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67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孩子“你可以快起来”。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玩一些小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快等。

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时间单位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

然后算一算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

孩子会意识到:

我能这么快完成呀!

最好,纠正孩子的拖延症,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哦。

大部分的人在走上社会后才明白原来读书比工作轻松得多,在年幼的时候,身为孩子的我们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一定要读书,而到明白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读书可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出路。

如果家境不算优秀,周边环境也并不优越,孩子在技艺方面没有远胜常人的天赋,而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够跳出他长大的环境,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读书确实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

1在满足条件情况下的一些建议:

从小成绩优异,甚至出国深造,海外就业的孩子,在“幸福感”这一点上,可能比不上你家楼下卖酱油的孩子。

这一点务必谨记。

请深入思考你希望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2然后就是一些具体问题了:

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不管父母多忙,在学业上多么一窍不通,也请体现出充分的责任感。

在孩子早期识字时,您可以一笔一画地教他,陪他阅读各种小人书,按着他的手在书上写字,用玩具等教会他数数和计算,不厌其烦地教导,要有耐心。

切不可烦躁和责骂,以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这个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比如给孩子讲一些比较复杂的长故事,然后让他复述故事情节。

以及背诵简短的古诗词之类的,如果有条件,甚至可以在邻里的小孩之间举行比赛,激发孩子的动力和竞争意识。

当你的孩子上了小学,每一次发教科书的时候,你都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翻看一下他的书,一来你自己熟悉孩子在读的是什么,以后进行指导也比较方便,二来你这种行为无形之中也向他传达出重视学习,渴求知识的想法,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

当孩子领了书从学校回来,你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他的教科书的场景,一定会让他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心生暖意。

他的作业,你可以让他先自己检查,然后你们再给他检查一遍,如果有他检查没出来的错误,你们可以不具伤害性地对他开玩笑,小孩子都很自尊,下次会做得更好。

最主要的是时间,如果您一定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学霸,这些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几乎是必须的。

付出才会有收获,如果您认为学习习惯的培养能一蹴而就,“孩子早点懂事,懂事后就可以不管”,那这个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付出。

在四到六年级,是数学等科目逻辑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学校老师也会加以引导(前提是一定要选一个好的学校),您要做的,只是不断地鼓励,在他做出一道难题时给予由衷的赞美和欣慰,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尊重他的颓然放弃,给予宽容理解,不要强迫他死钻牛角尖,对培养思维毫无益处,让他多去发问,多去思考,牢牢记住经验教训,就可以了。

不建议报太多兴趣班和辅导班,一般没有任何用,反而挤占孩子的课余休息时间。

小孩子多爱玩,有目共睹,这样强制性的学习,反而会让他产生厌学心理。

当然很多“优秀小学”会强制学生补习,很多老师也会明里暗里让学生去他家补习,这是大流,无法违抗,硬要追求个性您的孩子容易受排挤,所以在他周末补习结束后,您可以适当给予安慰和嘉奖。

3尽量身教,不要仅仅言传:

孩子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其行为对孩子的指导意义是无以伦比的。

就算您家孩子嘴上不说,当他长大以后,也会惊觉自己的行为模式在很多方面和父母高度一致,所以您的行为的合理性,极其重要。

虽然让一个成年人自省实在太难,但也希望您能努力做到。

您诚实,他必然不会虚伪;

您不逃避责任和指责,他必然也有所担当;

您理智不感情用事,他长大后也必然通彻明达;

您热情对待邻里,真诚善良,他也必然与人交往令人如沐春风。

不要说什么“我做不到但是我希望你做到”,太苍白。

时时关注自己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真的很可怕。

4关于阅读这件事:

这个能力对于想要追求卓越的人之关键,不用多说。

希望您家有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如果现在没有,那就去创造条件。

全家一起读!

诗歌,哲学,历史,心理学,名人传记,古时的史书和经典著作,优秀的书籍,您自己找也行,鼓励孩子自己去书店挑也行。

当然,这些书小学高年级之前看都太早了。

适合比较小的孩子看的书有,这也不须我多说了。

最好的是,要么是一个足够格调,人也不多的环境优雅的书屋,要么就是你们一家,灯火下慢慢阅读。

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您的孩子要是从小喜欢读书,他在再差的环境,在再落魄的境遇,也很难变坏。

这一条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青春期堕落,遇到挫折萎靡,被损友带坏的情况。

5关注孩子的情感:

中国很多父母在这方面做得都非常非常差。

直接给你结果:

您的孩子将成为不苟言笑只会学习奋斗拼搏的机器。

你培养出了成绩那么优秀的孩子,但是他不快乐。

那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少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当然也不要带着他去你们的麻将馆酒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同辈欺凌的情况,发现他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情绪低沉,一定要尽快弄清楚原因,鼓励他不要害怕。

可以和老师交流,甚至讨好老师,只要能解决这些受欺负的现象,只要能让孩子得到老师的重视。

小学阶段,一个学生如果长期被老师表扬的话,他在同龄人之间是会有威信的,较不容易受到欺凌。

所以有时讨好老师,虽是无奈之举,可也是必须之事。

欺凌现象严重,安抚好孩子情绪,转班!

转学!

一定、一定要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您对您孩子的爱,别信什么“打是亲骂是爱”“我虽然这么说你但我都是为了你好”,人都是注重感受的,您给您孩子带来成吨负能量,您说得再在理,他也不会认的。

希望您对这条足够重视,稍有不慎,您的孩子可能就会因这一条而被毁掉。

当然,和言传身教那条相呼应的是,你们夫妻有正常的人际交流,您的孩子才会有正常的人际关系。

你们夫妻对邻里不闻不问,或是虚情假意,两面三刀,你们的孩子长成啥样也不须多说。

6关于骄傲与虚荣:

好了,现在你大概得到了一个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的孩子,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邻里的称赞。

然后你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小孩子,容易飘飘然。

而您的孩子很可能并不会在您面前表现出来,但是这种心理是存在的。

这种时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引导了。

告诉他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鼓励他不仅仅是去交往成绩优异的朋友,有些同学虽然成绩差一点但是仍有闪光之处。

告诉他楼下买菜的张大妈虽然自己不识字,但是总是帮助大家。

告诉他街角修鞋的李鞋匠虽然是个跛子,但是一直在资助贫寒的上不起学的学生。

告诉他你的成绩只是一方面,切不可因此丢了谦卑和善良。

告诉他谁都有自己会的和不会的东西,别为自己不会而悲伤,也不要为自己会而过度骄傲。

学会欣赏别人,反省自己,爱也是一种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中说:

“一种好的习惯可受益终身。

”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养成了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语文习惯有:

一、端端正正写字的习惯。

俗话说:

“字如其人”。

一点都没错,一个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端庄,会给人以容易接近的感觉;

一个人的字写得间架结构合理、笔顺规范、字迹清楚、同样会更容易赢得众人。

所以在这个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中,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有一手流畅秀美的字,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通用语,讲普通话已经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律义务,能讲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也已经成为公民良好文化修养的标志。

所以学生时代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不仅方便了与人交际,而且能从媒体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则更容易增强语感。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应该准备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积累词汇,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四、勤于背诵的习惯。

“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的背诵的重要性。

长期坚持背诵名家名段,就会积累起任自己支配的字词句段、美文佳作。

背诵的最有效方法是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文化的浓汁,作文时自然会游刃有余。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动笔墨”是指做笔记;

或指对阅读文章中的重语句、精要语段进行圈点勾画;

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观点。

这种习惯对于锻炼筛选能力,培养灵感,积累材料,有着巨大有作用。

六、随时练笔的习惯。

灵感的重大特点是转瞬即逝,养成勤于动笔、随时练笔的习惯至关重要。

这种文体可叙可议,可状物可抒情,灵活自由,操作简单,可每天一记,也可几天一记,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就会习惯成自然,受益终生。

七、留心观察的习惯。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

随时随地将生活中富有意义的东西尽收眼底。

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现象中,从人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中,提取出我们作文的最佳素材。

八、勤于修改的习惯。

作文是写出来的,好的作文却是改出来的。

要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这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

修改自己的作文要从谴词造句、标点修饰、选材段落、主题提炼等方面认真地进行,精益求精,使作文成为佳作。

九、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

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怀疑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而阅读能力高低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会过程中完成,这样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让孩子计算又快又准的训练方法

对于口算,一般人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会口算,只要能算得准,快一点慢一点,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似乎不大。

其实,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基于推测的说法。

其实,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能。

虽说是小小年龄,但是如果按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其口算速度可以提高好几倍。

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大大增强。

有一个很简单的“口算游戏”,只要花几秒钟就能做完这个游戏,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原来的想法是错的。

2+3=5+3=7+2=2+5=6+2=2+4=1+8=2+5=4+5=3+6=

4+4=5+2=3+3=1+6=4+3=2+1=7+2=4+5=6+3=3+5=

这20题不进位的加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几乎都会做。

肯定是用口算,因为无须用笔算。

这20题不进位的加法,如果要求在12秒钟内做完,并且要求把答案写在纸上,当然,得数要全对,你能达到这个速度吗?

每个小学生都能达到吗?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这20题不进位加法口算,需要60秒钟以上的时间,有的小一年学生竟用了88秒。

经过实际测量,才知道,这个差距不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而是相差几倍的问题。

面对这一差距,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年龄的差距所造成的。

但是实验表明,孩子的口算速度可以达到成人的速度。

下面就教你几招如何提高你孩子的口算速度。

首先,练习数字书写速度。

因为书写的熟练度是影响口算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

0、1、2、3、4、5、6、7、8、9。

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子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

但是可能你孩子会觉得比较枯燥,你可以和孩子比赛,每次写一面纸,从0到9,看谁写得快,但是要注意提醒的孩子的字要写得工整才算是获胜。

第二步,练习“认算式”。

什么是认算式呢?

例如,2+3=就直接“认”作“5”,不再把2+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

让孩子看到2+3就喊5。

看到4+5就喊9,等等。

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指压住2+3=,然后突然放开手指,旋即又压住,让小孩来认这个“字”。

小孩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

当小孩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

每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记录时间,后一次和前一次进行比较,不断鼓励你孩子进步了。

在认读时有哪个小题不流畅,则再认读,直至能将20个小题一口气“认”下来,流畅无误。

20题的达标时间是12秒,家长切不可一见自己的小孩的速度是60秒,而达标时间是12秒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的你是这般德性,那你干不了这等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小孩一时兴趣高还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上一次训练与下一次训练最好相隔一个星期左右,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烦,要保护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伤害小孩的学习性积极性,当然,如果小孩主动要求多练,那又当别论。

第三,加减并练,注意方法。

数字书写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口算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单独拿这些口算训练题去训练,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数小孩会觉得没趣,容易产生疲劳感,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有家长或邻居的小朋友参与的话,那可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学习状态也可以因此而改变,那孩子就非常高兴,不易疲劳,如果家长有兴趣,让小孩为你计时,你也测一下你的速度,让子女来看看他爸妈的本领,则更能增加这种训练的乐趣,使小孩觉得与玩游戏一样有趣。

时间管理这样做,多磨蹭的孩子都能改

己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

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

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

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过。

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

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

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

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

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

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

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

走神时,时光却快如闪电。

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

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

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

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

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

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

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

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

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

孩子也一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

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

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

经历这样痛苦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

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

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

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

家长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

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出慢性子的孩子。

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

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

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孩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而且,心理预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

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各项事务所用时间。

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

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

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

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

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

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

这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

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

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

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

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

03——9:

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我监测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

这个方法,成就了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

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

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

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

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

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

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

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

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千万不要把这个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

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

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

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

因为学习时间短,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

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

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

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

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

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