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006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0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3)提问:

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

①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②只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教学例2。

出示例2:

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2)提问:

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①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②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4、5、6、7题。

谈话引入新课

 

学生经历了“研究视图——充分想象——搭出物体——验证搭法”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利用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对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与刻画,在交流中能够体会搭法是多样的,而且学会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各种搭法分类整理,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观察物体(三)

例1: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结论:

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例2: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

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说课稿(shang)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1课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道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

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是:

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学生体

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为了讲清重难点,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情景创设法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观察讨论法为了实现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多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进一步升华,得出结论。

3、引导探究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学、乐学,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观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从而乐于探究。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背《题西林壁》,然后讨论“横看成林侧成峰”,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会成峰呢?

引出:

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岭又会成峰,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由此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首先,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小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是哪几个面。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其次,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观察小药箱,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再次,指导学生观察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2、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小组合作观察圆柱和球,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再次验证上面得到的结论: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首先,做练习八第1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其次,做练习八第3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然后,做练习八第2题和39页下面的做一做。

使学生明白只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出它是什么物体的,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汇报,补充,来完成本课的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因数与倍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之后。

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因数及倍数的无限个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4)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其次让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

组织交流,列出相关算式,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学习新知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

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

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

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明确:

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

4=16,18÷

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因数时,“才说到3、4是12的因数(板书:

12的因数),12的因数是不是只有3、4这两个数呢?

”组织交流: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让学生板书,同时找出它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无限个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学生找出“12的因数”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找一个数的倍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

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所以3和4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找出2所有的倍数吗?

(“半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

如果再给半分钟呢?

为什么?

”)总结: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个

(6)自主不失指导,掌握不失总结

如:

提问:

5为什么不是12的因数?

(因为12÷

5不能整除,有余数)小结:

(1)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2)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提问:

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48的因数、12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

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

质数和合数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质数和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也是“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它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下半学期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熟悉100以内的质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说教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去思考分析身边的事物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我采用了探究发现、启发式教学、开心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算式“4×

5=20”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2、自然数分成几类?

  【设计意图】: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能集中时间是8分钟。

复习内容必须是和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习题要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课开始就被吸引住,既从知识上起到迁移、铺垫的作用,又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要求学生观察1~20这二十个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二十个自然数分成几类?

  

(2)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

我运用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

因为“质数和合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唤起学生亲切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才会内化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桌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关键在于因数的个数,“只有……两个……”是质数概念的关键词。

“除了……还有……”是合数概念的关键词。

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处,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1)1是质数还是合数?

为什么?

  

(2)观察自然数2、3、5、7、11、13、17、19的因数,这些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3)自然数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也有1和它本身,为什么它们不是质数?

  (4)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可分成几类?

(师板书)

  (5)要求学生学会判断质数和合数。

(课件)

我运用了质疑问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在不断的新的问题面前,对概念已有的理解与新的问题产生了表面上的矛盾,于是通过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找出概念的本质关键,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3、学习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张质数表)

  

(1)台下同学检查,纠正台上站错的同学并说出根据。

  

(2)了解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

  (3)让全班32个同学判断自己的座号是否质数,座号是质数的同学举起座号卡片到讲台前集合。

我运用了快乐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思考、自主操作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齐100以内的质数。

经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使上述过程成了一个有效地巩固、应用,拓展巳经学知识的动太态过程。

所以,我设计了这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

这样的游戏既检查了全体学生能否根据概念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质数还是合数,又能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习才是一种成功的学习。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这样的自我评价,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是学生初步理出本课知识眉目的一个好办法。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设计(人教版)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因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

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自然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学生的学号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共分四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说数,老师快速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这个游戏,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准备方案的调整)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2、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让学生用寻找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去找,既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补充题;

  2、拓展练习,补充题。

  (四)全课小节,反思。

  五、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自然数偶数奇数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设计(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

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

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

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

  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

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