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39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吴汉洪Word下载.docx

在经济学中的模型是一种组织框架,它可以搭建我们思考问题的途径。

模型可以忽略现实世界的某些细节而集中研究本质问题,以达到简化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的模型很多,比如地图。

第二章

1.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

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即投入品的价格提高,从而提高钢材的价格。

供给的价格提高,供给量减小。

(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技术提高,供给量提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

价格上升,需求降低。

(5)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

收入减少,需求降低。

2.

价格

需求量

供给量

4

135

26

5

104

53

6

81

7

68

98

8

110

9

39

121

+需求量

-供给量

 

由上图可知,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是6美元,均衡数量是81个。

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

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最终也会回到均衡位置。

3.

(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对于反需求函数则是竖直的),也就是说供给量

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2)均衡价格为8美元,均衡数量是8000张。

(3)需求表为:

价格(美元)

需求量(张)

15000

13000

12

11000

16

9000

20

7000

第三章

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有:

RC$=Pi/P2,所以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即为其价格之比,

RC$=20/80=1/4。

(1)消费者的收入:

30*2=60(元)

(2)商品2的价格:

60/20=3(元)

(3)预算线方程:

60=2Xi+3X2

(4)预算线的斜率:

-Pi/P2=-2/3

(5)E点RC$值:

RC$=Pi/P2=2/3

(1)列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表:

A的需求量

B的需求量

市场需求量

30

50

1

25

41

2

32

3

15

23

10

14

第四章

(1)

可变要素的数量

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24

48

60

66

11

70

8.75

63

-7

5单位开始递减。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从第

/J-a

'

K'

边际产量为Q^AaL^K1」

(1)可变成本部分为VC=Q-10Q17Q;

不变成本FC=66

(2)TVC二Q3-10Q217Q;

AC二Q2-10Q1766;

Q

AFC=66;

MC=3Q2-20Q17Q

第五章

MC=M^b对应的产量水平即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企业的成本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市场和厂

商的类型

厂商的数目

产品差别的程度

对价格控制

的程度

进入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垄断竞争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可见在厂商数目和进入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方面两类市场较相似,都是有很多的厂商,且进入行业较容易。

但二者在产品差别程度和对价格控制的程度方面则有显著的不同。

1.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因而厂商在选择要素的使用量时也就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特别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边际收益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

而边际成本则恰为要素的价格。

所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价格。

一2

边际产量为MP=-0.03L+2L+36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为MP*P=P

所以(-0.03L2+2L+36)*10=48,由此可得L=80

所以该厂商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80。

之所以会出现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因为当工资率提高时,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成相反的作用。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消费休闲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休闲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若工资率提高,则劳动者倾向于用消费其他的商品来代替闲暇。

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劳动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

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增加意味着劳动时间减少。

因此,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工资提高是否使得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程度。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的功绩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强度增加,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右下方倾斜。

因此,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第七章

垄断和不完全竞争所导致的四个主要问题。

垄断和其他不完全竞争行业常常是低效的。

这种低效率主要有四个来源:

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研究与开发的减缩和寻租。

产出受到限制,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不同在于它可以操控自己的价格,而垄断厂商控制价格是通过限制产量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可以以垄断价格获得超额利润了。

管理松懈,任何企业无论选择何种产量水平,都想使生产成本最小化。

但是在现实中,那些不通过激烈竞争就能赚很多钱的企业,往往缺乏使成本尽可能低的动力。

这种由于企业缺乏竞争压力而导致的低效率称为管理松懈。

而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厂商则由于其不能充分竞争,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当中。

研究与开发的缩减,竞争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和研究成本更低的生产方法。

与此相反,垄断企业可能更愿意坐享现有的利润,而不是积极推动技术进步。

实际上,这个结论不是绝对的,垄断厂商更有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且从市场中失去市场地位的损失比竞争厂商更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垄断厂商更有动力进行研究与开发。

寻租,通过寻求或维持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来寻求或维持业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动称为寻租。

在这一过程中,垄断企业将资源花费在非生产性活动上。

自然垄断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这也是该行业能形成自然垄断的原因。

由于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必须更低,才能保证对于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平均成本)下降,也就是说,边际成本必须在平均成本以下,才能保证平均成本是下降的,从而保证它是以规模报酬递增为特点的自然垄断。

一方面,反垄断政策可以让厂商集中精力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花较少的精力在减少竞争的策略上。

另一方面,反垄断政策又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经济效率,作为一项固定的政策,它阻碍了一些有效率的经济行为的进行,比如涉及到某些有效率合同的合法性。

第八章

支出法计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物)和劳务(如

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设施、修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进口,比如对国外高科技产品的进口;

出口,比如我国初级产品如衣物等的出口。

所有出口与所有进口的差额即为净出口。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转移支付不包括在内。

理由是相对政府购买是通过雇请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并没有创造价值。

GDP折算数和消费价格指数都是价格指数,都用于分析经济中价格的变动。

或者都可以用于提出名义变量中的价格因素,从而分析实际变量。

但二者的设定还是有很大不同。

GDF折算数=名义GDP实际GDP

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通过有选择的选取一组固定的物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时价格购买的支出和按基年价格购买的支出,以此来反映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或生活的费用情况。

其具体的公式是:

ZP;

q0CPI;

-100%

乞Poqo

第九章

在任何一个既定物价水平下,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少了,或在既定的需求量下,物价水平上升了,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这可能是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

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政府购买等。

由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可知,如果总供给曲线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向上倾斜的,那么总需求曲线的向左移动会带来产出的减少和价格的降低。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纵轴平行的,那么总需求曲线的向左移动则会带来产出不变情况下价格的下降。

总供给曲线的右移可能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实际劳动工资的降

低等等。

由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供给曲线的向右移动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和价格的降低。

(1)一国经历了移民高潮。

一一长期总供给增加

(2)—国工会在新的合同中赢得了未预期到的工资增加。

一一长期总供给减少

(3)严重的暴风雨危机一国的工厂。

第十章

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

(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总数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

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3)技

术进步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

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4)

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

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和配合。

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加结构性失业。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现在图1—65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

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

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在图1—65中,产量

从零增加到y,价格水平始终稳定。

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巳决定的价格水平为R,总产量水

平为y1。

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中所谓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

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图中总需求曲线AD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D便开始逐

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

总需求曲线AD2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2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2,总产量

为y2。

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yf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

图中总需求曲线AD3与

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3决定的价格水平为F3,总产量为y。

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P2和P3的现象被称为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在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

呈垂直状。

这时总需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例如,图中总需求AD从提高到AD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

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3上涨到P4。

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西方

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者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O

4.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

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

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

其二,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其三,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表现在:

第一种情况:

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

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

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

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由于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

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惟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显然,他就受益于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

这里讲的是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

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

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第三种情况:

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此时,人们完全丧失对货币的信心,货币再不能执行它作为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

而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将不愿再花精力去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的经营。

第十一章

1.

如果悲观主义情绪蔓延全国,则总需求会发生萎缩。

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需求,就要采取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中央银行只能采取货币政策,即改变法定准备率;

改变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为:

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萎缩。

2.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缓解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这体现了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

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挥作用,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减轻、抑制、消除经济波动。

财政制度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两个方面得到发挥:

一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

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两项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反映了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政策的观点,即“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但支出过高,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然而政策工具的正确运用取决于对经济风向判定的正确与否,这是其实施的一大难点,另外,需求管理政策的滞后性,也会使政策的把握程度和把握时间出现出入。

总之,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是建立在对经济形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这恐怕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很大的困难。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劳动力投入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大军的技术水平。

所投入的劳动力的质量,如劳工的技术、知识和纪律性,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以及提高劳工的电脑操作技能,都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产出的第二大传统要素是自然资源。

这里所指的资源主要包括耕地、石油、天然气、森林、水力和矿产资源等。

但是,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是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不仅包括私人投资,还包括由政府承担的为私人投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投资被称为社会基础资本,包括大规模的先于贸易和商业的工程。

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公众医疗保健事业等。

技术变革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发明或是新产品、新服务的引进。

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无声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不断以微小的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数量。

人口增长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人口增长率增加,(d+n)k的斜率增加,向斜上方转动,从而使得均衡点处平

均产量下降,反之亦如此分析。

教育,即是人力资本投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来说,教育至少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重要,因为人力资本会带来积极的外部效应。

例如,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会产生一些有关如何最好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新思想。

如果这些新思想进入社会知识宝库,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那么,

这种思想就是教育的外部效应。

劳动力技能的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的生产率。

鉴于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性,因此,政府鼓励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

第十三章

绝对优势理论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斯密。

其内容为,一个国家之所

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自己生产成本太高,购买别国产品反而便宜。

而一国之所以能够向别国出口产品,是因为该国在这一产品的生产技术比别国先进,或者说有绝对优势,因为该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别国。

因此,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产品都生产更有利。

在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