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61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播放电视剧《牛郎织女》中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故事整理者——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

预设:

本文比较长,宜采用默读的方式,但如果有不善于默读的同学,则可以大声朗读。

学生边读边圈画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子一

车好

子监

酒游

着勤勤

睡无

无束

在后边

本课生字较多,但都较容易读写。

检查时,教师可重点提示:

“郎”“辆”为边音“l”,而“酿”则是鼻音“n”;

“爹”应该读“diē”,不能读成“dī”;

“挨”是多音字,在本课应读“āi”。

◆易错提示:

“酿”的“酉”不能写成“西”,“嫂”中的“”中间左右应各一横,竖应该上下出头。

◆词语理解:

[稀罕]少而奇特,不同平常。

[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过活,谁也离不开谁。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查字典与词典、根据上下文推断、师生讨论等。

本课的生词可分类理解、运用。

一类是成语,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意思,也可查成语词典;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用造句的方式强化训练。

另一类如像“温和”这类多义词,应根据语境确定其在文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过渡:

民间故事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地点的转换来讲述,本文也不例外。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表示时间、地点的短语或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学生浏览课文、标注相关内容后汇报。

如古时候,牛棚,每天放牛;

一年一年过去,走到山里,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

一天晚上;

第二天黄昏时候,走到湖边,转身走进树林;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每天早晨和傍晚……她们飞到湖边;

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2.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换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

写牛郎身世凄苦,与老牛相依为命。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

写老牛说话,指引牛郎去找织女。

第三部分(第14~21自然段):

写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在湖边认识织女,两人互定终身。

3.复述故事。

可以说,我们是在民间故事的熏染中成长的。

我们知道的一些民间故事中,有的是亲朋好友讲给我们听的,他们讲故事实际上就是在复述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讲故事的人。

我们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对故事的部分内容进行复述。

比赛队——A.百灵队;

B.阿里巴巴队。

复述内容——A.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

B.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经过。

(1)复述牛郎与老牛相处的内容。

复述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内容,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牛郎是怎么细心、周到地照顾老牛的?

(吃的、住的、喝的、态度、交流等。

)②老牛是怎么回报牛郎的?

(眼神、动作、语言等。

示例:

百灵队:

牛郎让老牛吃嫩嫩的青草和没有一点儿土的干草,喝小溪上游干净的水。

夏天让老牛在树林里休息,冬天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

牛郎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把牛虻都赶跑,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

牛郎还常常把他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有时候还跟它商量一些事。

牛郎被哥嫂赶走后,他牵着老牛到山里安家,让老牛拉柴到集市上换粮食。

阿里巴巴队:

老牛跟牛郎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还用舌头舔他的手。

牛郎说话时,老牛咧开嘴,眉开眼笑的。

一天,老牛竟然说话了,他告诉牛郎黄昏时翻过右边那座山,找到树林前的一个湖,会看见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

仙女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牛郎只要捡起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他要衣裳的仙女就是他的妻子。

教师小结:

两个队平分秋色,都说得很好。

(2)复述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经过的内容。

复述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经过这一故事情节,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认识起因:

是在谁的帮助下认识的?

②认识过程:

牛郎和织女各自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③认识结果:

他们最后生活在一起了吗?

起因是神奇的老牛告诉牛郎,仙女们黄昏时会在树林边的湖中洗澡,要他将一件放在草地上的粉红色的纱衣捡起来,等那件粉红色纱衣的主人来认领,那个找牛郎要衣裳的仙女就将是牛郎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果然见着了穿粉红色纱衣的仙女,他们就这样相识了。

牛郎把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织女。

织女非常同情牛郎,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牛郎。

原来织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天上的云霞就是她们织的彩锦。

织女在天上织彩锦又劳累,又没有自由,就像关在监狱里。

一天,趁王母娘娘喝了酒打瞌睡的时机,仙女们飞到人间的湖里洗澡,没想到落到后边的仙女和牛郎认识了。

结果是牛郎希望织女留在人间和他结婚,织女答应了。

于是,夫妻两人回到家里,向老牛报告。

两个队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说出了故事的前因后果,这就是典型的合作共赢。

我们以后要多采用这种方式——既比赛,又合作。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人们常说:

“有情人终成眷属。

”牛郎和织女身世悲惨,但都善良、勤劳,都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在老牛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成婚安家,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

那么,牛郎和织女各有什么性格特点呢?

他们是如何冲破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呢?

下节课上我们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同学们细读课文,深入思考,把握人物形象。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梳理了课文脉络,划分了文章层次,同时对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了复述。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课外查资料了解银河、牛郎星、织女星等天文知识及王母娘娘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进一步把握故事内容,通过对重点情节、重点细节的品味,体会牛郎和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民间故事中有些情节不可思议的特点。

3.发挥想象,对比较简略的情节进行具体补充。

1.理解重点情节、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想象略写的情节内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故事主要内容,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主线,说出人物的所作所为及状态即可。

学生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概括出其中的一、两个,然后与学生交流、讨论,完整概括。

如身世凄苦—哥嫂虐待—被撵离家—深山安家—老牛帮助—认识织女—夫妻回家。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很高兴,可见同学们对故事的大致内容把握得较好。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走近牛郎和织女,品味他们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思,体会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近牛郎。

(1)学生默读课文,按要求找出相关词语、短语或句子。

①牛郎的身世: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吃剩饭、穿破衣裳、在牛棚里睡。

②牛郎照顾老牛:

周到。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③牛郎和哥嫂分家:

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④牛郎安家:

他就牵着老牛……这就算安了家。

⑤牛郎按老牛的指点找到织女:

第二天黄昏时候……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⑥牛郎向织女表白:

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

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2)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以上词语、短语、句子。

提示:

可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还可以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3)引导学生从牛郎的悲惨遭遇中体会牛郎的优秀品质,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交流示例:

生:

牛郎的爹娘早逝,虽然有哥嫂,但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他身世凄苦,遭遇不幸。

牛郎的童年是与老牛一起度过的。

他对老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让老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牛郎还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个勤劳的孩子。

(4)梳理牛郎与织女相识的过程,从中体会牛郎的品质。

①学生自由交流牛郎与织女相识的过程,并分析他们能走到一起的原因。

老牛向牛郎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这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

文中写道“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织女听得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表明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让织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②师生共同探讨老牛和织女如此青睐牛郎的原因。

①牛郎勤劳。

(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

(到第3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

(虽然牛郎的生活艰苦——爹娘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但是他的态度很乐观——哼小曲儿,对老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牛郎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他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2.认识织女。

(1)学生朗读第18自然段,体会织女的形象,交流后汇报。

明确:

①从织女织彩锦的本领高超可看出她心灵手巧。

②从织女和姐妹们趁机到人间游玩可看出她纯真可爱,也可以体会到她对人间的自由生活充满向往。

(2)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织女的形象特点。

织女下定决心留在凡间,她的姐妹们肯定会劝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她们之间的对话,进一步来体会织女的形象特点。

情景对话示例:

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

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的呀,她决不会饶你的,你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你看牛郎那么穷。

他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他会过上好日子吗?

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你也要替我们想想。

你如果私留凡间,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姐妹们,谢谢你们的忠告,我已经下定决心留下来了,你们赶紧回天庭去吧!

虽然牛郎生活穷困,但是他善良、勤劳,我相信我们以后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的。

姐妹们的劝说并未改变织女的决定,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和人间的距离,织女对自由与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帮她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了可能。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

同学们,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自产生以来就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人们据此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就是其中的名篇。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阅读与交流。

(1)词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2)哪些词句写了牛郎、织女七夕相逢的情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针对词人的爱情观,你能谈谈自己的感想吗?

(提示:

只要言之有理,内容积极健康即可。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同学们,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故事充满了幻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

但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你能发挥想象把它们说得更具体吗?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本次小练笔实际上是让我们进行扩写练习。

情节一:

凡是牛郎看见的、听见的事都可以向老牛倾诉,比如牛郎放牛时遇见的趣事、在山中砍柴时的见闻、哥哥嫂子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等。

还要想象老牛的反应,表现老牛对牛郎的理解。

情节二:

仙女们想摆脱天上不自由的生活到人间去看看,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她们可能会有对天上生活的抱怨,对王母娘娘的不满,对人间的向往等。

想象她们商量时的神情、动作,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几个同学组成一组,确定各自要扮演的角色。

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是不同的,如牛郎的纯朴、老实,老牛的忠诚、厚道,仙女的天真、单纯等,因此我们要根据角色的需要确定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并适当增加手势,以增强表演效果。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傍晚时分,牛郎回到了牛棚准备休息。

可是一想到和哥哥嫂子在一起的生活,他就忍不住叹起气来。

听到牛郎叹气,老牛走到他跟前,蹭蹭他的脸,似乎在安慰他。

“老牛啊,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

每天这样劳累,可是哥哥嫂子仍然不满意,一心想把我赶出去。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老牛的眼神黯淡了,它似乎也在为牛郎的不幸而伤感。

“不过还好,我们俩在一起可以互相做个伴。

这些年多亏有你啊!

”牛郎搂着老牛,心里终究有了些安慰。

“天上的生活真是太苦了。

我们成天成夜地织彩锦,一刻也不能休息,可是王母娘娘还是不满足。

真想到人间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一个仙女气愤地说。

听了她的话,别的仙女也不淡定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是啊,我们这过的哪是什么神仙生活啊,还不如凡间的平民百姓。

”“都说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的?

真想到人间去看看。

”突然,一个仙女想起来王母娘娘下午多喝了点儿酒,此刻正在打瞌睡呢,不如偷偷溜到凡间去。

“反正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们早点回来,她应该不会发现的。

”此主意一出,别的仙女纷纷表示赞同。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对善良的牛郎我们有着无比的同情,对虐待他的哥嫂我们又有着深切的痛恨。

而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又带给我们无限的喜悦,他俩会永远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吗?

让我们为他们祝福吧!

这节课上,我们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进一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并尝试着把文中略写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创设情境,深入感知文本内容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进入“相遇相知,结为夫妻”板块。

请大家默读第14~21自然段,看看牛郎和织女是如何相遇相知的。

(学生简单复述此情节,突出甜蜜的氛围。

通过交流,牛郎很快发现织女美丽温柔、心灵手巧,这样的姑娘人见人爱,牛郎爱她不奇怪。

那织女爱牛郎什么呢?

爱他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织女怎么知道牛郎“心眼儿好,能吃苦”?

织女是神仙,她掐指一算就行了。

(学生笑。

有道理。

还有什么可能?

牛郎讲了自己的遭遇后,织女感觉出来的。

好!

那牛郎会讲什么呢?

试着讲一讲。

讲自己的凄惨身世……

初次见面,牛郎就一五一十地讲了自己的“惨”,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牛郎很诚实,不欺瞒。

对,织女爱他的诚心诚意。

牛郎还会讲什么?

怎么讲?

还讲和他的好伙伴老牛的趣事……

你引用了许多文本信息,学以致用,好!

当牛郎动情地讲述自己和老牛的趣事时,织女在想什么呢?

她一定在悄悄地观察牛郎,她被牛郎的善良、勤劳打动了。

是呀,牛郎身世凄惨,却依然尽心地照看老牛,多么善良、勤劳,织女被打动了。

还有吗?

牛郎一定还讲了他怎样翻山越岭地来见织女,织女被他的勇敢和诚心打动了。

很有道理!

同学们,美丽善良的织女通过与牛郎真诚地交流,终于被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诚实”“诚心”“勇敢”打动了,与他结为夫妻。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真诚交流很重要,通过语言的交流我们能读懂对方的心,就像牛郎和织女读懂了对方的心,于是他们结为连理!

赏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相说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这样,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牛郎织女

(一)》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通俗易懂,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在教学时,我没有停留在简单地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而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来感知人物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中循序渐进。

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

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环节对加深课文的理解很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而学生在发言时也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另外,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重视评价、反馈的作用。

我紧紧抓住文本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每当学生发言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些都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