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21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历史文化的瑰宝Word格式.docx

同时,敦煌遗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数万卷写经,因为有帙、卷、章、节、品、段的排列,以及各自的页码序号都有一定的会计学意义;

在敦煌藏文写经还出现过一些特殊的数字符号,更是会计文献中的稀珍。

这些写本文书涉及到人物和资产财物的收支出入统计管理、集体算会、借贷本息等计算方式,使用特定的会计符号,运用四柱结算法与复式记账方式,体现出古代敦煌社会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伦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反映了文书写作时代社会的兴衰、军事的强弱、民众生活等社会背景,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的会计制度渊源流长,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时代,先于文字发明的“结绳记事”,就是会计的先声;

其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的先进会计体系,特别是唐宋时代丰富的会计典籍代表着中国古代会计的世界领先地位。

但在敦煌文书面世以前,人们所能看到宋代以前的会计文献非常稀少,主要是传统文献中的一些零星记载。

而敦煌文书中保存下来的唐宋会计文献,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会计文献和确凿的历史证据。

百余年来,虽然学界对敦煌文书中的这些会计文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研究,但是从会计史的角度看,已有研究成果在全面、系统性和深化等方面,包括作基础工作的文献整理,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公布的敦煌会计文献,都需要更进一步的整理研究。

  中国会计博物馆携手敦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举办专题展览,既是对敦煌会计史文献的展示,为从事中国会计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宝贵准确的第一手会计文献,也是对敦煌会计文献的全面系统整理研究、进一步推进中国古代会计史的开端。

此举也将为发展中的敦煌事业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和拓展会计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丰富中国会计史与敦煌文化的研究成果,促进现代会计制度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敦煌研究院已经专门设立敦煌会计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组,与中国会计博物馆密切合作,共同开创敦煌会计文献研究的新局面,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党和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而加倍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敦煌会计文书整理研究的基本问题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中国会计博物馆宋小明

  敦煌遗书是震惊世界的文化瑰宝,其中社会经济文书约占总量五分之一,大部分属于会计资料。

其类型多样,广泛涉及官府、寺院及民间会计的诸多方面,属于极其珍贵的会计历史文化遗存,是研究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和会计历史的宝贵资料。

然而,自20世纪初发现以来,因为文献流散等多方面原因,敦煌会计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宣传,一直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一、敦煌会计文书整理研究的意义

  1.敦煌会计文书的价值。

  唐耕耦先生在《敦煌寺院会计文书》一文中认为,敦煌会计文书可以分为官府、私家、寺院三类。

数量最多的为寺院会计文书,大致可分为常住什物方面的文书和财务方面的文书。

他所列出的四柱式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稿有20件。

  唐耕耦先生认为敦煌寺院会计文书是“研究古代社会会计史的稀世瑰宝”。

其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如他所说,中国的会计制度到唐宋时代发展得更加完备,“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许多会计典籍问世,但多已佚失,至于真正原始状态的簿历,更是废毁无剩,因此敦煌石室所出的会计簿历,其珍贵自不待言。

  2.敦煌会计文书对会计史研究的意义。

  

(1)弥补了自汉代以来会计史料严重缺乏的缺憾。

为深入研究唐宋时期中国会计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其中所反映的许多管理思想、方法和制度,是中国古代会计文化的精华凝集,具有重大的研究及当代借鉴意义。

  

(2)用大量实物证据证明了古代中国会计文化,远远领先于同时代世界的总体水平。

  (3)以敦煌会计文献为核心,扩展到吐鲁番文献、少数民族文献、以及上下各代的多种文献,最终可形成一个宏大的丝绸之路会计历史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3.唐耕耦先生的未竟事业。

  

(1)唐耕耦先生特别注意到了敦煌寺院文书的意义,并在这部分文书的整理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开创性贡献,出版了《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研究》专著及一系列研究论文,并在寺院会计文书的缀合、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但在对官府和私家文书的研究方面,总体上是忽略的。

事实上,只有将几部分文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还原文书所反映唐宋时期会计的全貌,显示出敦煌会计文书的全部价值。

  

(2)唐耕耦先生曾计划编辑出版《敦煌会计文书集成》,可惜未能完成。

  4.敦煌会计文书整理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敦煌会计文书需要整理研究?

  敦煌遗书的特点――数量大、流布广、内容多样。

自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至今,在各国敦煌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现保存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包括敦煌石室出土各类其它文物)的概况已大致清楚。

其中:

北京图书馆收藏一万六千号左右;

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一万六千多号;

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收藏一万九千号左右;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约六千多号。

  此外,散存在各地的敦煌遗书数量亦较可观。

日本公私各单位所藏数量约一千号左右,国内公私各单位所藏数量大约要在二千至三千之间。

存世敦煌遗书的总数大约是五万至六万号左右。

  唐耕耦、陆宏基主编的五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是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资料的综合性汇编,该书收录了敦煌文献中除佛经以外的与社会经济有关的重要文书和历史文献1391件,共分34大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该书具有容量大和附有图版、录文等优点,至今仍是学人研究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的重要参考书。

但“不免在资料搜集、文字释录、文书定名、定性、分类、归类、编排等负面存在一些问题”。

又由于其“所依据的微缩胶卷和《敦煌宝藏》的图版不够清晰,有些文字仍需再斟酌,而俄藏敦煌文献的资料在当时根本见不到,因此大多数未予收录”。

  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纷繁杂乱,且多由僧徒剪开后粘贴,已失其原有顺序,需要下大力精心整理。

  二、敦煌会计文书的范围界定

  1.会计及会计文书范围的界定。

  会计:

一个以记录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管理系统

  会计文书:

契据类、账簿类、报告类、审查类

  2.社会经济文书与会计文书的关系。

  《释录》第一辑收录文书(383件):

地志和瓜沙两州大事记及巡行记(17件);

姓望氏族谱名志家传(6件);

籍账(15件);

差科簿(2件);

社邑文书(149件);

立社条件(16件);

请求入社退社状(8件);

社司牒状及处分(8件);

各种转帖(87件);

纳赠历(13件);

收支账与凭据(7件);

其他(10件);

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与渠人(社)行人转帖(31件);

敦煌会计历等财政文书(14件)。

  《释录》第二辑收录文书(599件):

契据(186件);

买卖、典押、博换土地宅舍契(24件);

租佃土地契凭(10件);

买卖、雇佣驴驼车具等契(15件);

卖儿、卖婢、典儿、典身、雇工契(34件);

借贷契与请便牒(66件);

析产和处分遗产文书(7件);

养男立嗣文书(4件);

遗嘱、分书、放妻、放良书样式(22件);

其他契据(4件);

便物历(75件);

关于奴婢、地宅、遗产、债务、税役纠纷等牒状及公验(32件);

关于营田、勋荫田、退田、受田、租田、请地、田亩、户口、徭役、税收、?

o课等牒状及籍历(91件);

法律文书(29件)。

  《释录》第三辑收录文书(295件):

什物历(28件);

施入疏(39件);

诸色入历(32件);

诸色破用历(70件);

诸色入破历计会(78件);

堂舍房基账(5件);

驼马牛羊等籍及有关牒状和凭据(29件);

归义军军资库、内库、内宅、柴场、宴设司等牒状及判凭(14件)。

  《释录》第四辑收录文书(281件):

买卖、座设、财礼、纳贺、荣葬、荣亲等杂文书(18件);

僧官告身和寺职任免(14件);

度牒(5件);

戒牒及其相关文书(38件);

寺院行事及有关牒状等文书(47件);

追念、供设等请僧疏(23件);

僧尼籍及其相关文书(18件);

诏敕、告身、信牒、公验(23件);

表、书、状(53件);

军事、驿传、治安等文书(42件)。

  《释录》第五辑收录文书(168件):

杂牒状和书启(46件);

墓碑、邈真赞、别传、功德记等(106件);

书仪、书启等文书(15件);

中印文化交流(1件)。

  以上目录可见,社会经济文书大部分为会计文书。

  根据一般关于敦煌文书中社会经济文书占五分之一,以及前文资料中俄藏文献“一万九千号左右”的数据资料。

会计文书的数量应该是很惊人的,其搜集、整理和分类研究的工作量会是非常大的。

  三、敦煌会计文书整理研究的构想

  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大环境,开创敦煌、吐鲁番会计文献国内国际合作研究的新格局,最终完成以下成果:

  

(1)编辑出版具有工具书意义的《敦煌、吐鲁番会计文书集成》。

  

(2)完成“敦煌、吐鲁番会计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

  (3)构建完成敦煌、吐鲁番会计文献研究框架体系,出版专著数部。

  敦煌研究院、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会计博物馆三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由会计博物馆负责将敦煌、吐鲁番会计文献研究纳入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内涵建设计划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一带一路会计文化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争取稳定的资金支持。

  组织项目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申报各级研究项目,并争取最终申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与国际会计史学家学会、德国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敦煌项目英、法等方建立学术联系,将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立足研究院和会计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构建多学科交叉、多层次参与的合作研究团队;

博物馆与研究院合作,适时地组织学术研讨会、大型展览及宣传。

  下一步研究在结合相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敦煌、吐鲁番会计文献范围的基本范围和研究重点,设计总体研究框架;

开展逐件研究,成果不定期地结集出版;

开展各种专题的合作研究。

近期即可开始进行以下专题:

  

(1)开展关于净土寺文献的研究(搜集所有净土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作为敦煌寺院经济研究的典型案例。

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进行一个个具体题目的研究,整理录文和图片资料,在资料齐全后可以完成一本专著,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

  

(2)广泛收集和释读藏文会计文献(借贷文书、交易契约、粮食账单等都属于此类,进一步研究确定文书范围),博物馆选择会计专业人员配合进行研究,形成论文发表,最终也可形成《藏文会计文书整理研究》专著出版。

  (3)进行吐鲁番会计文书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

发表文章并最终形成专著。

  (4)选择重点会计文献进行录文整理及研究。

  (5)综合性选题的研究。

如官府会计文书的整理研究、军队文书整理研究、归义军时期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会计管理、敦煌寺院的财产及会计管理体系等。

  (6)进行法律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形成相关论文及《敦煌、吐鲁番法律文书研究》专著。

  (7)用数据分析方法做敦煌、吐鲁番文献实证研究,包括对净土寺?

g会牒的数据分析。

  (8)敦煌会计文书的总体介绍(做好2016年6月国际会计史会议上介绍敦煌文献的准备工作);

关于作为特殊资产的佛经之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研究(初步拟题特殊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敦煌文献中付经历及相关文书研究)。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会计便深刻地锲入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透过敦煌会计文献,人们看到了会计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借此,我们真切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会计的文化意义,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更深层面去理解和研究会计,规范会计的现实、规划未来。

我们认为,在影响或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文化始终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

  敦煌样文的契约意义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王旭

  敦煌遗书中有这样一类文书,是专供人们书写过程中作为参考的样式,学术上称之为样文。

敦煌文书中的样文种类比较丰富,包括立社样文、雇工样文、雇牛样文、遗书样文、分书样文、放妻样文、放良样文、养男样文、从良样文、公验样文,以及书仪样文等等。

其中书仪的研究已经前辈学者多所发明,最为学界了解。

然而,在上述诸多样文中,不能忽视的是存在着更多的契约样文。

有别于书仪样文的是,契约样文的出现标志着唐五代时期,中国契约书写已经达到了标准化的程度,这比《宋会要辑稿》记载的南宋雕版印刷契约要早很多年。

细考契约样文的内容,可以发现标准化的表现十分突出,即契约样文的书写呈现要件化与要件顺序的固化,用今天合同法的术语,就是合同的格式化现象。

除了上述契约标准化意义之外,契约样文的出现,在纵向上也展现了唐五代契约制度的特殊性。

以契约样文中的“官有政法,人从私契”看,这样约定的背景就是当时存在的“滥赦”的反动。

缔约双方在以“约”的方式,顽强抵抗着公权力对私债的介入。

这也验证了“诗无达诂,法有正解”的表述。

客观地讲,敦煌契约样文不同于一般书仪之处也就在此,契约样文的每一要件都体现了当时的契约制度与契约精神的法律力量。

  论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的一式多份现象

  兰州财经大学敦煌文化研究所王祥伟

  从敦煌文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具有相同内容的关于寺院财产帐目的文书数件并存,其中既有斛斗帐目又有什物帐目。

本文对这种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试做分析。

  一、敦煌寺院会计文书中的一式多份现象

  P.4004、P.3067、S.4706和P.4908为四件残片,字迹相同,内容相互衔接,故实为同一件文书,唐耕耦先生将其拼接缀合后拟名为《庚子年(940或1000)后某寺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

后来唐先生又进而认为该文书属报恩寺文书,从而将其拟名为《庚子年(1000或940年)后报恩寺前寺主法□交割常住什物历牒》。

翻检敦煌文书会发现,还有其他几件文书P.4004+P.3067+S.4706+P.4908内容相同。

  BD11988、P.4004+P.3067+S.4706+P.4908和S.4215为报恩寺点检什物时形成的三份内容一致的文书,只是由于三者均有残缺而各自仅保存下来了一部分,故内容无法一一对应。

  与什物账一样,斛斗的账目亦是如此。

如S.5049《庚辰年(980或920)正月报恩寺寺主延会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牒稿》与BD15246

(1)的内容一致。

  唐耕耦先生据S.5049书写不如BD15246

(1)端正,且数字用简体,从而认为S.5049是BD15246

(1)的稿本。

即便S.5049中的数字是小写,但书写还算工整,且没有涂改,故其作用应不仅仅是作为BD15246

(1)的底稿,其起码可以作为一份档案资料用于寺院内部自存。

像前面所说报恩寺关于常住什物的帐目存在一式多份一样,报恩寺常住斛斗的帐目亦应是一式多份。

  二、出现一式多份现象的原因

  敦煌寺院会计文书中出现一式多份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与寺院经济的点检、算会及世俗政权对寺院经济的管制有关。

敦煌寺院在一个会计期结束后,要对寺院的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分别进行点检和算会,最后形成一份上报牒文,即“点检历牒”和“算会牒”。

而在这些正式的牒文形成时往往还会有相应的底稿,这样当牒文及其底稿都保存下来时,从内容上看,最起码就有了相同内容的两份文书。

此外,牒文上报时往往会上报给不同的部门,故而形成相应的几分相同内容的文书,如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在对寺院斛斗算会后形成算会籍一式四份。

P.T.997《瓜州榆林寺之寺户、奴仆、牲畜、公产物品之清册》载:

“从宫廷僧统来函中得悉:

往昔,寺户、财物、粮食,用品等之登记册以及布施、献与寺庙之粮食、用具(器皿)、上峰所赐全部零星之物,交与总管岸本迷迪管理。

羊年冬……所收布施上交,依册清点,更改清册后,于沙门住持和军官、悉编观察使驾前点交,然后交与大岸本总管古日赉卜登与谢卜悉斯之书办王悉诺□和榆林寺之总管擘三(部落)赞拉囊长官及其麾下诸人。

寺户及财物、牲畜、粮食、青稞、大米、室内用品等写入所交之清册目录,一式四份,一份上交宫廷,一份交与寺庙住持,一份作为当地底本,一份交与长官作为副本。

”这种一式多份的情况在归义军时期应该也是如此。

当然,归义军时期的寺院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帐目未必与吐蕃时期完全一样是一式四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相关帐目一式多份。

  二是与寺院“算会牒”的编写及寺院财产的管理机构有关。

敦煌寺院在一个会计期结束后往往要对寺院的收支情况进行算会统计并上报,用来上报的称为“算会牒”,底稿称为“算会稿”。

而算会的依据就是寺院或其内部各部门的收支凭据,即入历、破历或入破历。

由于寺院财产往往由寺院的不同部门进行管理,故而作为凭据的入历、破历或入破历往往不只有一份。

这样当全寺根据这些入历、破历或入破历编写统一的收支算会文书时,就会在全寺的算会文书中出现与入历、破历或入破历内容一致的现象。

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相关入历、破历或入破历文书的内容仅与全寺统一的算会文书中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一致。

  敦煌地区寺院行像活动财政考

  兰州大学敦煌文化研究所赵青山

  敦煌文献记载,敦煌地区寺院每年都举行盛大的行像活动。

“行像”亦称为“行城”和“巡城”,乃指庄严佛像用宝车载之巡行城乡,以纪念悉达太子出家的一种佛事活动。

  一、行像活动中的财政支出

  1.行像之前准备工作的诸项开支。

  

(1)准备佛像用具的开支。

P.3234:

面五升,二月一日撩治佛塑师?

擞谩?

P.2032:

麦四斗卧酒,正月十五日窟上及堆园下蕃(幡)?

壹娲蛩骷傲弥涡邢窆そ持钤?

  P.3490:

麦二斗七升,二月八日前修行像塑匠木匠等用、油一抄,二月八日前修博士用。

粟七斗,二月六日造局席曲木匠西塑匠及僧众等用。

同卷麦破:

面七斗五升,二月六日造局席屈木匠西塑匠及众僧等用。

  

(2)裁制和缝补新旧伞盖。

P.2049:

布一丈五尺,造幞两个,幞行像新旧伞用。

布二百二十尺,小佛焰子四个用。

P.2049:

油四升两抄,二月二日至六日中间,缝伞尼者梨三时食用。

粟七斗,二月二日至六日中间,供缝伞尼?

A梨沽酒用。

粟五斗,再缝伞两日沽酒用。

  (3)行像堂诸项开支。

麦两硕一斗,垒行像堂及掘城垛人夫用。

P.2040:

油一升,六七八日燃灯用。

P.4909:

八日行像堂灯油一升。

  (4)聚物开支。

麦四豆造食,看行像社人聚物用。

该卷背面亦有:

油,半升,造食看行像社聚物用。

麦二斗五升,油一升造食,行像社遂物看人。

麦二斗七升,油一升,行像社聚物时斋用。

麦五硕,行像社人。

  2.行像当日的开支。

  

(1)二月八日当天寺院要为众僧和行像社准备早午两顿斋饭。

P.3490:

麦三斗,二月八日造粥用。

麦四斗,八日斋时用。

P.2049(v):

粟,两硕一斗卧酒,二月八日斋时看行像社人及助佛人僧众等用。

油一升二月八日造粥斋时煮,看社人众僧斋时用。

面一硕二斗,二月八日造粥斋时胡饼、饩饼,看社人及擎小佛子兼僧等食用。

P.2040:

麦三斗,二月八日社人及僧斋时用,与擎大像人北门停顿用。

麦一石八斗,二月八日社人及僧众斋时用。

  

(2)支与擎像人食用的开支。

P.4906:

粟一石,与擎佛人粮用。

粟六斗,支与擎像人造顿用。

布一疋,与擎像人用。

P.2040:

油一升,与擎像人北门顿定用。

粟六斗,与擎像人北门顿定用。

麦三斗,二月八日社人及僧斋时用,与擎大像人北门停顿用。

麦三斗,与擎像人北门顿定。

  3.事后诸项开支。

  

(1)招待政府官员。

麦两石二斗五升,八日解斋及斋时看两社及僧兼第二日屈郎君、孔目、押牙、擎像人等用。

P.3234(v):

油六升半造食,二月八日看两社人兼僧及第二日孔目、郎君等用。

麦三石二斗五升,八日解斋及斋时看雨社及僧兼第二人屈郎君、孔目、押牙、擎像人等用。

  

(2)接纳新社员和制定新社条的支出。

油半升,九日屈郎君、孔目及看社新社人兼造社条用。

麦一石八升,油四升办,粟一石八斗五升卧酒沽酒,九日屈郎君孔目及看新社人兼造社条用。

  (3)收佛衣日的开支。

麦一斗,收佛衣日用。

麦二斗,十日收佛衣造冷淘僧契。

行[像]造斋时及第二日屈人众僧收佛衣等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