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29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道

唾液腺、肝、胰等——消化腺

泌尿系统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

运输氧气、养料、代谢废物

心脏、血液、血管

神经系统

调节

脑、脊髓,神经(脑神经、脊神经)

内分泌系统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胸腺、甲状旁腺

生殖系统

个体繁衍

女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男性:

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人体

实验: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P7

显微镜的使用

2、知道人体器官的位置书:

P11-13练习册: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人体外环境

生存所必需的条件P20大气的温度、压力、含氧量、淡水、食物

二、人体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P21

1、

内环境组成——血浆:

血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

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

2、

血液的组成P21会读图

血细胞:

占血液总量45%

红细胞:

举例:

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

1)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红色:

含有红色的含铁蛋白质——血红蛋白

2)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whitebloodcell):

结构特点:

圆球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

2)分类:

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3)功能:

免疫举例:

伤口化脓

血小板

血细胞中体积较小的细胞碎片。

止血。

血浆:

占血液总量55%,淡黄色、半透明、流动的液体,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原

成分:

91%--92%水分

8%---9%蛋白质、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脂类、尿素、尿酸)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

思考与讨论:

P21

能看懂验血报告单吗?

3、人体内环境的特点:

相对稳定定性(体现在2方面)

Ø

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总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动而变化。

如:

体温,pH,渗透压、氧与二氧化碳含量、其它物质浓度等

这个稳定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

空腹血糖浓度:

3.9-6.1毫摩尔/升;

血液pH7.35—7.45;

血压:

安静时收缩压13.3千帕~16.0千帕(100~80毫米汞柱);

舒张压8.0~10.7千帕(60~80毫米汞柱)

三、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性P25

八大系统都直接、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读图P25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带到所需要的组织中物质

体内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送到泌尿系统后排出体外

氧气由血液从呼吸系统送到各组织器官气体

肝脏和肌肉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能量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

毛细血管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因为管壁薄,物质易扩散、渗透;

管腔窄,仅一个红细胞通过,血液流动速度慢

帮助理解:

物质交换物质交换

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液

血液循环的途径:

双循环体循环向全身身输送氧气

肺循环从肺部吸收氧气

动脉:

流出心脏的血管如:

主动脉、肺动脉

静脉:

流入心脏的血管如:

腔静脉、肺静脉

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的血液,如:

肺静脉中流动的血液

静脉脉血:

含氧量较少的血液如:

肺动脉中流动的血液

2、呼吸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内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P27读图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泡:

支气管末端。

结构特点:

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血液从肺泡中获取氧气

3、消化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胃、肠的黏膜上皮细胞)而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吸收小肠(主要)血液循环系统全身组织细胞

大分子

被消化成的小分子

主要的吸收场所

糖类

葡萄糖

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主要吸收场所也在小肠内。

3)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的关系读图P28

a)是消化道最长一段;

b)小肠小肠黏膜向肠腔内形成许多环状皱襞,皱襞黏膜的表面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薄),它们是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的输出管道。

4、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及pH的相对稳定

1)区分排泄和排遗

排泄——把机体在新陈代谢中不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摄入的过多物质以及某些异物(如药物)和有害物质,经过血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从人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遗——人体消化系统把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等由肛门排出,也就是排除粪便的过程。

大便不是排泄

2)排泄途径:

一部分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绝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

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4)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读图P29

血浆(含有蛋白质、血细胞、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球(血管球)滤过(保留大分子物质在血浆内)

生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多数水分、其它少量无机盐,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集合管内(收集尿液)

生成终尿即尿液(无机盐、水、尿素)

尿液在形成过程中成分发生什么变化

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存与生理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

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直接环境;

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场所,它必须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细胞正常生存与活动所必需的理化条件。

测量人体体温、心律、唾液的pH值。

是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脊髓、由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一)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

大脑受损:

无意识,昏迷。

小脑:

调节身体随意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

例:

喝醉酒走路不稳

脑干:

延髓(重要生命中枢,参与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又称活命中枢)

脑桥、中脑组成。

顺口溜记忆:

沿着桥的中间走,记忆延髓、脑桥、中脑。

举例:

植物人,虽有呼吸和心跳,但其他活动能力消失,脑中没有损伤的可能是脑干。

要保护脑干所在的部位。

间脑:

丘脑:

所有感觉信息(嗅觉除外)向大脑传递的最后驿站

下丘脑: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纽带

控制垂体

脊髓:

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发自脑部

脊神经发自于脊髓

(二)、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细胞。

结构:

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突起树突

轴突

2、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兴奋传导的方向:

树突末稍—细胞体—轴突—轴突末稍—其它神经或肌肉、腺体

通过各类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才能对人体、动物体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三)、脑(详见上面的总结)

大脑,小脑,脑干,间脑

(四)脊髓

1、位置:

脊柱的椎管内

2、结构:

脊髓横断面

灰质:

位于脊髓的中央,位于中央,“H”

神经元细胞体(大部分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分布在灰质中,以及中间神经元细胞体)无髓鞘的神经纤维

小儿麻痹症,病毒侵蚀了灰质相应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白质:

灰质的周围

组成:

神经传导束,(时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

作用:

在脊髓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的各部分之间起联系的作用

相关定义帮助记忆,但不要求掌握:

◆轴突或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面的髓鞘一起——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神经末稍。

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

(把神经纤维比作电线,在好几根的电线外面再包裹着一层塑料皮,这样构成的电线束就好比是神经。

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就是总的塑料皮)

3、脊髓得主要功能:

反射、传导

4、脊神经:

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构成。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肌肉和皮肤里。

功能:

将人体大部分器官与脊髓联系起来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实验与实践:

观察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如:

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

不需要意识的支配,即该反射不需要通过大脑就能完成反射,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内。

大脑对脊髓的活动是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如:

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不会发生;

手拿烫的物

体,为了不打翻食物,会坚持拿着,迅速找桌子才把物体放下。

)所以大脑是最高级的中枢

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

膝跳反射过程的解释

——木锤的叩击膝盖处,使位于肌肉内的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进入脊髓,通过中枢的整合,指令沿传出神经抵达效应器,使肌肉收缩、舒张,产生伸小腿的动作。

3、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4、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后天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形成的。

谈虎色变,小狗做算术,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第二节、激素调节

一、激素有什么作用

1、腺体的类别

腺体类别

有无分泌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实例

内分泌腺

经血液循环输送

性腺、垂体等

外分泌腺

经分泌导管排出

汗腺、肝脏唾液腺等

2、主要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的作用读图P47知识P49重点背粗体标出的腺体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作用

激素分泌不当引起的病症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调节人体骨的生长。

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和骨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得兴奋性

甲亢、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胰岛素

胰岛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储存于肝和肌肉;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储存于脂肪组织),使血糖浓度下降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使血糖浓度升高。

低血糖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

调节糖代谢和水、盐的平衡

各种促激素和生长素

促进各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

3、激素的定义——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

(知道就好不要求死背)

4、激素的特点——激素的作用是只能加速(或抑制)某些器官和组织原有的生理活动,而不是创造出一种新的生理活

动。

一种激素只会影响某些特定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二、激素的调节是怎样控制的

1、控制内分泌腺释放激素的途径——1)下丘脑和脑垂体控制的内分泌腺。

2)受血浆中特定的化学物质水平控制的内分泌腺。

3)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的内分泌腺。

肾上腺髓质。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如何预防糖尿病?

——应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3、激素公害

第三节、基因与人体性状

一、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

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形态结构特征、行为方式、生理特征等。

有些性状是可见的,有些性状是难以观察到的。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双、单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能、不能卷舌

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即后代跟前代相似的现象。

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植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动物: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注:

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天生皮肤黑与肤色被晒黑

二、染色体与基因

1、染色体——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

2、每种生物的细胞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数目和特有的结构。

人体细胞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女性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22AA+XX)

男性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22AA+XY)

生殖细胞内有:

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卵子=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22A+X)

精子=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22A+X)或(22A+Y)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转基因技术

基因是控制、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上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60

DNA上具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每一个片断(基因)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每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

4、基因的传递

A.人体性状遗传得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父母的基因是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

B.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的。

C.遗传和优生:

遗传病——由于人体内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优生——减少致病基因组合,增加有利基因的组合。

提高人口质量

实现优生的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有共同祖先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的婚配

婚前检查;

提倡女子适龄生育;

进行遗传咨询;

开展产前诊断

三、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

父亲有耳垂,儿子无耳垂;

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如姐姐双眼皮,妹妹单眼皮;

一棵树上的叶子形状并不相同;

同一品种乳牛的泌乳量,各个个体之间不完全相同)

2、变异的种类

遗传的变异:

生殖细胞基因发生变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

不遗传的变异:

——由外界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晒黑的肤色

3、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原因,导致遗传变异;

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不遗传得变异

以下知识知道就好

4、变异的意义——生物的可遗传、有利的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它们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生物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不断进化。

5、变异的应用——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人们不断选育对人有用的变异。

在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或产奶较多的牛,人们利用这些变异的牛进行大量繁殖,并经过不断的选育,就能获得肉质好、产奶多的新品种。

第三章、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认识健康

1、健康标准: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青春期心理健康:

生理变化:

1)形态: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发育:

肌肉:

肌力突增;

心肺:

心脏的收缩能力大为提高;

肺活量增大;

脑:

体积增加,单不多,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调节能力大大增强,更加准确、协调。

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加营养

心理变化

心理特点:

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

表现:

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

此时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师生间,父母与子女间,要互相沟通。

第二节、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的定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

病毒(无细胞结构,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体病毒)、

病原体细菌(无细胞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伤寒细菌、喉痛细菌)、

真菌(有细胞核,如引起体癣的真菌)、

寄生虫(蛔虫、虱子、猪肉绦虫)等

乙肝——病原体:

乙肝病毒;

传播途径:

血液、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母婴。

根本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艾滋病——病原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

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肺结核——病原体:

结核杆菌;

空气、飞沫传染;

主要预防措施:

不随地吐痰等。

2、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3、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源管理:

对传染源病人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水环境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健康教育

5、个人预防传染病措施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勤洗手

经常打扫卫生

按时预防、接种,发现情况早报告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

二、人体的免疫功能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以下帮助记忆:

避免感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阻挡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

物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

化学屏障——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粘膜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功能:

汗液中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一定的杀菌作用;

鼻腔粘膜中腺细胞分泌液功能:

抗细菌和病毒;

粘住细菌、随着呼出的气体带出体外或随粘液排出(鼻涕);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巨噬细胞等以及炎症介质组成。

手割破后不消毒结果会怎样?

1)体液有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细菌杀灭、溶解。

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通常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

发现(体内衰老、死亡、突变细胞)—吞入—溶解—清除。

3、非特异性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第二道防线:

巨噬细胞和炎症介质

当先天性的免疫不能清除入侵的微生物时,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开始起作用。

4、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反应的开启

a)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b)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c)抗原——引起人体(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不同的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其失活。

有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这些淋巴细胞会立刻产生抗体,使你不再生病。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当人体和环境中的某种病原生物接触后,会产生对该病原生物的特殊免疫力(抵抗力),把专门对某一种病原生物有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作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就有的天然的免疫功能;

对病原生物无针对性和特殊性。

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出生后产生的;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第三道防线

一、意外伤害与急救

1、基本的急救技术:

现场心肺复苏、外伤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

2、心肺复苏:

内容:

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作用:

对呼吸和循环进行有效的人工支持,保证对脑、心和其它重要脏器的供氧,提高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存活率。

3、煤气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开窗通风

将清醒者撤离现场至无污染的室内休息,注意保暖,减少并发症。

对有意识、精神障碍,心率失常者送医院治疗

对神志不清、昏迷者应密切注意呼吸、脉搏生命体征,保持气道开放

对呼吸浅表垂危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争取氧气面罩给氧‘呕吐时采用侧卧位,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送医院途中坚持进行。

第四章、生物的类群

第一节、植物

一、植物的基本类群

植物名称

比较内容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