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34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400万元

实际到位金额

实际支出金额

726.9377万元

396.0853万元

考评指标及分值

业务考评

指标

分值

得分

1、立项目标完成程度及质量

30

29

2、立项目标的合理性

10

3、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20

18

4、项目的效益

40

39

业务考评得分合计

96

财务考评

1、资金落实情况

34

2、资金支出情况

3、财务信息质量

4、财务管理状况

财务考评得分合计

93

绩效报告

一、立项目标完成程度及质量

1、实训基地建设进度及完成情况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工程中心自立项建设以来,学校对这一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

建设小组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根据实训课程和学生能力要求,以既能满足学生实训教学,又能适应科研开发为要求,进行了设备购置方案的论证,并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接轨,适当超前,做到实用性、先进性兼顾,设备布局考虑企业生产实际,既方便水、电、气的线路安装,又整齐、美观。

到目前为止,基地已投入设备购置费近730万元,购买并安装设备164台(套),建成实训场所10200多平方米。

经过努力,基地已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既定的建设目标.

2、设备安装及运行情况

2006年下半年始,学校抽调精兵强将,迅速组建了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小组。

建设小组充分听取了各专业老师的意见,请企业富有经验的工程师出谋划策,对实训基地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规划设计,基地布置在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中心(金麦特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厂房内,投入基建资金500余万,按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布置,形成了真实的企业实训环境。

基地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机制运营,全方位开放的“共建、共享"

建设模式,经过近三年来的工作,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实训教学、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

基地满足了相关专业实训需求,共为41个班级学生开展了411周的实训教学,实习人次达6051,人时数达45万多,为数控行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基地开展数控技能培训与鉴定等项目,为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提供服务;

基地开展了多项校企横向合作科技项目,获连云港市科技项目经费7万元,为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品牌创立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3、实训基地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建设初期,即对实训基地管理队伍组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以及辅助人员等进行选拔和培养,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多方合作等多种渠道,充实技术力量.基地利用假期对新招聘的实训指导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部分人员派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培训学习,确保新教师熟悉实训管理各个环节,领会实训教学的特点,掌握新技术,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基地的技术实力,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基地还与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连云港天明机械集团、连云港远洋流体等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派出技术人员,参与科研与实训指导工作。

目前数控基地共有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4人。

兼职教师比例达24%,专职教师硕士以上学位者8人,占62%,专职教师高级职称者9人,占69%,所有教师都是双师型,12位老师有技师以上操作资格证书。

实训基地专职教师队伍一览表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等级证书

学位

1962。

03

数控技师

及秀琴

1955.03

副教授

硕士

王克武

1963.07

学士

李海东

1969.03

讲师

韩加好

1971。

08

李建国

1966.03

吴政策

1968。

05

高级实验师

徐祥兵

1971.10

电工技师

阮立志

09

张运强

1966。

实验师

杨小军

1974.02

穆瑞

1975。

11

高万军

1952.09

高级技师

车工技师

实训基地主要兼职教师一览表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

张国良

本科

教授级高工

机械制造

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总经理

张建国

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总工程师

杨振东

连云港金麦特精密机械公司技术部部长

徐小春

专科

助理工程师

连云港金麦特精密机械公司数控车间主任

4、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我们专门组织各专业带头人及行业专家开会研究推敲设备配置方案,设备的配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为首要目标。

设备的选型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应用的情况,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在满足实训教学与科研开发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高质量的国产设备,以降低购置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设备选购按照工厂生产配套齐全,保证各工序间的衔接,以创造真实的工程实训环境,并保证实训基地的生产造血功能.

5、基地建设水平

几年来,我们围绕着创建一个环境、建成两个中心、完成三项任务、形成四个基地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拓宽渠道、逐步把实训基地做强做大。

创建了一个环境,就是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职业环境,为此我们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功能多样化特征,在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同时,加强了生产经营的保障功能.

建成了两个中心,就是建成了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在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我们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着力训导了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学生在企业与工人一起劳动、实习,加强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懂得企业运作管理的方法.在与企业领导、员工的交往、合作中,逐步融入企业文化之中,逐渐领会企业的内涵。

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排除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思想障碍,能踏踏实实地从一线起步,并能持续发展。

完成了三项任务,就是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和科技开发任务。

我们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把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与各专业项目有机的结合,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内容嵌入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接轨,做到“双证”融通。

同时充分地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技术优势拓展职业资格鉴定项目,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我们在为学校学生搭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和鉴定的同时,还积极为社会服务,组织在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如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培训。

组织企业员工社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特别是注重为连云港市和周边地区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与鉴定。

完成数控技师培训与鉴定任务,为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技术人员优势和设备条件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难题,提供先进的检测服务等,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

形成了四个基地,就是形成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了区域性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基地和形成了学校的产业基地.我们利用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条件,从多方面入手,加强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坚持走实训基地自我发展之路,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增规模,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不断利用自身造血功能和采用资本运作,进行了技术更新、设备更新,实现了规模扩张。

经过几年建设,加上获得省财政400万元资助和配套资金,实训设备达242台套,价值近1200万元,学生实训设备条件得到了很大了改善,现已形成了六大实习实训功能区,实现同时可接纳250名左右学生的实习实训的硬件条件.

1)有9台数控车床,8台数控铣床和多媒体数控仿真教学设施,形成同时可进行70人左右数控编程与操作基本技能的实训硬件条件。

在系统配置中充分考虑不同工厂的使用情况,形成以FANUC、西门子、广数为主的控制系统,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

2)数控生产实训和模具制造工艺实训功能区:

由2台加工中心、5台数控线切割、2台数控电火花、2台CNC雕刻机、1台数控三维测量仪和1台全功能数控车以及激光照排机等设备组成,能同时进行30人左右的数控生产实训或模具制造工艺实训。

3)数控设备运行维护、调试与维修实验实训功能区:

由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8台、PLC全自动包装机2台和部分气动、PLC控制实验设备,配合多媒体教学设施,形成同时可进行40人左右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数控设备维修实验与实训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维护、调试与维修的实训。

4)金工实训功能区:

为配合数控操作的训练,形成了由21台车床、6台磨床、5台刨床、5台铣床组成的同时能进行70人左右的金工实训设备条件。

5)塑料成形工艺与成形设备维护、调试实验实训功能区:

由9台注塑机、1台吹塑机和10台辅助设备、2台挤出生产线和塑料产品后处理设备(如塑料产品火焰处理、丝网印刷等)构成,可同时进行模具专业40人左右的注塑成形工艺实训和20人左右的塑料成形设备调试与维护的实验实训。

6)模具装配与模具钳工实训功能区:

由9台数显铣床、2台摇臂钻床、6台台式钻床、1台攻丝机和部分钳工设备(钳工工作台、超声波抛光仪、模具补焊机、氩弧焊机等)和1台工具磨床构成,可同时进行20人左右的模具装配与模具钳工实训.

二、立项目标的合理性

1、基地建设目标的合理性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制造业的发展在江苏的经济发展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江苏同时也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

加快苏北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实践科学发展、推进“两个率先"

的重要举措.应该说,由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太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工人受教育程度偏低、成才道路不畅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技术工人队伍呈现整体素质偏低、技能结构单一、高技能人才偏少的状况,并形成了一定的高级技工人才断层。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技术工种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传统的蓝领和白领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许多技术岗位都是高学历的人在从事,技术工人已不再是体力劳动者的代名词,既有知识又具有动手能力的双能型“灰领”人才成为将科学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最关键最急需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为地方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按照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建设实训基地,采用产学研结合、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为社会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

我校是数控实践教学开展较早的学校,早在98年已开设了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实习,在连云港市各院校中有较强的优势和影响力.学校拥有较强的数控专业师资队伍,绝大多数具有双师型素质。

学校有较好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训、科研的基础,无论是实训场所、实验设备都具有较好的条件.从2001年开始我校便正式启动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成立了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科研、教学功能一体化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金麦特公司,为实训提供了真实的实训工程环境。

我校产学研一体化的良好基础及金麦特公司的运行经验为基地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2、建设过程中调整的合理性

在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确保重点建设目标不动摇,并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了在普通机床方面的投入,以增加学生的基本工艺能力,另外,对建设方案中的资金预期和建设实际中使用的资金之间产生的偏差作了适当调整,充分体现了建设过程调整的合理性。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1、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的健全性

基地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06年下半年,实训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及指导老师已全部到位。

基地的实践指导由在校教师、专职技术人员和企业兼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员结构.

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按照现代管理模式运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分工与责任明确。

引进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ISO900的管理要求实施各项管理工作。

完善了物资采购、保管、领用制度及财务报销、工资发放等制度,使工作秩序井井有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

2、组织实施及项目管理水平

根据《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设预定规划总体要求,逐步完成了各功能区的建设.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争创全省示范实训基地.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做到专款专用,省财政拔给的400万元专项基金全部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购置,学校自筹的资金用于设备的添置、基建、水电、辅助设施、师资培训等各方面,在设备购买时,一律采用招标程序,目前,基地2000元以上设备达730余万元,水电配套设施良好,运行正常.

四、项目效益

1、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情况

基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与实训的功能,近三年来共安排41个班级的学生实训及现场教学,人时数达到45万多。

基地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已成为连云港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和企业开设的各项目培训鉴定,培训人员超过600人.06年以来,工程中心开设了多项培训鉴定项目,通过培训鉴定共有106名学生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1923名学生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为缓解连云港市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基地还举办了多期高技能人才培训,目前经过中心培训已有72人获数控车技师职业资格,18人获车工技师职业资格,39人获钳工技师职业资格.我校于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或城市新市民教育培训的情况

2006年—2008年工程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组织多批次数控车、铣,中、高级技师培训服务社会。

1)组织农民工培训六批次共155人。

农民工培训过程,针对实际情况培训方法采用基础专业知识在各县职教中心上课,技能培训在我校机械工程中心培训。

既解决了培训的费用过高问题,又使培训内容得到保证.

2)组织城市再就业培训共4批次106人.上课时间主要为晚上和双休日,不耽误白天的正常工作,为提升再就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训设备利用率

我校数控、模具、机电三个专业在校生约1500人,基地建成以后,每周都安排相近专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实习,利用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我校还进行了数控与模具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试点改革,试点班级从二年级后的专业课程全部在实训基地结合实训现场进行。

基地实训任务繁重,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时间,我们每学期经常要安排基地的部分实习分两班制十二个小时进行。

在保证我校实训教学的同时,数控基地还接纳了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等学校的部分实训任务,目前基地已成为连云港市10所职业学校挂牌实训基地。

作为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点,我校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为了加速产学研一体化改革的进程,我校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形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的模式。

利用我校数控基地现有条件,我们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开始进行试点,初步形成了“1+1+1”的培养方案,即学生第一年在教室学习基础理论与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在数控基地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学习,第三年学生在数控基地及企业进行毕业实习锻炼。

利用数控基地,我们实现了以下教学改革:

1)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工程中心,实行教室与工厂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部分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学生在工厂边学边练,学生把学习与学徒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把传授知识与传授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共同来完成,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生的实习实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各种实习与实训,让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的全过程,真正实现生产一线与教学的零距离。

3)课程教学做到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任务训练。

根据任务训练的要求,安排理论知识教学。

4)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增加操作技能训练的时间,把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与专业项目有机结合,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内容嵌入实训课程中。

学生的考核与社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接轨。

5)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通过“真刀真枪”的职业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素质。

6)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客户满意度模拟考核等。

理论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引入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与鉴定,并与社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接轨。

通过改革,促进了专业建设,目前,数控专业已成为我校的品牌专业,以数控基地工程环境为基础的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已成为校精品课程,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我校编写了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经验性和考核作用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操作技术》教材并已在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近几年来,数控实训基地教师开展了多项科研开发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并得到转化,其中旋耕机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已在基地投入生产,领带架产品设计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发表的高质量的论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数控技术工程中心专任教师部分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论文)名称

作者

排名

刊物名称/出版社

级别

刊期

1

关于在AUTOCAD中创建实体螺纹的研究

第一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省级

2007。

2

带锯床专用调速阀的设计与应用

独著

制造技术与机床

核心

2007.11

3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职教论坛

5

一种卷取机夹持机构的研制

机械工程师

6

异形零件线切割与平直段加工技巧

模具工业

7

现有ERP体系结构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07.3

8

慢走丝切割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刀具半径补偿隐蔽性错误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12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一体化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12

巧用G71指令切削形状凹凸变化的零件

机床与液压

FANUC与SIMENS系统常用车削复合循环联系分析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模拟仿真技术

数据通信

2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

舰船电子工程

15

数控仿真软件中程序的输入输出

2006.10

16

浅谈宏程序的应用

甘肃科技

17

直线环面蜗轮副的加工方法

装备制造技术

FANUC系统比例缩放指令的应用

2007.12

19

塑料注射模具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

AUTOCAD中由实体生成视图的几个关键点

21

第二

22

一个基于宏程序的梯形螺纹通用加工程序编制

陈颖

工具技术

2008。

23

内齿轮冷挤压精锻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研究

锻压技术

2008.6

24

3DFEMSimulationofPrecisionForgingAutomobileClutchDampingSpindleSleeve

CADDM

25

数字电视信号直接进行切换的算法研究

中国有线电视

2008.2

26

基于RE和Pro/E的注射模具设计

吴正策

机械研究与应用

27

CNC与PC的数据通讯

2008.1

 

课题

耕宽180侧边传动旋耕机研制

市级

CJK6136D数控车床编程模拟教室

史明亮

校极

专利

一种领带架

专利号:

200520071736。

5、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

基地在运作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开发与应用的结合,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项目。

受韩国宇研实业公司委托的高周波模具制造新工艺研究成果,已在两年前在生产中获得应用并不断得到发展。

与连云港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全自动双铝铂包装机已批准为省教育厅高新产业发展指导性项目,已开发成功投入试生产,并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为了该项目的实施,连云港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还在工程中心(金麦特公司)注资100万元,成为工程中心和股东,共同经营,加速企业的发展。

为了工程中心的更好发展,我们积极与连云港金海创业投资公司合作,获得金海创业投资公司120万元的投资,增加了工程中心注册资本,解决数控技术工程中心项目的部分配套资金,实现了项目投资的多元化.

6、科技创新情况

工程中心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实施技术开发,2007年《木塑包覆共挤成型模具》批准为连云港市科技项目并获得7万元科技资金,《PMMA高精度注射产品工艺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