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93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大全Word格式.docx

〔2〕铆接锅炉,锅壳或锅筒长期漏泄,且炉水碱度较高,造成铆缝或胀口处钢板苛性脆化,以致造成爆炸事故;

〔3〕严重超压造成爆炸;

〔4〕因安全附件失灵、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发生衰老等原因,造成锅炉爆炸。

预防措施

〔1〕要特别注意水容量较大的锅筒的锅壳、封头或管板、炉胆等主要受压部件的材料、强度,联接型式、焊接与冷加工组装等在设计和制造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

火管锅炉由于锅筒直径较大以与锅筒受压部件较多,联接型式较复杂等情况,因此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2〕检验与修理锅炉时,对锅筒的苛性脆化、严重腐蚀与变形以与起槽裂纹,要高度警惕,检查要周到细致,修理如此必须保证质量,防止因强度不足或裂纹扩展而突然撕裂。

〔3〕司炉人员必须切记:

发生严重缺水事故时,一定不能再进水,以免锅筒钢板在过热烧红的情况下,遇水突然冷缩而脆裂。

〔4〕锅炉的安全附件,特别是安全阀,必须经常保持灵敏、准确、可靠。

多数小锅炉爆炸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装置安全阀或安全阀失灵而造成超压。

如安全阀正常,控制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5〕应注意易被无视的薄弱环节。

有很多爆炸事故发生在炊事、洗澡、采暖、热饭用的锅炉,甚至热水锅炉和茶水炉也多有发生。

这些锅炉体积小,压力低,又多在生活部门,往往不被注意和重视,很易成为锅炉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所以,应特别注意。

某锅炉公司锅炉炉膛爆炸

某公司一台KG-25/3.8-M型流化床锅炉,在2004年8月2日压火后重新运行时,烟道突然“砰〞的一声发生爆炸,周围浓烟四起,炉砖向炉后四处散落,锅炉严重损坏。

事故造成了近十万元的经济损失,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

发生事故的锅炉是某锅炉试制的25吨流化床锅炉。

2003年12月,锅炉开始安装,今年7月28日,由施工单位操作人员进展操作,开始锅炉点火试运行,8月2日上午10点由于车间检修,锅炉开始压火,司炉人员在床温850℃时停止给煤,床温再次回落时停止送风,风机档板关到零位。

下午7点35分左右起重新起火升压,按正常操作,先启动引风机,引风机启动后,显示炉膛负压为400mm水柱,再启动一次风,少量给煤,炉墙负压显示为200mm水柱,稍后仪表显示床温稍有升高,突然发现炉膛出现正压,接着听到锅炉一声爆响,锅炉烟道发生爆炸。

现场勘察发现:

锅炉受热面未受到明显损坏,锅炉低位过热器炉墙整体倒塌,省煤气炉墙粉碎性破坏,其余炉墙也出现不同程度外,并产生裂纹,锅炉上锅筒产生少量位移。

经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烟道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从事故的现象分析,这是一次较为严重的由烟道可燃物质引发的爆炸事故。

从事故的破坏情况分析,爆炸位置是在省煤器附近,由于锅炉投入时间不长,烟道并未积存太多的未燃尽颗粒,造成爆炸的主要成分应是煤气和挥发分。

从操作人员的运行操作看,似乎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经过认真的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就是司炉操作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操作方式。

〔1〕在锅炉压火时没有足够时间地通风,没能吹净炉存留的可燃气体。

事故发生前几天一直下雨,锅炉给煤较湿,锅炉运行时,由于燃料中水分的蒸发,加大了通风量,大大增加了通风负荷。

在压火操作时,操作人员按常规进展压火并停止通风,由于通风时间较短,导致大量的可燃气体存留在烟道,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压火时间较长,启动时没有进展炉膛吹扫。

锅炉压火时间已近10小时,炉温已低于500℃以下,在其期间由于风门关毕、氧气不足,产生的大量的挥发份和CO气体,即C+O2—CO,积存在温度较低的烟道。

启动时,操作人员只注意了炉膛负压,没有对锅炉进展足够时间的炉膛吹扫,而且在开始运行时没有打开引风机档板,在锅炉升火过程中,烟道积存的CO和挥发分遇明火发生爆燃,将省煤气、过热器处的炉墙炸毁,造成锅炉严重事故。

〔3〕防爆门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锅炉损坏严重的原因之一。

从锅炉损坏情况看,设置防爆门的一侧,炉墙破坏明显轻于其它局部。

该锅炉属试制锅炉,锅炉只设计了一个防爆门,尤其是容易造成事故的锅炉尾部受热面,没有设置防爆门,事故造成该锅炉尾部受热面炉墙完全破坏与其防爆门设置不合理也有一定关系。

某造纸厂锅炉爆炸

事故概况与经过

1989年1月20日15时50分,省地区夏县禹都造纸厂,一台DZG2--0.69型锅炉发生爆炸,锅壳爆破,因锅炉严重缺水,爆破能量较小,形成的冲击波力量较弱,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锅炉无法修复而报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万多元。

从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来看,辐射受热面的锅壳大面积鼓疱变形,鼓疱面积为1100mm×

1500mm,鼓疱高度为50mm,锅壳爆破裂缝长度为620mm,裂缝最宽处为32mm,裂口呈45度刀刃状;

是典型塑性剪断。

绝大多数烟管,因严重缺水过热外表已变成蓝色,左右侧水冷壁管与后部顶棚管色因过热呈蓝色。

1、司炉工未认真监视水位、误操作

从事故现场来看,这台锅炉是因司炉工未认真监视水位,严重缺水后长时间过烧造成的。

当班司炉在发现锅壳过热严重变形后,没有采取紧急停炉措施,而偷偷上水,造成沿锅壳纵向中心线的右侧锅壳过热处首先与补充水接触的部位撕开。

2、工厂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锅炉房无任何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平时未对司炉工进展安全教育。

〔二〕缺水事故

锅炉缺水事故是锅炉最常见的事故。

严重缺水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很大的。

轻者引起大面积受热面过热变形,胀口渗漏,炉膛顶墙、隔墙塌落损坏,过热蒸汽温度过高损坏汽机等;

重者引起爆管,胀管脱落,大量汽水、火焰喷出伤人;

最严重的是处理不当而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严重缺水事故常使锅炉受以极大的损坏,过热变形严重的很难再修得;

过热变形稍轻的,从修复到正常使用往往要很长时间,使用单位常因此而停工停产。

〔1〕水位表玻璃板〔管〕上呈白色;

或将铅笔棒形物或斜线板放在水位表后面,透过水位表观察,如看不到折线,而是连续的棒形物或斜线时,如此说明水位表已没有水了;

〔2〕水位表静止不轻微波动,这种假水位现象,司炉人员未与时发现;

〔3〕上下警报器和其它低水位报警信号装置发出低水位警报或信号

〔4〕蒸汽流量大于给水量;

〔5〕过热器蒸汽温度急剧上升;

〔6〕锅炉房嗅到烧焦味;

〔7〕炉膛顶墙塌陷;

〔8〕锅筒、炉膛、炉管等受热面过热变形;

〔9〕上水时,听到省煤器有异样冲击或省煤器附近烟道突然漏水;

〔10〕烟囱冒白色水汽烟;

〔11〕发现爆管、胀口脱管。

发生缺水事故时并非上述现象全都出现,一般情况下,只有前三种现象,而无后几种现象,如此可能是轻微缺水,但不排除严重除水的可能性;

如在前三种现象出现的同时,又出现后面几种现象时,一般即认为是严重缺水事故。

缺水事故的判断和处理

缺水事故有两种,一种是轻微缺水,即水位表虽看不到水位但锅筒水位尚未降到水连管以下,这时水位表中出现的是一种虚假水位。

这可用关闭水位表汽旋塞的方法,使水位表蒸汽冷凝,形成真空负压而将尚未降到水连管以下的水吸引入水位表。

这种方法通称“叫水〞。

如叫水操作后,仍不见水位,说明水位至少已低于水连管以下了,很可能更严重,这时,就是发生严重缺水事故了。

如确认是轻微缺水事故,由于受热面尚未“干烧〞,如此完全可以进水到正常水位。

如果原因不清,经上水仍不见水位时,或给水设备有故障时,如此应立即停炉。

如判断是严重缺水,如此应立即紧急停炉,并降负荷,关闭给水阀门。

处理缺水事故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未断定是轻微缺水以前和已确认是严重缺水以后,严禁向锅进水。

发生严重缺水而停炉后,待炉体逐渐冷却,再对炉膛和其它处受热面以与炉墙、钢架等进展详细检查,如由于处理与时,不是十分严重缺水而无大问题时〔如仅仅管子轻微变形〕,应查明和消除事故的致因,并在水压试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如过热较严重,引起胀口渗漏、管子严重变形、钢材严重过热烧损时〔必要时做金相检查〕,如此须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缺水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1〕水位无人监视或运行人员不注意观察水位。

〔2〕水位表未按要求与时冲洗,汽、水连管堵塞,运行人员又未与时发现假水位或未判断出是假水位。

〔3〕给水自动调节器和水位警报信号装置均失灵;

或水源中断、给水设备损坏。

〔4〕排污阀严重渗漏与其它部位严重漏水。

〔5〕排污时误操作:

排污时间太长;

运行人员未认真监视水位;

排污后忘关排污阀。

〔1〕加强运行人员的教育,增强责任感,提高处理事故的技术水平;

〔2〕冲洗水位表与排污操作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运行操作规程;

〔3〕给水自动装置与水位报警、信号装置需安排专人每班检查校对和调整维修;

要防止过分和完全依赖自动化装置,运行中应加强维护管理;

〔4〕运行人员应休息好,一般不应执行超过八小时的大倒班制度;

〔5〕水位表安装位置必须正确,汽、水连管不能倾斜,以便真实反映炉水位。

水位表在运行中应加强维护管理,防止堵塞,出现假水位。

某厂锅炉烧干锅事故

1988年10月21日3时40分,某厂一台SZW10一1.27型锅炉发生严重烧干锅事故,造成对流管、水冷壁管全部烧坏,上、下锅筒严重脱碳,过渡烟道烧化,空气预热器损坏225根管,这几局部失去使用价值而报废。

这次事故的直接损失95000元,间接损失150000元。

10月20日晚,当班司炉工未认真检查水位的情况下,错误地将缺水判为满水而关给水泵。

当发现汽压下降,炉膛出现正压现象时,又错误地判断为车间用汽量大而增大了锅炉的给煤量。

当发现上锅筒、下锅筒均已烧红,炉顶烧塌,炉膛听到倒塌声音后才布置停炉。

此后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锅炉已严重损坏。

 

〔1〕司炉工严重失职,违章操作。

当班司炉工在未认真观察到水位表的水位情况下,又没有采取叫水措施就认为是满水(分析认为已经缺水)而关闭了给水泵,加剧了锅炉缺水程度;

后虽发现缺水开启了3号给水泵,但给水泵的进出口阀门均未打开,形成泵的空转;

当锅炉汽压不断下降时又认为车间用汽量大,又增加了锅炉给煤量,加快了锅炉烧坏的程度。

〔2〕劳动纪律松懈,管理不善。

锅炉房虽有交接班制度,司炉工在交接班时未认真执行;

司炉班长擅自将司炉工分成小班。

〔3〕安全附件失灵,自动水位调节器有故障,但未采取措施。

某化工厂锅炉炉胆烧塌事故

1990年1月4日6点20分,市某化工厂,一台WNL2一1.27型锅炉发生严重缺水事故,造成炉胆严重烧塌,炉胆上形成两个波峰,前方正视左面下塌最深局部达110毫米,右面波蜂达36毫米,变形区域面积为710×

610乎方毫米,前方管板与烟管段外露局部外表有致密的朱红色氧化铁。

自耐火绝热层以上炉胆外表呈蓝灰色,高温火焰区有烟灰和氧化皮剥落。

对炉胆下塌处金属进展金相分折明确:

该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呈氏粗大组织,晶体晶粒粗大,呈拉伸的片状,有粗大针形明亮晶体分布,以铁索体针状拉长方向形成类似正三角形。

这种金相明确钢材长时间滞留在温度超过A3线(855℃)。

事故发生后,经过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确认锅炉由于严重缺水,导致炉胆上部干烧,使壁温上升至800℃以上,远远超过钢材的允许工作温度,机械强度迅速下降,塑性升高。

由于炉胆承受外压产生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限,使炉胆压馈凹陷。

具体原因是:

1、司炉工未监视水位。

司炉工违反操作规程,从1月4日凌晨3时--5时未进展巡回检查;

5时巡视时也未看水位,直至6时20分才发现水位计无水位显示。

2、控制仪表系统存在严重问题。

该厂自行改造水位控制系统设备时,去掉了低水位报警,电磁阀选型错误。

3、司炉工操作地点不便于观察水位。

锅炉的电控柜安装在软水房,在此操作的司炉工不能直接观察锅炉水位,不能看见锅炉运行情况。

制油厂锅炉爆炸

1990年9月19日,制油厂一台仅使用18天的WNL4—1.25—AⅢ型锅炉在运行中发生爆炸,两名司炉正严重烫伤先后死亡,造成全厂停产。

锅炉爆炸后,前管板扳边与炉胆对接处的上部与炉胆上部钢板呈蓝色,炉胆沿整个长度严重压溃变形,且将炉排压弯,在前管板扳边与炉胆对接处的上部焊缝撕开长达950毫米,宽280毫米的口子,第二回程局部烟管上有少量的水垢脱落,数根烟管变形,后管板有轻微变形,两根烟管从后管板上拉脱。

1、管理混乱,锅炉严重缺水,导致炉胆压溃变形。

2、制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前管板与炉胆对接的环缝严重未焊透。

〔三〕满水事故

满水事故也是锅炉运行中的一种常见事故,严重满水事故会引起蒸汽管道水冲击,使阀门、法兰和蒸汽管受到损坏甚至震裂,将严重损坏汽轮机的叶轮和轴承,甚至使叶片断裂;

锅炉发生满水事故后,蒸汽带水严重,蒸汽品质恶化,过热器易积盐垢过热烧损,对用汽部门的设备和产品质量可能带来严重影响。

〔1〕水位表玻璃板〔管〕颜色发暗,水位线消失;

〔2〕上下警报器或其它高水位警报装置发出高水位信号;

〔3〕给水流量明显大于蒸汽流量;

〔4〕过热器温度下降;

〔5〕蒸汽管道、汽机有异样的撞击和震动,法兰、轴封、阀门等外冒汽滴水。

满水事故的处理

〔1〕应先通过对水位的检查和各水位指示装置的对照检查,确认是否发生满水事故,如蒸汽管道未发生水击,如此认为是一般满水事故;

反之,如此可判断是严重满水事故。

〔2〕发生一般满水事故,须立即停止给水,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门放水;

同时开启过热器和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门与用汽部门疏水门,加强疏水。

待水位正常,满水原因查清并消除后,再恢复运行。

〔3〕如是严重满水事故,如此应紧急停炉,停止给水,迅速放水,降低负荷,加强疏水。

待水位恢复正常,管道阀门等有关部件经检查可用,如此在满水原因查清并消除隐患后,方可恢复运行。

满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运行人员对水位监视不够而造成;

其次是水位表堵塞造成假水位;

再有是高水位警报信号装置、给水自动调节设备失灵。

预防措施与缺水事故一样。

〔四〕汽水共腾事故

所谓汽水共腾,就是炉水表在泛起较严重的泡沫,在负荷增加、燃烧强化、汽水别离加剧的情况下,炉水外表泡沫层发生急剧的翻腾和上下波动,水位表出现很多汽泡和泡沫,水位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

出现汽水共腾时,如同满水事故一样,蒸汽带水急剧增加,蒸汽管道可能发生水击,过热蒸汽温度下降。

蒸汽中带有许多盐浓度很高的炉水将严重影响过热器和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汽水共腾事故的处理

〔1〕减弱燃烧,降低负荷,关小主汽阀;

〔2〕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

〔3〕全开连续排污阀;

打开排污阀排污放水,同时上水,降低炉水含盐量,以改善炉水品质。

放水、上水要注意水位变化;

〔4〕待水质改善,水位清晰时,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汽水共腾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1〕一般情况下,由于汽水别离,炉水蒸发面下方100~200mm水层含盐浓度较高。

当给水碱度大、杂质多以与未加强排污时,炉水外表层含盐量往往非常高,蒸发面泡沫越来越多,锅水粘度很大,汽泡上升阻力增加。

在负荷增加、汽化加剧时,大量汽泡由于在炉水外表没有很快汽水别离而积聚在炉水外表,冲击蒸发面,搅动泡沫层,使水位上下剧烈波动和翻腾。

〔2〕在水位过高,主汽阀开启速度太快、负荷突然增加时,由于蒸汽空间压力骤降,使汽化更加剧烈,蒸汽空间暂时的负压往往产生“吊水〞现象,促使和加剧汽水共腾。

预防措施就是加强水质监视,严格控制炉水含盐量,认真进展排污;

在炉水含盐量高、杂质多,开始出现泡沫层而未得到改善之前,要降低负荷,减弱燃烧,缓开主汽阀。

〔五〕炉管爆破事故

  炉管爆破事故主要是指水冷壁管和沸腾管束的爆破,尤以受热强度较大的水冷壁管爆破事故为常见。

炉管爆破事故是锅炉运行中比拟严重的事故,汽、水的大量喷出,使炉膛产生正压,连汽带火从炉门等处突然喷出,常常由此而伤人,处理不与时,易同时引起缺水事故,炉管爆破后,被迫停炉检修,影响生产正常进展,后果是严重的。

炉管爆破不大时,如汽压很高,燃烧很旺,如此炉膛有异样的蒸汽喷射声响,炉膛火色发暗,破裂处更为明显,燃烧恶化,炉膛温度下降,烟囱冒水蒸汽样白烟。

再严重时,水位开始明显不正常。

如汽压不高,燃烧较弱时,在爆管处炉膛火床发黑,明显看到炉管喷汽淌水。

这种情况,如能维持正常水位,应即刻减弱燃烧,并通知用汽部门做好停炉检修准备。

炉管严重破裂时,大量汽水连同烟火从炉墙的门孔往外喷出,水位、燃烧严重失常。

严重爆管事故必须紧急停炉。

爆管原因与预防

〔1〕管子结垢太厚,造成过热烧损而爆裂。

这在热强度较大的水冷壁管局部最为常见。

〔2〕锅炉在运行中有些较大的片状、块状沉淀物,随着水的循环进入炉管,往往在管径变小,流动阻力较大的弯曲部位被滞留,使通径减小,而且以后循环水中的泥沙杂物都易被此挡住,越积越多,以至完全堵塞,而造成过热烧损爆裂。

较大的片状、块状沉淀物主要是炉原有的老垢,或运行中自行脱落的水垢;

或在栲胶、碱煮、酸洗除垢后,硬垢虽已松动,但未全部除净,运行中往往大片脱落;

再就是遗留的工具、棉纱等。

〔3〕管子腐蚀、磨损减薄严重,承压能力降低而爆管。

〔4〕严重缺水时引起的管子过热而爆管。

〔5〕因缺水、排污不当、炉膛结焦、燃烧器运行操作不当等原因破坏正常水循环,如此发生水循环故障的管子可能过热烧损而爆管。

〔6〕由于设计、安装和运行操作不当,使管子长期处在热胀不均、剧烈的冷热变化或不能自由膨胀的条件下工作,造成管子焊口开裂、胀口环形裂纹,致使破裂。

针对上述原因,要预防炉管爆破事故,重点应注意加强水质管理,防止结垢。

除垢要除净,要特别注意片状水垢掉落而造成堵管。

运行中要注意防止炉膛热偏差,保证可靠水循环。

锅炉技术检验中应注意检查炉管腐蚀、磨损减薄和可能出现裂口的问题。

  

〔六〕省煤器损坏事故

省煤器的损坏,主要是管子的破裂和裂纹、法兰接头损坏所引起的泄漏。

〔1〕水位异常地下降,给水量明显增加,且大于蒸汽量,省煤器入口水压降低;

〔2〕排烟温度下降,省煤器出口水温升高;

〔3〕省煤器附近有异样声音;

〔4〕省煤器下部灰斗和炉墙处冒汽、潮湿甚至淌水。

省煤器损坏事故的处理1对于沸腾式省煤器

  1〕加强锅炉给水,维持正常水位;

  2〕减弱燃烧,迅速降低负荷,与用汽部门联系,做好停炉检修准备;

  3〕关闭锅炉的所有放水门,禁止开启锅筒与省煤器之间的再循环阀门;

  4〕注意引风机入口烟温与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的升高和控制;

  5〕如锅筒水位不能保持,如此应紧急停炉。

13对于非沸腾式省煤器

  1〕开启省煤器旁通烟道,关闭省煤器烟道的出、入挡板;

  2〕开启不经省煤器而直接进入锅筒的给水旁路门,关闭省煤器的进水、出水阀门;

  3〕将烟、水可靠隔绝后,应立即放水,开启空气门或抬起安全阀;

  4〕如烟道挡板严密,如此应在严格保证人身安全的条件下进展检修,恢复运行,否如此应尽早停炉检修。

  省煤器损坏的主要原因是:

  〔1〕给水没有除氧而使省煤器管壁造成严重的氧腐蚀。

这是钢管省煤器非常普遍的通病;

  〔2〕省煤器的管外壁的飞灰磨损和低温酸蚀;

  〔3〕水击事故和烟道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剧裂震动往往严重损坏省煤器,甚至震裂;

  〔4〕省煤器安全附件不全或失灵引起的超压和超温;

  〔5〕省煤器管子焊接、铸件、连接安装等方面的质量问题造成的裂纹和渗漏。

  针对上述,防止省煤器损坏的要点是:

保证省煤器的制造、安装质量;

省煤器上进出口的安全附件必须配齐和灵敏可靠;

钢管省煤器必须要给水除氧;

运行中要防止省煤器水击事故和烟道爆炸事故的发生;

锅炉检验时要注意检查省煤器管的外壁腐蚀和磨损情况。

〔七〕过热爆管事故

  锅炉运行中,水冷壁管和对流管爆破是较常见的事故,性质严重,需停炉检修,甚至造成伤亡。

爆破时有显著声响,爆破后有喷汽声;

水位迅速下降,汽压、给水压力、排烟温度均下降;

火焰发暗,燃烧不稳定或被熄灭。

发生过热器的损坏主要是爆管。

过热器爆管事故的现象和处理

  〔1〕过热器附近的有异常响声;

  〔2〕炉膛负压突然减小,甚至正压往外喷汽和冒烟;

  〔3〕蒸汽流量明显下降,并不正常地小于给水量;

  〔4〕排烟温度明显下降。

  过热器发生爆管后,应与时停炉修理,以防止喷出的高温蒸汽吹坏邻近的管子,使事故扩大。

如从事故的现象来分析,不是十分严重以与不致很快恶化和扩大时,可根据负荷需要情况,暂缓停炉,但时间不宜过长。

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由于炉水品质不好,蒸汽带水过多,满水事故等造成过热器积盐垢,而引起热烧坏;

  〔2〕过热蒸汽温度过高而烧坏过热器;

  〔3〕停炉期间,过热器由于操作人员不注意,很易积水,而使过热器管壁蚀薄;

  〔4〕吹灰器蒸汽喷口正对过热器管,以致很快损坏管子;

  〔5〕过热器管不是用耐热钢材,组装时焊接质量差〔多系耐热合钢和全位置焊接,焊接要求较高〕。

  〔6〕其预防措施主要是,有过热器的锅炉,应有较好的汽、水别离装置,要控制蒸汽品质,运行中要尽量防止高水位运行,防止发生汽水共腾和满水事故;

注意控制和调整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过热蒸汽温度过高;

要保证过热器的制造和安装质量。

化学纤维厂锅炉爆管

1986年4月22日,化学纤维厂SHL20—1.27型蒸汽锅炉因缺水而造成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0元以上。

4月22日11时,该锅炉升火给车间供汽,至14时锅炉负荷开始增大,15时司炉工在仪表控制室听到高水位报警并看到黄色指示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