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20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2页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

“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

2.63元<

2.65元

3.活动三:

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

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买书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

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

《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

3?

2+11?

5= 

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③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元角3?

514?

7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

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

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

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

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寄书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

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一)活动一: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

(教材第8页)

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

1.6+12.4=?

(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

12.4+1.6=?

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

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

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

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

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

哪种你没有想到?

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

购物

1.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的情境图。

今天,小明、小青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

他们先来到了书店。

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

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

”这两道题还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问题不一样。

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不能。

那么,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妈妈买笔花了15?

8元,还剩34?

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

谁愿意当这家超市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

(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

小结

元角分与小数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复习巩固小数的读、写及其大小比较,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列出正确的加减算式。

3.能够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应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初步认识了小数并会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

在练习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其计算,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看学生是否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同时,应注意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计算的策略。

看一看,比一比

1.师:

新的学期我们又拥有了许多新的课本,又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学期学校又发了哪些新书呢?

拿出来看一看。

2.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多少元?

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呢?

其余书的单价你知道吗?

同桌互相介绍一下。

3.老师手中有一本科技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你能在你的新书中找一本比科技书贵的书吗?

再找一本比科技书便宜的书。

(让学生说明比较的理由。

4.小组合作:

一名同学拿出一本书,其余同学分别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贵的书。

想一想,算一算

在这些新书中,哪本书最贵,哪本书最便宜?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以下两个问题:

(1)这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2)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2.让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

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小数加减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4.根据这些新书的价格,你还能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每组提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

综合练习

1.写一写、读一读

10元 2元 5角 5角2角 2分5元 2分 

 元 

元 

2.在○里填上“>”“<”或“=”

7.8元○9.0元0.6元○1.2元10.00元○10元

6.08元○6.05元 

0.?

60元○0.59元 

3.68元○4.2元

3.解决问题

(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80米,妈妈身高是1.60米,小明的爸爸比妈妈高多少米?

(2)一本《数学伴你成长》3.20元,老师带10元钱准备买两本《数学伴你成长》,钱够吗?

4.实践活动

跟爸爸妈妈一起经历一次购物活动,保留收银小票,看一看收银小票,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收银小票的每一项表示什么。

森林旅游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里?

(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

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

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

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

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

听清游戏规则:

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

“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

“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

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

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单元

对称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激趣引入:

猜图游戏

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

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这是什么?

(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是不是花瓶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

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

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

半个花瓶图。

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4)发现:

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

“对称图形”“对称轴”。

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

(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

1.判断对称图形。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

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图形可能就不一样。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

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是否对称。

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也是很美的。

(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镜子中的数学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

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

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

从镜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

(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

咦,我发现×

×

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

(先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请她上台面向大家,举起右手,再转身,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奥秘!

(板书课题)

(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

师引导学生归纳:

镜子内外,左右相反。

(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2.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

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生思维。

3.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

跟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归纳:

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4.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吗?

(学生上台展示做法。

(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评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