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32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上的红飘带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找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并完成“查一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路线示意图,大家找一找,红军的长征从哪里出发,经过哪些省份,最终到达哪里。

参考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红军长征的简约路线?

同时完成课本里的查查看。

并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的参考内容:

(1)在地图上画出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

(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西康(西藏)、陕西共11个省)

(2)从地图上找到红军长征翻过的大山。

(有18座,主要有越城岭、苗岭、大娄岭、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

(3)从地图上找到红军长征渡过了的主要河流。

(有24条,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4)查一查红军开始长征时的人数是多少,到达陕北以后的人数是多少。

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组真实的数字。

(出示一组真实的数字)学生读数字,教师读其余部分。

教师读到死亡数字时(就红一方面军来说),补充:

其实红军长征路线还有好几条,我们今天讲的这条路线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路线。

(8.6万减少到3万)请同学们想一下,从8.6万减少到3万,减少的人到哪去了?

牺牲了多少人?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

(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血踩出来的,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肉踩出来的,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命踩出来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小结:

通过小组学习,汇报交流我们知道了红军长征中走过了11个省市,翻过了18座人迹罕见的大山,渡过了24条河流,三次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甘肃、陕西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4、交流长征路线的特点。

(路途遥远、弯弯曲曲)

用尺子量一量地图上的距离,算一算它大约等于实际距离的多少?

课前要求大家带尺和细绳,请大家拿出来在书上量一量,红军长征的路线,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每1CM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估算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哪些误差。

全班交流。

三、感受长征魂.

从刚才的资料中我们知道,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但在长征的路上发生过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

(想)请大家看课本73页《大渡河上的史诗》,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长征的什么特点?

从课文的哪里表现出来?

1、学生默读,全班交流特点(艰难险阻)。

2、课前要求同学们也利用课余的时间,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请大家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看录象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

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红军长征的影视片断,请大家用心看,想一想,红军的长征又具有哪些特点,从影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看电影体会长征的艰难险阻。

你们瞧!

红军来到了泸定桥。

1)播放录像:

飞夺泸定桥(从长征地图上点击泸定桥开始播放录像)

教师旁白:

夺桥战斗打响了,22名红军战士组成的突击队攀上铁索,向对岸爬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有人中弹,掉进滚滚的河水,但其他突击队员仍顽强地一步一步接近对岸,敌人在桥头燃起的大火也未能阻止红军战士,他们穿过熊熊烈火,攻占了对岸的桥头壁,迅速消灭了守桥之敌。

大队红军顺利地渡过了大渡河。

2)播放录像:

翻雪山

这样的泸定桥也没有吓倒红军,你们瞧,红军勇往直前,来到了大雪山。

大雪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变幻无常,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个个变成了雪人,越往山上爬,路越艰难,空气越稀薄,人喘气十分困难。

有的同志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3)播放录像:

过草地

红军不怕困难,一路爬山涉水,来到了草地,饥饿、寒冷、疾病……威胁着每个红军的生命。

许多战友倒下了,把忠骨埋在了冰冷的沼泽里。

但是多数同志互帮互助,坚强地挺了过来,走出了草地。

(录像播完后,出示三张定格图片,以长征线路图作为背景。

4、交流

过渡:

看完了这三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1)交流看完录像后的感想

板书不怕困难英勇无畏

团结互助坚忍不拔

四、提炼精神,升华情感,指导实践

1、升华情感:

看了红军长征的电影,我们看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看到了许多红军牺牲在长征路上,他们是为了什么?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

(红军们就是凭借着不怕艰难、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走完了二万五千里。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长征路,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到参加工作,漫漫人生路,就像是我们人生的长征,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我们的长征路呢?

我们怎么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中处处需要长征精神,例如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等都需要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

3、欣赏并朗读诗歌:

《七律长征》。

教师:

今天,我们回顾了这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今天,我们知道了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二万五千里这段无以伦比的史诗;

今天,我们的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条特殊的红飘带。

下面就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朗诵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献给所有的长征英雄(出示七律诗和配乐)!

教师、学生齐诵

4、总结:

学长征是为了学长征精神。

不管时间如何变换,长征精神是不会过时,不会褪色的。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中华民族有两个“万”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没有的,这两个“万”就是:

万里长城和万里长征。

同学们,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相传!

五、作业超市:

自主选择作业

1、小组合作出一期《地球上的红飘带》手抄报。

2、观看《红军长征》的电影,并写观后感。

3、再搜集一两首赞颂红军长征的诗歌读读。

4、学写一首赞颂红军长征的诗歌。

板书设计地球上的红飘带

长征

1934——1936

不怕困难英勇无畏

地球上的红飘带

电影与品社整合的实践研究__

【设计意图】

由于长征的故事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于是,课前,播放优秀战斗故事片《万水千山》,让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初步了解。

并结合班级的特色工作——小队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引导,发动小队开展自主学习“长征”的主题活动。

课上,首先播放《万水千山》的主题曲,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交流资料,观看精彩电影片段、倾听配音解说及采访调查结果等多种渠道,充分感知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与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理解课题“地球上的红飘带”的含义,从而潜移默化地领悟到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教学设计】

1、知道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2、知道红军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红军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地球上的红飘带”的含义。

【教学准备】1、搜集资料,准备有关长征的故事、影片。

2、采访八路军战斗英雄。

3、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活动及过程】一、影片歌曲导入、揭题。

1、播放《万水千山》主题曲,营造学习长征氛围。

、导入:

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2光辉的历程——地球上的红飘带。

二、观片重温长征的背景。

1、播放录像,复习红军长征的背景。

2、教师小结。

三、收集、交流长征基本知识的资料。

1、小队交流有关长征的基本知识。

2、进行“长征基本知识抢答”。

(1)你知道长征的起止时间、起止点吗?

)你知道红军开始长征时的人2(数和到达陕北以后的人数吗?

)你能从地图上找到红军长征(3翻过了哪些大山吗?

)你能从地图上找到红军渡过4(的主要河流吗?

)你知道长征跨越了哪些省份5(吗?

你能列举你所学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吗?

、教师小结。

3四、播放长征中的几个录像片段,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小队汇报)

(一)星星之火队

1、介绍遵义会议

2、播放“遵义会议”录像

3、小结:

遵义会议,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二)夺桥突击队

、介绍小队学习方式,请三位同学配音解说。

1.

、播放大渡河录像,感受红军顽强的意志23、播放泸定桥的特写镜头,感受夺桥之难。

4、播放夺桥战斗的激烈场面,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雪山征服队1、播放爬雪山的录像、学生配音。

2(四)草地求生队、播放过草地录像。

1感谢各个小队精心的准备,精彩的汇报。

相信同学们、过渡:

2一定会联想到自己收集的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回忆看过、听过之后,此时的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新的感悟或新的收获起学过的相关课文。

吧!

B、学生畅谈观后感。

C、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采访写真,探究“地球上的红飘带”的含义。

师述:

有一位作家把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你能结合刚才的学习,说一说其中的含义吗?

、学生自由发言。

2、播放采访录像,倾听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是怎样理解这个含义的。

3、学生汇报采访结果。

(1)八路军战斗英雄秦爷爷说:

“我们的革命是红色革命,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发扬下去。

(2)学生家长(乡镇党委书记)说: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长征又是播种机,红军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播下革命的种子,播下坚强不屈的精神。

(3)学生家长(中学语文教师)说:

“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蜿蜒曲折,走了二万五千里,这个距离相当于跨过了半个地球。

长征中,牺牲了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这是一条浸透着红军战士热血的道路,所以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

这是作家热情地赞扬长征的伟大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过渡:

通过采访,你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课堂上没学到的东西,受益匪浅。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广开渠道,自主学习,做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六、讨论、感悟“长征精神”。

1、师述:

如果有人问,如今的我们都不需要再走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了,现在再学长征有意义吗?

你能结合今天的学习来回答吗?

、畅所欲言。

2.

3、师述:

对,学长征是为了学长征精神。

4、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朗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

一、说课

1、说教材

《地球上的红飘带》是新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永恒的丰碑”中的一课。

它主要由八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篇首的诗歌、《历史坊》、《故事园》、《小舞台》、《交流会》、《探究角》、长征的意义、《新视窗》。

《地球上的红飘带》展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荣历程,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英雄事迹和长征精神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我在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基础上,将“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史实,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作为教育要求。

本课虽是篇新教材,但课文的内容离学生太远,应该说课文本身的内容并不吸引学生,现行的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创建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经历与经验、课堂与生活联系”等开放性教学模式,使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课;

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实践好新理念?

是我这节课上力求突破的。

2、说学情

(1)在教学设计前,我首先进行了口头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从中发现: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文化课程十分重视,而一些历史史实却很少提及甚至不提。

所以,除了部分学生自身对历史很感兴趣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都没有兴趣。

据此,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预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运用课文《历史坊》中提供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飞跃大雪山,过草地等故事引导学生一方面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史实,由此激发对红军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从了解史实到激发情感,这既是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认识与能力质的飞跃过程,也是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指导的重要之处。

(2)本班学生共30人,无论在行为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A类为优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较强,通过学习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行为习惯好。

B类为中等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提示,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不很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

C类为基础生,能力较弱,课堂参与兴致不高,且自控能力差。

(3)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安排:

将全班学生分五人小组分布于教室,采用异质分组,每组中一般有1个A类学生,1个或2个B类学生,1个或2个C类学生。

(4)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重点关注的对象是:

胡潮奕;

其次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佳威、帅亮、嘉伟、添乐等进行个别督促;

关注表现欲较强的学生:

朱婷、黄浩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分层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和小组学习,了解长征史实,感受长征的艰难,激发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志向。

)发展性目标:

2(

在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探究长征的史实,体会长征的艰难,产生对红军战士的钦佩之情,进而升华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树立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志向。

(A类和B类中的部分学生)。

在参与探究中,能了解长征的史实,体会长征艰辛,产生对红军的敬佩之情,树立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志向。

(B类中的部分学生和C类学生)。

课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电脑、图书、学过的课文等各种方法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4、说教法和学法

(1)充分利用直观的视频资料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播放长征影片,同时配上七律长征的朗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引向那段难忘的历史,在讲到“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和征服大草地时,也播放有关电影片段,这样就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征的情景,更清楚地感悟到了红军战士团结互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此时,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认识与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想,此时学生有话可说,降低了学习难度。

(2)联系学生的生活比较体验

在讲到“飞夺泸定桥”时,我联系学生平时见过的桥,进行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让他们体会到长征的艰辛和不易。

在讲到红军过草地时,又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个草地跟我们平时玩耍的草地一样吗?

”这样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在学习课文56页时,我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课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长征的知识,学生首先自主阅读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了解到的知识和体会,使学生对长征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在学习资料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阅读、整理与分析资料,研讨并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层层质疑、层层析疑、层层释疑中加深了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对长征中英雄事迹的了解,对长征精神的向往。

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

观看影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今天这节品德与社会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片。

播放影片

2、这段影片记录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关于长征,你们了解了多少呢?

(B、C类学生)

3、看来你们对长征了解得还真不少呢,那么关于长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A、B类学生、关注C类学生)(师随机板书)

活动二:

自主阅读,深入了解部分长征知识。

1、那就让我们把书翻到56页,轻声朗读,然后和同桌说说,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长征知识?

2、学生交流(B、C类学生、关注A类学生)

(1)长征的原因

师:

红军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施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2)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此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红军开始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3)飞夺泸定桥

出示“泸定桥”的图片,问:

“这泸定桥和你平时看到的桥有什么不一样?

”(B、C类学生、关注A类学生)

在红军到来之前,敌人已经将桥上仅有的一些木板全部拆除了,只留下几根悬空的铁索。

然而这一切的困难和危险都无法阻止我们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请你仔细看!

他们开始进攻了!

播放录像“飞夺泸定桥”

在这段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A、B类学生、关注C类学生)(板书:

不怕牺牲)

(4):

是啊,红军战士们正是拥有了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

不怕牺牲)才使他们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

活动三:

合作探究,感受长征精神

1、在长征过程中,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同学们课前都已做过资料的搜集,老师看了你们搜集的这些资料,觉得非常好,能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长征的知识,所以老师选取了一部分,同时我也从网上寻找到一些资料,现在一起发给大家,在这资料中每个小组都有专门研究的方面。

现在请你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一学这些资料。

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交流2.

(1)第一小组:

长征的时间

在1936年10月,红一、二、四在甘肃的会宁会师。

(2)长征的路线

第二小组:

长征路线(出示路线图):

你能用电教棒在这张长征路线图上指出红军长征经过省份吗?

看来你们这一组对长征路线这一板块进行了充分地了解。

(3)第三小组请继续交流(长征故事“翻越雪山“)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不但要面对敌人疯狂地围追堵截,还要和雪山、草地这样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老师这里正好有一段红军翻越雪山时的影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翻越雪山”

影片放完了,你看到些什么?

(B、C类学生、关注A类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A、B类学生、关注C类学生)

过渡:

大雪山高耸入云,连一只鸟都飞不过,但是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团结协作,(板书:

团结协作)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翻过了雪山。

(4)红军过草地

现在请第四小组交流。

(红军过的草地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和玩耍的草地的不同、他们面临的困难)

魔毯般的草地随时会夺取我们红军战士的生命,要想在这茫茫草地上找出一条北上行军的路线,那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播放“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C类学生)

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红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红军眼睁睁地看着救了自己的老红军被无情的草地吞没了,此时他是怎类学生)C类学生、关注B、A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呢?

(.

无论是翻越大雪山,还是过草地,都充满了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战士们正是对革命的胜利有着坚定的信念,(板书:

坚定的信念)才使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5)长征人物:

毛主席

毛主席四渡赤水指挥部队跳出敌人的合围圈,真是用兵如神。

(6)提炼长征精神。

不管是用兵如神的毛主席还是无数象老红军那样的无名英雄,是他们汇成了我们红军这支无坚不摧的队伍,这支队伍有着对革命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念,有着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更有着严守纪律、团结一致的高尚品德,这就是红军战士为我们民族塑造的一种伟大的精神---长征精神。

板书:

长征精神

(7)出示课题:

在长征中红军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历史上的奇迹,在地球上留下了这条红飘带。

(出示课题地球上的红飘带)

活动四:

小结朗诵,情感升华

1、师:

长征胜利后,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出示《七律·

长征》,道出了长征中的艰辛,道出了长征中的喜悦。

今天我们知道了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了这段无与伦比的史诗,我们的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条特殊的红飘带。

下面就让我们全体起立,伴着这首七律长征的音乐,一起朗诵毛泽东的这首诗,把它献给所有的长征英雄!

2、教师学生齐诵。

泸州、宜宾、内江、自贡、资阳等川南五市分别在贵州遵义和川南旅游贵州大型宣传促销活动遵义推介“赤水两地联合开展.

活动。

会暨赤水公众促销”>

>

草地夜行1.<

<

丰碑2.<

3.<

倔强的小红军>

4.<

金色的鱼钩>

5.<

飞夺泸定桥>

6.<

长征>

《草》等多篇文章。

《七根火柴》,初中语文课有《老山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