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36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尿量减少,C错误;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憋尿B.针刺缩手C.谈虎色变D.过目不忘

【答案】B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憋尿,说明脊髓中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到大脑皮层中的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A项错误;

针刺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B项正确;

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C项错误;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之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因此过目不忘,与大脑皮层的功能密切相关,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脑的高级功能。

4.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不受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的离子有阴离子

B.e区域处于静息状态,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b和d区域不会出现电位变化,不能产生兴奋

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

【解析】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据此可推知:

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有阴离子存在,A项正确;

e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B项错误;

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所以b、d区域不会出现电位变化,不能产生兴奋,C项正确;

综上分析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是由正电位传向负电位,所以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应为c→a和c→e,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以题意“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和“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不受影响”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5.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

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

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B.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

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

【答案】D

【解析】神经元兴奋时,由于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此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项错误;

由题意可知,GABA属于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B项错误;

夜晚胞内氯离子浓度低于胞外,所以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幵放,氯离子会顺浓度梯度内流,故C项错误;

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所以白天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幵放,氯离子会顺浓度梯度外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绝对值降低,从而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

由C项分析可知,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增大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绝对值,从而降低了SCN神经元的兴奋性,D项正确。

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兴奋产生的相关知识: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

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

然后认真审题:

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最后根据各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6.有一类性别发育异常的男性(性染色体正常),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化。

在临床发现的此类病例中,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

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激素受体缺乏无关

B.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

C.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缺乏雄激素受体导致的

D.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激素合成不足造成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故可能与雄激素受体缺乏有关,A错误;

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故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B正确;

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故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由于缺乏雄激素受体所致,C正确;

据题意可知,甲患者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故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D正确。

7.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

【解析】害虫数量增加,食虫鸟类因食物来源充足而引起其数量增多,食虫鸟类增多对害虫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项错误;

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B项错误;

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属于垂体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不属于反馈调节,

C项正确;

血液中CO2增多,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增强,引起呼吸加强加快,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反馈调节的两种类型的本质区别,据此分析各选项。

①负反馈调节: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调节: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8.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绾,体温迅速上升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如,水的重吸收增加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恒定,A错误;

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

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

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D错误。

9.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继续分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去甲肾腺素通过传出神经运输到全身各处

B.去甲肾腺素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C.去甲肾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腺素属于反馈调节

D.与肾上腺髓质细胞相比,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腺素调节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

【解析】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知,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去甲肾腺素是激素,激素只能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改变细胞原有的代谢活动,A错误;

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可知,去甲肾腺素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B正确;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去甲肾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腺素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

根据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可知,与肾上腺髓质细胞相比,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腺素调节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D正确。

10.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中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

A.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B.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D.和炎热环境比,散热将加快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

健康人从炎热环境中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B错误;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C错误;

低温条件下,体温与无机环境的温差变大,导致散热增加,D正确。

1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疾病

C.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发生迅速,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即可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症状

【解析】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因此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A项正确;

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B项错误;

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是: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项错误;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具有发作迅速等特点,D项错误。

【点睛】明确过敏反应过程,形成知识网络。

12.研究发现,某些人不会得艾滋病,是因为这些人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出来的T细胞,表面一种受体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HIV识别。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类人群体内产生的细胞免疫不能防御HIV病毒B.每一种抗原不一定都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C.心态好的人一般不容易得癌症,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如果某艾滋病患者能成功移植该造血干细胞,则其艾滋病可以治愈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类人群体内的T细胞表面的受体不能被HIV识别,导致HIV在人体内找不到宿主细胞,此时机体可以通过体液免疫而不是通过细胞免疫来防御HIV病毒,A项正确;

人体内的损伤、癌变的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这类抗原就不需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项正确;

心态好的人一般不容易得癌症,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项错误;

该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T细胞表面一种受体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HIV识别,如果某艾滋病患者能成功移植该造血干细胞,使HIV病毒失去宿主细胞,则其艾滋病可以治愈,D项正确。

13.如图是模拟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所做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

C.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

D.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

【解析】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用与尖端接触的琼脂块和未与尖端接触的琼脂块进行对照,A项正确;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B项正确;

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的作用,C项正确;

本实验证明了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但没有证明该物质是生长素,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将课本知识进行变形,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4.下列实验处理可达到目的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

B.用钙离子处理获得感受态大肠杆菌

C.用聚乙二醇处理诱导细胞增殖

D.用胃蛋白酶处理防止细胞贴壁生长

【解析】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花蕾,可获得无子番茄,A项错误;

用钙离子处理可增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获得感受态大肠杆菌,B项正确;

聚乙二醇用于促进细胞融合,C项错误;

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为强酸性,处理防止细胞贴壁生长应使用胰蛋白酶,D项错误。

1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

B.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

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

【解析】由右图可知,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而已,A错误;

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正确;

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C正确;

由右图可知,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曲线图,确定左图中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

右图中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16.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

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解析】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

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

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

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

17.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

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

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可判断啮齿动物和蚂蚁存在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

同一区域内的植物存在竞争土壤中的养料和空气中的CO2和阳光等,B不符合题意;

通过图中移除和未移除啮齿动物两条曲线的分析可知,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C正确;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并不呈S型增长,D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8.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是营养物缺乏

D.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

【解析】c点酵母菌种群数量数量较多,故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A正确;

实验前后构成了自身对照,B错误;

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C正确;

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

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故A选项正确;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选项正确;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20.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解析】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所以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A正确;

由于生物种类增多,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在改变,如底层植物可以利用高层遗漏的阳光,B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之间,C错误;

群落的种间关系没有腐生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然已经被破坏,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演替.

21.下列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的特征的是

A.—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营养级

D.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解析】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所以食物链的环节数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同时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几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的;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有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等其他关系。

22.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

【解析】生态系统I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I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A正确;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正确;

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例如生产者都是100,Ⅰ按照10%传递,Ⅱ按照20%传递,这样第三营养级Ⅰ是1,而Ⅱ是4,这样Ⅱ还可以养活第四营养级,因此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D正确。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项错误;

信息传递可以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双向进行,B项正确;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除了用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外,还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C项错误;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