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55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建设内容:

(1)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0栋,总面积24300平方米;

(2)引进蔬菜新品种;

(3)配套水电设施建设;

(4)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5)人员技术培训;

2.项目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无公害蔬菜主要是通过产品质量的改进达到占领与扩大市场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蔬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提高质量是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显著社会效益在于保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项目的实施可增强菜农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蔬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应提高。

同时,可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项目的实施不但可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能带来较好的生态效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并不一概地排斥农药、化肥及其它工业化学品的应用,但在使用品种、剂量、时期、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与控制,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一方面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护人类免遭危害,可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蔬菜产需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蔬菜供求关系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而发展无公害蔬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主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技术贸易相关的非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而发展无公害蔬菜正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

3.项目提出的背景

3.1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蔬菜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

但由于结构的趋同性和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使我国的蔬菜已由卖方市场明显地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导致蔬菜经营的整体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菜贱伤农的现象。

b、蔬菜质量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更高,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核心问题。

但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突出,居民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c、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不足,出口竞争力低。

蔬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行业,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

但是,事实上我国蔬菜对外发展规模远远不够,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十分低下。

d、蔬菜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蔬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蔬菜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蔬菜生产的技术依据。

e、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难度大。

3.2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写进了报告,对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同农产品质量安全消灭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3.3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可以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3.4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必要性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质量保证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所以才造成了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在蔬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高档次的标准。

因此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进入或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关键。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

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身份证和通行证。

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

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

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

农业标准化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就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真正的农业产业化让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

在国外,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国内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还十分缓慢。

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障碍。

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势在必行。

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入了法制化轨道,揭开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新篇章。

它明确规定了销售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这给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以学习、贯彻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努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今后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效益为中心,突破性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外向型蔬菜,努力建立质量标准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最终促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日光温室技术线路

温室基本情况:

日光温室的跨度为9米,长90米,温室主采光面朝南,为了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一座温室在地面以上0.8m处开始建造。

温室具体情况:

温室基本配置包括主体覆盖材料,顶开窗通风系统,滴箭系统,外遮阳系统,水暖散热系统,保温被及电动卷铺机构、电动控制系统、配电系统等等

1.1温室规格

1.1.1温室主体结构

(1)结构形式:

轻钢坡顶结构

(2)基本参数:

跨度:

9米

脊高:

3.7米

1.1.2性能指标

风载:

0.6kn/㎡

雪载:

0.35kn/㎡'

植物吊载:

15kg/㎡

最大排雨量:

220mm/h

电源参数:

220v/380v,50Hz

1.1.3排列方式

温室东西长度:

90m

南北长度:

9m

1.2温室主体

1.2.1温室基础、地面、门、后墙通风窗

温室四周采用圈墙,20cm钢筋混凝土浇筑。

温室地面走到80cm的水泥地。

温室西侧山墙与操作面各设一扇门。

1.2.2温室骨架

温室主体骨架为轻坡结构,采用优质热镀锌钢管,正常使用寿命不少于20年。

均为国标产品。

骨架各部分之间连接均采用螺栓螺母连接,实用又美观。

1.2.3操作间

温室建造80cm的操作间,符合建设质量标准。

1.3覆盖材料

东西北墙采用480mm的砖混结构,阳光板8mm,后坡顶采用100mmPVC复合保温面板,温室的坡顶部采用厚度8mmPC板,采用铝合金型材固定,采用橡胶密封条密封。

1.4自然通风系统

1.4.1设计条件

排除温室内的余热及水分,使温室内的环境温度保持在适于植株生长的范围内,调整温室内空气成分,排走有害气体,提高温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1.4.2系统组成

顶开窗系统采用荷兰进口齿轮齿条驱动,通长开,框架为铝合金窗,阳光板覆盖,开启角度大于30度。

本系统包括控制箱,电机,传动部分,及开关电线等组件,按下控制箱启动开关按钮,电机启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传动轴运转,传动轴通过连接组件带动齿条运动,天窗打开后运行行程限位。

1.5日光温室的热工设计

日光温室的保温与采光占有同样的地位,是日光温室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对日光温室的传热机理研究尚不成熟,各地建造日光温室的用材也很不规范,为此,参照有关资料,给出了我国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的低限热阻,如表1.5。

表1.5日光温室围护结构低限热阻

室外设计温度/℃

低限热阻R/(米2·

℃/瓦)

后墙、山墙

后屋面

-4

-12

-21

-26

-32

1.1

1.4

2.1

2.8

3.5

围护结构热阻按R=δ/λ计算。

其中R为热阻(米2·

℃/瓦);

δ为材料层厚度(米);

λ—材料导热系数(瓦/米·

℃)。

对于多层复合结构,其总热阻为各层热阻之和。

表1.6给出了日光温室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供设计参考。

表1.7为我国北方主要城市日光温室冬季设计室外参考温度。

表1.5常用材料导热系数λ/瓦/米·

名称

草苫

夯实土

珍珠岩

聚苯乙稀

稻壳

炉渣

混凝土

水泥砂浆

加草粘土

容量/(千克/米3)

1800

100

2000

50~160

20~50

150

800

2500

1600

λ

0.81

0.086

1.16

0.0186~

0.0465

0.0407

0.0930

0.29

1.74

0.93

0.76

表1.7日光温室室外设计温度

城市

吉林

哈尔滨

沈阳

锦州

乌鲁

木齐

兰州

银川

西安

呼和浩特

XX

温度/℃

-29

-17

-13

-18

-8

-14

北京

石家庄

天津

济南

连云港

青岛

徐州

郑州

洛阳

-11

-10

-7

-9

1.6日光温室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的设计

日光温室的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温室中,在冬季,特别在晚秋或早春季节有时白天室内气温超过栽培合适温度时,为了不使室内气温过高,一般采用白天向室外放气的方法来排除室内的多余热量以降低室温,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就是要把白天多余的热量通过埋设在温室地下的管道循环贮存在土壤中,在夜间再作为热源向室内放热,把土壤作为蓄、放热源的一种方法。

1.6.1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的工作原理

日光温室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机把太阳辐射产生的棚内热空气,通过地下管道送入地下,在热空气通过地下时,由于土壤温度低,就在地下产生热量的交换,土壤吸收一部分热空气中的热量,土壤温度提高,将多余热量贮存起来。

气温与地下土壤温度差越大则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当气温与土壤温度相等时,就不会产生热交换,就不能起到贮存热量的作用。

图1是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工作原理图

如图1所示,在风机作用下,白天棚内热空气从风机口进入地下,空气在地下降温后从另一端出口流出冷空气,称之为贮热过程。

晚间则相反,土壤中的热空气从图1中右侧出口流入温室内,而温室内冷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地下。

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温室内气温范围,决定是否开启风机。

一般地讲,当温室内气温在10℃~22℃正常温度范围内时,风机应处于停止状态。

1.6.2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的结构

图2为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它由六部分组成:

风机;

地下热交换管道;

出口;

贮气槽;

地下隔热层;

自动控制装置。

地下热交换管道沿温室横向(即东西方向)铺设,距东墙内侧0.3米处砌有贮气槽,贮气槽两侧接近底部均匀开孔与地下热交换管道相通,贮气槽上部开口盖以木板,中间开孔放置风机。

图2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1.风机2.地下热交换管道3.出口4.贮气槽

5.地下隔热层6.自动控制装置

1.6.3地下热交换土壤蓄热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主要参数包括管道材料与形状,地下管道长度l,管道埋设深度(即管道中心至地表面距离)h,相邻两管道水平间距b,管道内表面积Ap,贮气槽的尺寸,隔热层埋设深度H和风机选择等。

2、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方案

2.1技术方案

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各种蔬菜生产的具体技术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把好生产过程质量关。

基地配备专业植保人员,坚持病虫测报,总结病虫害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态调控、农业措施及物理防治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好本地天敌资源进行自然或人工控制。

农业措施主要是选择丰产、抗病虫品种,调整耕作制度,采用水旱轮作。

物理防治是采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优选生物源农药如Bt、苦参碱等,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安打、菜喜、米满、除尽、锐劲敌等,选择最佳防治期,将病虫消灭在点片发生期。

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药量,尽量使用有效低剂量,严禁在蔬菜上使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

生产过程中,各类蔬菜品种都要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做到事先有规划,实施有记录,具体田块都有专人负责,施肥、喷药统一配制,灌水、排水统一调度,做到生产的全程控制,保证生产符合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2.2技术流程

2.2.1育苗生产技术流程

2.2.2种植技术生产流程

2.3产品方案设计

基地种植的品种以西芹、西兰花、西红柿、甜椒、结球甘蓝、黄瓜、茄子等为主。

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国家有关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

3、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3.1我国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3.1.1我国日光温室发展历史

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对保温保墒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

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近代温室的发展经历了改良型日光温室、大型玻璃温室和现代化温室三个阶段,但由于各地区生产状况、经济条件和利用目的的差异,至今各阶段不同类型的温室依然并存。

3.1.2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现状

(1)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设施园艺生产,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是近20年来我国农业种植中效益最大的产业。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达300多万hm2,总面积占世界首位。

其中日光温室面积约60余万hm2,占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的5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整个温室大棚面积的80%以上。

设施蔬菜面积占设施园艺总面积的95%以上,设施蔬菜生产总量已超亿吨。

我国北方地区的日光温室经过对其建筑结构、环境调控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节能型日光温室配套栽培技术。

在40°

n的高寒地区可实现冬季不加温生产蔬菜,基本消除了冬春蔬菜淡季,该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南方地区则大力推广塑料大棚和遮阳网栽培,解决了夏季防雨降温的问题。

(2)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设施类型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逐步向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地方各级政府将设施园艺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纷纷建立了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据专家分析,在我国300多万hm2的设施园艺生产中,代表设施园艺最高水平的大型连栋温室在我国仅有400多hm2,仅占总面积的0.013%左右。

3.1.3我国日光温室群环境智能化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在“九五”、“十五”期间,在科技部领导和组织下,实施了“工厂化高效农业研究与示范”项目,利用引进的现代化温室设备及配套技术,通过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进行了品种选育、设施栽培、配套设备及温室中温度、湿度和co2等环境因素综合调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一大批科技成果相继诞生,有效地推动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

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在温室环境管理系统、栽培模式、温室降温、补光、除湿和增施co2,等方面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体系。

如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日光温室及适应于不同领域的新型系列温室、现代化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等设施设备;

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开发;

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环境控制与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等等。

但有关“适合各地方日光温室群环境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少,即使有,单因素的监控系统较多,多因素复合监控系统很少且很难大面积推广。

3.2国外日光温室发展与研究现状

3.2.l国外日光温室发展现状

国外日光温室栽培的起源以罗马为最早。

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卡(seneca,公元前3年至公元69年)记载了应用云母片作覆盖物生产早熟黄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00余万hm2。

荷兰、日本、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国是设施农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等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设施农业发达国家在温室环境配套工程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以荷兰为代表的欧美国家设施园艺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设施农业主体没备温室内的光、水、气、肥等均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以色列的现代化温室可根据作物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通过计算机对内部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实现温室作物全天候、周年性的高效生产;

美国、日本等国还推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全封闭式生产体系,即应用人工补充光照、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技术进行温室环境的远程控制与诊断、由机械人或机械手进行移栽作业的“植物工厂”,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出率。

3.2.2国外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国外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呈以下态势:

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在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都在0.5hm2以上,便于进行立体栽培和机械化作业;

覆盖材料向多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比较寒冷的北欧国家,覆盖材料多用玻璃,法国等南欧国家多用塑料,日本则大量使用塑料;

无土栽培技术迅速发展;

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采用现有的机械化、工程化、自动化技术,实现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素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

温室环境控制和作物栽培管理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且温室产业向节约能源、低成本的地区转移,节能技术成为研究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