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260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高考备考思路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2.历史与热点结合,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2.历史与热点结合,16-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8-1-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7-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2.历史与热点结合,18-4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2.历史与热点结合,18-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4分),18-4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6分),16-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17-4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0分),2.历史与热点结合,3.训练与考试结合,18-1-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17-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16-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8-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7分),13-1-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7分),3.训练与考试结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7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分),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必须关注核心素养,核心观点:

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命题: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文科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姜钢、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2018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教育部考试中心为2018高考命题定调,25,对历史进行认识,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历史时序清晰,目的:

结合材料和题目要求,准确地进行时间定位,以便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实质:

历史的时序是历史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

(二)基础性题目增分必备技能,中国近代史:

世纪+年代(如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出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1年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序性知识结构,宗法分封制,青铜时代,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步入铁器时代的大发展变革,百家争鸣,铁器时代下农耕文明的发展(传统经济结构下农、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央集权制的产生与发展,统一思想(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及儒学思想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革命,启蒙运动,资萌,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和拓展,美国独立,法国革命,近代世界发展历程时序图,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工革及扩张,二工革及瓜分,基本形成,体系确立,机器生产、工厂制和自由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主义,德俄日,马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列宁主义,三大工运,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形成,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0,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

重大史实时间要记熟;

如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等世界和中国历史分期;

世界古代、中世纪5-15世纪、近代1500-1900年、现代1900年;

中国古代王朝(又可分为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近代1840-1949、现代1949注意中西对应同期的重要史实:

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

罗马与汉唐;

中世纪顶峰和宋元;

新航路和明清;

工业革命和近代晚晴中国;

一战和北洋中国;

大危机、二战和国民政府中国;

美苏冷战格局和新中国初期;

全球化多极化和改革开放的中国,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历史时序清晰,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

历史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或词组。

历史概念明确,分封制含义: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宗法制含义:

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例1: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由是天子之尊,非复(不仅是)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突出反映的周代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天子之所以是诸侯的君王,是因为它的尊严,而不仅是诸侯的长者。

宗法制讲的是血缘关系维系,既然材料讲了天子不是因为是诸侯的长者,就否定了血缘关系,第一、革命史观(视角)第二、文明史观(视角)第三、全球史观(视角)第四、现代化史观(视角)第五、社会史观(视角),多元视角解读,用多元思维、以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对中国近代史前半期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从革命史视角从现代化史视角从全球史视角从文明史视角,它是西方列强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它是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史,是中国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的历史,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开始走向近代工业。

它是一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对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评价革命史视角: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视角:

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全球史视角: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史视角:

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社会史视角: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五、解题能力提升,国16-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1)数量不断增加;

(整体;

数量角度)范围不断扩大;

区域角度)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局部;

自愿性角度)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被迫性角度),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

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7分),

(2)特点: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

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

卷入世界市场较晚;

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

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作用: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君主专制被推翻;

等级制度被废除;

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同一主题东西方比较(概括特点),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相同:

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

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

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开放性试题的分层赋分标准SOLO的赋分方式被普遍接受和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核心是以等级描述为特征进行质的评价。

SOLO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该理论把学生回答的问题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拓展层次,从而判断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

1观点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有概述性表述。

2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多层次、不同角度地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结合。

3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

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结论正确,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