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28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研究员;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副总裁阎衍先生;

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朱戎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元春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

  接下来我们请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纪宝成:

尊敬的辜胜阻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欢迎各位嘉宾莅临今天的会场,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我本来打算随便讲几句,到这里发现今天很正规。

上一次我参加的时候是在一个小会议室,在那里我随便讲(笑),今天这里比较大,他们给我准备了一个稿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研究所从去年开始先后与诚信信用、东海证券这两家公司进行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合作过程中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要求,对自己的体制进行了调整。

一方面调整了体制,更重要的是调整了研究的方向。

将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且确定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报告,到现在只有第四次了。

这几次发布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应当说社会各界包括我们的高层领导、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很重视人民大学的这样一个分析和预测。

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都要求人民大学上报这个分析报告。

香港经济导报评选了内地八家宏观经济分析的权威机构,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位居第二位,第一位是国家发改委。

这说明这个分析具有一定的或者说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有很强的咨询、参考的价值。

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情况、问题,应当说分析得八九不离十,比较准确。

  这项工作进行了有一年时间,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相当鼓舞。

我们经济学院的教授们和我们这两个公司,在许多领导、许多教授的帮忙关怀下,工作搞得越来越好。

在几次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吴小玲教授,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教授等等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领导机关、社会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教授们参加了人民大学这个论坛,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讲演,这就使我们这样一个宏观经济论坛和同期发布的宏观经济分析预测的报告上了新的台阶。

我们对兄弟机关和领导单位的同志表示感谢。

  我们人大应该说是国家的人文科研重阵,07年教育部再次发布了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结果。

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再次被评为全国的国家重点学科。

因此,作为人民大学来讲,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两年来,人民大学先后向社会进行了三大指数的发布。

一个是宏观经济的风险和预测的报告;

第二发展力指数的报告,各个地区发展、增长的指数;

第三是各个地区创新能力指数的发布。

这三大发布对于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说,我们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出来以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人民大学的一个报告,呈送给中国政治局各位委员。

应当说对国家的一些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当结合到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更好的发挥人民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这样一种发布是我们学术研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具体体现。

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为人民大学人才培养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

在这个报告当中就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深化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对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都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

为新一阶段的经济政策指明了发展方向。

  现在进入了年末岁尾,在即将结束的2007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延续了2006年的强劲的发展趋势。

财富结构快速的调整,总需求与总供给同步提升,许多经济热点、焦点,如实际GDP与潜在GDP产出缺口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的问题,中国经济结构转化的问题等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今天的论坛既是向社会发布我们研究的成果,同时也请各位专家发表意见。

欢迎各位与会专家都能提出自己卓越的宝贵的见解。

我们经济学院的经济研究所,将进一步的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各位,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

  杨瑞龙:

接下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元春教授代表研究所演讲我们年末的研究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07-2008)--财富结构快速调整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元春

刘元春: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面由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汇报我们的主报告。

我的汇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在我们对2007年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模型的预测;

第二部分我们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2007年-2008年的深入分析,我们从七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第三部分,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们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整个2007年我们可以用三个大方面进行总体的说明:

第一个总体说明我们认为,2007年延续了2006年强劲的扩张趋势,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国际顺差持续的推动下,2007年的GDP持续攀高达到本轮经济周期的最高点,同时来自实际经济的压力进一步加强,但是通货膨胀依然在可控区间。

中国实体经济依然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健康的轨迹上运行。

这是我们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判断。

  但是2007年与以往的整个宏观经济在季度波动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GDP在上半年逐渐加速的基础上没有明显的回落。

以往我们会发现基本上是上半年提速、下半年回落。

第二是2007年固定投资改变了传统的上半年提速、下半年紧缩的季度波动模式,全年实际增幅出现回落。

第三是消费增速虽摆脱了“低水平”的困境,但是实际增长并不显著。

第四CPI在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支撑下持续走高。

第五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增速差异在前三季度不断扩大,中季度突然受窄。

第六在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外省冲击下,货币增长和信贷投放加快,实际货币政策环境由紧转松。

  第三大方面我们认为在外部经济不平衡,流动性过剩和金融深化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财富结构开始快速调整,进一步推动了资产价格和财富总量的加速增长,资产的财富效应已经显现,并开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资产形成机制。

  我们基于上面三个大方面的判断。

我们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模型,在通过一系列的假设。

假定政府采取稳中偏紧的政策,以及其他有选择的紧缩性的政策。

一个是2008年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

汇率是7:

1,2008年中央财政供应的赤字。

2008年GDP是增长11.44%。

固定投资今年是25.6%,明年会进一步下降,是24.1%,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今年是14.2%,明年会提速。

出口今年是25.6%,明年会是23%。

进口今年的增长率是21%,明年是21.2%。

M1是20.7%,明年18.5%,M2是17.4%,明年是16.8%。

CPI平均指数今年是3.2%,明年2.9%。

  根据上面的预测我们进行经济所整体的深度分析。

  第一我们认为CPI持续走高,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步提升的过程中,实际GDP与潜在GDP的正向产出缺口进一步扩大。

来自实际层面的过热压力进一步扩大,但由于产出缺口并没有超过3%,我们整个2007年的产出缺口是2.63%,导致通货膨胀压力没有超过1.5%,这里是核心CPI的数据。

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在总供给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健康轨迹上运行。

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具有高运行的实体基础和供给空间。

同时中国经济结构在高速增长中的自我均衡化调整,需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2008年的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依然将在2007年基础上进行延续。

  这里是我们给出来的2006年、2007年、2008年预测的GDP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前三季度基本上是在11%的水平之上运行,并且呈现着这种规律与往年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我们第一个判断是产出缺口扩大,但依然在可控区间。

宏观经济存在上行的供给空间。

我们从这个图形里看到的是实际GDP,就是我们现在的产出水平与我们可能的产出水平之间的差异。

我们发现,从整个的正向的产出缺口是04年开始出现,在05年、06年还是处于上行空间。

07年我们的产出缺口从去年的1.几扩大到2.3几,扩张相对比较大。

但是通过我们所利用的菲利普斯曲线所测算出来的通胀压力,依然在1.5%的控制区间。

整个还是处于上行区间,我们可以看到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整个经济周期的变化,我们会发现目前的上行空间依然刚开始。

  我们另外要认识到,本轮的经济扩张与以往的经济扩张有本质性的区别。

本质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这种模式里,由于本年度的投资在下一年度会形成供给。

这种供给以及我们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就会使整个的潜在GDP以及我们潜在的总供给进一步的往前推进。

这一推进就可能缓和下一季总需求带来的扩张冲击,以及降低实际GDP与潜在GDP产出缺口的速度,延缓整个领域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

今年通货膨胀和CPI比较偏高的格局,但是总体我们看到很多分析通货膨胀的时候就会发现,整体的来自实际领域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从整体上来讲。

投资驱动型很有可能导致我们明年这种通胀的压力有可能缓和。

  我们利用我们的技术发现了,在07年实际GDP和潜在GDP产出缺口有可能回落。

其实核心的原因就是前几年的高速的投资增长有可能明年形成总供给的释放。

  我们从以往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我们整个今年的增长,从全要素增长率等等来讲,我们整个增长的路径依然是在动态有效的轨迹范围内。

当然我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增长三架马车并没有发现很明显的变化。

  同时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研究的重点发现,在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重大的调整。

这个重大的调整是什么?

我们以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是经济结构的恶化。

但是我们从这个图形中可以看到,我们从2000年之后,GDP的增长速度和部门的离散系数(部门之间的增长速度的差异)是呈现原来同步发展,增长得越快、结构越恶化。

但是在2000年之后增长得越快,部门的增长差异大幅度缩小。

  通过我们的计量发现,在78年到99年他们是正相关的,但是2000年到2006年出现了明显的不相关。

这就导致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经济2000年以后,在高速经济增长中间我们出现了均衡性的自我调整过程。

这恰恰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强调的结构调整的良好的绩效。

在未来的结构性调整中,高速是我们结构调整的很重要的动力,也是很重要的保证。

这里我们不进行详尽的分析,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我们的报告。

  透视我们发现投资增速的差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07年到08年之后。

从另外的侧面来看,我们今后几年高速经济增长,特别是保持在10%到11%的高速经济增长是需要的。

第一个方面我们看到,一个是从实际的供给角度,我们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另一方面整个结构调整、就业的压力,进一步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需要我们保持比较高的增长。

这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决定了我们08年乃至09年整个经济增长的基本面。

  第二个方面,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改变了春秋的上半年提速,下半年紧锁的季度波动模式,各季度名义增幅平缓,实际增幅逐季轻幅降低。

全年实际增速出现回落。

全年焦点应当从投资总量增速向投资结构与质量转移。

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我们一直强调投资增长速度并不过快,并不像有些部门强调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投资增速过快,我们一直在调整但是一直调不下来。

这里是因为我们一种投资扩张和盲目的投资冲动保证的,还是因为我们投资有固有的基础,以及有我们中长期的坚实的基础呢?

我们认为,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投资性质和状况来看,维持目前24%左右的投资增长速度是比较恰当的。

从06年到07年固定投资增速可以发现,整个07年的名义增速在轻幅提高,但是实际增速在下降。

很明显就是今年整个固定投资价格指数有一定的上涨。

  这个里面我们认为,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但是消费和投资的实际增长速度缺口进一步收窄。

我们利用我们的方法进行测算,整个经济要持续腾飞,同时要实现整个经济相对平稳的发展,不出现大起大落的发展状况,我们整个投资必须应当处于在8%到12%。

实际上我们从历史数据来看,我们处于6%的缺口上,我们的经济都是处在萧条状况。

  我们目前调我们整个的投资增度,降低我们的投资增度,对于我们整个的经济结构有没有好处?

我们发现并没有好处。

在我们投资增度的过程中,反而会使我们结构性的问题恶化,特别是在投资增度下降的时候会出现整个外部规模不平衡的大幅度增加。

从内部增速到外部增速之间的替代对整个经济结构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同时使我们的软向着陆很难实现。

  我们从06年到07年就会发现,我们实际增速,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的缺口,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是大幅度提升的。

降低投资并不能带来消费的增长,也不能改变我们整个持续过盛的状态。

使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可能出现恶化。

  本轮经济周期中的投资效率发生巨大变化,在宏观效率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同时,微观效率也出现了大幅度提升。

增量资本产出比率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上处于下降的趋势。

同时我们的规模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告诉的固定投资增长速度尤其深刻的中长期的基础。

一个是高储蓄决定了高投资,有很多的储蓄必定导致高投资,如果没有高投资就会带来整个的缺口和经济的萧条。

人口结构决定了高储蓄,同时决定了短期的消费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

新型的国际分工决定了中国出口,也需要高投资提供供给支持。

  在这里中国往往分析固定投资里有几派观点。

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比如说发改委强调的固定投资太高,因为固定投资太高导致产能过剩,导致外贸顺差过高,导致流动性过剩,导致宏观经济进一步过热,这是连环导致的。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投资过快,但是我们发现这是错误的。

今年三季度人民大学的报告里专门强调了中国这一出口是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的,中国出口的这一增长不是因为中国产能过剩而增加,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因为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导致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引起中国这一出口大幅度的增加,进一步导致我们对国内的需求的增加,才导致投资的增加。

我们从后面专门分析进出口时发现,我们利润增长最的是外向型的企业,他们的增长比内向型的增长得要快。

我们会发现固定投资的增长往往是我们出口增长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一的关系。

投资这个问题随着我们在以往一直强调,规模不是问题,主要是结构和质量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在这上面应该调整整个的关注点。

  第三消费增长速度虽然摆脱了“低水平”困境,但实际增长幅度并不显著。

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初次分配格局没有重大调整的环境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小幅提升并不足以支撑中国消费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初次分配格局的太正羽再分配结构的调整应当同等成为未来启动消费的核心手段。

  我们强调的一点中国初次分配的格局是导致未来消费增速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性的制约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06到07整个的名义消费增速是提高的。

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中国的消费行为增速。

但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就是CPI上涨过快推动的。

之后我们发现实际增速是在回落的,并不是像一般认为的进一步的上升。

  这里我们强调的收入分配格局,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整个分析中可以看到。

我们劳动者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间占的比重从2000年以后基本上处于一个下降趋势,而营业营运以固定资产折旧的占比是大幅度的上涨。

同时生产税进额,也是我们通常谈到的企业税收的一部分,基本上是处于比较平缓上升的状态。

因此这样的一种格局来讲,就会导致富企业、富政府、穷居民的状态。

居民没有很好的享受中国整个经济增长,大量的经济增长的财富流向了企业和政府。

有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居民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11.2%,但是同期的财政收入是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平均增长为25.5%。

未来整个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肯定会进一步的下降。

我们从下面可以看到,居民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下降了非常厉害。

大量总存款里企业存款提高得非常大。

07年居民存款少7000多亿,但是同期企业存款多增加了9000多亿,明显出现了储蓄的大搬家。

这不是简单从银行搬到资本市场上,而是居民向企业进行转变。

  另外我们居民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出现明显的大幅度的下降。

工资占国内总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同时导致的就是工资总额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同时我们从这个图形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

在我们国民收入里,我们整个三个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变化。

从这个变化格局进一步会持续的这一点出发,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

我们的收入分配特别是初次收入分配对整个中国进一步消费的提升没有支撑力。

我们现在往往国家所提出来的总是加强再分配的力度,但是我们认为再分配固然重要,但是核心是初次分配的格局发生很快的变化。

  居民的收入结构也不利于消费的启动。

居民总的在GDP里占很好,我们的收入结构占的比重也大量下降。

大量来自转移性支付和一些灰色收入。

这对消费结构也是不利的。

这是我们所得出的灰色收入占人均居民里的比重。

比如说最高收入族里灰色比重达到70%。

很重要的是因为一些财政性的收入,资产性的收入通过其他的途径转移到个人的收入体系里。

  住房投资支出极大的挤压了消费支出增长空间,并且在之后的四到五年会进一步挤压个我们分析之后就会发现,从98年进行住房体制全面改革之后,消费比重持续下降。

原因是我们并不是简单的谨慎性的储蓄,而是需要进行一些住房的投资。

  同时居民的住房投资占总收入的比重,以及居民住宅投资占消费的比重持续上升。

我们有一系列的数据可以表明,这里我们整个的房地产市场如何影响消费的。

同时大量居于公共性质费用支出的提高对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处在非常重要的资源作用。

这反映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很多都应该国家财政支付。

  从前面几个方面谈到的,我们主要是从初次分配收入中谈到。

我们认为未来消费实际增长速度要进一步提升很困难。

这样就决定了整个在内需里,如果消费增速缺乏进一步的支撑。

要支撑中国未来一到两年或者两到三年里整个增长的核心力量依然是投资。

这个很重要。

  CPI在食品的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推动下逐月攀升,通胀风险日益加剧,但价格上涨的结构性、补偿性、成本推动性、国际联动性等特点,以及市场承受价格冲击能力的提高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近期难以爆发全面通货膨胀。

未来要素市场的改革和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决定了中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结构性的、温和的、可接受的价格上涨。

  我们认为目前特别是07年的结构性上涨在未来可能是一种常态。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到今年整个的价格变化,其中CPI提高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我们的原材料构进指出在上半年比较平衡,但是10月有一定的反弹,整体价格力量比较偏大。

  我们把握目前价格上涨的五大特征,结构性、补偿性、成本推动性、国际联动性以及较低的传递性。

这是对我们目前的价格上涨把握住的5个根本。

  从结构性上可以看到,CPI里八大类,实际上除了食品类和居住类有大幅度的上升,其他有三类是小幅上涨有三类是小幅下降,比较结构性。

同时RPI里有七大类轻微上涨、6大类出现下降,1大类基本持平,这是除了食品上涨18.1%和建筑材料上涨4.6%之外。

  我们发现价格上涨具有成本推动性的特点,货币因素并不是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这是我们在货币政策里要强调的。

很多价格上涨具有补偿性的上涨特点。

我们的RPI只是与96年的水平相当。

工业水PPI相当于1996年上涨了12%,原材料价格上涨了34%,固定资产价格上涨了17%,国际粮食价格基本上与90年前后相当,目前的食品价格相对1998年的食品价格仅有轻微上涨。

很多的价格是由于97年到01年很多价格出现下落的趋势。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价格上涨是由国际因素导致的。

食品和原材料都可以看到。

同时我们也发现原材料到PPI到CPI是大幅度下降。

在99年前他们之间的传递率是很高的。

原材料一涨就会导致食品工资轮番的涨。

目前我们发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工资水平也上涨很快,但是在一些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

我们的CPI、PPI价格上涨比较轻微。

同时我们发现,在上有产品大幅上涨的同时,企业的利润却同时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

这是以往在历史上不具备这种特征的。

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确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对整个成本推动型的冲击,对上游产业的冲击,整个的消化力大幅度的提升。

  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就会很明确的看到,从五个特征来看。

中国经济调控中要注意五个要点:

  1、结构性价格上涨在本质上是相对价格的调整,它不仅是要素价格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核心要点。

结构性价格上涨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中国将在相当一段时期面对这种结构性的价格上涨。

这是我们要正视的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必要性?

时间关系不具体阐述。

  2、我们必须面对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进行高度重视。

国外的结构性上涨向全面通货膨胀转换的机制以及前期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导致全面通胀我们得出了几个方面。

这种风险在未来持续性的告诉的结构性的价格上涨,有可能转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我们从5个方面来谈到。

我们认为目前成本摊薄的效益,在未来不可能大幅度的攀升。

另外我们发现,最终产品缓解空间逐步在减少,如果持续增加得话,当然还有另外一系列的问题。

  3、在金融不断创新和深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全面重新认识货币供给与价格上阵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与价格控制之间的关系。

我们从这个图形就会发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货币缺口和价格关系有背离。

中国货币缺口越来越大,CPI没有同步的变化。

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的缺口并没有传递到物价水平上来。

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出现了,我们叫做通货膨胀大缓和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比较明显。

单纯的从M2来考虑我们的物价水平的问题,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政策上的偏误。

  4、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货币对内价值与为外价值之间的替代关系,理性权衡本意对外币值和对内贬值的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的储备和顺差,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