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194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高考练习专项八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历文档格式.docx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6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解析】B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这都是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但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无关,B项不正确。

4.【2018•安徽名校模拟】6、1913年6月《民主报》载:

“前次大革命之后,元气凋丧,民力疲极,并力恢复,犹虞不及,庸能再受莫大之损失乎?

且社会心理,莫不翘首企踵以渴望太平之隆盛,一闻变起,心惊胆裂,寝食为之不宁,较诸前次革命时,闻兵变而色然以喜者,盖大相悬绝者矣。

夫人民之厌敌既如此,那么尚有谁敢为戎首,轻心发难乎?

发难之后,谁肯附从之乎?

此我国之无二次革命之余地可知。

”这段材料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人人心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

【解析】B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从“社会心理,莫不翘首企踵以渴望太平之隆盛”、“减小发难之后,谁肯附从”等信息可知二次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材料主要论述了自辛亥革命后“元气凋丧,民力疲极”人们“莫不翘首企踵以渴望太平之隆盛”,而现在二次革命兴起“夫人民之厌敌既如此,那么尚有谁敢为戎首”,反映人民对二次革命并不认同、支持,此题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没有表达。

5.【2018•安徽名校模拟】7、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

“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考点。

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④“倭”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手日本国。

分析各选项,正是由于①②项原因使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

第③项正确,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第④项正确。

此题选C项。

6.【2018·

宁波八校联考】14、《抗日三字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流传,其文如下:

“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

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

姚子青,守宝山,一营人,只余三。

……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

“其中“姚子青,守宝山”发生在哪次会战中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A此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

营长姚子青率领坚守在宝山县城的约五百名中国官兵与敌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A项正确。

7.【2018•九江一模】12、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解析】A不管是农民阶级领导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A项正确;

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B项错误;

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

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到求民主(辛亥革命)的转变,因此D项表述错误。

8.【2018•九江一模】15、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

【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

【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解析】C材料“小工厂租给私人”说明政府解除了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时间应在1921年到1928年间,C项符合题意。

其余三项时间不符,均排除。

9.【2018•九江一模】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说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解析】B材料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建立的中华民国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反而痛苦与失序更多,特别是紧随而来的军阀混战致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说明建立新制更困难,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表述错误。

10.【2018·

泉州四校联考】8.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解析】D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于是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

D项正确。

11.【2018·

泉州四校联考】

9.右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该方案的颁行说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B《资政新篇》封面上的“旨准颁行”“钦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等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B项符合题意。

12.【2018·

泉州四校联考】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以下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解析】C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特别是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反思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及思想,于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仆后继,但义和团运动“灭洋”,并未学习西方,答案为C。

13.【2018·

泉州四校联考】25、“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假设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假设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解析】B仔细阅读材料,联系教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所走的革命道路,可知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时期,即井冈山时期,B项正确。

14.【2018•海淀期末考】“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那么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解析】B1926年,国民政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时间不符。

15.【2018•海淀期末考】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C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工人占51%,是由于中共工作的重心在城市;

1928年中共党员构成中农民占76%,是由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项正确。

16.【2018•青浦质检】8.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材料中的“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说明当时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

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排除A项;

C项说法有误;

D项从材料中表达不出来。

17.【2018•青浦质检】9.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

“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

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说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①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结果,材料也表达不出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②错误;

材料说明英国要干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将面临封建主义与西方列强双重敌人,③正确;

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④正确;

C项正确。

18.【2018•青浦质检】13.“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解析】B此题根据民国七年可以做出判断,“民国七年”是1918年。

A项是1919年,C项是1921年,D项发生在1922年到1923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只有B项符合题意。

19.【2018•青浦质检】14.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十年,最不可能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旗帜是

A、日本海军军旗B、德意志三色旗C、义和团的旗帜D、五色旗

【解析】D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它最早出现在1912年,D项正确。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A项正确;

1897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B项正确;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C项正确。

20.【2018·

合肥八中一模】5、有材料记载:

“兴市镇公司。

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每礼拜呈缴省郡县库存贮,或市镇公务支用,有为己私抽者议法。

……”最符合该主张的是〔〕

【解析】B《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

材料介绍的是兴市镇公司的内容,涉及到发展工商业等内容,所以B项符合题意。

其余三项均无此内容。

21.【2018•衡水质检】3、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A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刘大鹏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以此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A项正确。

B项是A项的表现,C项发生在1912年,D项与题干无关。

22.【2018•衡水质检】4、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D朝鲜与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原因;

北洋海军的悲歌是指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因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综合分析,D项符合题意。

23.【2018•衡水质检】5、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

“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那么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解析】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因此国民党政权反对农民阶级,进而反对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

24.【2018•衡水质检】6、以下摘自吴宓1911年11月6日的日记:

“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

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

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

”当时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上述现象认识最准确的是〔〕

A、民众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B、人民反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C从材料中的“1911年11月6日”“天津已陷”“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可知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

A项说法不正确,B项发生在题干时间之后,D项材料表达不出来,排除ABD三项。

25.【2018•衡水质检】32、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假设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那么不通。

”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一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一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一洋务运动一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一政治革命一洋务运动

【解析】D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以此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D项符合题意。

26.【2018•安徽名校模拟】26、〔17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2017年8月31日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

〔8分〕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

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6分〕

〔3〕针对材料一到材料二,分析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及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运用。

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进而概括出从“建构共同文化”这一角度;

回答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第〔2〕问的“角度”是从“国家主权的归属”建构国家政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从政体的变化、共和思想的深入考虑。

第〔3〕问根据前两问的答案直接回答即可。

【答案】〔1〕角度:

建构共同文化。

〔2分〕

实现:

实行推恩令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推行盐铁专卖等加强了经济的统一;

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开辟丝绸之路等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6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角度:

国家主权的归属。

作用: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分〕

〔3〕由以权力等级为纽带到以法制为纽带。

〔3分,言之成理即可〕

27.【2018•西城区期末考】54、〔8分〕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

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

……〔孙中山〕表示:

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

几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

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

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

……儿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

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孙中山〔1924年1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

说明: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按思维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

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一那么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第二层次:

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那么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第三层次:

能综合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那么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思维层次要求:

从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那么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同时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评价“妥协”,既要认识到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妥协有助于早日结束帝制和内战,实现政权的平衡过渡,也要看到妥协为后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出现埋下了隐患。

【答案】〔8分〕

如赞同费正清或孙中山的观点,或独立提出其他观点。

费正清的观点:

妥协符合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爱国者之间的成功合作,它避免了长期内战和外国干涉。

论证:

如妥协瓦解了清廷势力,导致清帝退位。

孙中山的观点:

妥协是为形势所迫;

是向反革命和帝国主义势力做出的让步;

妥协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如妥协之后袁世凯掌握政权,后来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

其他观点与论证,略。

如材料1说明参与妥协的阶层十分广泛,即使是孙中山也表示同意;

妥协瓦解了清廷势力,导致清帝退位;

民国初年维持了短暂的和平;

袁世凯后来复辟帝制与这场妥协没有必然的联系;

等等。

如妥协导致袁世凯上台,为后来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是旧官僚的代表,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

观点:

如,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妥协有助于早日结束帝制和内战,实现政权的平衡过渡,但也为后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出现埋下了隐患。

如,材料1中,费正清是立足于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来肯定这场妥协的。

材料2中,孙中山是立足于推进国民革命的现实需要来否定这场妥协的。

综合二人的角度来看,这场妥协在辛亥革命时期,有助于早日结束帝制和内战,实现政权的平衡过渡,但也为后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出现埋下了隐患。

28【2018•黄冈期末考】40、〔25分〕阅读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