借为“昨。

”从前;

过去)反:

通返,返回悠悠:

久远的意思。

历历:

清楚可数。

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

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

故乡愁:

乡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我发愁。

22、《桃花溪》(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

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飞桥:

高桥。

石矶:

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

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译文】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23、《山中留客》(唐)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中:

作“山行”。

山光:

山的容光。

物态:

景物的样子;

(山中的)景色。

晖:

阳光。

轻阴:

微阴。

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纵使:

纵然,即使。

云:

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

【译文】春光明媚,万物都在呈现着自己的佳妙之处,所以请不要因为天色微阴便要回归。

即便是晴明的天气里毫无雨意,走进云雾,水气也会沾湿你的衣裳。

24、《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东府旧题,《江南异》七曲之一,内容描写江南水乡风光,采莲妇女的生活。

罗:

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

芙蓉:

荷花。

向脸:

对着脸。

闻歌:

听到采莲女的歌声。

【译文】荷花的绿叶和采莲女的丝绸裙子就像是同一色的丝绸剪裁而成,荷花的花朵与采莲女的脸同样照人。

这迷离不明的样子,真是罗裙与荷叶同色,人面与荷花难分,在池边看不见她们的身影,听到歌声,才知道有人在采莲。

25、《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唐)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元九:

元稹。

元九当时奉命前往东川复查狱刑案件。

在长安的白居易与李十一、白行简同游曲江慈恩寺,白居易在饮酒时思念元九,于是写了这首诗。

酒筹:

饮酒记数的筹码。

又,行酒令的签子也叫酒筹。

梁州:

地名,在今陕西省汉中城固汉水流域。

【译文】 花开的季节与朋友一同饮酒消解春天的忧愁,以致于使醉态中我误把花枝折下来当作了酒筹来记数了。

酒酣兴浓之时,突然想起好友元九已经远去他乡,计算一下日子和行程,今天他应该到梁州了吧。

26、送柴侍御(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侍御:

官职名。

波(流):

水路相通。

武冈:

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

两处地方。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

27、《秋夜曲》(唐)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桂魄:

即秋月,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而得别称。

【译文】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想回。

28、《秋风引》(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引:

古代乐府诗歌体裁的名称。

秋风引:

即秋风曲。

萧萧:

秋风声。

这句是说,萧萧秋风在追逐着南飞的雁群。

朝来入庭树:

是说“送雁群”的秋风,一早就吹进了庭前的树林。

这是说,庭前的树林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孤客:

诗人自指。

【译文】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

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

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29、《秋词二首》(其一)(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悲寂寥:

悲叹萧条。

春朝:

春天。

排:

推开。

碧霄:

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0、《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

秦淮河上的桥名,离乌衣巷很近。

王谢:

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

寻常:

平常,普通。

  朱雀桥畔长满了野草,到处盛开着一簇簇的野花。

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衣巷内一片幽暗。

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华屋中筑巢的燕子,如今都飞到普通百姓家中去了。

31、《春词》(唐)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译文】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32、《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

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33、《惜牡丹花》二首之一(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惆怅”二句:

是说阶前的红牡丹,正在盛开,但是到晚间却有两枝败残,从两枝残花看到春将归去的消息,令人感到伤感。

“惆怅”,伤感。

“明朝”二句:

是说明朝若一旦风起,极盛的花朵将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于是,诗人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在摇曳不定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红牡丹,越发红得浓艳,令人陶醉。

“衰红”,将残的红牡丹。

“把火”,指掌灯或打着火把。

34、《暮江吟》(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残阳:

将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

碧绿的颜色。

怜:

可爱。

真珠:

即珍珠。

月似弓:

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35、《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

在江西庐山附近。

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

指花凋谢了。

山寺:

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长恨:

常常怨恨。

春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

不知:

岂料、想不到。

转:

反。

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始:

开始。

【译文】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 到:

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36、《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

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

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贾亭:

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

副词,刚刚。

云脚低;

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