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84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Word格式.docx

  呜呼!

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

其目的是什么?

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中国政府态度如何?

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

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

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

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

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

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

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

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

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

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

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

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

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

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

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

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

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

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

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

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

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

红*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

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00至3000卢比的高价。

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

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

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

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

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

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

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

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

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

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

鸦片吃人。

正如歌谣所写: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

《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

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

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

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

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

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

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是民风日下。

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

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

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

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

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

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仓围馆,一面不准停泊在黄埔的洋商货船上下卸货物,停止贸易,一面将商馆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锁起来,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鸦片。

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明白解决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缴烟,3月27日,义律以驻华商务总监的身份向英商发出了缴烟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命人在虎门镇口村码头旁挖掘了两个长宽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准备销烟。

5月31日,万事俱备,林则徐搭设祭坛,庄严地举行祭告海神仪式,宣读祭海神文,请海神众水族暂行避开,以免鸦片入海伤及海神诸水族。

6月22日,销烟开始,兵勇们先将池内倒入了水,然后撒盐成卤,将箱内的鸦片投入池内,浸泡半日后,再将烧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内鸦片遇到石灰倾刻便像开锅一样滚沸起来,兵丁们再用木耙在池内来回翻搅,使池内鸦片全部烧化。

这样一直烧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处理干净。

  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

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

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

要求:

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

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

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

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

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

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

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

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

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

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

(教师讲香港岛被割时,应结合下面地图讲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

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

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

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

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2.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

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远离,奋发自强;

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的危害吗?

请谈一下对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

(同学们回答:

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

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

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

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

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

英国的鸦片,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

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

那些会善罢甘休吗?

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

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

强调:

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

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

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

(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

从*到”,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2.英国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

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

(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

(不是)为什么?

(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

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马克思也说过:

“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

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

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课后小结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