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00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moewa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地理学科课程的开发Word格式.docx

  3、养成愿意与人交往,待人文明大方有礼貌的好习惯。

  4、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5、促进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振兴家乡而学好本领的热情。

(三)技能目标:

  1、激发、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2、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喜欢摆弄、操作和实验,尝试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并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探究心,动手尝试与操作能力。

  4、良好社交技能的培养与形成。

  5、发展学生的自理生活能力。

  6、具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

二、课程内容

首先,利用乡土地理为背景,以地理学科为工具,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乃至学校所在地区,进而树立学生的环境理念,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爱乡爱国的深厚情感,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校本课程有效地为基础学科服务,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能在实践中运用。

最后,避免乡土教学中纯粹进行乡土知识介绍,与学科知识脱离的现象。

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应符合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

就是探究本乡本土(居住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材,它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教材。

乡土都是我们生长和工作时极容易接近的地方,乡土内的事物都是我们可以经验的两条简单的原则:

一是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本乡本土的(居住环境);

一是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是可以经验的,以感官教学、经验教学为重心。

而最近提出:

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脱离地方课程资源和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它需要将校本课程具体化。

从课程与学生、社会的关系来看,校本课程也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

校本课程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地方和社区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实践的能力。

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地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理论研究内容:

①学习和运用目前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我校的乡土地理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总结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并适当加以提炼和深入,发展为经验型的理论。

②在学习和运用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我校开发乡土地理的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练和深入发展为经验型的理论,为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教程提供理论基础。

③研究乡土地理与地理学科的整合,提炼出经验型的理论。

(二)、实践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研究的内容,怎样在开发校本课程中乡土地理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怎样编写乡土校本课程?

乡土校本课程内容中怎样体现地理学科的内容(运用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怎样在乡土地理中运用研究性学习?

对学生怎样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怎样评价等。

三、课程的实施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上海市普陀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和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我们的家园------普陀》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包括:

(一)普陀的自然方面:

1、普陀的位置

2、普陀的地质历史

3、普陀的地形地貌(海岸、平原、山地等)

4、普陀的气候

5、普陀的水(海域、河流等)

6、普陀的植被

7、普陀的资源

(二)普陀的人文方面:

1、普陀的历史沿革(包括普陀的革命历史及革命烈士)

2、普陀的行政区域

3、普陀的人口

4、普陀的文化

(1)普陀的历史名人

(2)普陀的民间文化

A、普陀的山名、地名等传说

B、普陀的聚落文化

C、普陀的菜系

D、普陀的民间艺术

5、普陀的基础设施

(三)普陀的经济:

(1)普陀的第一产业现状与发展

(2)普陀的第二产业现状与发展

(3)普陀的第三产业现状与发展

(4)普陀的区域整治与开发

(5)普陀的生态环境整治

四、结语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就主要方面来看,人类至少有八种主要的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知-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因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要。

4.

四、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为乡土地理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创造经验,为编写校本课程提供实践的经验,为基础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提供实践的经验。

提出校本课程为基础学科提供服务的实践经验。

解决乡土型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纯粹介绍乡土知识或纯粹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对象:

1.在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乡土地理的内容选取怎样与地理学科的结合、开发的方法及评价方法。

2.教师对乡土地理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3.学生对研究型校本课程学习对乡土地理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

实践法、资料收集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四)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是应用当前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及乡土地理教育理论进行实践探索,找出适合于我校实际情况的实施以乡土地理为背景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及开发校本课程的教程。

2、综合性原则:

以乡土地理为背景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是一个学科也不是几个学生的事,它涉及到全校的课程安排,关系到教师对知识的综合开发,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都要求综合地考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拓展。

在对乡土地理为背景研究性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尤其要考虑知识的综合。

对学生的对教师的评价也不是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是综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提高及教师怎样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向进行考察与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也是对学校的乡土地理为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对教师和学生方向的开发、同时也会给学校教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在研究课题时应强调综合性的原则。

3、过程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

边摸索、边研究。

课题的结论也是从过程中得出来的。

对于我们来说乡土地理为背景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崭新的领域,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是强调过程强调体验不是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过程的管理及过程的总结。

4、开放性原则:

乡土地理为背景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在遵照校本课题开发的理论基础上,自主开发,没有定法的;

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的时候也不是单一的记住知识而是综合的运用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的创新研究与开拓来获得一种体验。

这其中都需要强调开放自主,不能束缚教师与学生的手脚。

我们提倡学生能对乡土地理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在研究性学习中大胆的创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

5、实是求是的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我们的设想有较大的出入,我们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与反思,并修改方案现;

而不能人为的变动与篡改实际的情况,必须尊重事实,保证课题研究的严肃性与科学性。

只有这样课题的研究才有实际的价值,才有推广的价值。

五、研究内容

五、课题的实施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普陀城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

(一)明确办学思想及目标并制定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的开发、研究、实施校本课程,学校明确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及运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办学思想及教育目标: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未来为前提;

以培养师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

以"

构建新型、高效的教科研师资队伍"

的实验研究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型学生。

努力实现以下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具有实效性,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预测未来,使现实与未来的需求相得益彰。

2、针对性原则:

根据校际间的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家长等诸因素,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实际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评估,开设校本课程。

3、综合性原则:

开设的校本课的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4、辩证统一性原则:

三级制课程体系目标是一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之间应是合理的、科学的、有机的互为补充、互为拓展,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目的。

预测性原则:

校本课的开发要有超前的意识、前瞻性的行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超前的准备,同时还要正确的处理好实效性与预测性原则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阶段:

由于普陀新区具有现代化国际性新城区的特点,企业大多是合资、独资企业,人口结构具有移民特点,多数移民素质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开发区早在86年就明确指出"

现代技术、外语教学、全面素质教育应成为我校教育特色"

因此在我校各初一、高一年级便开设了《我们的家园---普陀》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然而由于国家统编课本存在着中小学地理教材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对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熟悉,无法运用学科知识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作出相应的理解,为此我们开设的《我们的家园---普陀》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准备尝试相者的结合。

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

本课题是《中学研究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的子课题,都列入了省"

十五"

科研课题中,通过近一年的探索研究,《我们的家园---普陀》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已基本成为我校的教学特色。

校本课程系统开发阶段普陀区校本课开发的实验学校,学校肩负着区教育局下达校本课程研究、探索、开发的重任,学校再次认真思索、学习、分析、讨论、研究如何深入的开发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沿海城市先导区等可利用的资源,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全校教师统一认识,熟知我校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对学校所处地区综合发展的现在与未来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分析,充分利用学校附近自然环境、社区及社会的课程开发资源,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满足于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开发能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整合起互为补充、互为拓展的校本课程。

学校决定从四个层面系统开发校本课程,其一是开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教育为目的校本课程;

其二是开发张扬个性的校本课程;

其三是开发研究环境与资源教育的社会实践性校本课程;

其四是开发强化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发展性的校本课程。

(三)从这些个层面进行校本课开发的初探

开发环境与资源教育的校本课程。

面对人类所处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不断失衡,气染进一步升级的现状,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环境信息、资源信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分阶段创设四个主题:

WTO组织、水资源、纳米技术、基因科学。

这一课程的开发,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打破一定是由教师承担课程的传统格局,聘请家长、社会各界承担校本课的部分课程开发的教育行为,并将学生探究的场所从学校扩展到社区和社会。

在这四个专题研究的进程中,很多家长亲自参与并利用节假日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收集资料。

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研究性课程的四个专题也体现大连市的学习型城市的特点。

尤其是对水资源的研究,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有效数据,以数据作引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国家"

南水北调'

?

工程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这一课题的探究与学校的限选性科技活动课有机结合,对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有目的地参观考察,并聘请专家、工程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斜点知识,对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进行讲解和介绍。

在学生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开发区厂污水来源是企业排污占60%、民用排污占40%;

厂日处理污水量为40000m3,年处理费用为900万元左右人民币,处理净化后的40000m3的水仅有300m3送往邻近的火电厂冲洗灰渣,还有近200m3的处理后的净争化水送往厂外用于绿化和建筑施工。

然而被处理后的35000m3的淡水资源被注入大海,对于净化后的淡水资源能否充分利用、避免再次浪费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通过这样专题探索研究及调查等活动,学生体味到摆脱"

三味书屋"

的束缚和走向"

社会百花园"

的成就感,强化了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

开设强化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发展性校本课程。

学校在办学思想中明确提出"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未来为前提飞由于我国五千年来形成的教育评价和穷困办大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地区间的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依据学校校本课开发的实效性原则和未来预测性原则,学校开设了《我们的家园---普陀》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课程的开发我校采取微型课、限选课、任选课及个性分层课相结合的形式开发与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例如:

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写出了许多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报告及论文:

《初探地球升温》、《初探土地的“食品”》、《蓝色,我为你担忧》、《母亲河的哭泣》、《珍爱地球珍爱生命》、《重视环境》、《绿水,我们的追求》等。

在市级获奖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二名;

还被评为市学生青少年科技成果奖。

2、具体目标

⑴对学生: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工与合作;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⑵对教师: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角色;

——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进入探究教学(或研究性教学),与学生共同发展。

⑶对学校:

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水平

——强化全校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建立全新课程观念,整合和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探索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制度保障机制。

——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搞好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内容体系

《我们的家园------普陀》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普陀的自然方面:

 3、普陀的地形地貌(海岸、平原、山地等)

4、普陀的气候

5、普陀的水(海域、河流等)

6、普陀的植被

7、普陀的资源

(二)普陀的人文方面:

1、普陀的历史沿革(包括普陀的革命历史及革命烈士)

2、普陀的行政区域

3、普陀的人口

4、普陀的文化

(1)普陀的历史名人

(2)普陀的民间文化

A、普陀的山名、地名等传说

B、普陀的聚落文化

C、普陀的菜系

D、普陀的民间艺术

(三)普陀的经济:

(2)普陀的第二产业现状与发展

(3)普陀的第三产业现状与发展

(4)普陀的区域整治与开发

(5)普陀的生态环境整治

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

陆静卢晓旭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教师特点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共同构成和完善了三级课程体系。

其中,校本课程更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拓展性。

本文侧重研究与地理学科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多元智能的理论支撑。

一、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1.开发校本课程,创设多元智能的培养情境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成功者,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实现个别化教学,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以便使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的智能得到培养。

  学校教育、智能培养均与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紧密相关。

一定阶段的人的智能也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情境相联系的。

因而,我们要创设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情境,学校对智能的培养创设的文化背景和情境越丰富,学生的智能就越能得到发展。

  学校为学生智能培养创设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课程设置是一种重要形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要遵循"

教师即课程"

的理念,充分开发校本课程,这对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十分有益。

  2.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对多元智能培养的价值

  基础教育的每个学科均有培养学生智能的任务。

如果一个学科能够开发出重在培养一种或几种智能的相关课程,或在课程中能够兼顾多种智能的培养,就应该坚持和拓展自己培养智能的阵地,让学科和课程在学生多元智能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理学科存在培养智能的主要方面和优势方面,如空间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智能。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自然和社会交叉的学科属性可以使地理校本课程兼顾智能发展的许多方面,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价值。

因此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师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其重要任务是深入挖掘学科内容、呈现方式等与各种智能培养的联系。

在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时,应瞄准智能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开发与地理相关的系列校本课程,并组合成完整的系统,供学生选择以发展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使学生形成各具特色的智能组合。

二、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分类

  以霍华德·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分为八大类。

各类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体系。

如下表所示。

地理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分类开发一览表

侧重智能

智能特征

校本课程名称举例

开发说明

侧重于培养

言语-语言智能

(linguisticintelligence)

主要表现为理解、欣赏语言文字深层内涵,并能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与他人交流等的能力

《古代地理游记选读》

《地理古诗文解读》

《地理写作》

《地理知识报刊编撰》

如就《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三国演义》等中涉及的地理现象进行解读,可以将文学和地理相融

数理-逻辑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

主要是指运算、量化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并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的能力

《天体运行》

《数理地理》

《地理中的数学计算》

联系物理原理和数学方法,设计具有地理特色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学科间综合能力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intelligence)

主要是指对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敏感,以及展示音乐的能力

《长江之歌》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