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77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Word下载.docx

他们反对国家政府限制货币输出,认为那样做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

他们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原则。

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一货币政策

(二奖出限入政策

(三保护关税政策

(四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三、重商主义理论的简评

有进步作用也有局限性

第二节绝对利益论

一、亚当•斯密与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

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利益论(thetheoryofabsolute

advantage。

第二节

二、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观点

(一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率增加国民财富,

(二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三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三、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一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的前提条件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

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

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

量对市场施加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且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

⏹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二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的判断

⏹(1用劳动生产率,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L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

如果一个国家使用单位或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比另一国生产出更多的某种产品,那么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即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

衡量。

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αLj=L/Qj来表示。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国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低于另一国,那么该国在此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三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的分析

假设现有两国:

中国和美国,都生产棉布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

且劳动是唯一要素投入。

又假定中国单位劳动可生产100米棉布或50公斤小麦。

美国单位劳动可生产棉布80米或小麦100公斤。

1.

2.用生产成本来分析

表1.2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较

四、绝对利益论简评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

并且它的产生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过进步作用。

但是,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

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

第三节比较利益论

一、大卫•李嘉图与比较利益

大卫•李嘉图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其主要代表作是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

二、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假定前提

第三节

三、比较利益论的内容

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国家间的分工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比较利益法则的一种例外情况,即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比例相同时,没有互惠贸易发生。

四、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型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2.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3.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4.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6.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2.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法

表2-2.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

表2-3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3.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说明

✓美国多生产100公斤小麦需要放弃150米布的生产,而中国多生产100公斤小麦需要放弃200米布的生产,换句话说,在生产小麦方面,美国的机会成本低于中国;

在生产棉布方面,美国多生产米布需要放弃100公斤小麦的生产在生产棉布方面,美国多生产150米布需要放弃公斤小麦的生产,米布需要放弃公斤小麦的生产,而中国多生产100米布,需要放弃公斤小麦的生产,显然中国的机米布,公斤小麦的生产,而中国多生产米布需要放弃50公斤小麦的生产会成本低于美国。

会成本低于美国。

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而中国专门生产布。

第三节四、比较利益论的简评历史进步意义:

首先,比较利益论比绝对利益论更全面、更深刻,具有划时代意义。

其次,比较利益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曾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局限性:

其一,李嘉图和斯密一样,局限性:

其一,李嘉图和斯密一样,研究问题出发点是一个永恒的世界,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

其二,世界,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

其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在泛泛地论证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展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泛地论证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展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之后,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国都有利之后,对于更复杂的问题,诸如引起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等却没有触及。

其三,原因等却没有触及。

其三,比较利益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

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

第四节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与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和俄林都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是俄林的老师。

赫克歇尔和俄林都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是俄林的老师。

1919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俄林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

年,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

俄林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要素禀赋论。

年俄林荣获诺内尔经济学奖。

赋论。

1977年俄林荣获诺内尔经济学奖。

年俄林荣获诺内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萨缪尔森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代表作是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他于年出版的《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代表作是年出版的经济学》他于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尔森发展了赫---俄理论有关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学说俄理论有关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学说。

尔森发展了赫俄理论有关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学说。

第五节赫—俄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框架图俄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框架图要素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别)│∣∣∣∣↓↓↓要素价格(差别↓产品成本(差别↓产品价格(差别↓↓要素的引致要求↓最终产品的要求要素需求方面要素报酬消费偏好↓↓

分工与贸易第五节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三、要素禀赋论

(一)要素禀赋论的内容俄理论基本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赫—俄理论基本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俄理论基本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贸易的基础或原因——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础或原因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二是贸易带来的结果——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第五节

(二)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的理论分析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

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第五节(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俄林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所以国际间要素价格存在均等趋势所以国际间要素价格存在均等趋势。

代替要素流动所以国际间要素价格存在均等趋势。

萨缪尔森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萨缪尔森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他认为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第五节里昂惕夫反论一、里昂惕夫与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届(始人,第四届(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他的代表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作为《投入产出经济学》年开始,作为《投入产出经济学》。

1953年开始,里昂惕夫挑起了经年开始济学界针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式展开的大论战通过检验,俄林模式展开的大论战。

济学界针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式展开的大论战。

通过检验,里昂惕夫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反论——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反论里昂惕夫之谜第六节二、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依据赫—俄理论,美国是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依据赫俄理论,美国是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俄理论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可当1953、年里昂惕夫二次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的、1956年里昂惕夫二次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的年里昂惕夫二次运用投入—产出外贸结构时,却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

外贸结构时,却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

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1947年年进口替代品3091339(美元170.004(人/年181841951年年进口替代品2303400167.8113726资本劳动人均资本量出口品2550780182.31313991出口品2256800173.9112977第六节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一)劳动熟练说的差异

(二)人力资本的差异(三贸易壁垒的存在(四)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五)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四、里昂惕夫之谜简评思考1A国与B国同时生产小麦与布,A国在生产小麦上比B国的生产成本低1/3,在生产布上低2/5,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其他条件一样时,A国应该生产什么,B国应该生产什么?

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恰好是个律师。

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个秘书?

请予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