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676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C

2.(2016·

北京文综·

3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8分)

【知识点】

(1)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归纳为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

根据材料一“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归纳为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根据材料一“培养为……君子”和“要有完美的品格”归纳为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根据材料一“以天下为忧”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归纳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答案】

(1)相同点:

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第4课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江苏单科·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

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

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试题解析】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

“《论语》《大学》、多部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等信息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引起西方关注,故B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传播,但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因而无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没有明确交代交流的人群仅限于传教士,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中的“引起轰动”在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被当做“政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B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天津文综·

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

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

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

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

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4分)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医学(中医治疗传染病)

(3)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第一小问作用,从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可知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是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第二小问关系,从材料一“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可知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是二者是呈正比关系。

(2)第一小问来源,从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可知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从材料二“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可知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是创立温病学说;

第三小问效果,从材料二“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可知实践效果是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结合材料内容,运用辩证分析的史学理论,归纳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作用:

促进了学术的复兴;

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关系:

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分)

(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新发展:

创立温病学说。

实践效果:

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相互作用:

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试题解析】首先,依据材料玄奘西行“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归纳概括,提炼出其中心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根据观点选取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关史实;

再次,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得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答案】评分要求:

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

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知识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

【试题解析】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A项错误;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_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

三国曹魏时期当时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故C项错误;

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

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试题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

第8课笔墨丹青

第9课诗歌与小说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试题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个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故A项正确;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笑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错误。

第10课梨园春秋

(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智者学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儒家学派主张“仁”,注重德性,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中的主张,故①正确;

墨家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材料中主张不符,故②错误;

斯多亚学派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义务,为社会而生,有益于人类,适宜于培养善人,故③正确;

智者党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与材料主张不符,故④错误。

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试题解析】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

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

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答案】D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凯末尔

【试题解析】①是德国,16世纪①在这里进行的宗教改革虽然削弱了罗马教会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

②对应的是埃及,19世纪初埃及的阿里改革,虽然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但是埃及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素丹的属国,阿里承认其对埃及的宗主权,故B项错误;

③对应的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废除了阻碍俄国发展的农奴制,使得俄国获得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正确;

④对应的是土耳其,20世纪前期凯末尔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

第14课理性之光

15)某学者认为: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知识点】启蒙运动;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试题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是通过文学的形式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进行猛烈批判,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强调理性不符,故A项错误;

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主要是打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传播和发展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与材料强调理性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

《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知识点】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试题解析】第一小问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并结合所学,抓住设问中“近代中国”,可以从民族危机严重、政治变革必要性、理论武器等角度归纳。

(2)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3.(2016·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

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

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知识点】启蒙运动——卢梭《社会契约论》;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试题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其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付诸实践,因此可以拟定卢梭共和制构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

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如选择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如何违背民意,使得其在1789年大革命中被推翻?

为何法国人民要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时也要指出卢梭反对英国式的代议制,主张直接民主,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略)

4.(2016·

39)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

“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10分)

(2)启蒙运动——卢梭思想主张

(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可以得出观点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据材料二“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可以得出观点为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平等消失的根源。

第二小问探索:

提出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等观点。

(2)观点:

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探索:

反对封建王权;

“人民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

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材料中中国进口马可尼无线电报机与英国建立无线电报站的在同一年,故①正确;

材料中的先进无线电通讯不是中国生产研制的,不能体现中国科技领先,故②错误;

材料虽然体现的是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成果,但从时间来看中国已经进入学习制度阶段,故③错误;

材料中中国与英国在相同时间发展无线电技术,反映出世界市场发展促进新发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故④正确。

(岳麓版必修三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